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亨利·菲利浦·贝当(1856年4月29日一1951年7月23日),全名亨利·菲利普·奥默·贝当,法国陆军元帅,政治家,也是法国维希政府的元首,总理。
生平介绍
亨利·菲利浦·贝当于1856年4月29日出生于法国北部加莱省的考奇拉退尔小镇。他的父亲是个农民,母亲早逝,家境贫寒。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促使贝当立志做一个军人。1875年,贝当中学毕业后考入圣西尔军事学校;1878年毕业后,他进入山地步兵团任职,军衔为少尉。1888年,贝当被调回圣西尔军事学院,担任军事教官。由于当时法国盛行福煦所提倡的进攻战略思想,持防守战略思想的贝当自然不受重用。他一直晋升得很慢,1900年才升到少校军衔,指挥一个营。1906年在国家射击学校任教官,他有关火力破坏效果的思想和福煦的全面进攻想法不一致,因而未受到重视。1914年8月一次大战爆发前夕,贝当仅为陆军上校,任第三十三团团长,时年58岁。
战争经历
贝当记录在历史上的形象是一个叛国者,但是作为一个军人他在一战中颇有建树。他不同意福煦对于“进攻精神”的强调,认为现代战争中防御更占优势。开战后他这种谨慎小心的态度使他成为了一战中法国最成功的指挥官。
战争爆发后,贝当由于其对部队的杰出领导被提升为旅长,军衔是准将。在1914年9月的马恩河会战中,贝当由于指挥得当,晋升为少将,任第六师师长。10月25日,贝当再次晋升为第三十三军军长。
1915年5月9日-16日,贝当在阿尔萨斯攻势中,他率部突破了德军的坚固防御。6月,他受命担任第二集团军指挥官。9月25日-10月6日,虽然他的进攻由于德军纵深防御而失败,但其炮火准备使德军吃惊不小。
随着德军在凡尔登战役初期进展顺利,奥古斯特·迪巴伊将军要求撤退,贝当所部于1916年2月24日被调往凡尔登前线,接手坚守凡尔登要塞的职责。他到任之后发现形势虽然严峻但并不危急,提出了著名的防御口号“他们不会通过”。在他严厉的领导下,到他5月1日取代卡利将军担任中央集团军司令之时,凡尔登已经转危为安。而且作为接任他第二集团军指挥权的尼维尔将军的上司,贝当继续对凡尔登战局施加影响。由于在凡尔登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贝当被视为“法兰西的救星”。
随着尼维尔1917年4月16日-20日考虑已久的攻击战遭到惨败,5月15日贝当解除了他的职务从而使自己负责指挥所有的法国前线部队。由于尼维尔这次惨败激起了兵变,贝当严厉地惩罚了魁首却宽恕了大部分参与者。4月29日-5月20日,贝当着手缓和士兵的不平心理,改革伙食和休假制度。接着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贝当连续发动几次有限的进攻,使部队恢复了信心。
福煦于1818年3月就任盟军总司令后,贝当接替他负责指挥所有的法军军队,在西部前线最后一个月的艰苦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后策划了埃纳河一马恩河(7-8月)和亚眠(8-9月)攻势,协助潘兴实施圣米耶尔(9月)和默兹——阿尔贡(9-11月)攻势。1918年11月19日,贝当因为其战时的卓越表现被授予法国元帅军衔。
1920年,贝当被任命为法国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22年1月,兼任法国陆军总监,并积极推行消极防御战略。1925年8月,贝当担任入侵摩洛哥的法军总司令,镇压摩洛哥独立起义,并消灭了里夫共和国。1931年1月1日,贝当转而担任法国防空部队总监。
1934年2月-11月,贝当出任加斯东·杜梅尔格临时政府的陆军部长。随着1936年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贝当不再隐瞒自己对公民政治的厌恶和对独裁政府的支持。1939年,任法国驻西班牙大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军节节败退,面临亡国的危险。贝当被从西班牙召回,于1940年5月25日被任命为内阁副总理。6月16日任内阁总理,6月22日同德国和6月24日同意大利投降谈判的全权政府首脑。开始和第三帝国进行谈判。7月10日,贝当成为维希政府元首,推行独裁统治。1942年德国占领维希后,他于8月20日被德国人逮捕,送往德国的锡格马林根。
1945年4月25日,贝当向法国临时政府自首。8月15日,法国临时政府最高法庭以叛国罪判处贝当死刑。这时,他当年一手提拔的戴高乐签署了特赦令,改判终身监禁——就像五年前贝当也在维希政府对戴高乐进行缺席审判的死刑判决书上签署“不要执行”一样。
随后,贝当被冈禁于戴尔岛的一座要塞,但是他在这里健康恶化得很厉害。1951年6月,他被转往大西洋比斯开湾的耶岛监狱。7月23日,贝当死于该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