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重读《周易》智慧
21737100000052

第52章 “修己安人”与“内圣外王”

做大事先从小事做起,走远路先从近处开始,登高山先从低处起步,安人先从修己开始。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了人,就有了己与人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好自身与别人的关系?儒道两家的文化得出了这样八个字的结论:“修己安人”与“内圣外王”。

一、修己安人

子路问如何成为君子,孔子解答说“修己以安人”。

修己,就是自我提高。如何自我提高?《礼记·大学》中留下了“三纲八目”之说。“三纲”:一、明明德;二、亲(新)民;三、止于至善。“八目”: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的前四项为修身的具体内容,后三项为修身的终极目标。自我提高,提高在知与识的层面上;自我提高,落脚在实际实用的层面上。“正心诚意”与“忠信”二字具有相通相似的意思,都在品德的范围之内。“致知格物”与“学问”二字具有相通相似的意思,都在“修业”的范围之内。自我提高,终极目标是:一、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二、成为在家内、国内、天下之内有用之人。安人,就是以宽容、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孔夫子在《论语》中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过得去,一定要让别人也过得去;自己站起来,也一定要让别人也站起来;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一定不要强加在别人头上。如此,即是爱人。如此,即是安人。普通人安人,安的是一家之人。君王安人,安的是天下之人。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如此安人原则,恐怕永远也不会过时。孟子在《孟子·梁惠王篇上》中留下了一句由己及人的至理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自己的老人,也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也爱护别人的孩子。如此安人原则,恐怕永远也不会过时。

二、“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的说法出于《庄子·天下》篇。其本意是圣王合一。一者道也,道为完美之道。圣也循道,王也循道。“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圣者为王,就要坚守这个“一”,不要割裂这个“一”。《庄子》里的,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一”要求看人看物都应该用系统论的眼光去看。庄子批评诸子百家都是以一孔之见自以为是。庄子认为,看人应该把“眼睛”、“鼻子”、“耳朵”、“口”联系起来看成一个整体,看待问题应该融会贯通,这样就可以“圣王”修成一体——内心圣明,外成王道——内圣外王。

后人将庄子“内圣外王”的说法与儒家“修己安人”的说法糅合在了一起,要求君子内外兼修,内备圣人之德,外具王者之仁。梁启超先生将“内圣外王”与“修己安人”两种说法糅合得天衣无缝:“‘修己’修到极处,就是‘内圣’;‘安人’安到极处,就是‘外王’。”

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近而远,先修己而后安人,悠久的中华文化与一张口就是“解放全人类”的口号相比,似乎更具有实际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