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变臭的萝卜
21716500000053

第53章 刘侍郎发怒散家财

据说宋朝时有位刘姓侍郎因躲避战祸而举家迁至深山定居下来,地点就是现今的永嘉县溪下乡刘山村。刘侍郎安顿好家眷之后,便着手大肆购置田地山场。倏然崛起于这一带的刘侍郎富甲一方声威显赫。在外人看来,他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论理没什么烦恼可言的了,但其实不然。

刘侍郎心底里并不畅快,个中缘由全乃他爱孙之痛所引发的。原来宋端宗避难温州江心寺时,刘侍郎出于忠君报国之心,将皇上藏匿于宝塔里,每日送茶递饭,殷勤侍候。嗣后,端宗还朝,念及他的功劳,敕令他荣归故里。他有感于时局动荡,便进大山深处去找了个安全系数极高且又极为僻静的地方住了下来。刘侍郎定居刘山村后,才给儿子娶了一门亲,不料几年内所产的三个孙子都不及月余而悉数夭亡了。刘侍郎之子为此万念俱灰思遁空门,整天嚷着要出家。刘侍郎苦劝竟未奏效,不由得块垒难释,怏怏不乐,唉声叹气的……

刘侍郎除了儿子外,还有一名千金。他一向视为掌上明珠,对其疼爱有加。女儿稍稍长大后,刘侍郎遂将她许配于距家不远处的陈坑口村的一户王姓人家。刘侍郎缘何会垂青于那王姓寒儒呢?说白了,就是那王姓寒儒的父亲曾有恩于刘侍郎。在一次捕猎时,幸好有王姓寒儒的父亲奋力赶跑一只恶兽,才使刘侍郎免却一劫。为了报答对方的救命之恩,刘侍郎主动提出要与王姓联姻,结为秦晋之好。女儿出阁后,第二年便生下了一个胖娃娃。喜讯传来,刘侍郎不禁喜上眉梢。那小家伙实在长得活泼伶俐,深得外公的钟爱。刘侍郎隔三岔五地上门探视,或逗弄于他,或与之游戏,每次到女儿家来,刘侍郎都会给他带来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孩子开心,刘侍郎更是高兴。刘侍郎的东床快婿系一介寒儒,不擅经营家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困窘。刘侍郎不忍心自己女儿家生活每况愈下,总是大发善心,不时给予接济,才让女婿家没有断炊之虞。不过,女婿家的喜气的确也暂时冲淡了刘侍郎丧孙之痛。

就这样过了几年,一日又闻女儿分娩产下一子,刘侍郎大喜,赶紧前往慰劳。时值寒冬腊月,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刘侍郎一进婿家寒舍,亲家父连忙迎了出来。穷婿赶紧给自己的岳父大人沏了一杯热茶。亲家父见刘侍郎尽管穿裘着棉的,浑身还是瑟瑟发抖着,便帮他掸去身上的雪末儿。接着走进厨房,燃起一盆炭火端给他烘烤。他们围着火盆边烘烤边闲聊,不知不觉已到了掌灯时分。用过晚膳,女婿便让刘侍郎安歇下来。

刘侍郎走进卧室,摘下棉帽,脱掉棉鞋,准备就寝。忽闻从隔壁传来了自己女儿与其儿子的一番对话。刘侍郎竖起耳朵听,原来是女儿吩咐其子给外公送火笼取暖,可那小家伙偏是不答允。母子俩就为此事争执起来,一声高过一声。当刘侍郎听了“要送我也只会送给我自己爷爷烘烤”那一句话时,心底里就无法自抑地冒出了丝丝寒意。

生性高傲的刘侍郎怎能咽得下这口恶气?他愤怒地想:那小兔崽子也太够偏心的了,枉我平日里那么疼他,他竟然对外公没有一丝的感激,真是岂有此理!刘侍郎本曾打算等自己百年之后,要将偌大的家产当作女儿的嫁妆全部交付给她。可如今他心灰意冷了,决定要改变初衷。那一夜,刘侍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潮翻滚……

翌日拂晓,刘侍郎拟欲不告而别,却被聪明的女儿看穿了心思。她不顾产后身子的虚弱,强撑着下了床,跪倒在其父脚边,拉住裤管不放行。刘侍郎知道女儿的心思,毕竟知女莫如父,遂对她说:“孩子,为父本该把全部的家产留给你。如今看来,是我错了。为父的对你儿子那么疼爱,可结果怎么样呢?要想为父的当作没发生这件事,我实在办不到啊!今个儿看在你我父女一场的份上,你如能脱却鞋子走,能走出多远,爹就将它划归到你的名下。虽说这种想法有些残忍,可我委实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否则,即便你这样跪了三天三夜,还是没用的。你应该很清楚为父的脾气啊!”

女儿见刘侍郎心意已决,多说无益,只得脱下绣鞋,咬紧银牙,吃力地迈出门槛,向户外走去。缠裹过的三寸金莲犹如粉拳般从田垄上挪动着。一向娇生惯养的女儿居然一口气走过廿四亩田埂才晕了过去,真叫人有些不可思议。刘侍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整了整衣冠扬长而去……

刘侍郎余怒未消,一路狂奔,竟与一位出家人撞了个满怀。出家人向他施了一礼,问:“施主如此疾走,究竟为了何事?”刘侍郎心里隐隐作痛曰:“吾儿厌世,吾女教子无方,老朽怎能放心得下这偌大的家财?为赎罪,老朽意欲把它们悉数捐了出来,建一广福禅寺及助众僧度日之资,使老朽之子亦得安身之所,不知高僧以为如何?”那僧人一脸肃然地说:“施主有此善举,真乃功德无量也!”

刘侍郎匆匆返家,遂将仓廪里的粮食与全部田契交了出来,转入出家人之手。不久,广福禅寺破土动工了。于是,一座佛教名刹便从深山之中昂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