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感动学生的发明家故事
21714900000061

第61章 李比希让幻想变成现实

“不毛之地”获得大丰收,胜过农民在良田里种下的庄稼,这在无机化肥发明之前只能是一个幻想。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明的“李比希化肥”让这个幻想变成了现实。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给庄稼施用无机肥料以增加土壤肥力十分普遍。但是,你知道这些人工合成的无机肥料是谁发明的吗?他就是德国化学家尤斯托斯·李比希。

李比希自幼酷爱化学,并于1824年获得化学博士学位。20岁出头的李比希博士年轻有为,受到黑森公国政府的重用,被聘为吉森大学的化学教授。

在黑森公国首都市郊,有一大片农田。细心的李比希注意到,市郊的庄稼在逐年减产,农民脸上愁云密布、眉头紧锁。

这一天,李比希来到城郊的庄稼地里,弯下腰仔细察看庄稼和土壤。

“要是能给土地添加些营养,庄稼不就会丰收了吗?”李比希自言自语道。

“耕地到底缺乏什么,庄稼的生长又需要什么?”李比希问自己,“我一定要弄明白!”

为了找到答案,李比希开始了大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他发现氮、氢、氧这三种元素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而且,钾、苏打、石灰、磷等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一定的作用。

“接下来的工作是研制出含有这些无机盐和矿物质的人工合成肥料。”李比希对助手们说。

1840年的一天,李比希的化学实验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世界上第一批钾肥、磷肥在这里诞生了。李比希把这些洁白晶莹的无机化肥小心地施洒在实验田里,密切注意着庄稼的变化。

可是没过几天,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助手们发现那些化肥晶体被雨水一泡后,很快变成液体渗入土壤的深层,而庄稼的根部却大多分布在土壤的浅层。果然,收获的季节到了,实验田里的庄稼并没有显著的增产。

“这么说,我们还得再深入一步,把它们变成难溶于水的物质。”李比希说道。

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这一回,李比希把钾、磷酸晶体合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并且加入少量的氨,使这种盐类成为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白色晶体。

最后,在一块贫瘠的土地上,李比希和助手们把这些白色晶体和黏土、岩盐搅拌在一起,然后种上了庄稼。过了一段时间,农民们惊奇地发现那块被废弃的“不毛之地”竟然奇迹般地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而且越长越茁壮。转眼,又迎来了收获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