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小西庇阿(约公元前185-公元前129),古罗马统帅。
生平介绍
征服马其顿王国的名将埃米利乌斯·鲍鲁斯之子。因过继给西庇阿(大)的长子作养子,故名列西庇阿家族。前168年随鲍鲁斯出征希腊,参加彼得那之战。次年师从希腊政治家、历史学家波里比乌斯。前151年随军转战西班牙。前149年参加第三次布匿战争,赴北非作战。次年返罗马。前147年当选执政官,再赴北非指挥罗马军围攻迦太基。次年攻陷并摧毁该城,结束布匿战争,获“阿非利加西庇阿”称号。前134年再任执政官,赴西班牙指挥围攻西班牙人反抗罗马的据点努曼提亚城。次年攻占该城,获“努曼提亚西庇阿”称号。据传死于政敌暗杀。
战争经历
西庇阿家族在罗马的声名是如此的显赫,共和国的历史上有过那么多的西庇阿,在战场上,在元老院中,军事和政治,西庇阿家族从来不缺乏人才,然而最有名的——当然是就我们这些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相隔遥远的人来说——应该是那两个西庇阿,小西庇阿继承了祖父的名字,事实证明他无愧于西庇阿家族的声名,以及他自己的父亲,执政官保卢斯。相比之下,加图的家族并非那么显赫,或许只是一个小贵族——就像一个小地主一样,如果按照共和国末期的说法的话,老加图也可被称为“新人”了,而他的曾孙,小加图,也绝无愧于老加图为他的家族所带来的荣光,后来还有一个哲学家加图,普鲁塔克说他是他那个时代最出色的人。在这样几个声名显赫的人物之后还有一些西庇阿和加图,他们匆匆的出现又无声无息的消失,家世的考证就交给那些历史学家去做吧,我所能做到的只是追忆。
大西庇阿,阿非利加的征服者,曾两度担任执政官,他早年的经历我并不了解,史书上几乎没有提到,普鲁塔克应该写过他的传记,不过似乎是遗失了,以西庇阿的声名,一定有许多许多的人为他写过传记,只可惜留存下来的不会多,所以,那位日耳曼的总督,阿古利可拉是多么的幸运啊,他有那样一个伟大的女婿,历史学家塔西佗,为他写了那样一篇传记。
既然大西庇阿是出身于那样的家族,而且他自己也深为出身的高贵而自傲,他早年一定是受过纯粹的罗马贵族式的教育,他一定会说希腊文,他的演说一定是流畅而雄壮,因为他曾经不止一次的显露出他演说的才能。他的父亲和叔父都曾率军与迦太基人交战,而西庇阿本人更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十六七岁,几乎还是个孩子,那时他就已经在他的父亲和叔父的军队中了。他作战很英勇,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他将指挥权交给他的副将,而他本人则冲进乱军之中,救出了他身陷危险的父亲,那时他也不过是十七岁的少年。在坎尼之战中他作为下级的军官,侥幸的逃了性命,那时他二十岁,在战场上他一定亲眼目睹了汉尼拔指挥的英姿,迦太基的闪电给他的印象是如此的深刻,十四年后他在扎马,用的几乎是同样的战术,击败了令意大利人闻风丧胆的汉尼拔。
后来他回到了罗马,或许还去过很多地方游学,他那样的年纪是应该去接受教育,学习演说术和其他一切必要的东西,军队的经验对他来说一定是相当重要的磨练,而他的父亲和叔父仍然在和迦太基的汉尼拔作战,最终兵败战死。于是他回到罗马,希望能率领他父亲和叔父的军队进行战斗,然而他太年轻,只有二十四岁,在那个古板的论资排辈的年代里,元老院当然不会同意,但是那些元老们,那些将军们,是如此的害怕汉尼拔,以致予没有一个人敢挺身而出,承担这样的责任。那时西庇阿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说,打动了所有人,终于元老院同意了,于是这个年轻人,但并不是初出茅庐全无经验,踏上了他的征程。
西庇阿在西班牙,汉尼拔的后方,进行了多年的战斗,他切断了汉尼拔与西班牙之间的联系,而迦太基,尽管她有着强大的海军,她的元老院却从不曾给过汉尼拔任何的支援,相较之下,无怪乎多少历史学家都感叹罗马人民在外敌入侵时的团结和坚持,罗马元老院在危机时刻的决心和效率了。西庇阿打败了汉尼拔的弟弟,哈兹德鲁巴,援军的最后希望也落空了,然而汉尼拔是不会放弃的,他继续率领着他的士兵和雇佣兵们转战在意大利的各个城市。
后来西庇阿决心进攻迦太基,那时罗马元老院一定更希望他率军与仍然在意大利的汉尼拔进行决战,但是无论如何元老院总算是同意他渡海到非洲去,尽管是“有限同意”,那时汉尼拔也许是被其他的将军缠住了,也许他的兵力不容许他截住西庇阿,也许他手下的雇佣兵正闹情绪——但是极少有叛逃的——也许西庇阿的行军是如此的迅速,当汉尼拔得知时已经赶不及了,总之西庇阿顺利的渡海到了非洲,他攻克了许多城市,包括乌提卡,后来小加图自杀身死的地方,他进攻迦太基,而汉尼拔也回来了,终于两个伟大的将军将要进行决战,在西庇阿所选择的地方安营扎寨。
西庇阿所用的战术正是当年汉尼拔在坎尼大败罗马人的战术,步兵在中间骑兵在两翼,新月形的阵势,西庇阿当年曾亲眼目睹它的威力,他一定感叹汉尼拔的军事天才,但是这无法解释他为何要用同样的阵形——那么就按照另一种说法,西庇阿是有如此的自信,他知道,在他的指挥下,罗马人一定能打败迦太基人,能打败汉尼拔。战前,西庇阿和汉尼拔都向着他们的士兵们发表了演说,鼓励他们为生存,为荣誉而战。战争进行得是如此的激烈,然后在关键时刻,罗马人的援军赶到了战场,于是迦太基人败了,汉尼拔逃走了。蒙森说,这两位伟大的统帅曾在战场上短兵相接,西庇阿的投枪击中了汉尼拔的盾牌,但并没有穿透盾牌,而汉尼拔的投枪刺伤了西庇阿的马,于是西庇阿跳到地上——在滚滚的烟尘和阵阵的喊杀声中,他们四目相对——然后汉尼拔策马离开了。
这或许只是后人的想象,毕竟率领着两支那样庞大的军队的主帅亲自交锋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但是,汉尼拔与西庇阿应该是有过正式会面的,他们以无愧于伟大统帅的态度面对着对方,汉尼拔赞赏这位年轻而有才华的将军,于是从此演绎出了无数的故事——可惜大部分失传。
汉尼拔劝迦太基接受西庇阿所提出的条件,汉尼拔努力地在迦太基,在元老院里建立一种罗马式的民主政治,而罗马开始觉得不可忍受了。罗马认为汉尼拔会使迦太基变得更加强大,于是罗马要迦太基放逐汉尼拔,事实上肯定不会是这样温和的措施,汉尼拔不得已,只好离开他所深爱的故国,在东方的各个国家流亡。他一直反对罗马,他曾劝说叙利亚的国王安条克出兵意大利,却未获采纳。后来西庇阿率军击败安条克,汉尼拔继续流亡——而西庇阿比他还早死一年。西庇阿凯旋回罗马,西庇阿获得如此光辉的胜利,所有的民众都向他欢呼,西庇阿当选为执政官,西庇阿击败安条克,而加图则指控他接受安条克的贿赂。西庇阿受审判的那一天正巧和他凯旋的日子相同,于是西庇阿穿上凯旋的服饰向人们发表演说,他呼吁罗马的人民们不要忘记他的功勋,因为正是他从迦太基人手中拯救了罗马,结果所有的人都跟着西庇阿跑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