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2171800000004

第4章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1)

§§§引言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由原发性肾小球病变所导致的疾病,是肾功能衰竭前的进展阶段。仅有少数慢性肾炎是由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直接迁延而来,或临床痊愈若干年后重新出现慢性肾炎。绝大多数慢性肾炎是由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膜增生性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炎等发展而致。本病起病隐匿或缓慢,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造成慢性肾炎病情迁延不愈的原因,可能与病因(抗原)长期存在(如病灶未经治疗或反复感染等),以及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慢性肾炎如不及时控制,慢慢地会使肾脏萎缩,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

慢性肾炎的起病方式有以下5种:

急性肾炎起病,急性肾炎未能彻底控制,临床症状及蛋白尿持续存在。

过去有急性肾炎病史,经数周或数月治疗休养后,临床症状及尿异常消失,肾功能正常。经过相当长的间隔期,以后因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或过度劳累,突然出现蛋白尿、水肿或/和高血压等肾炎症状。

过去无肾炎病史,因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出现明显水肿及大量蛋白尿等症状。

过去无肾炎病史,短期内出现蛋白尿,进行性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

过去无肾炎病史,但常于感染或劳累后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短期休息后很快减轻或消失,如此反复发作,以后发展为慢性肾炎。

§§§1.有哪些症状

慢性肾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水肿、高血压、尿异常,三者可以同时并见,也可以单一或相兼出现。

水肿:水肿部位往往出现在眼睑、颜面及双下肢,一般为轻中度水肿,在慢性肾炎未引起尿毒症时很少出现胸水、腹水等。

高血压:一般为中等程度高血压,收缩压在20~22.7千帕,舒张压在12.7~14千帕,通常用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后,血压可得到有效控制。

尿异常:中等程度的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2克左右,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也是慢性肾炎尿改变情况之一,用相差显微镜检查,90%以上的为变形红细胞血尿,少数为均一型红细胞血尿。除蛋白尿、血尿外,尚可有管型尿、尿量的变化、尿比重及尿渗透压的异常。

§§§2.有哪些合并症

慢性肾炎多合并有肾性高血压,后期合并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情况。

应做哪些检查

尿液检查:

蛋白尿:为本病必见指标,早期即可出现,尤以肾病型显著,晚期因肾功能衰退而相应减少,但很少完全消失。

血尿:早期或急性发作期显著,晚期肾脏萎缩可使尿中红细胞减少。

管型:可出现透明性、颗粒性、上皮细胞性等多种管型,晚期可有蜡样管型出现。

尿量与比重:早期尿量较少,尿比重升高,晚期可出现大量低比重尿,如出现尿毒症时尿量则又减少。

血液检查:早期血象变化一般不明显,晚期可因血液中非蛋白氮、尿素、肌酐等增加,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以及肾脏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而出现贫血现象。其他如血浆总蛋白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胆固醇与类脂质增高等,以肾病型最为明显。

肾功能检查:早期一般无肾功能损害,晚期血中含氮物质增多,酚红试验、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清除率等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肾功能减退。

另外,放射性核肾图及肾扫描、肾穿刺检查、眼底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3.如何诊断

典型的慢性肾炎诊断不难,一般为青年男性多见,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有尿检查异常,常有蛋白尿,可伴有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亦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如何分型

普通型:大多数患者起病时可无症状,或在感冒、劳累后出现水肿、腰酸、乏力等,经尿检查发现本病。病程进展缓慢,经数年或数十年后,逐渐进入肾功能衰竭期。患者有轻、中度蛋白尿(+~++),有不同程度的管型尿,轻度或中度水肿,血压升高,一定程度肾功能损害伴尿量增多,夜尿增多,是慢性肾炎中较多见的类型。

肾病型:特点为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降低,血胆固醇增高,明显水肿,不同程度的血尿和高血压。

高血压型:多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症状,常持续在21.3~24.0/12.0~14.7千帕,伴头痛、眩晕、视力障碍、贫血等。

急性发作型:一部分患者在慢性肾炎过程中由于感染、劳累或受凉后,数日内症状明显加重,表现似急性肾炎,多数经治疗、休息可恢复到发病前状态,少数可因肾功能急骤恶化进入尿毒症期。

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原发性肾小球肾病:慢性肾炎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在临床表现上可十分相似,但慢性肾炎多见于青壮年,常有血尿,出现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也较多,尿蛋白的选择性差。而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多见于儿童,无血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表现,尿蛋白有良好的选择性。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病患者非常敏感,而慢性肾炎患者效果较差。肾活检可帮助诊断。

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可类似慢性肾炎,但详细询问有泌尿系感染的病史(尤其是女性),尿中白细胞较多,可有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培养阳性,静脉肾盂造影和核素肾图检查有两侧肾脏损害程度不等的表现,这些都有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结缔组织病中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很高,其临床表现可与慢性肾炎相似,但此类疾病大都同时伴有全身和其他系统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痛、肝脾肿大,化验时可以发现特征性指标异常(如狼疮性肾炎血液化验可见抗核抗体阳性)。

高血压病:血压持续增加的慢性肾炎应与原发性高血压伴肾损害鉴别,后者发病年龄常在40岁以后,高血压出现在尿改变之前,尿蛋白常不严重而肾小管功能损害较明显。心、脑血管及视网膜血管硬化性改变常较明显。

§§§4.老中医处方

方1

【组方】黄芪18克,党参18克,熟地黄10克,桑螵蛸6克,桑寄生12克,土茯苓15克,黑大豆30克,白茅根15克,大枣20克,当归15克。

【加减】

出现血压升高,加夏枯草18克,菊花20克;

皮肤湿疹者,加地肤子30克,白鲜皮25克;

尿中脓细胞含量偏高者,加蒲公英18克,连翘10克,鱼腥草15克;

尿中红细胞含量偏高者,加仙鹤草15克,藕节20克,生蒲黄(包)9克;

尿蛋白流失严重,加玉米须15克,薏苡仁25克。

【主治】慢性肾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2

【组方】黄芩20克,地骨皮20克,麦冬15克,车前子(包)15克,柴胡15克,莲子15克,党参50克,黄芪50克,连翘20克,甘草5克。

【加减】

兼浮肿,加益母草30克,白茅根50克,冬瓜皮50克;

腰膝酸软,加杜仲20克,女贞子20克,山萸肉15克,旱莲草50克;

尿中红细胞增多,加萹蓄20克,瞿麦20克,蒲公英50克,紫花地丁30克。

【主治】慢性肾炎。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2次所得药液混合,分3次服,每日1剂。

方3

【组方】石韦30克,益母草30克,大蓟30克,黄精30克,熟地黄15克,杜仲15克,补骨脂15克,细辛3克,核桃仁50克。

【加减】

少腹坠胀,小便不畅,加升麻10克,党参15克;

体虚怕冷,加黄芪30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

关节疼痛,加徐长卿30克,威灵仙30克。

【主治】慢性肾炎后期阶段。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4

【组方】党参25克,黄芪25克,山药20克,薏苡仁20克,白术20克,芡实20克,巴戟天15克,肉苁蓉15克,龟板胶(烊化)15克,鹿角胶(烊化)15克。

【加减】

偏肾阳虚,加菟丝子、仙灵脾;

偏肾阴虚,加生地黄、枸杞子;

浮肿,加麻黄、茯苓、车前草;

血压偏高,加夏枯草、生白芍、牛膝;

贫血或血浆蛋白低,加当归、熟地黄、阿胶;

胆固醇高,加鸡内金、炒麦芽;

尿素氮高,加大黄、附子;

尿红细胞多,加白茅根、生侧柏叶;

尿白细胞多,加金银花、蒲公英;

管型,加泽泻、防己;

尿蛋白持续,加党参、黄芪,或加益母草、蝉蜕。

【主治】慢性肾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5

【组方】黄芩20克,地骨皮20克,车前子(包)15克,柴胡15克,莲子15克,茯苓15克,黄芪50克,党参50克,甘草5克。

【加减】

口干咽痛,党参、黄芪减至10~20克,加金银花50克,连翘20克,白花蛇舌草50克;

兼浮肿,去甘草,加益母草30克,白茅根50克,冬瓜皮50克;

腰膝酸软,加杜仲2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50克;

尿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20克,益母草50克,仙鹤草30克,阿胶(烊化)15克;

尿中白细胞增多,加萹蓄20克,瞿麦20克,蒲公英50克,紫花地丁30克。

【主治】慢性肾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6

【组方】莲须30克,土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生黄芪15克,菟丝子15克,山药15克,白茅根15克,制何首乌12克,紫花地丁12克,益母草12克,泽泻12克,山萸肉12克,丹参10克,蝉蜕6克。

【加减】

水肿甚,加桑白皮、商陆;

感冒发热或继发感染,加青蒿、连翘;

脾胃虚弱,纳食不佳,湿重身困,加苍术、白术、砂仁;

尿中蛋白持续阳性,并时有红白细胞,去黄芪、山萸肉,加黄柏、白花蛇舌草、鹿衔草;

血浆蛋白低,长期蛋白尿,加党参、鹿角胶、阿胶;

遇月经期,去益母草、丹参。

【主治】慢性肾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7

【组方】白扁豆25~30克,赤小豆15克,糯米草15克,茯苓15克,桂枝9克,赤芍9克,土鳖虫9克,车前草9克,桃树皮9克,地肤子9克,泽泻9克,熟附子(先煎)6~9克,细辛3克,麻黄6克,川牛膝6克,槟榔6克。

【加减】

脾虚偏甚,去细辛,重用白扁豆,加党参15克,白术15克;

肾虚甚,偏肾阳虚,重用附子,加肉桂5克,鹿角霜9克;偏肾阴虚,去麻黄、桂枝、细辛,加熟地黄15克,二至丸15克,炒黄柏9克;

妇女患者,加当归15克,益母草15克;

白细胞偏多,加金银花9~15克,黄芩9~15克;

红细胞偏多,加白茅根15克,仙鹤草15克;

尿赤,加石韦6克,知母9克,黄柏9克;

气短,加党参9克,黄芪9克;

喘而腹胀,加莱菔子9克,杏仁9克;

尿混浊,加萆薢15克,乌药15克;

合并尿毒症,去赤芍、槟榔,重用白扁豆,加知母9克,黄柏9克,白芍9克,麦芽15克,白术15克,蒲公英15克,干姜5克,重楼5克;

血瘀偏重,或尿蛋白持久不消,加三七6克,血竭6克,均研末冲服。

【主治】慢性肾炎或并发尿毒症,头面四肢一身尽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久之方起,小便短少,尿检有蛋白、白细胞管型存在,精神委靡,或身重神疲,四肢无力,或肾功能受损严重,舌质胖嫩,苔薄白,脉沉细。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8

【组方】生黄芪30克,仙灵脾20克,石韦15克,熟附子(先煎)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全当归10克,续断10克,怀牛膝10克,益母草(煎汤代水)90~150克。

【加减】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各型慢性肾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出现严重蛋白尿者,去黄芪、红花,加连翘18克,漏芦18克,菝葜18克,地鳖虫9克,鱼腥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蝉蜕4.5克;

各型慢性肾炎以肾功能低下为主者,加炮山甲片7.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