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21769200000002

第2章 衅盟计郑国乱郐

郑桓公姬友是周幽王的司徒(掌管国家土地和人口的官职),他见西周王室腐败,料难长久,于是迁居于东虢和郐(今河南密县东南)之间,不久郑国又灭掉了郐。《韩非子·内储说下》.和《说苑·权谋》记述了郑国为攻灭郐而采取的衅盟之计。郑桓公在攻郐之前,先打听了对方豪杰、忠臣、智士和勇将的姓名,暗中答应灭郐后送给他们郐地的良田,并给他们加封官爵,郑国将这些条件写了下来,在郊外设置坛场(举行祭祀、盟会等大典的场所称坛场),将书简埋于其下,以牲血衅之(古人把表示庄重的杀牲血祭称为衅),做出曾经盟誓的样子。郐君很快察觉了盟衅之事,在坛场挖出了所埋竹简,发现了所记内容。他认定竹简上载有姓名的人都是通郑卖国,将他们全部杀掉,郑桓公乘郐国无人、民怨沸起之时攻灭了郐。

郑桓公欲攻灭郐国,估计到自己力量不足,于是要削弱对方的力量。为了达到削弱敌国的目的,他采用了诡诈的衅盟计以离间敌国的智士忠臣,借此搞乱敌国。

衅盟计是首先利用假盟约的形式伪造敌国智士忠臣叛国的证据,然后借用当时通行的大典仪式,既造成一定声势,使敌国获悉此事,又按仪式要求留盟约证据于固定位置,诱使敌国获取虚假情报。

衅盟活动在当时带有庄重、神秘的性质,人们认为这一活动不能包含丝毫的虚假,否则就是对神灵的亵渎。郑桓公自己并不囿于这一观念。但另一方面他又料定郐人对这一观念坚信不疑,于是他利用郐人对衅盟活动的迷信大肆造假,以售其奸。这一计策的设定及其成功,施计者和受计者双方的“观念差”在其中起了极重要的作用。

郐人之所以中计上当,一是由于他们观念上的滞后。他们过分迷信衅盟活动,没有想到身为王室司徒的郑桓公敢于“亵渎神灵”更没有想到郑国会以此作为制造和输送虚假情报的手段。二是郐君对自己的众多大臣缺乏起码的信任,敌国留下的盟约竟轻易地摧毁了他们君臣的长期共事关系,足见这种关系缺乏应有的信任基础。三是郐君在获取虚假情报后,处事急促草率。因为即使许多大臣通郑卖国为真,事发后也应允许他们中的有些人悔过自新,甚而可以启发他们重新回到自己国家的立场上来。外敌厉兵秣马之时,绝不能在国内大开杀戒,乱了政局。没有这点起码的政治经验,亡国迟早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