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一只乡村老鼠的传奇经历
21733000000037

第37章 四兄弟学艺

相马大师伯乐家兄弟四个,依次是伯乐、仲乐、叔乐和季乐。他们个个天分极高,并且一个比一个聪明。

兄弟四个在他们各自十五六岁的时候,分别被父母送到终南山师从一世外高人学习相马本领。

伯乐从送去一直到五十岁还没有出徒。

仲乐学到四十岁,已经能够从马的体形和骨架判断出马的孬好,并且能够初步判断出哪是千里马哪是驽马,自认为本领差不多了,师傅没什么可教的了,拒绝师傅的挽留,毅然决定下山相马。师傅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叔乐学到三十岁,已经能够从马的体形和骨架判断出马的孬好,觉得自己的本领已经超过师傅了,跟师傅打了一声招呼,没等师傅说什么,就兴高采烈地下山了。

季乐刚学了一两年,只认得马的公母和大致分类,觉得学相马这门技艺太过枯燥,跟师傅招呼也没打,就匆匆下山给人相马去了。

伯乐五十岁那年,一天早晨,伯乐正一个人默默地温习相马技艺,师傅对他说:伯乐啊,你已经学到了我的所有本领,现在你可以下山相马了。伯乐一听,流着眼泪说:师傅还有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学会,请求师傅再宽容些时日,让我再研习研习吧。师傅听了,捻着长长的花白胡须,沉思良久,点点头说:那好吧,你坐下,我再讲一点我这些年的学习心得吧——

一匹好马,你可以从它的体形和骨架上看出来。但要找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好像没有什么标准可说,没有办法捉摸。千里马奔跑起来,又轻又快,刹那间从你眼前一闪而过,不一会儿远驰得无影无踪,让人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寻不着它奔跑的足蹄印儿。对于千里马的特征,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仅凭自己相马的经验来判断,是无法掌握的。大师相马时,眼里只看马的特征而不看马的皮毛,看它的本质,不看它的表面;只看那应该注意的东西,而不去注意那不该注意的东西。这样相马的价值,远远高于千里马的价值……

第二天,师傅毅然让伯乐下山去了。

很多年后,伯乐成了名扬天下的相马大师。仲乐则成了平庸的相马师傅。叔乐则成了看管马棚的人。季乐成了一名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