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女杰(古代卷)
21762600000003

第3章 许穆夫人 中华第一爱国女诗人

一 才貌双全,无奈嫁做他人妇

许穆夫人,姬姓,春秋时期卫国人,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是卫公子顽和宣姜的女儿。因其嫁给了许国国君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儒家的经典《诗经》,收录了许穆夫人创作的三首四言抒情诗《诗经·卫风·竹竿》《诗经·邶风·泉水》《诗经·鄘风·载驰》。这三首诗,备受推崇、流传至今,特别是她所赋的《载驰》,反映其爱国热情和奋不顾身的勇气,许穆夫人也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爱国女诗人”。

许穆夫人的父亲卫公子顽是卫宣公的儿子,母亲宣姜是齐僖公的女儿。许穆夫人出身贵族,家境显赫,虽然出嫁给弱小的许国君主,但毕竟也是国君夫人。所以,就春秋那个时代而言,许穆夫人是诗文骑射样样精通,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许穆夫人的母亲宣姜,她的美貌闻名各诸侯国。许穆夫人的父亲又是翩翩公子,按照遗传学判断,许穆夫人也应该是个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

像许穆夫人这样才貌双全的绝代佳人,在那个时代,一定像她的母亲宣姜那样,成为各国国君争相聘娶的对象。当时诸侯各国之间的通婚联姻,大多是一种政治行动,带有亲善和结盟的性质。按照《左传》里对许穆夫人的记载,齐国和许国(今河南许昌一带)都派使者到卫国来求婚。许穆夫人愿意嫁给强大而又临近的齐国,也就是自己外公的那个国家。她对母亲说:“诸侯有女儿的,其婚姻都是用来联系大国关系的。现在把我嫁到许国,许国小而且远,齐国大而且近。如今之世,强者为雄。万一国家有难,向强大的齐国求救,有我在齐国,不是很容易得到齐国的援助吗?现在,舍近而求远,离大而附小,一旦国家有难,社稷不是很让人忧虑吗?”但是,可能是因为历史上卫国和齐国曾发生严重的隔阂,或许是受了春秋时代流行的“远交近攻”外交战略的影响,当时的卫国国君卫懿公,居然把许穆夫人嫁给了和卫国同样羸弱的许国国君许穆公。许穆夫人的称呼,由此而来。

就这样,许穆夫人在违背自己意志和愿望的情况下,出于无奈,怏怏不乐地嫁给了许国国君许穆公。在先秦典籍里,对许穆公的史事记载非常少。由此可见,春秋时期的许穆公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二《诗经·卫风·竹竿》:嫁女思乡的忧伤

许穆夫人违心地嫁到许国,心底的忧伤时时涌上心头,难免时时思忆起家乡和快乐无忧的少女时代。少女时代最快乐的时光是什么呢?对许穆夫人来说,是和女伴一起钓鱼的美好时光。每当想起那快乐的时光,孤独的心就忍不住想念自己的家乡。

歌以咏志,我写我心。许穆夫人以诗歌的形式向世人抒发出了嫁女思乡的忧伤。这就是被收在《国风·卫风》中的《竹竿》。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民歌民谣,共160篇。《雅》是周王朝宫廷宴乐或朝会时的乐歌,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许穆夫人出嫁前是卫国人,她的《竹竿》在卫国广泛流传,并从卫国采集而来。所以,《竹竿》被归入《诗经·国风》之中的《卫风》里。

《诗经·卫风·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回想起我用那又细又长的竹竿,在淇水岸边钓鱼啊!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怎么能不思念我的家乡,然而路途遥远却不能回去!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百泉之水在左边啊,淇河之水在右边。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我已经远嫁异国了啊,远远地离开了我的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淇河之水在右边啊,百泉之水在左边。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满脸欢笑多么高兴啊,一路快行,佩玉叮当岸边响。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淇水水流不回头啊,用桧木桨摇起了松木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驾船在淇水游玩啊,但愿能排解我的乡愁。

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恋爱的地方。从本诗内容看,许穆夫人出嫁前也曾到此游乐、钓鱼。既是绝代佳人,又是贵族出身,想必许穆夫人游玩、钓鱼的时候,大出风头,众人争睹芳容。

全诗分四章,四句一章,各有诗意,即优美又哀伤。

第一章回忆自己当公主时在淇水钓鱼的乐事:和伙伴们一起来到淇水,拿起那又细又长的钓鱼竿,尽情钓鱼、嬉戏,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怎能忘记呢!无奈现在身在异乡,路途遥远,再也不能回归故国了。

第二章回忆离别父母兄弟远嫁时的情形:许穆夫人远嫁异国的时候,百泉之水在左,淇河之水在右,婚嫁的车队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回忆起这个离别的场面,许穆夫人思念之情不可抑制。

第三章写许穆夫人想象回故国时的复杂心情:又见到了百泉之水,又见到了淇河之水。虽然满脸欢笑十分高兴,但不再是多年前那个天真活泼的少女,而是走起路来佩玉叮当直响、远嫁而归的少妇。

第四章写许穆夫人想象重游淇水的场景:这次不是钓鱼了,而是“桧楫松舟”,乘船游赏。欢快之余,忽然想起所嫁非人,愁绪又起。诗意一转:旧地重游,能排解我远嫁多时的离愁吗?

全诗从回忆与想象两个角度细致描写了许穆夫人思乡怀亲的强烈感情。这种感情虽然不是大悲大痛,但却缠绵往复,深沉地蕴藉于心怀之间,像悠悠的淇水,不断地流过读者的心头。

三《诗经·邶风·泉水》:思慕祖国的诗篇

《泉水》是许穆夫人另一首感念家乡的抒情诗,与《竹竿》一诗不同的是,在思念家乡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的思念国家的情感。

《诗经·邶风·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泉水汩汩流呀流,一直流到淇水头。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梦里几回回卫国,没有一日不思索。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同姓姑娘真美丽,愿找她们想主意。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

出嫁赴卫宿在济,喝酒饯行却在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姑娘长大要出嫁,远离父母兄弟家。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回家问候我诸姑,顺便走访大姊处。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出嫁赴卫宿在干,喝酒饯行却在言。

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抹好车油上好轴,回转车头向卫走。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赶到卫国疾又快,大概不会有妨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一想到那肥泉,不禁连声发长叹。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想到须邑和漕邑,我心忧郁不称意。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驾好车子去出游,姑且消除心中愁。

全诗也分四章,第一章用泉水流入淇水起兴,委婉道出自己归国的念头,文情凄婉悱恻而不突兀。随即点出诗题——“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自己对卫国魂牵梦绕,没有一日不思念,没有一日不关心。作为一个女性,想念家乡想念故国的同时,自然而然又会想到自己当年的好姐妹。由此引出“娈彼诸姬,聊与之谋”两句,想找当年自己的好姐妹倾诉苦衷,希望她们能够为自己出个主意,想条妙计,以稍解胸中的郁闷。

第二章和第三章承接第一章,用赋法铺写虚景,表达自己对卫国真挚深切的怀念。第二章写作者欲归不得,只能去设想当初出嫁、离开卫国之时与家人饮饯诀别的情景。如今物换星移,寒暑数易,家人近况如何,颇令自己牵挂,归国的念头更加坚定。第三章设想归国路途上的场景,车速快疾如风,衬托归国心情之迫切。即使是速去速回也好,但最终仍不能成行。

第四章写归国不成,思绪不断,只好考虑本地出游以缓解故国之念。但是,出游时怀念起故国故地,不但不能解忧,反而徒增伤情,愁更转愁。

这首诗以幻写真,通过对幻想归卫的描写,衬托许穆夫人真切深沉的思念,是一首典型的思念家乡思念故国的爱国诗歌。

四《诗经·鄘风·载驰》:拯救故国的叙事诗

《载驰》是一首典型的政治叙事诗,它充分反映了许穆夫人的爱国主义情操。

原来,许穆夫人嫁到许国不久,她的同母兄弟开始做国君,就是卫懿公。卫懿公爱好养鹤,如痴如醉,不恤国政,人称“鹤将军”。不论是园囿还是宫廷,到处都是卫懿公豢养的仙鹤。许多人投其所好,不断进献仙鹤,以求重赏。卫懿公把鹤编队起名,由专人训练它们鸣叫,还训练它们按照音乐的节拍舞蹈。他还把所喜欢的鹤封有官位,供给俸禄,上等的鹤供给与大夫一样的俸粮,养鹤训鹤的人也加官晋爵。卫懿公每次出游,所豢养的鹤也分班随从,前呼后拥,有的鹤还乘有豪华的车。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的资财,为此向老百姓加派粮款,民众饥寒交迫,怨声载道,大臣们也深感不满。

公元前660年冬,卫国北方的游牧民族狄人集聚两万骑兵向南进犯,直逼卫国都城朝歌。卫懿公正欲载鹤出游,听到敌军压境的消息,惊恐万状,急忙下令招兵抵抗。老百姓纷纷躲藏起来,不肯充军。众大臣说:“君主启用一种东西,就足以抵御狄兵了,哪里用得着我们?”卫懿公问:“什么东西?”众人齐声说:“鹤”。卫懿公说:“鹤怎么能打仗御敌呢?”众人说:“鹤既不能打仗御敌,没有什么用处,为什么您给鹤加封供俸,而不顾老百姓死活呢?”卫懿公悔恨交加,落下眼泪,说:“我知道自己错了。”命令把鹤赶散。朝中大臣分头到老百姓中去讲述卫懿公悔过之意,这才有一些人聚集到招兵旗下。卫懿公把玉块交给大夫石祁子,委托他守城,自己披挂,带领将士北上迎战,发誓不战胜狄人,决不回都城。但毕竟军心不齐,缺乏战斗力,到了荧泽(朝歌北)又中了狄人的埋伏,很快全军覆没,卫懿公被砍成肉泥。狄人攻占了朝歌,石祁子等人护着公子申向东逃到漕邑(今河南滑县东),立公子申为卫戴公。

许穆夫人得知卫懿公被杀、朝歌被占的消息,异常悲痛。她想让许穆公帮忙收复国土,但许穆公怕引火烧身,不敢出兵。许穆夫人气恨交加,决定快马加鞭赶赴漕邑。许国的大臣纷纷去拦阻她,指责她。许穆夫人写下千古名篇《载驰》,表明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归国的决心。

《诗经·鄘风·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驾起马车快快走,回国吊唁我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马行归途路遥远,行旅匆匆到漕邑。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许国大夫来追赶,阻拦我去心忧愁。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即使你们反对我,我也不会调转车子回许国。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你们对卫不友善,我对卫国更忧虑。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即使你们反对我,我也不会返身渡河回许国。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你们对卫不友善,我对卫国更眷恋。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登高来到那山岗,采摘贝母治忧伤。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身为女人我不但心地善良,也有自己做人的准则。

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许国众臣责怪我,实在幼稚又张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我在郊野行驶忙,麦子繁盛又茂密。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欲往大国去求援,依靠谁来帮我忙?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再把我责备。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你们纵有千百计,也不如我亲自去。

就这样,在祖国风雨飘摇的危亡时刻,许穆夫人不顾许国君臣的阻挠,毅然返卫。

回到卫国后,许穆夫人先卸下车上的物品救济难民,接着与卫国君臣商议复国之策。在许穆夫人的感召下,与卫国有姻亲关系的宋桓公(许穆夫人的姐夫)出兵阻止敌兵的继续进攻。许穆夫人和卫国君臣招集流散的卫国百姓四千余人,一边安家谋生,一边整军习武。同时,许穆夫人还建议向齐国求援。当时,齐国国君齐桓公是诸侯霸主,也是许穆夫人的亲舅舅。齐桓公感念许穆夫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因为自己的霸主地位和姻亲关系,派遣公子无亏率兵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救援卫国,帮助卫国打退了狄兵,收复了失地,协助防守漕邑。以后,在许穆夫人的促进下,齐桓公又联合诸侯支持卫国把卫都朝歌迁到楚丘,使卫国得以灭而复生。两年后,卫国在楚丘重建都城,恢复了它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又延续了四百多年之久。

五 无愧“中华第一爱国女诗人”桂冠

据《左传》《史记·列女传》有关记载,许穆夫人嫁给许穆公时,大约是在卫懿公刚刚当上国君的时候。虽然卫懿公违背许穆夫人的意愿把她嫁给了许国,但许穆夫人并没有因此怨恨卫懿公。在卫懿公战死、卫国灭亡的关键时刻,许穆夫人挺身而出,为故国复国而奔走。本来狄人进攻卫国时,临近的齐国如果及时出兵救援卫国,卫国是不会灭亡的。但是,由于卫懿公将许穆夫人嫁给许国,使齐国的面子很不好看。于是,齐桓公坐看卫国遭劫。“败然后救者,存霸主之公义。”等卫国灭亡了,再出手相救,这只不过是作为霸主维持诸侯秩序和显示自己维权的一个手段。有鉴于此,清代学者王先谦认为:如果当初许穆夫人嫁给齐国,卫国可不至于被灭。从这一方面看,许穆夫人出嫁前的见识与魄力,是非常令人感佩的。

卫国被狄人攻灭大约发生在许穆夫人30岁的时候。由于许穆夫人的果敢和努力,卫国在齐国和宋国的帮助下得以复国。在促使宋国和齐国入援卫国的过程中,许穆夫人的《载驰》一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有学者认为,在姻亲之邦卫国遭受危难之际,最应该伸出救援之手的许国畏首畏尾、束手坐观,而对卫国素有嫌隙的东方霸主齐桓公,之所以重手出击,救援卫国,其一是显示自己的霸主威力,其二也是为许穆夫人的这首诗作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之情所打动。按照《左传》对此事的记载顺序,许穆夫人赋诗《载驰》之后,齐桓公才出兵援卫,其中暗含着《载驰》对齐桓公援卫决策的促进作用。

在救援卫国问题上,许穆夫人的姐夫宋桓公出手在前,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稍晚出手的齐桓公。诸侯霸主齐桓公不仅保证了卫国的复国,而且在一些复国的细节上也颇具人文关怀。卫国被狄人突然袭击,宫室财产被洗劫一空,卫戴公即位时,像样的马匹、祭服都成了问题。为此,齐桓公赠给卫戴公驾车的马匹,另赠送祭服五套,牛羊猪鸡狗各300头,以及做门户的木材,解了卫戴公的尴尬。此外,齐桓公还在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南卫王殿)为卫国筑了都城。在齐桓公的接济下,卫戴公住进了宫殿,坐上了国君级别的马车,穿上了符合国君身份的祭服。对于许穆夫人,齐桓公赠送上等车辆和上等锦缎30匹,作为对她勇救故国的嘉许。

许穆夫人的《载驰》一诗在当时就产生了广泛影响,被各诸侯国反复传颂。其中《左传》就记载:“郑子家赋《载驰》”、“穆叔见叔向赋《载驰》”。

许穆夫人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西汉末年刘向编《列女传》时,专为许穆夫人立传。因为许穆夫人殚精竭虑,拯救故国,既有仁义又反映出其智慧,所以把许穆夫人收入“仁智”篇,并盛赞许穆夫人“慈惠而远识”,从而使许穆夫人的事迹代代相传下来。

许穆夫人的言行处处体现出她浓厚的爱国情感。她的三篇诗歌,体现出她的爱国精神的逐步递进。《竹竿》一诗反映的是少女初嫁后的思乡情绪,思乡情绪中体现出热爱故国的思想因素。另一首思念家乡的抒情诗《泉水》,应当是比《竹竿》更晚一些的作品。此时,已经嫁给许穆公相当一段时间的许穆夫人,在思念家乡的同时,热爱故国的情感更加强烈,开始由爱家乡向爱故国的方向转变。《载驰》一诗的时代比《泉水》更晚。此时,已经30岁左右的许穆夫人,爱国思想不但更为成熟,而且将热爱故国的情感转化为拯救故国的勇敢行动,将爱国主义升华到思想与行动高度统一的境界。

许穆夫人是文学史上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女诗人”。在卫国存亡之际,她的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救卫国于水火之中,使其免于灭亡。许穆夫人无愧于“中华第一爱国女诗人”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