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书后,每年班里忆苦思甜,吃糠菜团。几个人分一个,轮到嘴里,不足一口。老师问:“苦不苦?”同学们齐声回答:“苦。”没娘孩子二恶杂总迟到,没吃上,喊声比谁都亮:“不知道。”于是教鞭侍候,直叫:“苦也,苦也。”
从村里请来俩个老长工。据说苦大仇深,最老的叫阿太,老实巴脚,戴着一顶几辈子留下的破毡帽,还说是东家给的。往讲台上一站,嗫嚅着,说不出一句话。老师直努嘴启发,突然冒出一句:“东家给长工晌午黄糕炒鸡蛋,晚上豆稀粥吸溜溜。”孩子们轰堂大笑。老师忙掺下去,说:“您老忘了,忘了。”阿太还辩解:“真的,东家还给娶媳妇。”阿太的侄儿阿二,就从容多了,掐灭指间的烟,又抽出一根卡在耳朵上,一上台就哭,眼泪鼻涕,往雪白的墙上甩,往鞋底上抹。吸袋自家的旱烟,一字一板讲开了,堂上鸦雀无声。
阿二说,给东场齐家老财抗长工,有回中午收工,煮鸡蛋泡糕,应该一人两颗,地主给捅烂了,一看就不足,最多一颗半。阿二笑笑,放下碗,一声不吭地走到院里,拿起锄头就打母鸡,边打边骂:“没见过你这样的讨吃货,单吃食不下蛋,要下还是半个蛋,那半个哪里去了?”鸡满院飞,地主做声不的,把自己碗里的给了阿二,他只好甜吃了。又有回早饭吃稠粥,阿二嘴快,两大碗早下肚了,又挖了一碗,到里屋正喝米汤糊糊的地主婆说:“婶子,我今儿不饿,不想吃稠粥,咱们换换,你吃稠的,我喝稀的。”地主婆高兴地换了。等地主发现时,已晚了,拍着大腿骂女人:“灰猴,又让人家哄了,人家早吃饱稠粥,就等喝汤灌缝呢。”
有时候不请长工,老师讲故事书上的,如半夜鸡叫、一块银元,悲悲惨惨,和村里长工讲的不一样。村里长工的故事,书上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