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市封龙山西侧,有一处南寨森林公园。南寨的山巅,有一处山寨。山上还有岩石垒起来的寨墙和杵米用的石臼,这都是清末捻军留下的遗迹。
在清末太平天国以及捻军起义中,几个重要历史人物和石家庄密切相关。
第一个人物,太平天国北伐的领导者林凤祥。林凤祥(1825-1855),壮族,广东揭阳人,农民出身,身材魁梧。小时候不喜欢劳作,性格偏激,有一次因为一点儿小事打架致人伤残,触犯了清朝法律,逃往广西桂平白沙村,加入了拜上帝教。1851年参加金田起义,后来在进攻武昌时战功显赫,封天官副丞相,成为太平天国的主要将帅。
第二个人物,李开芳,广西郁林州人,身材高大,脸色蜡黄,胡须稀疏,非常机警有谋略。曾经跟随石达开参加了太平天国的开国之战,因功被封为地官丞相。
1853年三月,林凤祥和李开芳领导太平军开始北伐。当年九月,他们率领太平军从山西进入直隶。从邯郸西部的临洺关北上,接连攻克了邢台境内的沙河、任县、隆平、柏乡,进入石家庄地区。很快,他们攻占了高邑,接着攻克赵州、栾城,来势很猛,大有迅速北上京师、直捣清朝京都的气势。而当时奉命围剿太平军的清军主力由胜保率领,驻扎在井陉天长镇、娘子关等地,防止太平军从井陉东出土门,进入直隶。
胜保(?-1863),满族镶白旗将领。曾以内阁学士会办军务,相当于副总参谋长。他参加围攻太平天国的战斗,但因为屡战屡败,被慈禧皇太后贬斥为“败保”。
激战滹沱,太平军能否顺利渡河北上?
血刃平民,起义军为何野蛮屠杀百姓?
孤军深入,北伐军又怎样苦战天津城?
林凤祥的太平天国军队攻占了赵州和栾城以后,迅速北上,兵临滹沱河,准备进攻河北重镇正定。而正定城内清朝驻军兵力空虚,清王朝的君臣和慈禧太后都为之震动。
胜保得到太平军即将进攻正定的军报,急忙率领他的军队东出土门关,急行军赶往正定,加强防务。林凤祥和李开芳,得知胜保主力已经进驻正定,两人一商量,没必要攻打胜保占领的正定城,还不如迂回作战,目的是迅速北上,进攻清王朝京城。因此,他们决定从栾城北渡滹沱河,直扑藁城。
胜保得知太平军从栾城北上,急忙派出大将率军赶到滹沱河北岸阻击。清军赶到滹沱河北岸,急忙进攻正在渡河的太平军步兵。但是,林凤祥很有谋略,他早就率领骑兵从下游先期渡过滹沱河,发现清军来袭,迅速率领骑兵从背后攻击清军。清军腹背受敌,顿时大败而逃。太平军的步兵渡过了滹沱河。
太平军迅速组织兵力,很快攻克了藁城。他们补充给养,备足粮草,避开胜保的主力,向东进攻束鹿县城。另一支太平军直接东进深州。胜保听说太平军迅速向东进军,脸上露出一丝奸诈的冷笑。太平军向东进军,可以向朝廷证明,他固守正定具有威慑力,太平军不敢正面进攻。同时,太平军不和他的主力正面交战,他可以保存实力。
为了给大清朝廷做个样子,胜保不断派出清军对太平军尾追骚扰,但是一旦交手,很快就败逃。就这样,太平军很快向东进攻,占据了更多的城池。
由于当时北面的涿州,已经由清朝的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重兵把守,北伐军决定先攻天津,再取北京。
一个月之后,北伐军在藁城、晋州会师出发,与沿途清军连续作战,杀伤四千余人,渡过滏阳河,攻克献县、交河,渡过运河,逼近沧州,并在这里与当地的团练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恶战。
据清人《夏雨轩杂文》记载:这次战役北伐军杀伤数千名,自己也损失精锐近四千人。为了报复当地团练的坚决抵抗,北伐军攻入沧州后,杀害满族军营男女老幼三千多人,回汉男女老幼约七八千口,“统计约在万数以上,房屋被焚者约数千家”。
我们既要肯定太平天国这场农民革命的进步意义,同时也必须看到太平天国的政权腐败和北伐军在直隶的杀戮行为。这不仅是北伐军在直隶遭到民间武装攻击的直接原因,也是太平天国北伐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北伐军从沧州沿运河抵达静海,试图进攻天津。但面对僧格林沁和胜保各部清军的围攻,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军孤军深入,缺少后援。这时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各路清军的包围之中,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向被动防御。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太平军利用严冬和大雪,与清军僵持。到了第二年的二月,清军开始组织各路大军,围剿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北伐的太平军突出重围,经过大城进入献县,又退到阜城。
他们在阜城县坚守五十多天后,向东南突围,退守东光县的连镇。李开芳率领一部分北伐军进入山东高唐,双方试图形成犄角之势,牵制清军。这一方法,在短时间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骚扰清军,使得太平军获得了一些粮草补给,与清军进行周旋。
兵败被俘,林凤祥如何惨遭凌迟极刑?
大势已去,李开芳怎样率领残部降清?
编造谎言,胜保如何向慈禧太后邀功?
1855年2月,林凤祥率领北伐军主力,在撤出东连镇转移过程中,遭到清军四路夹击,招致全军覆灭。林凤祥被俘,被押解到北京,凌迟处死。清王朝拍下了林凤祥被凌迟行刑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非常残忍和恐怖。这对太平军残部构成巨大的心理打击。
李开芳在山东高唐被迫率领最后八十余人向清军投降。从此,历时两年、转战六省的太平天国北伐彻底失败了。
屡次被太平军打败的满族大将胜保在1860年八月,和僧格林沁在通州八里桥抵抗英法联军,遭到惨败,致使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后来胜保又奉命率兵南下,镇压太平天国,杀害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终于为清王朝消灭太平天国赢得了一次胜利。但不久他奉命从石家庄一带赴陕西镇压回民起义,又遭惨败,可他竟然谎报军功,把败绩说成胜利,被慈禧太后定了个“讳败为胜”的罪名,责令自杀。
太平天国失败后,林凤祥和李开芳的余部与北方的捻军汇合,继续坚持抗清斗争。1866年,捻军分为东西两部,东捻军继续转战中原,西捻军进攻陕西,后来转而进军直隶。
率领西捻军转战河北的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个人物:捻军梁王张宗禹。
张宗禹,在《清史稿》中也称张总愚,这是清朝愚弄他的名字(清光绪《正定县志》作“张锺瑜”)。他是安徽亳州张大庄人,家有沃田千余亩。他一直闭户读书而不屑应试,暗中联络贫民,胸怀大志。
张宗禹沉默寡言,起初跟随叔父参加捻军起义,处事果断,带兵军纪严明,人称“小阎王”。后转战苏豫陕鄂皖,被封为梁王,与遵王赖文光整编捻军,以骑兵为主,步兵配合,流动作战。
张宗禹最显赫的战绩,是在1865年歼灭科尔沁王僧格林沁的部队,并斩杀了清军统帅僧格林沁,成为著名的清军克星。他还粉碎了曾国藩的湘军封锁。1866年,从河南率西捻军入陕,联合回民军,在西安灞桥大败清军,战功赫赫。
正当张宗禹在陕北节节胜利之时,接到东捻军的告急书信,他只好调转马头,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踏冰渡过黄河,直逼清王朝老巢——北京,为的是调开包围东捻军的清军主力。
1867年十二月,这位与清军长期作战的太平天国梁王、捻军统帅张宗禹,率领他的军队迅速北上,从河南进入直隶南部地区。
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急忙令副都统率领骑兵到达直隶的磁州、广平、邢台,迎击张宗禹部。因为左宗棠深知张宗禹有勇有谋,屡次打败清朝的军队,所以不敢轻敌,又派两员战将率军北上,在正定、保定驻守,准备拦截张宗禹的捻军。
清光绪三年(1877年)《正定县志·事记》记载:1868年正月,张宗禹率领的西捻军经赵州,进入正定府境内。他采取李开芳的策略,不正面进攻正定,而选择了清军力量薄弱的晋州牛心庄。在这里渡过滹沱河,绕开清军的围攻,经过无极、定州,进入保定、深州等地。左宗棠急忙亲自率军赶赴直隶。
驻守正定,左宗棠为何要戒严全城?
阻击捻军,正定知县怎样训练乡兵?
围攻北京,捻军又如何令朝野震惊?
左宗棠是晚清汉族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年轻时屡试不第,转而博览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率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参与了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民叛乱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左宗棠在北上追击捻军过程中,途经正定,率领他的主力在正定南关驻兵三日,另一部分清兵在正定北关的大校场驻扎半个月,县城戒严,严格搜查捻军的细作,整饬军纪。然后率军北上,镇压太平军。
1868年二月,曾国藩率领湘军进一步加紧对强弩之末的东捻军的围剿。张宗禹急于为他的战友们解围,于是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准备北上围攻清王朝京城。他先派出一部分捻军南下,在藁城渡过滹沱河,摆出一幅进攻正定的阵势,吸引部分清兵南下。正定知县闻讯,也紧急筹办团练,防备捻军进攻县城。
张宗禹率领捻军主力突然北上进攻保定、易县,先锋部队一直打到了卢沟桥,目的是造成围攻京师声势,以解东捻军之困。
当时,清朝军队的精锐大都集中在江苏围剿东捻军,北京周围的直隶地区,清朝正规军很少。因此,张宗禹的进攻,使朝野震惊。清朝皇帝一面诏谕将“剿贼不利”的左宗棠等官员革职留任,一面下令戒严,紧急传檄各地军队进京“勤王”。
接到北京危机的军报,山东巡抚丁宝桢急忙率军进驻河北,河南巡抚李鹤年、安徽巡抚也分别率军北上,恭亲王奉命节制各路统兵大臣,以左宗棠、李鸿章为参赞大臣,分别率领所部在京畿之地进剿捻军。
此时,张宗禹解救东捻军的战略还是晚了一步,东捻军在江苏被湘军围而歼之,几乎全军覆灭。清朝政府立即调集重兵北上,全力围剿张宗禹的西捻军。张宗禹孤军奋战,不但无力进攻京城,反而陷入清军包围之中。他不得已率领所部南下,被清军打败。
三月,张宗禹率领捻军主力退到了晋州、藁城,由于清军汇集了各路大军,全力追击围剿,张宗禹率军强渡滹沱河准备南下。结果在藁城的滹沱河两岸,遭到各路清军的南北夹击,西捻军大败,将士们分头突围,四处逃散。其中一部分残兵向西进入太行山,进入鹿泉、元氏一带山林藏匿。张宗禹率领捻军的主力突破清军防线,到达赵州。由于清军精锐穷追不舍,张宗禹不敢在赵州久留,抢夺一部分给养之后,突围向南,退出直隶。
从藁城溃逃的部分捻军将士,藏匿太行山,构筑工事,准备继续顽抗。
张宗禹率领的西捻军主力,转战到山东的任平县,遭到清军狙击,几乎全军覆灭。张宗禹下落不明。
西捻军这场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在河北各地留下了不少遗迹。甚至在太行山区和沧州,都有许多关于张宗禹兵败之后的传说。而张宗禹的墓地,就有好多处。
这正是:
太平天国征北京,滹沱激战留遗踪。
捻军转战北中国,兵败逃散在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