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2176700000024

第24章 笑到最后的人(2)

在选择逃跑路线上,项羽此时面临两难境地。如果乘韩信和彭越等人还没有赶来之际,带兵火速向自己的老窝彭城撤军,那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了;如果先到垓下,然后再绕道灵壁回彭城,这样要走好多的弯路,时间上就要耽搁较长。当时已火烧眉毛,容不得再多耽搁了,按理说项羽肯定会选择直接火速向彭城撤军。但项羽却在这个生死攸关的重要时刻,选择了第二种逃跑路线,先到垓下,再绕道灵壁回彭城。

原因是他最为心爱的女人虞姬,此时正被汉军围困在垓下。

公元前204年十二月,项羽率楚军退到了垓下。项羽刚刚见到自己日夜牵挂的虞姬,两人还来不及诉说衷肠,刘邦便率军分成四路包抄过来了。直到这时,项羽第一次有了穷途末路之感,他此时唯一的愿望就是带着虞姬回到自己的老家彭城去。

然而,面对刘邦几路大军的合围之势,彭城竟也成了项羽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了。即便如此,危难中的他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将才应具有的素质。他把所有的将领都聚集在一起,清点了一下,还有十几万人。十几万相对于刘邦三四十万联军来说是有点儿少。项羽当年只带三万精兵就杀得刘邦四五十万联军丢盔弃甲,甚至连刘邦本人也九死一生才得以保全性命,人数对项羽来说,不是取胜的必要条件,论勇猛他如果说是第二,谁也不敢说是第一。

秦朝悍将章邯在碰到项羽前,每战必胜,陈胜的革命军几乎全都是他一个人消灭的。但在项羽面前仿佛碰到了克星一样,每一次交手都败得一塌糊涂。在巨鹿大战中,眼看他就要攻下围了数月之久的巨鹿了,然而,正是项羽的搅和使得他前功尽弃。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还不得不向项羽低下骄傲的头。

抛开英雄气概不说,从客观上来分析,此时的项羽又的确是身处绝境,因为彭城之战和这完全不同。刘邦他们当时因为轻而易举就夺得项羽的老窝彭城而沾沾自喜,存在夜郎自大麻痹大意之心。项羽当时作出果断的决定,只精挑细选了三万精兵从齐地出发,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行动迅速,作风勇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刘邦联军一个落花流水。

但现在是在垓下,项羽对此地其实根本就不熟悉。

项羽虽然拥有十万之众,但这个疲惫之师由于粮草的短缺,现在连饭都吃不上,试想,吃饭穿衣这是人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的话,还谈什么打仗。刘邦的联军从四面八方围来,他们都是有备而来,而且士气高昂,他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彻底击败项羽。这和他们在彭城的骄傲轻敌思想已形成鲜明对比。

单从以上分析,项羽已处于绝对的劣势。而令他的处境更为艰难的是,刘邦身边多了一个韩信,用兵如神、料事如神的韩信。项羽之所以会有被围困的这一天,全是拜这个韩信所赐。韩信凭借个人的力量几乎把天下的诸侯都搞定了,能说服的就招降,不能说服的就动武,总之哪里“不平”哪里就有他。

而如今这垓下大决战已不可避免,名义上可以看做刘邦和项羽的最后决战,但实际上是韩信和项羽的对决。韩信是这样对一场至关重要的大决战进行部署的。垓下原本是个小地方,一夜之间聚集了四十万人马,顿时漫山遍野,人满为患。刘邦虽然带兵打仗多年了,但哪里一下子统过这么多兵。就在这时,他作出了一个极为明智的决定,那就是及时把这三十多万兵马的指挥权交给韩信。

事实证明,刘邦这是一锤定音的举动,使得韩信的才华在这一战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大决战前韩信首先选了十个出色的将领,这些将领中当然包括樊哙、吕布、彭越、周勃、曹参、灌婴等勇冠三军的人物了。然后把士兵分成十队,每个人负责一队。以十面埋伏布阵,阵与阵之间层层相围,层层接应,紧密而有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面埋伏”。等阵布好后,韩信亲自带了三万精兵去挑战项羽,大决战的序幕正式拉开。韩信带的人马的数量是三万,不知是巧合,还是韩信有意所为,这正是项羽当年回救彭城所带的人数。

项羽心里正在感叹着被围着的滋味不好受时,见韩信主动来挑战,二话不说就杀了出去。楚军现在已经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谋士来为项羽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了。虽然有个别的将领觉得韩信独自前来挑战必定有阴谋,但他们只是感觉而已,他们谁也想不出除了和敌人硬碰硬的大决战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

于是,在项羽的带领下,楚军倾巢而出,铺天盖地的杀声响彻云霄。韩信哪里敢和项羽硬碰硬,比手上功夫,他再去华山练上十年二十年也白搭。既然硬对硬不行,那么他只得采取边打边逃的战术。

项羽正愁没抓住韩信,抽他的筋、剥他的皮来解恨呢,马上实行了千里追踪战术,你逃到哪里,我就奉陪到底,追到哪里。就是这样,你逃我追,我追你逃,不知不觉已进入了韩信布下的阵中。正在这时只听得一声炮响,十面埋伏中的第一队人马出场了。周勃和灌婴带着汉军杀出来了。

项羽这个时候已经进入战争状态了,面对四面涌出的敌人,他一身绝技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只见他指南打北,指上打下,指东打西,直打得周勃和灌婴两人手忙脚乱。不多时项羽率领楚军就冲出了包围圈,第一关顺利闯过。在闯第二关之前,项羽先说了一句开场白:“都说韩信用兵如神,原来也不过如此啊!”

刘邦命韩信率三万人向项羽挑战,向楚营大喊:“人心已背楚,天下已归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吃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羽大为恼怒,率众冲杀出去。韩信且战且退,把项羽引进埋伏圈。伏兵四起,一拥而上,把项羽围在中央,他左右冲击,体力渐渐不支,项羽没法突围,只好仍回到垓下大营,所剩人马不足三万。正值隆冬,将士忍冻挨饿,军心涣散。项羽眼看如此凄惨景象,却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心中无限凄楚。

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去,那儿的汉兵又围了上来。他吩咐将士小心防守,准备瞅准机会再出战。

这天夜里,项羽进了营帐,愁眉不展。虞姬看见他闷闷不乐,于是陪伴他喝酒解闷。

到了定更的时候,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项羽仔细一听,歌声是由汉营里传出来的,唱的尽是楚人的歌子,咏唱的人还真不少。

项羽听到四面到处是楚歌声,不觉愣住了。他失神似的说:“难道刘邦已经打下西楚了吗?怎么汉营里有这么多的楚人呢?”就这样,歌在继续,楚军的逃离也在继续。逃离的楚军中还包括项羽现在的左膀右臂钟离昧和季布。钟离昧是项羽手下最得力的部将,而季布在龙且死后,顶替了他的位置,他同样是项羽手下最为得力的部将。他们两个本来是誓死也要跟随项羽拼命到底的,但十面埋伏这一战令他们太震惊了,项羽虽然凭着勇猛和强悍,成功突围,但他们心里第一次产生了恐惧,韩信的计谋彻底征服了他们。本来他是不怕死的,但在亲信部下的劝说下,只好夹在楚军中逃了。

项羽再也忍不住了,随口唱起一曲悲凉的歌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一连唱了几遍,虞姬也跟着唱起来:“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未吟罢,虞姬已是潸然泪下,项羽听虞姬歌声,声情凄咽,不觉心伤,也流下许多眼泪。左右侍臣,皆情不自禁,悲泣失声而不忍抬头。忽然听到营中更鼓已击五下,项羽回头对虞姬说:“天快亮了,我当冒死出围,你怎么办?”

虞姬说:“妾蒙大王厚恩,追随至今,今亦当随去,生死相依;倘得归葬故土,死也甘心!”

项羽说:“你这样的弱势女子,怎能出围?你可自寻生路,我大概要当与你长别了。”

虞姬突然擦干眼泪站起来,拉着项羽的手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也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

说到这儿,就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颈中一横,顿时血溅珠喉,一道香魂归于渺渺天际。项羽来救已经来不及,只有抚尸痛哭,命左右掘地为墓,将虞姬尸体埋葬。

一场英雄美人柔肠寸断的诀别流传千古,这位二十六岁的虞姬面对死亡的突然降临,面对生命悲壮的终结,她不想成为夫君的拖累,不想成为汉军的猎物与饰品,而是大义凛然,平静地走向人生的尽头。

当夜,项羽跨上乌骓马,带了八百个子弟兵冲过汉营,决定乘夜突围。天蒙蒙亮时,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五千骑兵紧紧追赶。项羽一路奔跑,赶到他渡过淮河,跟着他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路。

项羽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瞧见一个庄稼人,就问他哪条道儿可以到彭城。那个庄稼人知道他是霸王,不愿给他指路,哄骗他说:“往左边走。”

项羽和一百多部下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对头,跑到后来,只见前面是一片沼泽地带,连路都没有了。项羽这才知道是受了骗,赶快拉转马头,再绕出这个沼泽地,汉兵已经追上了。

项羽又往东南跑,一路上,随从的兵士死的死,伤的伤。到了东城,再点了点人数,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但是汉军的几千名追兵却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

项羽料想没法脱身,但是他仍旧不肯服输,对跟随他的兵士们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打过一次败仗,才当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这里被围,这是天叫我灭亡,并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