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感动学生的发明家故事
21714900000031

第31章 马克尼与无线电发明的故事

人类自从有了无线电,就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收听、收看到从地球上遥远的另一个地方传出的各种消息,原本遥不可及的距离于瞬间拉近了。

马可尼在年少时常随母亲去伦敦探亲访友,在长途跋涉的旅途中,马可尼很想和亲友通信息,将绮丽的异国风光及时地告诉他们。“能否发明一种不用电线的电讯工具。使远隔千里的两地能迅速互通信息呢?”这个问题,时常萦绕在马可尼的脑际。

早在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就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但是,赫兹本人认为:电火花是凭借一种假想的被称为“以太”的东西传递的。

1894年的一天,勤奋好学的马可尼偶尔看到了赫兹写的一篇关于电磁波实验的文章,眼界豁然开朗。他想:如果电火花能通过以太在一间房间里从一台仪器传播到另一台仪器,那么为什么不能使大一些的电火花所引起的波动传播更远的距离以引起另一个电火花呢?是否可以通过长、短电火花,用莫尔斯的电码来发信号呢?

马可尼思索数天后,立即在院子里竖起一根竹竿,拉起天线,发射信号的天线和感应线圈一极相系,另一极接地,接受信号用的天线和“粉屑检波器”相连。他就是用这种粗陋的装置连续进行了几个月的试验,成功地接收到140米外发出的无线电信号。

试验的成功更激励他继续研究。试验一次接一次。无线电接收距离在不断延长。1895年,他首次进行的1英里(约16千米)长的无线电传播试验获得了成功。1897年,无线电可以通过12英里(约192千米)水路;1898年,无线电应用于商业,开始跨入实用阶段。马可尼对装置几经改进后,无线电信号成功地越过了宽达45千米的英吉利海峡。

无线电短距离传送的成功,并不是马可尼的最终目的,他的愿望是在少年时期就定下的——将电信号送过大西洋,让电信号“绕行全世界”!不满30岁的马可尼,当时虽然还不知道无线电波能被大气电离层折射而返回地面的道理,但他坚信科学实验能够探索真理,解开难题。

1901年冬,马可尼亲赴美国。同他在英国的助手进行无线电横跨大西洋的试验。12月12日,马可尼坐在纽芬兰圣约翰斯港海岸的一座钟楼内,放起高达400米的风筝作为天线,手中握着电话听筒,期待从大西洋彼岸传来的无线电讯号。12点30分整,3个微小而清晰的“嘀嗒”声在马可尼耳畔响起。千真万确!这正是他们事先约定的信号,它相当于莫尔斯信号的3个“点码”,也即“s”字母。马可尼异常激动,连声叫着“成了!成了!”是的!从英国发出的“S”字母信号直上电离层,折射下来,越过大约3700千米宽的大西洋而被马可尼接收到了。

这一惊人消息传到伦敦,传遍五大洲,世界各地的新闻报纸相继用头号标题刊登这一消息。不久,马可尼获得无线电的发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