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21723600000015

第15章 《资治通鉴》《吴越春秋》篇

剖腹藏珠

【释义】比喻为物伤身,惜物伤生,轻重颠倒。

【典故】《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元年》中有记载:“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故事】有一次,唐太宗给大臣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西域商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颗非常稀有的珍珠。因为那颗珍珠很值钱,商人很担心被别人偷走,就想尽办法藏它。他换了多少地方,都觉得不够安全。

有一天,他想到一个自以为最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自己的肚子剖开,将珍珠藏在肚子里。商人悄悄采取行动后,没多久就死了。

讲完故事后,唐太宗问大臣:“你们说,真有这种人吗?”

有的大臣说有,有的大臣说没有。

唐太宗接着说:“商人的行为的确很荒谬,但是,有的人为了贪污而失去性命;有些皇帝为了追求享乐而断送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不就和商人一样吗?”

口蜜腹剑

【释义】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典故】《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有记载:“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故事】唐玄宗时,李林甫官居中书令兼兵部尚书,其权势在朝中无人能及。

李林甫有才艺,能书善画,但品德极其败坏。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都会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而对唐玄宗,李林甫献媚奉承到了极致——不仅竭力迁就唐玄宗,还采用种种手法讨好唐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与人接触时,李林甫总是装得和蔼可亲,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非常阴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有一次,他装作诚恳地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不知道有诈,去建议唐玄宗快点开采。唐玄宗一听很高兴,找来李林甫商议。李林甫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但是,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能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将这件事告诉您,但不敢开口。”

唐玄宗听了这话,认定李林甫忠君爱国,却对李适之大为不满,逐渐将他疏远了。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做了十九年宰相,直到死去。

桃李遍天下

【释义】比喻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多,各地都有。

【典故】《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中有记载:“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故事】唐朝时,武则天当上皇帝。为了巩固政权,她一方面打击政敌,一方面大量招贤纳士,网罗人才。狄仁杰为人正直,心地无私,深受武则天信任。他当上宰相后,向武则天推荐了几十个人才,都得到了重用。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英雄无用武之地

【释义】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典故】《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有记载:“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故事】曹操统一北方后,于公元208年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闻风投降曹操。刘备势单力孤,没有实力与曹操抗衡,败逃到夏口。诸葛亮主动向刘备请求和鲁肃一起前往东吴拜见孙权,促成“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联盟。

见到孙权后,诸葛亮以“激将计”劝说孙权:“现在正值天下大乱,您雄踞在江东。我的主公(刘备)收集部众在南郡,与曹操逐鹿中原。如今,曹操已经统一北方,挟着余威乘势南下,攻破了荆州,威震四海。我的主公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不得不撤退到这里。希望您量力而为,如果能集合吴越的军民齐心协力抗击曹操,就应该早做决定,与他决战。否则,您就趁早按兵束甲,俯首称臣,向曹操称臣算了。据我观察,您对曹操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臣服,但内心实际上很犹豫。该果断的事不果断,灾祸就来临了。”

孙权本来就想跟曹操决一高低,又听到诸葛亮这样说,对曹操更加愤怒了,当即表示接受诸葛亮的建议,联手抗曹。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释义】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典故】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二二四卷有记载:“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故事】安史之乱,郭子仪多次打败叛军,使唐朝转危为安。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升平公主自恃金枝玉叶,处处以皇家宫规、君臣大礼管束制约郭暧。郭暧虽心有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有一天,郭子仪做寿,郭暧的哥哥嫂子们都给郭子仪拜寿,但升平公主自以为身份高贵,不来拜寿。哥哥嫂子们嘲讽郭暧怕老婆。郭暧非常没面子,喝得醉醺醺的,回去后就指责升平公主不该不给他面子,导致他出洋相。升平公主自然不接受,与他吵起来。郭暧一气之下打了升平公主几巴掌。

升平公主立即跑到皇宫里,向皇帝、皇后哭诉,要求惩罚郭暧为她出气。唐代宗了解小夫妻争吵的原因后,责备女儿不该不去拜寿。公主不肯认错,一味撒娇。唐代宗只好假意认真,表示一定要严惩郭暧为她出气。

郭子仪闻知郭暧打了升平公主,立即绑着郭暧,带他上殿请罪。唐代宗见郭子仪亲自带着儿子来请罪,意识到此事已经不仅仅是家庭矛盾了。在一番思量后,唐代宗立即亲自将郭子仪扶起来,笑着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下一辈吵架,您何必计较呢?”

随后,唐代宗下令赦免郭暧的过错,并晋升其官职以示器重,并责令升平公主为公公郭子仪拜寿赔礼。不仅如此,唐代宗还下谕免除小夫妻之间的一切宫规和君臣大礼,劝导小夫妻和睦相处。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释义】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备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典故】汉·刘珍《东观汉记·光武帝纪》中有记载:“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率军去攻打在成都称帝的公孙述。汉军进兵神速,与公孙述进行殊死搏斗后,才攻占了成都。吴汉恼怒成都军民负隅顽抗,下令屠城。刘秀得知这件事,指责吴汉说,老百姓家里有破扫帚也价值千金,不能掠夺他们的财产失去民心。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释义】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难遇到。

【典故】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有记载:“昭曰:‘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故事】郭泰博学多才,又为人正直,深受人们爱戴。魏昭儿时多次去拜访郭泰,表示愿意做仆人,帮他打扫庭院。郭泰感到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去拜师读诗书,偏偏要跑来给他当佣人。魏昭回答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郭泰意识到他真诚,从此将他当亲信弟子,用心教他。

耳边风

【释义】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典故】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中有记载:“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故事】陈万年在汉宣帝时任御史大夫。他好结交权势,对皇后的家人卑躬屈膝。他儿子陈咸却跟他完全不一样,疾恶如仇,不畏权势,还经常上书讥讽皇帝的近臣。

陈万年认为,陈咸这样必将得罪于人。有一次,陈万年生病休息时,将陈咸叫到床前训话,讲到半夜,言犹未尽。陈咸竟睡着了,突然头磕到屏风上,“砰”的一声,把陈万年吓了一大跳。

陈万年大怒,要拿棍子打他,并严厉责问:“我今天这样诚心教你,你倒睡起觉来,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为什么这样?”

陈咸说:“我都听见了,总的意思不过是叫我拍马屁讨好人家。”

陈万年默然无语,挥手让陈咸离开。

同病相怜

【释义】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典故】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有记载:“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故事】春秋时,楚国奸臣费无极杀害郤宛全家。郤宛的亲戚伯嚭听到消息,连夜逃到吴国,向吴王及伍子胥汇报此事。伍子胥说:“咱们一样有冤仇,你是否听过《河上歌》?这歌真让人有同病相怜、同忧相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