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两片叶子不孤单
21717900000020

第20章 红灯笼

夜,终于沉寂下来。一切仿佛都睡过去了,小松却还是提着他的那盏灯笼,不忍将它熄灭。尽管这灯笼普通得就像一本书中最不起眼的“的”字,到处都是,数都数不过来。像这样用红布做成的圆灯笼,就连村西头的小傻子也会扎上一个呢。

可是小松就喜欢这样的红灯笼。

“棉花婶婶,请你给我扯一块最最鲜艳的红布。我要做一个像太阳一样红的灯笼。”两天前,小松来到棉花婶婶的店里,就是这样对她说的。

“呀,正月十五快到了,红布都卖完了呢。”棉花婶婶回头看了看柜子,有点遗憾地说。

“请您再找找看吧,我一定要做个红灯笼。哪怕加你一块钱也行。”小松恳求道。

棉花婶婶只得转身,再次翻起货架上的布匹来。这次,她翻看得很认真,很谨慎,“啪嗒啪嗒”的翻布声有节奏地在整个店铺里回旋,一些微尘在阳光里舞动,这让小松的嘴角泛起了笑意。他知道,棉花婶婶一定会把他需要的红布找出来的,就是一块脏兮兮的布头也行啊。果然,等了约5分钟的光景,棉花婶婶“刺啦”一声扯下一块布来。“哗啦哗啦”,布匹在阳光中被棉花婶婶抖得山响。“喏,终于找到了一块,这是店里最红最红的布头了。这些正好可以做个灯笼。”棉花婶婶把手中的布递给小松,“不要钱啦,送你吧。希望你能扎出最最好看的红灯笼来。”

“嗯,谢谢婶婶,我一定会扎出一个像太阳一样红、一样圆的灯笼来。”小松怀揣着布头,一溜烟地跑回家。

小松用了两天才把灯笼扎好。其实,他扎灯笼的手艺很好,但不知怎的,这次总是嫌灯笼不是这里凸出来,就是那里凹进去了。反反复复地扎,直到正月十五的月亮就要缓步登场,小松才松一口气:“就这样了吧,我的手都酸了呢。”然后,他轻轻地抱了抱灯笼。

棉布的香味扑面而来,这种暖融融的气息好久都没有闻到了。妈妈身上的味道也是这样的。

小松想起妈妈,眼眶瞬息就湿了。那天,妈妈就是穿着一身鲜艳的红衣服离开他的。大家都说,妈妈走的时候,像一只火红的蝴蝶,一振翅就飞远了,一直飞到了天的尽头。她一定是回头望了望小松的,一定是的。那时,小松就在妈妈身边,他知道,妈妈是舍不得小松的。只是那天,为了保护他,妈妈才变成了一只蝴蝶。

从城里赶回来的爸爸号啕大哭,他说:“要是我不去城里,你们也不会来找我。要是你们不来找我,也就不会出事了。以后,我再也不去城里了。我要好好守着家,守着我们的小松。”

但是,爸爸说话不算话,还是去了城里。小松的家中,除了小松,就只有奶奶了。自从妈妈走后,奶奶变得很沉默,有时候甚至都不认得小松了。

“你是谁?你这个小淘气,怎么到我家来了?快回去,你妈在家等你呢。”有一次,奶奶竟然对小松说。

但大多数的时候,奶奶还是清醒的,她会给小松做烤饼,会给小松缝棉袄、织围巾。

可是今天,正月十五,当小松把灯笼做好的时候,奶奶又犯糊涂了。她说:“小松呀,你怎么扎了一个绿灯笼?扎红灯笼多好看呀。”

“奶奶,我扎的是红灯笼呀。棉花婶婶说了,这是店铺里最红最艳的一块布了。她甚至都没有收我的钱。”小松有点生气地嘟着嘴。

然后,他提着他的灯笼跑远了。此时,月色正好,水波一样的光芒倾洒在小松和他的灯笼上,熠熠生辉。

村庄的晒谷场上,许多灯笼汇成了一片亮晶晶的海洋。小松并没有去那里,他提着他的灯笼径直向田野深处走去。

记得和妈妈在一起的最后一个晚上,他们也去了那儿。深秋的夜分外清寂,许多虫鸣声挠得小松的耳朵痒痒的。

“妈妈,咱们捉虫子去吧。我想要一只蛐蛐、一只蚱蜢、一只小蜗牛,还要一只天牛。我要把他们都带到城里去。”小松对正在望着月亮发愣的妈妈说道。

“嗯,好吧,这个主意真不错。到了城里,我们恐怕再也听不到今年秋天虫子的欢叫声了。”妈妈笑着去里屋,找来一个红灯笼。灯笼上已经蒙了一层厚厚的灰,那是去年的正月十五,小松和爸爸妈妈一起扎的。妈妈取来一块干的抹布,一边吹气,一边轻轻地拍去灯笼上的灰尘。

小松和妈妈一前一后地走在田埂上,无论夜幕多么深沉、厚实、漫无边际,也不能淹没红灯笼的光亮和一大一小两个影子,就是那些小虫子也无法在暗夜里逃遁。

可是今夜,妈妈已经不在身边了。想到这儿,一层雾气从心底弥漫开来,涌上了小松的眼眶。

“呀,这么漂亮的绿灯笼,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呢。”一个细细碎碎的声音突然随着清冽的晚风传来。

“你胡说,这是个红灯笼。”小松听出来了,这是小田鼠的声音。这只小田鼠,满身都灰扑扑的,可是有一对星星一样的亮眼睛。每天晚上,小田鼠会在小松家的院子里窜来窜去,找些零碎的食物吃。

“这个小家伙,在跟我开玩笑呢。要不,他就是个色盲,连红色和绿色都分不清。”小松不想跟他计较。

“看呀,一个奇妙的绿灯笼。”小松路过小池子时,听到一群鱼这样说。他们就在小松的脚下,淘气地吐着一个个圆溜溜的泡泡。

“这是我的红灯笼,不是绿灯笼。”小松俯下身来对鱼儿们说。池水中,灯笼的影子在鱼群的穿梭下,马上就碎了。

“多么像一颗颗绿宝石啊。”鱼儿哄地散开来,去追逐散落了一池的灯笼的影子。

“灯笼明明是用红布头做的,为什么奶奶、小田鼠和小鱼都叫它绿灯笼呢?”小松把灯笼提起来,左看看,右望望。不会错的呀,这是棉花婶婶帮我找了好久的红布头。

可是后来,猫头鹰、乌鸦甚至红眼睛的兔子都说小松手中提着的是个好看的绿灯笼。

小松使劲地揉起眼睛来,他要真真切切地看个明白,这是个红灯笼,而不是大家认为的绿灯笼。

他把眼睛揉疼了,猫头鹰和乌鸦拔下身上最柔软的羽毛,为他驱除疼痛。他的眼睛揉皱了,鱼儿们“哗啦哗啦”搅起清清的池水,为他抚平皱褶。他的眼睛快要睁不开了,小田鼠和小兔子跳到他的肩上跳舞,企图赶走他的疲惫。就是这些神奇的力量,让小松的眼前忽地绽放出了太阳一样强烈的光亮。他闭上眼,又睁开。没错,一切都恢复了。小松惊喜地叫出声来:“妈妈,我的眼睛好了,我又能看到东西了。”只是,当小松看到眼前的绿灯笼时,很难过地说:“为什么棉花婶婶要骗我呢?明明这是一个绿灯笼啊。她这么善良的人,也来欺负我这个瞎了眼的小孩子,呜呜呜……”小松悲伤地哭了,他本来有一双跟小田鼠一样亮亮的眼睛,只是那次车祸让他失去了光明。

“小松,好孩子,棉花婶婶这样做,就是为了要激起你重新得到光明的勇气啊。这么多日子以来,棉花婶婶多想帮帮你。但是你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我又怎么能施展我那点小小的法术呢?”棉花婶婶突然出现在小松眼前,她手中提着一个硕大无比、红艳艳的灯笼,似乎整个原野都被它照亮了。棉花婶婶是这个村庄中唯一一个来历不明的人。但是小松知道她的秘密。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松亲眼看见棉花婶婶从一朵雪白的棉花里跳了出来。那时候,棉花婶婶朝小松眨眨眼:“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你所看到的一切,这是个永远的秘密。只要你答应我,我会让所有的动物都跟你说话。”小松很爽快地答应了,再也没有什么能比和动物说话来得更美妙的事了。于是,棉花婶婶就一直在这个村庄里经营着她的棉布店。小松则常常在没人的时候,跟小田鼠他们说说话。

“小松,我把这个红灯笼送给你。春天的夜晚,你可以提着它,来找你变成蝴蝶的妈妈。我知道,她也喜欢红灯笼的。”棉花婶婶把灯递给小松,然后隐藏进一个棉铃籽里。这个棉铃籽在已经被收割了的棉田里,一直孤零零地,但又充满生机地挺立在一株枯黄了的棉秆上。谁都不会去留意它,只有小松每天都会跑过去,静静地想:这个棉铃籽是怎样把棉花婶婶藏进去的呢?我的妈妈是否也像棉花婶婶一样,藏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等春天来临,她会变成一只红色的蝶飞出来找我吗?一定是这样的吧。小松不禁笑了,在他笑的时候,那盏硕大的红灯笼忽然就晃了一下,它散发出来的光芒把小松整个地笼在了一片温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