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为了更好地出发
21765400000025

第25章 生态北湖(1)

大力推进全区生态恢复性建设,在城市建设、城镇开发、产业发展中坚持“两型”引领和“保护生态立区”观念,加强生态建设、努力节约资源、大力保护环境,着力打造生态北湖。

绿色发展现勃勃生机

——鲁塘镇将转型进行到底

【背景】

鲁塘镇境内蕴藏着石墨、煤炭、花岗岩等多种矿产资源,尤以煤炭、石墨享誉中外,其中煤炭保有储量1500万吨,石墨资源保有储量1000万吨,微晶石墨储量占全国总储量一半以上,素有“煤炭之乡”、“石墨之都”的美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鲁塘人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瞄准境内丰富的煤矿资源,在“有水快流、大干快上”的政策和煤炭市场行情一路看好的大背景下,民间资本迅速集聚、涌入矿山企业,全镇村民纷纷“弃农从煤”,上山进行大肆开采,煤矿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兴旺发达,使得老百姓生活日渐宽裕。

然而,随着鲁塘矿资源的过度和无序开采,当地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恶化,引发了山体滑坡、植被破坏、水源枯竭,地下水下沉,人畜饮水困难,道路碾压损毁严重,群众出行难等诸多难题。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村镇出现房屋不同程度开裂、水源严重渗漏流失、水井干涸、稻田缺水而无法耕种的现象,遇上干旱年,人畜安全饮水都十分困难。另外,由于农民劳动力大量就近转移到矿区开采生产,传统农业不被重视,田园耕地大面积荒芜,造成了土地田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全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

【探索与实践】

工业转型:推动单一矿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型。

一是引进战略投资伙伴,打造石墨产业集群。通过区镇两级的不懈努力,鲁塘镇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中建材投资有限公司,牵头组建成立了南方石墨有限公司,强力推动了鲁塘石墨资源整合,有效进行了现代科学技术革新,全面开展了鲁塘石墨矿产资源整合,为鲁塘石墨业务做强、做优、做大,引领鲁塘资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争取到了将南方石墨有限公司的初加工基地建在鲁塘境内,制定了石墨精深加工长远规划——南方石墨公司计划在五年内投入50亿元人民币,用于原矿生产基地技改建设、石墨精深加工及石墨产业园建设,打造集原矿生产、石墨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物流、贸易于一体的石墨产业集群,延长石墨矿产资源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塑郴州石墨产业生态,完成矿业经济从单一化到新型化、规模化的华丽转身。

二是集聚民间闲散资金,积极引导入股创业。鲁塘矿区重组整合后闲散的民间资金达5亿多元,为把闲散的民间资金集聚起来、盘活用好,带动全镇人民“二次创业”共同致富,鲁塘镇党委、政府通过与中建材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圳通投资管理公司合作,设立了南方石墨入股资金,建立了鲁塘股权投资中心,融资额达7千万元,参股南方石墨有限公司,共同参与鲁塘矿区的煤炭石墨生产开发。同时,下鲁塘、天堂、蕉塘、村头等村党员干部牵头设立了七家公司,融资2个多亿,寻找门路,开拓市场,积极参与市、区的“两城建设”、“一区三中心建设”,投资办厂。如村头村支书何赞队等人,筹集民间资本近千万元,到广东省中山市古镇投资兴办了灯饰电器厂;天堂村支书何高毅等人筹资6000余万元成立公司整合华塘煤炭资源;下鲁塘原支部书记何伟平等设立房地产公司,进军房地产行业等。

农业转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一是积极发展规模养殖和特色种植,带动农业发展。广泛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促使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今日鲁塘已经初步形成了七个农业产业基地,每个基地都有了自己的“领头羊”。我镇太山里、太洞村形成了以楠竹、草食性动物养殖、药材种植为主的产业带,太山里村以合作社方式经营,修建牛圈300多平方米,引进德国西门达尔牛和日本黑牛等高档优质肉牛种牛,实行规模化养殖,可存栏200多头,2012年又新建了太山里兴旺牲猪;水车洞、同祥、上鲁塘、下鲁塘等城镇周边村形成了以畜禽养殖、水稻蔬菜种植为主的农业基地,种粮大户何秋生种植水稻100多亩,养殖专业户何红建养殖特种肉兔300多只;冷水、碧潭、前进、蕉塘等村形成了以香芋、油茶、金银花、粮食种植为主的农业基地,何赞波以承包村集体山林的形式,成立了“碧香源油茶专业合作社”,已投资400多万元,栽植油茶树苗1600多亩,骆军经过一年多地探索,发明了生态竹液酒,并已投入了生产阶段;仁和片五村形成了以优质烤烟、黄金梨种植、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基地;新屋背村筹资120多万元兴修鱼塘120多亩,从龙王井水库1800米专管引水养鱼,自动循环灌水,闸门控制排水,放养草、鲤、鳙、工程鲫、桂花鱼等;红星、前途等形成了反季节香菇为主的农业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种植了320亩反季节香菇,通过以点带面,逐步将反季节香菇向全乡辐射,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全力打造千亩香菇基地;蒋家洞村形成了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农业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高山无公害有机蔬菜150亩,采取规范管理的方式,统一指导、管理、收购,为菜农解决“卖菜难”的问题;南溪村形成了以茶树种植的农业基地,种植茶叶300多亩,深入实施“千亩茶园”发展战略,让茶叶种植成为群众增收新渠道。

二是打造一村一品,培育优质品牌初见成效。近年来,镇党委在充分验证、实践调查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本地的“和兴高优肉牛、碧香源茶油、冷水香芋、陂副黄金梨”等农业示范项目,这些示范点使狭窄的农业出路变成直观的现场,充分展示农业工作大有来头。目前碧潭村的油茶、下鲁塘的金水禾花鱼、太山里的牲猪、冷水的冬枣、前进的金银花、南溪片前途村的杜仲、粗石园村的蜂蜜、红星村的高山反季节香菇、南溪村的黄金梨、蒋家洞村的有机蔬菜等已经初有名气,总结和探索出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通过各种农业产品项目的开发包装,去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15737元,比去年增加2158元,同比增加15.9%。

现在,鲁塘镇农业生产基地广泛建立,名优产品推介大步前行,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趋势不可逆转。

第三产业: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做大服务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是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是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鲁塘镇紧紧抓住北湖区建设“一圈一线”(城郊生态休闲圈、仰天湖旅游精品线)的大旅游框架机遇,围绕“打造西南山区休闲旅游中心”这个核心,依托仰天湖草原风景区、风力发电场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

一是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建于清代的邓华将军故居精雕细琢,美轮美奂,气势宏伟,聚民间建筑精华,令游人留连忘返;2008年,总投资近1亿元的邓华将军·铜锣湾广场在鲁塘境内开工,目前,占地近10亩的第一部分邓华将军广场已经建成,广场上矗立邓华将军铜像,配备体育休闲设施,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铜锣湾商业广场和铜锣湾空中住宅花园正在建设之中。下一步,鲁塘镇将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学习革命优良传统,吸引外地游客来参观学习,促进鲁塘旅游发展。

二是开发自然景观资源。着力开发金仙寨、芙蓉寨、逃军营太平天国山寨城堡游、“莲蓬寺”宗教文化游和前途村革命老区红色游、蒋家洞二眼塘南方草原观光游,全力打造与仰天湖风景区为一体的旅游精品路线。

【思考与分析】

如何在鲁塘以煤矿资源为主体的经济在经营方式转换后,由粗放式的资源开采到集约资金资源、精深加工,由依靠单一的消耗本地资源的拉动到统筹实现鲁塘农业、工业转型、服务业壮大的全面发展,实现鲁塘转型跨越发展,在转型中我们思考到必须充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找准定位,谋划长远。鲁塘按照全区经济发展“壮三”、“强二”、“优一”(壮大第三产业、强化第二产业、优化第一产业)的总体原则,站得高,看得远,在资源还没有枯竭耗尽及时启动了转型,充分利用尚有的基础条件,明确了工业转型要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推进石墨矿产精深加工,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发展思路。

二是跳出资源找资源。创新,是发展的源泉,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资源型乡镇经济转型,必须转变过度依赖煤矿产业矿长的增长方式,走出资源供应的老路子,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跳出充分利用鲁塘煤矿资源利用这一紧箍咒,在经济转型中鲁塘正是摒弃了煤矿资源的严重依赖,找准了新的发展方向,成功开创了资源整合的“鲁塘模式”,经验在全国推广。

三是下好经济一盘棋。经济体不单单是工业,工业发展也不单单是矿业。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农业要强基础,要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工业要转方式,调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服务业要扩大开放,立足当地优势,盘活资金资源。如利用煤矿开采加工带动运输、餐饮等第三产业,利用当地丰富的的自然人文资源兴起旅游推广当地农业名优产品,各个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资源开采、粗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精深加工转变。由单一的传统矿业工业产业向农业、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他山之石】

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跨越

——山西省高平市建宁乡调整产业结构见成效

建宁乡矿产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全乡经济收入以煤炭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煤炭形势日趋严峻,建宁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煤炭总有挖完的一天,必须尽快转型发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面对沉重的课题、历史的重担,他们在冷静分析农业出路的基础上,着眼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把生态与经济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坚持工业兴乡发展方略,做大工业优势产业链。该乡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兴乡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努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通过持续有效投入、强化产业扶持,加快“地下向地上转移、资源向资本转移”的步伐,鼓励煤矿企业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全乡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坚持走新型工业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着力培育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发展民营经济,建设新型节能灯管厂1个,在正式投产之后再建两个分厂,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做强绿色农业产业链。通过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扩大高价值经济作物种植,进一步扩大种桑养蚕面积,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搞好了四大园区建设,进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提高精深加工度,增加附加值,促进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取得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带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建好府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增加特色果蔬种植,打造绿色品牌,使园区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新建东庙樱桃连体大棚种植园区,带动农户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做大做强樱桃富民产业。三是新建郭庄蔬菜种植园区,与府底相连逐步形成坪曲沿线蔬菜产业链。四是新建李家河食用菌园区,开发食用菌栽培加工,实现特色果蔬的多元发展。

发挥规模产业集聚优势,做优高效畜牧产业链。以猪、兔、牛三大龙头产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产业集聚,形成特色鲜明的增长极,增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一是投资200多万元,完成新建300头苏庄规模肉牛养殖场项目的达产达效。二是进一步做强做大养猪产业项目。在4个万头猪场投入生产的基础上,加快达产达效步伐,并重点搞好接种、防疫、饲料、销售等环节的全程服务,发挥强劲的经济效益。三是投资500万元新建饲料加工厂1个,围绕种、养、加、供、销等环节,全面提升整个产业带的综合竞争能力。四是进一步扩大獭兔养殖项目。在建成曹家青龙獭兔养殖场的基础上,通过基地加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户养殖,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延伸阅读】

2007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指出:

一、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