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1764500000135

第135章 贾谊的故事

洛阳人贾谊十八岁时,就因为能够诵读诗书、擅长写作而闻名当地。河南郡守姓吴,他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贾谊召到门下任职,他对贾谊非常器重。汉文帝刘恒即位以后,听说这位吴郡守政绩卓著,全国第一,而且和秦朝丞相李斯是同乡,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一到任,就向刘恒推荐贾谊,说他虽然年轻,却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刘恒又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是最年轻的博士。每次刘恒下诏让博士讨论问题,那些年长的博士感到无言以对时,贾谊仍然能够全部一一回答,而且让众人都觉得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诸生(诸生:泛指儒生)都认为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刘恒对他也赞赏有加,对他破格升迁,一年之内就担任了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立国到汉文帝时期,已经有二十多年,天下太平,这个时候正应该订正历法,变易服色,建立制度,确定官名,振兴礼乐,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完全改变秦朝旧制。刘恒虽然很欣赏贾谊草拟的东西,毕竟因为他刚刚即位,谦让还来不及,不可能对旧制进行大规模的改动。不过,以后朝廷的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全部返回封邑等主张,都是贾谊提出来的。刘恒就和群臣商议,准备进一步提拔贾谊,让他担任公卿的职务。然而,贾谊的主张直接触及了许多老臣的切身利益,这些老臣对贾谊自然恨之入骨。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和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忌恨贾谊,他们在刘恒面前拼命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初学,一心只想独揽大权,制造各种事端。”

这样的谗言听得多了,刘恒便逐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不久,刘恒任命他为长沙王吴差的太傅,把他贬出长安。

贾谊无可奈何,只好辞别刘恒,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认为自己在那里活不长,又因为自己是遭到贬斥才来到长沙的,心情非常忧郁。在横渡湘江的时候,他想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左徒屈原,他认为自己的遭遇和当年的屈原十分相似,因而挥笔写下《吊屈原赋》,赋里悲叹道:

彼寻常之污渎兮,

岂能容吞舟之鱼!

横江湖之鳣(zhān)鱏(xún)兮,

固将制于蚁蝼。

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有一次,一只鸱鹗(chīxiāo。鸱鹗:一种猛禽,类似猫头鹰)飞进他的住所,停在他的坐位旁边。楚国人把鸱鹗称为“服”,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突然从心底涌现出无限的伤感,就写下了《服鸟赋》来宽慰自己。他在赋中感叹道:

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

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

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

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

此后又过了一年多,刘恒征召贾谊回京。刘恒坐在未央宫的宣室里,正接受福胙(福胙:祭祀时作为供品的肉),他突然对鬼神的事情有所感触,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乘机详细地讲述了有关鬼神的来龙去脉。一直讲到半夜时分,刘恒听得入了神,不知不觉中,他不断地把坐席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以后,刘恒叹息道:“我好久没有见到贾生,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不久,刘恒又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刘揖是刘恒的小儿子,很受刘恒的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刘恒才决定让贾谊担任刘揖的太傅。

刘恒当时还封淮南王刘长的四个儿子为列候。贾谊认为国家的祸患就要从这里开始,他便对刘恒进行劝谏。同时他又多次上书刘恒,认为诸侯的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个郡,这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然而,刘恒都没有接受。

几年以后,刘揖骑马时,因为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他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每天哭泣不止,哭了一年多,也不幸去世。死时年仅三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