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重读《周易》智慧
21737100000071

第71章 循序渐进

一、大自然中的循序渐进

自然界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天大树是嫩芽开始的。

庞然大物的犀牛、鲸鱼也是一步步长大的。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生下来仅仅像小老鼠那么一点点大。

大自然是动态的,而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循序渐进是基本形式之一。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循序渐进,自然而然。

自然界中也有像地震、雷电、狂风暴雨这样的突发性事件,但是这种突发性事件是不能持久的,正如老子所说:“飘风不终期,骤雨不终日。”

二、卦象中的循序渐进

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纸张上的六爻看起来是静态的,而实际上爻是动态的。六爻之动,自下而上,依次而进。

初、二、三、四、五、上,这是六爻爻位的命名。如果把爻位换算成阿拉伯数字的1、2、3、4、5、6,从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个循序渐进的顺序。

数字的意义是单纯的,而六爻的意义却是丰富的,而且是丰富异常的。六爻象征天地人三才之道,六爻的爻位具有自然意义、人文意义,还有时间意义。

六爻的循序渐进,在物理——万物之理中象征着规律性变化:初位象征萌芽,二位象征头角崭露,三位象征初具规模,四位象征进入新的层次,五位象征盛大状态,上位象征终极状态。终极状态是物极必反的状态。

六爻的循序渐进,在人理中同样象征着规律性变化:初位象征潜藏勿用,二位象征适当进取,三位象征健行慎思,四位象征审时度势,五位象征圆满成功,上位象征物极变化。物极变化状态为穷上返下状态。

《周易·彖传》注释《乾》卦六爻注释出了时间意义:“时乘六龙以御天。”《周易·文言》注释《乾》卦六爻也注释出了时间意义:“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乾》卦六爻,《坤》卦六爻,两卦一共十二爻,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十二个时辰,循序渐进,无始无终。

一卦之内的六爻有一个循序渐进问题,六十四卦整体也有一个循序渐进问题。六十四卦从一到六十四,卦与卦之间的递进变化同样是循序渐进的变化。变化到六十三卦,即是一个过程的圆满结束。六十三卦命名为《既济》,既济象征着成功,一个成功之后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第六十四卦被命名为《未济》,未济即未穷,象征着新过程的重新开始。

三、循序渐进的文字总结

卦象为简洁的抽象符号,简洁的符号中容纳着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如果没有文字解释,卦象就是后人永远难以明白的天书。在卦象与后人之间,文字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文字注释卦象,注释出了万物与人事中的循序渐进问题,在易传的文字中,有四段话比较有代表性,摘录如下,供读者欣赏。

其一,《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这段文字注释的是六十四卦的顺序,这个注释中出了两个演化:一、自然的演化;二、人类的演化。自然演化起于天地终于万物,人类演化起于男女夫妇终于君臣上下。在这段文字里可以提炼出一个这样的公式——“有AB,然后有CD”。“有”、“然后有”的进化,前者为后者的发展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正常延续,这种进化显然是循序渐进的进化。

其二,《周易·乾·文言》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这段文字所注释的是《乾》卦用九之爻的爻位,这个注释从爻位的位置上注释出了人文哲理。用九之爻在卦象中处于最高之位,最高之位是物极生变之位。阳极生阴,阴极生阳,这是形上之理。物极必反,这是形下之理。高位思退,这是圣人君王之理。极处生变,不易之理。在早期的中华大地上,君王之位不仅仅意味着荣耀,还意味着巨大的责任。造福于民,是民之君;贻害于民,是民之仇。天下人民不可能永远忠于某一个君王,这是圣人君王非常清楚的道理,所以用九之爻的注释里注释出了“高位思退”的哲理。上下五千年,几百名皇帝的下场一直在证明着这样一条真理:知进知退,则有完美之“存”;只知进而不知退,则有惨痛之“亡”。

其三,《周易·系辞下》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这段文字所注释的是《咸》卦九四之爻的爻词“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在这个注释中,日月往来是循序渐进的,寒暑往来是循序渐进的,往来曲伸之动是循序渐进之动。《周易·系辞下》的作者从日月寒暑的往来谈到龙蛇的曲伸蛰出,这里大有日月,小有蚯蚓,几句话囊括了整个宇宙,触角从广大瞬间转入细微,两者之间的跨度如此之大,文笔却如此轻松自如,仅以此而论,后世子孙也应该虚心向祖先学习。这个注释,又是从自然演化之理落脚到人文哲理上。“致用”与“安身”,认识自然之理的目的就在于此。“穷神知化”,是人德的最高境界。“穷神”即穷极到“神”处,“神”处即生生之源之处,“知化”即晓通物极生化的规律。认识天理、物理,就是为了创造出和谐自然、变化有序的人理。

其四,《周易·系辞下》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段文字所讲是一条千古不移之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点,到了这个极点,必然要发生变化,在变化中产生新的事物或新的人物。这段文字在《周易·系辞下》出现在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五大圣人的事迹之后,可能是对五大圣人事迹的理论总结。“易穷则变”起码有这样两重含义:一、君王更替上的“穷”与“变”;二、君王贡献上的“穷”与“变”。君王更替在《周易·系辞下》的记载中是循序渐进的:“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作。”“穷”体现在年龄上,“变”体现在五大圣人之间的更替上。五大圣人都有大功于天下,但每个人的贡献是不同的:你贡献在渔业生产方面,我贡献在农业生产与商业流通方面;你贡献在交通运输方面,我贡献在粮食加工方面。总之,后世君王在前世君王的贡献基础上继续对天下作出贡献。“易穷则变”有循序渐进之变,而不是突发之变。

四、经验与教训

有序与无序,是中华民族前后的两种状态。

中华民族祖先参照自然之序创造了人之序。先有天地之序、日月之序、四时之序,而后有人之序。人之序,人人遵守,君王也不能特殊。在这个有序的天下中,人们有序地生产,有序地生活,有序地进行新老君王更替。《周易·系辞下》中记载了五大圣人之间的有序更替,圣人君王之间的有序更替是以“有没有贡献”为标准的。每产生出一个新的君王,中华大地上都会出现一件乃至几件新的发明创造,每一件发明创造都给天下带来了巨大的进步。有序之天下,在发展的道路上循序渐进。有序之天下,天下为公。关于这个有序的公天下,在儒、墨两家的典籍中都有记载。

八卦与六十四卦,卦序源于自然之序。卦中之序、卦间之序,井然而有序。文字之序,同样是井然有序。没有对自然之序的认识,没有实际生活中文明秩序的基础,凭空不可能创造出如此井然有序的八卦与六十四卦。八卦与六十四卦产生于孔子之前,这证明孔子、墨子关于公天下的记载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

后来,这个有序之天下发生了质的变化,有序之天下变成了无序之天下。有序之天下,选举贤者为王。无序之天下,或家中传子或胜者为王。有序之天下,序出自然。无序之天下,序出君王。序出君王,会产生两大祸殃:一是胜者为王的产生,所凭借的标准并不是“有没有贡献”而是“能不能打仗”,所以每一个胜利者的胜出,没有创造出一件新工具,创造出的却是千万具尸体。二是家中传子传出的君王,素质参差不齐——弱智者多,明智者少,反复的混乱由此而生。几千年的中华大地上也有过太平时期,但犹如白驹过隙,瞬间而逝。天下无序,严重祸害了天下人民。无序的天下,只能在衰败的道路上循序渐退。

孔子与墨子在学术上属于两家,但孔子、墨子都怀念远古时期那个有序的天下。孔子与墨子对远古的怀念,并不是把现实拉向远古,而是对现实的强烈批判,是希望重新创建一个有序的天下。

天下无序,不但祸害天下人民,同时也祸害制造无序的帝王与帝王之家。胜者王侯败者贼,上下几千年出了几十家皇室,但是有几家的下场是平安的呢?

中华民族祖先所创造出的本来就是有序的文化,有序的文化以崇尚自然为第一特征。后来,文化发生了变质,变质的文化以崇尚权威为第一特征。天下有序,序出自然;天下无序,序出君王。序出自然,天下循序渐进。序出君王,天下混乱不堪。能不能、该不该重新找回中华民族祖先参照自然之序创造出的“那个”有序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