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2172300000015

第15章 科学实施胎教(1)

§§§29.胎教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胎教的历史起源

胎教的发源地是中国。许多古籍中均有记载。例如:早在2000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胎病”的论述。到了汉代,各种书籍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胎教内容的记载和论述,初步形成了胎教学说。这要比希腊学者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胎教观点早1000多年。胎教起源于中国,也得到了外国学者的承认。早在1987年,日本幼儿开发理事会的井深大先生和千叶大学多湖辉教授等人组成的访问团来我国访问期间,在北京的报告会上,谈到胎教在中国汉代已流传起来,并讲到在朱子的文章中就有胎教方面的东西。而且,井深大先生的一本论述胎教的专著《零岁——教育的最佳时期》一书中也是这样肯定的。

到了宋代,名医陈自明有“胎教论”,对胎教进行了专篇论述。而到明代,胎教学说更进一步完善起来,成为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学说,并且对清代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清代的陈梦雷等人编辑《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时,就把历代关于胎教学说的内容汇集在一起,立为“小儿未生胎养门”,列入儿科分卷之首来加以强调。就连清代末期著名思想家康有为的著作《大同书》中,也有建立胎教院,以培养聪明后代,提高人口质量的主张。

我国古代,除了一些统治者重视胎教之外,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医学家也都很重视胎教。

另外,中国古代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也对胎教有过分析论述。他通过对母亲心理状态好坏对胎儿的影响,以及母亲的道德修养、性格爱好对胎儿有哪些遗传作用等的研究,提出了对胎儿实行教育的具体方法。

人的年龄

人在母体内的这一段时期是很重要的。“哇”的一声,胎儿离开母体时则为诞生。人们常常认为这是一生的开始,但并非如此。我们的生活是在母体内时就已开始,因此,我们寄宿于母体的一刹那才是真正的诞生。所以,准确地说来,人的年龄应把在母体内的280天计算在内,这样,宝宝一出生已经是10个月了。这10个月是在母腹内度过的。

按照佛教的概念,受胎之时就是诞生之日。因为从人的形态逐渐形成的胎儿起,已经承认他是一个人。实际上,承认不承认胎儿是一个人,是研究零岁教育的一个关键。

目前,人们了解到婴儿在母体内就具有一些能力,已经能够基于这种认识进行细心的观察和研究了。

“胎教”的目的

《胎教与美育》一书对胎教的目的与科学内涵做了详细的辨析。其指出:“胎教是指改善人们的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通过教育使母子身心更好发展,达到优生以改善民族素质的目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胎教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迫切需要了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以便为萌芽生命的发育提供最佳环境、创造最好的条件;通过控制母体内外环境,给胎儿以良性刺激,使其各方面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出生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优生的目的。

现代胎教能教会什么

现代的胎教能够切实教会什么呢?

胎教并不是指要教会什么。所谓胎教是指胎儿教育,很多人将它看成是教给腹内胎儿某种东西,其实不然,胎教用一句话来说,是要为体内的胎儿和母亲提供一个完备优良的环境。

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母亲以一种轻松的心情生活的话,那么,体内的胎儿也会因情感丰富而比较稳定。有人认为过度的紧张会影响胎儿脑部的发达,所以妊娠期间应尽量避免紧张。这里所说的紧张不仅是指噪声和心神扰乱,而且酒精、香烟、药物、昼夜颠倒的生活也都会构成紧张。

胎教人人都能做到

提起胎教,人们往往觉得有点玄,甚至感到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即,其实,胎教并不神秘。

“有喜了!”这个消息给热切盼望中的父母带来无限的喜悦和希望,这些希望就是最朴素、最原始的胎教。沉溺在美好愿望中的孕妇兴高采烈、容光焕发,在盼望和等待中度过了280天的孕期生活。当然,她一定会认为孕育中的胎儿是他们夫妻爱的结晶、生命的延续,是他们最心爱的宝宝。于是,她格外珍惜这次做母亲的机会,“慎起居、美环境、节饮食、戒酒浆”,以其博大的母爱关注着胎儿的变化,守护着胎儿成长。这就是一种极好的自然胎教。

相反,当一个未来的母亲不接受怀孕的情感需要,不欢迎即将到来的小生命,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承担责任,或者是对怀孕持模棱两可的态度时,妊娠期的9个月对她和她的丈夫来说无疑是一场痛苦的折磨。她的妊娠反应将十分强烈,恶心呕吐,疲乏不适,焦躁不安。她将一天不停地指责她的丈夫,抱怨他造成的苦难,唠叨着自己的不幸。于是,这种心理上和生理上带来的恶性循环,也将作为一种自然胎教、一种不良的胎教传递给她的胎儿。

显然,我们需要的是前一种胎教,并且在其自然胎教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充实一些科学的胎教内容,使之成为父母能够送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

由此可见,作为胎教的实践,任何人都能够做到,而且所有的人也都在有意和无意中自然地做着。胎教并不神秘,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一个母亲是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美好的愿望;是否能注意身心修养,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否以极大的爱心对待生活,从中寻找美的感受,静静地等待着孩子的出生。老实说这些要求是不过分的,每一个未来的母亲都能够而且也应该做到。

科学胎教的意义

科学的胎教,是指正常孕妇在保证充足的营养与休息的条件下,从胎龄5个月(即胎儿已有了听力的时刻)开始,对胎儿实施定期、定时的声音和触摸的刺激。声音包括胎教音乐、父母亲的语言、爱抚讲话;触摸包括孕妇本人或丈夫用手轻轻抚摸胎儿或轻轻拍打胎儿。这种刺激被胎儿感受后,可以促进胎儿的感觉神经和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更快地发育。反复地用相同的声音刺激胎儿,可以引起胎儿大脑中的粗浅记忆。这样坚持几个月,孩子生下来,他的听觉可比一般孩子灵敏,记忆力也比一般孩子强。如此,加上出生后的营养充裕和继续科学的教育措施,为孩子智力和体质的发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胎教对孩子智力的影响

智力发展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因素。智力以脑组织正常发育为物质基础。首先得保证孩子的大脑是完好的,功能是正常的,再加上后天的教育,才会使孩子获得较高智力。因此,孕妇实施胎教,就必须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营养,使胎儿生长发育有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

胎教是有意识地对胎儿进行教育,在大脑形成期给予充分的营养和适当的信息诱导发育。适宜的开发,大脑越发育,大脑皮质的沟回相应地也就会越多,孩子也就越聪明。相反,孩子出生后会表现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胎教与胎儿的性格

胎儿和新生儿的区别仅在于是否经过分娩这一过程,作为一个具有能力的人来说是一样的。在母体内有爱动的胎儿,也有不爱动的胎儿;一旦出生之后立即就会发现他们在个性上的差别,有喜欢睡觉的婴儿,有睁着眼睛张望的婴儿,也有手足乱动的婴儿;在哭泣方法上,既有大声嚎哭的婴儿,也有低声长时间哭泣的婴儿。随母体内环境和母子组合的不同,而各有所异,理应有个性。

布拉泽尔顿博士研究的一种叫做“新生儿行动评定法”的独特观察方法,利用手电的光,哗啷棒(玩具)或通过抱、哄等各种行动来观察婴儿的反应快慢、强弱,注意力的持续程度,以及适应能力和精神稳定状况等有关个性的基本行动特征。从博士的检查来看,即使在出生当天,有的婴儿就能紧紧盯住博士的眼睛,当博士上下左右转动自己的面孔时,他也用眼睛进行追踪,有的婴儿看了一下马上就不追踪;有的婴儿很快就习惯于听那些令人讨厌的声音而沉沉入睡,也有的婴儿对外部的刺激十分敏感,总在哭泣;有的婴儿,安抚一下就立即停止哭泣,有的婴儿若不抱在怀里摇晃一会儿就安静不下来,各有很大差别。

而且,出院后回到家里,环境发生变化,1个月后再对同一婴儿进行检查,其结果又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例如:有的在出生后1周内,曾是一个很有持久力、情绪稳定的婴儿,但是在外婆家生活1个月,由于外婆和外公过分疼爱,其控制自己的能力就变弱,结果,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也变得消极起来。

研究报告证明:如若对孕妇投以雌激素和黄体酮(或是其中之一),那么,所生的孩子具有明显的女性特点,如是女孩子,其特点更为明显;如是男孩子,则比普通的孩子懦弱,具有女性特点,且对父亲极少有攻击心理。

另一有趣的事实是,由于所服药量与行为有密切联系,所以,同时注射了雌激素及黄体酮、雌激素化合物的孕妇所生的孩子,与只注射雌激素孕妇所生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具女性特征。即胎儿过分接受母体的特定激素,就会引起器官上的变化,使其特定性格上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胎儿出现先天的性格变异。

这种先天的异常,不仅表现为行为上的异常,如心神不宁、性格变异,而且还表现为缺乏男子气质或缺乏女子气质。

黄体酮和雌激素均为孕妇血液中常见的激素,其分泌量的多少取决于孕妇自主神经与中枢神经互换信号的平衡状态。而控制信号的是孕妇的日常精神状态,即孕妇的思维、感觉、行为、言语。

这样看来,婴儿出生之后就应有个性,而这个性与母亲妊娠期间的环境、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胎儿与母体息息相通

新生儿能与自己的母亲“协调一致”是十分幸运的,但协调一致却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然而,常使我们发生兴趣的是,母亲和新生儿最初阶段保持协调一致并不太困难。

最近研究表明,母亲产后会本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果事先未经“排练”,即使有这种本能,母亲和新生儿也绝不可能演出如此技艺精湛、配合默契的“双人舞”。

研究表明,在胎儿出生前的数月内,母亲和胎儿就已经把这一节律和情绪相互连接在一起了。

胎教的主体

众所周知,胎儿是由母亲孕育的,母体既是胎儿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胎教的主体。一方面,母体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母亲的身体素质和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胎儿的体质健康;另一方面,母亲的文化修养、精神卫生情况又不可避免地在胎儿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对孩子的精神世界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孩子生命中第一任教师的重要角色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母亲的身上。

母亲当好胎教的主角

一般情况下,从发现自己的腹内已萌发出一个小生命时起,多数未来的母亲便意识到保护和培养这一幼小生命的信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和小生命的“对话”,进行着亲切而又温暖的交流。当然,由于每一位母亲的家庭环境、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对胎教的认识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投注的爱心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胎教的不同结局。因此,每一位即将做母亲的人都应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增强体质,加强修养,很好地进入“主角”的角色,为孩子的超早期教育做出贡献。

也许有些孕妇会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而感到气馁,对胎教缺乏信心。其实,在胎教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莫过于母亲的爱心。只要你把培养孩子作为生活的中心,付出一切可能的精力和时间,倾注你全部的爱心,那么你未来的孩子就一定会令人满意。这一点要求算不上苛刻,只要愿意,每一个母亲都是能够做到的。

丈夫在胎教中的作用

有人认为,胎儿是在母亲的腹中,那么胎教的责任自然是由孕妇一人承担。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母亲是胎教的主角,未来的父亲在胎教过程中,同样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丈夫配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胎教的质量。

家庭其他成员在胎教中的作用

不要以为胎教只是未来父母的责任,实际上,家庭的其他成员,尤其是孩子未来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人也将在胎教中占据一席地位。

目前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但是,一些老人,尤其是爷爷、奶奶往往希望生一个“虎虎势势”的小孙子,而不想要孙女。如果家庭其他成员在胎教中给孕妇施加各种压力,会引起不良影响。

因此,在孕妇怀孕期间,家庭所有成员都应给予热情的帮助和充分的体谅,不要给孕妇造成压力,更不要随意指责,而应共同努力在孕妇周围造成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使胎儿在祥和的气氛中健康地成长。这就是积极参与胎教,为胎教做贡献了。

其他家庭成员在胎教中应如何做

具体应避免以下几项:

一些老人,往往是孕妇的母亲或婆婆,总是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当年的亲身感受和经验。当然,这样做不无益处,但是,其中也有不少夸大之词,甚至把一切说得困难而又痛苦。这对于孕妇来说无疑是一种不良刺激,甚至使她产生条件反射,从而导致一场痛苦而又沉闷的妊娠和分娩。这同样会给胎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不要重男轻女,如果老人一心想要孙子,而不要孙女,就势必给孕妇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甚至造成心理障碍,以致影响母腹中胎儿的发育。

不要用自己的经历,给孕妇灌输分娩过程是如何的疼痛,以及孩子生出来后,培养孩子如何困难等,从而造成孕妇的恐惧感。

此外,还有一些老年人,对怀孕的媳妇不以为然,动辄“我们那时候如何如何”,言下之意就是眼下的媳妇太娇气。这对于孕妇来说是一种不良刺激,往往是给孕妇原本就烦躁不安的情绪火上浇油,甚至发生口角,进而影响胎儿。

尽量理解孕妇,不要指责她们懒惰、太娇气等。这对于孕妇是一种不良刺激,势必影响胎儿的发育。

应为胎儿创造和谐乐观的家庭氛围。如一旦发现有矛盾的苗头,家庭其他成员切不可计较,并尽量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因为幽默使人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身体内环境稳定。

胎教的理解

何谓胎教?单看字面,也许有人会认为胎即胎儿,教即教育,就是“对胎儿的教育”。其实,这只是从字义上的浅表认识,不是胎教的真正含义。我们今天说的胎教,不是局限在人类本能的传宗接代基础,而是更深一层地去认识包含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之一的人体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优生,亦即广义的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