书城历史雄霸三国
21770900000118

第118章 避难

大雪之后,天色蓝的透心。

等魏越再次醒来时,透过窗户观望着舒心的蔚蓝,屋顶的积雪在明媚灿烂阳光照耀下缓缓融化着,雪水从屋檐滴落,连成珠帘。

院中还在清理积雪,杜氏端着米粥来到寝室递给魏越后,又取出拜帖:“主人,王凌来访。”

“他本人亲至?可知大概何事?”

是来访,魏越也不看拜帖,一心忙活自己肚皮事,就盘坐在木榻上,左手扶着大木碗,右手握着木勺往嘴里灌了一勺,不由缓缓点头,对杜氏露笑:“好吃。”

剁碎的肉粒肥瘦相间,加上胡萝卜细条、粳米混合糯米熬煮出来的肉粥格外爽口,香甜。

杜氏坐在床榻边,看着寝室中足足三十八根烧了三分之一的大蜡烛不由暗暗咋舌:“妾身也不知因何缘故,只是听说王凌气色不好,且……着装粗鄙,仅有健仆一人相随。”

魏越听了心中思考,继续吃着肉粥:“可引进来了?”

“是,就在客厅中。”

杜氏说着犹豫:“或许,是王允事败了,王凌要逃?”

魏越口里含着粥一愣,咽下后道:“谁敢杀王允?当初没人敢杀卢植就是忌惮士族手握兵权,今王允不过是棋子,杀王允不伤士族根本,只会大失人望令士族上下齐心。这不值得,不杀王允,那王凌又有何罪?”

杜氏垂头分析,魏越的胃口也不怎么好了,随意吃着心中却在思索王允与张让之间的这场战斗。典型的田忌赛马以中对上,牺牲一个未来的士族领袖,干掉现在十常侍中最有威胁的智囊、首领,怎么看都是很划算的。

说的难听了,死的是太原王氏家主,又不是汝南袁氏,也不是陈郡袁氏,这件事情怎么看都是袁氏大赚。

如果王允不死,太原王氏、王允名望进一步抬高,这就是冒险后的回报。

士族以袁氏为尊,只是个有共同奋斗目标的盟主而已;袁氏不行了,自然会有其他家族站出来顶替盟主之位;若其他家族发展速度超过袁氏,那也会取代袁氏成为盟主。

士族之间是合作、竞争关系,又不是主从关系。故而魏越以现在的形势来分析,能决定王允生死的那几个人现在并不愿意杀死王允,活着的的王允还有用,若如王允这一类的中年领袖先后被杀,那谁还能从内部牵制袁氏?

魏越的态度明确,杜氏起身道:“那妾身这就安排下去,厚待王凌。”

杜氏款款离去,魏越几口喝完粥,披了一领外袍走向浴室,心中揣摩各方心思。

不能简单的把这个世道归纳为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这不是二元对立的,应该是层次有序的,是一个金字塔。除了帝室是依靠血统外,其他一切家族、人物都是可以通过奋斗向上攀升。庶民又如何,学问、军功都是晋身之道,一代代积累下来,谁都有爬上去的机会,上面的人自然也会跌下来。

只不过上面的人底蕴丰富,有着非常高的人丁储备和容错率,如扶风宋氏,宋皇后一族男丁被皇帝杀一百多口,可扶风宋氏依旧站立在那里。仅仅是内部嫡庶变换一下,根据血脉渊源以继承法为鉴照,以血脉最近的庶脉旁支顶上去成为嫡脉,依旧能团结本族、姻亲,继续撑起宋氏郡望大旗,镇压着扶风内部蠢蠢欲动的豪强家族。

再如汝南袁氏,几代人前就一分为二,汝南袁氏跟陈郡袁氏,两支袁氏各行其是互不影响,又能在对方危难时保住对方血裔。这样的名门望族,只要有血脉流传下去,就能把影响力传承下去,门生故吏帮衬之下,想要二次崛起非常的容易。

太原王氏也是如此,分支遍布,只是没有几支达到郡望级别,但豪强一级的分支倒是极多;如汝南袁氏、陈郡袁氏这样一分为二,又能保证郡望名号的家族实在是太少,否则当世士族也不会以袁氏为尊。

汝南袁氏基本盘在汝南郡北部的汝阳,汝阳紧挨着陈国;陈郡袁氏在陈国北部的扶乐,与汝阳相距……二百里距离而已。陈郡袁氏,类似于汝南袁氏的影分身,是一道预防灭族的保险,是汝南袁氏破门之后重新崛起的底气所在。

袁氏布局深远是十足的老狐狸,王允带着王氏一族跟袁氏合作,又能占到多少便宜?就如这次,王允就是拿命在混资历、攒威望……魏越突然觉得蔡邕非常幸运,什么风险也不冒,躲在江东谁的脸色也不看,就靠一手书法就成了海内鸿儒。起码在名望上,看起来蔡邕对士族有着非比寻常的号召力。

蔡邕睡在家里就能拥有并不断增长的号召力,对王允来说却要拿命去换,王允的心情应该不怎么平静。

袁氏是老狐狸,难道王允就傻乎乎的会在袁氏指挥下冒险?那么如此一来,今天‘着装粗鄙’仅有一名亲随护卫,又是在大雪之后行路艰难来北郊找他的王凌……这用意就值得推敲,应该不仅仅是来寻他庇护的。

身着素白衣袍,魏越从侧门进入待客后堂,拐过屏风见王凌穿着粗麻旧衣在壁炉旁缩成一团,双手抱着木碗喝着缓缓喝着什么。

魏越几步来到壁炉旁也蹲下盘坐解下裹头青巾,准备将头发烘干;王凌扭头打量魏越,见魏越扭头看他神色平淡如旧,王凌倍感委屈,张张口只是一叹,眼睛发酸,只吐出二字:“扬祖……”

“唉……”

也跟着王凌一叹,魏越扭头看壁炉中火焰:“如今到了何种地步?”

“中山人,侍中张钧已死狱中。”

王凌语气缓慢、沉重:“太平道造逆之初,张钧上奏面陈天子十常侍之罪,将太平道造逆之罪皆推诿于十常侍,欲杀十常侍以谢天下。”

当时吓得张让、赵忠等人魂飞魄散,担心皇帝被张钧说动,做出景帝杀晁错之类于事无补的事情来,纷纷向皇帝请罪。然而皇帝并没有听从张钧的建议,只是安抚十常侍,并骂张钧是狂徒。

“然后呢?”

“然后……呵呵,自二月时就清查与太平道有染官吏、军士、百姓,令误信太平道者与之脱离。八月各地黄巾军颓败,太平道书信多有缴获,朝廷又以廷尉、侍御史追究与张角私通者。伯父以侍御史调豫州刺史,也依诏稽查境内通贼者。”

王凌呵呵冷笑,扭头看魏越侧脸,见他不为所动继续说:“搜得张让门客通贼文书,而京中也在追查通贼者……不说张让之事,却说张钧通贼并收掠狱中。前几日诏令伯父回京,前日张钧死于狱中。崔公遣人来报,让我兄弟几人早做准备。”

魏越沉默之际,杜氏端来热茶,魏越接住放在一旁,对王凌挤出笑容:“对此事,王兄如何看?好事,还是坏事?”

“是好是坏我也不知……十常侍擅权乱政,颠倒黑白无人能制,我兄三人不愿离京避祸令家门蒙羞,就强令家仆携我来扬祖这里避祸。”

王凌说着搓搓脸,对魏越露出难看笑容,恨恨道:“可笑我信袁氏,值此奸邪乱世之际,竟垂眉侧观,大失我心!”

“王兄终究是王兄,又非袁兄。即便是袁兄,袁氏五世显贵岂是无谋、莽撞之辈?”

魏越端起茶碗吹着,顿了顿道:“依我看,这倒是好事。”

袁家的四世三公,是不包括袁基、袁绍、袁术这一代,这兄弟三人不中年夭折,怎么也能混个三公当当。别说二十年,十年后就能改称呼为五世三公。魏越在京中待得越久,越感觉到袁氏的可怕,游侠之尊袁绍,气侠之尊袁术,两个人显名于世,是引领舆论的风云人物。可他二人的兄长袁基在袁氏资源下步履稳健,已是两千石清贵重职,远远领先袁绍、袁术。

魏越只听说过袁绍、袁术之间闹情绪,彼此相轻的传言;而袁基那里,就没听过袁基的负面风评,更没听过袁绍、袁术与袁基有什么不快风评、流言。

某些时候,魏越甚至觉得袁绍、袁术在外面这么招摇就是吸引目光,为袁基保驾护航。乃至情势危急时,袁氏会牺牲袁绍或袁术,来保证袁基的安稳。应了那句老话,咬人的狗不叫。

王凌目光疑惑,魏越进一步解释道:“十常侍早有杀张钧之心,也有杀王公之心,但如今地方豪强起义兵者数之不尽,朝廷自不敢做令豪强离心之事。张钧因年初进谏杀十常侍一事深得众望,名倾天下于一时,却远不及王公根基深厚。故而,十常侍有心杀王公而无胆,那就杀张钧泄恨并企图行那杀鸡儆猴之事。”

说着露笑:“是故,王公入京,有惊无险而已。”

魏越的分析,令王凌脸色变化,良久之后,待魏越喝完一杯茶后,王凌才感叹道:“扬祖大才,某大不如也。”

“王兄过誉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而已。”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此言甚妙。可扬祖又何必自谦,不如扬祖就是不如,王某又何必自欺?”

见魏越自始至终反应平淡,王凌犹豫再三,开口:“扬祖可是怪罪愚兄当初强邀入京一事?”

听这口气要面对这个问题,魏越扭头看王凌,轻轻点头:“自幼,家姊对魏某十分宠爱。新婚之际,我求学江南不能亲至,临产之际表兄在外,我本能、也该留在身旁,可因王兄强迫,我不能陪伴姐姐,至今还没见过我那外甥女一眼,这可全拜王兄所赐。”

王凌神色悻悻,垂头看着盛装姜汤的木碗,语气幽幽:“要怪就怪郭淮,若非这竖子哄骗我妹,我又怎会自绝家门?弄得现在有家难回,寄居伯父家中也饱受怨气。”

就郭淮那小个头?貌似这小子比自己还要小一两岁,竟然也能下的去手……

魏越眨着眼睛上下打量王凌,王凌勉强露笑:“原本有意成就小妹与扬祖好事,可郭淮这竖子胆大异常!”

我跟你妹就不熟好不,说的好像郭淮给我戴了帽子,有夺妻之恨似的。

魏越斜眼瞥着王凌撇撇嘴,王凌脑袋埋的深深不敢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