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话实说
2171000000066

第66章 蒙古灭金征战急、真定动荡烽烟起

南宋文人、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在抗元过程中,被元朝大将张弘范虏获。这个张弘范(1238-1280),字仲畴,涿州定兴(今属河北)人,他就是最终灭掉南宋王朝的元朝主将。

在广东省新会的厓山石壁上,有张弘范镌刻的“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标志着南宋王朝的最后覆灭。后世的汉族人痛恨这个汉族将领帮助忽必烈灭了南宋,所以在他的刻石前面加上“大宋”俩字,就成了“大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其实,张弘范出生在金朝,他是随父亲从金朝归降了蒙古汗国。

广东厓山,不仅留下了河北人张弘范的刻石,也是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位南宋爱国英烈最后抗元的纪念地。文天祥在1278年十二月被蒙古军队打败后俘获,被囚禁在零丁洋蒙古军队的战船中。这时候,他在零丁洋留下了一首《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绝唱。

1279年正月,南宋丞相陆秀夫率领残兵逃到厓山。张弘范奉命率军追击南宋最后的残余,在厓山海域进行了著名的“厓山海战”。他威逼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张世杰,涿州人,是张弘范的本家,论辈分,还是张弘范的本家哥哥。蒙古灭金后,张世杰投奔南宋,成为南宋末年重要的统帅。张弘范让文天祥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严词拒绝,并写下《过零丁洋》,表现出坚贞不屈的爱国豪情。

张弘范一看文天祥不从,就亲自给张世杰写信拉拢,结果也不好使。他又让手下张世杰的外甥到宋军战船上劝降,反复说明他所谓的仁义,不愿让南宋将士们送死。但是张世杰坚决不降,最后张弘范出动战船,用火炮强攻;用装满柴草和油膏的船,进行火攻。张世杰在战船上涂抹河泥,备足水桶,使张弘范的火攻失败。

在与张弘范的最后征战中,张世杰据守厓山天险,宁死不屈。张弘范从水陆两面围攻厓山,封锁海口和陆路,切断宋军阵地的淡水来源。宋军被困,将士们不得不喝海水解渴,饥饿加上饮用海水,纷纷呕吐,无力打仗。张弘范命令元军围攻宋军战船,元军跳上宋军的战船后,短兵相战,结果宋军将士宁死不屈,奋勇力搏,慷慨殉国。张世杰和南宋幼主赵昺的母亲杨太后在战乱中相继落水殉国,南宋最后的丞相陆秀夫在张弘范大军攻击下,抱着幼主赵昺从厓山上跳海而死,宋朝最后覆灭。张弘范在山上留下石刻后,押着文天祥踏上北归的路途。

途经滹沱,文天祥留下什么诗句感慨世事多变?

丹心碧血,一篇诗文又为何让张弘范羞愧满面?

自惭形秽,张弘范将怎样对待文天祥手稿诗篇?

张弘范押解文天祥到元大都北京,必须经过滹沱河,路过真定城。文天祥在途经滹沱河的时候,写下《渡滹沱河二首》,说到刘秀封为萧王,在滹沱河艰难争战的经历。

他说:“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萧王旧事今何在,回首中天感慨多。”

同时他也感慨命运,历史的成败往往不是个人能决定的。因此他说:“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

张弘范继续劝诱文天祥投降,文丞相突然要求笔墨伺候。张弘范以为文天祥终于要写投降书了,于是派人给文天祥送来笔墨纸砚。文天祥挥毫泼墨,写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诗《颜杲卿》,交给张弘范,并请张弘范给念一遍。张弘范念完之后,羞愧得满脸通红,说了一句“文丞相真是才高气傲”,多日不敢见文天祥。文天祥写道:常山义旗奋,范阳哽喉咽。胡雏一狼狈,六飞入西川。哥舒降且拜,公舌膏戈铤。人世谁不死,公死千万年。

文天祥这首《颜杲卿》,缅怀唐代常山太守颜杲卿抗击史思明叛军的英烈故事,抒发他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诗中的“常山义旗奋,范阳哽喉咽”,是说颜杲卿在常山郡首举义旗,致使安禄山的叛军如鲠在喉。诗中还提到“哥舒降且拜,公舌膏戈铤”,用唐朝大将哥舒翰兵败投降安禄山的行为,反衬出颜杲卿英勇不屈的精神。

颜杲卿被押送到安禄山的伪首都洛阳,大骂安禄山,结果被安禄山割下舌头,挂在戈铤上。文天祥非常崇敬颜杲卿,盛赞他流芳千古的英名:“人世谁不死,公死千万年。”这首诗,寄托了他旷远悲壮的情怀。

张弘范读完了文天祥的这首诗,满脸通红,终于明白了人各有志,于是对文天祥非常尊敬。他让部下把文天祥所有的诗文、只言片字,都收集起来,永久保存。这个在历史上一直被称为汉奸的一代名将,把南宋最后灭亡时的很多英烈,包括他从兄张世杰的故事、文稿、诗词,都保存了下来,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如此悲壮感人的英烈事迹。

文天祥作为一代爱国英雄,在河北留下的诗很多。而在他之前,还有一个人物,他给真定留下的官印很多,他还是张弘范父亲张柔的死对头。这个人就是金元之际的金将武仙。

威州发迹,武仙如何在河北扩充地盘?

收买人心,恒山公又将怎样铸印封官?

同为汉人,他又为何与张柔展开混战?

在井陉县威州镇的东街、西街、威河西、坡头、东头这几个村子之间,历史上曾是金朝威州的治所,一座军事重镇。这里水资源得天独厚,地表泉群密布,是一座天然的地下水库,河流环城而过,形成了天然的护城河,土地肥沃,自古就是绵河流域的“鱼米之乡”。“靖康之役”,金兵在井陉古城遭到宋朝军队的顽强抵抗,给金朝军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所以他们入主中原后,首批政区调整,就升井陉县置井陉郡,不久改为威州。直到蒙古汗国时期,仍设威州。

武仙,井陉威州人,年轻时是威州的一个小道士,他在金末,率领乡兵“保威州西山,附者日众”。金朝看他有一定实力,能够与蒙古军队抗衡,就授以威州刺史,就是威州的军事行政长官。

金朝利用武仙这类地方武装,给他们授以官爵。先后授了九个地方武装的头领为公爵,称为“九公”,武仙封为恒山公。结果这些地方武装不断分化,有的成为金朝的武装力量,有的投降蒙古,成为替蒙古灭金的汉军。而武仙,后来出兵占领了真定城,被金朝授威州刺史兼真定府治中,权知真定府事。不久,武仙任真定府兵马都元帅,遥领中京留守,权元帅右都监,控制中山、真定府、赵州、冀、威、平定州、栾城、南宫等县,在“九公”中“财富兵强,恒山称盛”。武仙占据真定期间,整修城垣,四处征兵,扩编军队,同时委任了许多的都统、提控之类的武官,制作了大批官印,扩大自己的势力。

据正定县文保所郭玲娣、樊瑞平同志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正定城的市政建设中,先后出土了三枚金代铜质官印。分别为“提控所印”“都提控印”“总领都提控印”,还在正定县民间征集到金代“都统之印”、“宣差万户之勾当官印”等等。一座城里,一下子出土了这么多枚武将的官印,确实不多见。而且这些官印,都是金末武仙招兵授官时批发的武将官印。

1218年,武仙和张弘范的父亲张柔,这两大武装集团在石家庄这一带开始了军事混战。

面门中箭,骁勇张柔究竟能否血战到底?

对抗多年,武仙为何被迫投降失守城池?

黑军崛起,真定怎样成为史氏豪族故里?

张柔是定兴县人,金朝末年,组织起势力很大的地方武装,开始抗元,战败被俘后,投降了蒙古,占据定兴、满城、保定一带。于是和金朝的地方武装代表武仙打了起来,武仙出兵数万进攻张柔的根据地满城,拉开了与河北其他各派势力之间的大战。

张柔是金元之际河北的一员猛将。和他相比,这个威州人武仙,就显得很笨,他和张柔打仗总是败多胜少。武仙出兵进攻满城的时候,张柔的部下大都率兵出征。主力大军不在,帐下仅数百人,张柔效仿真定赵云当年的战法,竟以老弱妇女登城,上演了一场虚张声势的空城计,武仙的军队弄不清张柔城里到底有多少兵马,吓得不敢进攻,只好撤退。结果,武仙的军队一撤退,张柔亲率壮士出城,大破武仙的金军,并和前来会合的部将们一起乘胜追击,攻克了武仙部将占据的完县。

第二年春,张柔对武仙控制的河北中部的地盘开始进攻,围攻祁州安国,攻占了曲阳和定州。

驻守在真定的武仙一看,张柔不断向南扩充地盘,急忙出兵对抗。派出手下重要的大将葛铁枪北上与张柔交战,双方在新乐进行了一场大战。葛铁枪占据新乐城,对前来进攻的张柔军队,勇猛反击。在这场战役中,武仙的大将葛铁枪用冷箭射中了张柔,还打掉他的两颗门牙,张柔居然拔掉箭镞,带伤冲进金兵阵营,大败金兵。葛铁枪只得率领残兵向南溃退,张柔率兵一直追击到晋州的鼓城。带着箭伤的张柔单枪匹马进入城内,向守城的金兵将士“喻以福祸,城遂降”,张柔不战而取得了鼓城的归降。

这可气坏了武仙,大骂部下废物,命令他属下的藁城县令刘成率兵进攻晋州鼓城,要求刘成务必夺回晋州。结果,这个刘成和张柔只打了一个回合,就被张柔给生擒了。

张柔没有杀刘成,而是给刘成讲了一通道理,把他放了,让他回去劝说武仙投降,这个刘成不敢去见武仙,从此就失踪了。

1220年,蒙古军队开始进军真定,金朝发兵增援真定武仙,但是蒙古派出张柔与张弘范父子和各路大军合兵围攻真定,井陉的这位武仙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只好举真定城归降了蒙古。

蒙古丞相木华黎委派汉族大将史天倪出任真定路元帅。史天倪,河北永清县的豪族,故乡在河北廊坊永清县韩侯乡的兴隆里。史天倪的父亲史秉直,在永清很有威望。金朝末年,史秉直归顺蒙古,推荐自己的弟弟和长子史天倪为官,于是成吉思汗以史天倪为千户。史天倪从永清老家的“清乐社”中选拔出万人,号称“清乐军”,因为将士服装全是黑色,故称黑军。

成吉思汗授以史天倪马步军都统,管统河北十四万户,史天倪攻占山东、山西后,被授以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率兵进驻真定。从此,真定成为史天倪的大本营。黑军营成为史天倪的亲兵和他的子弟兵们重要的落籍点,现在正定县政府西侧就是历史上黑军营的驻地,而史氏家族从此就落籍在了正定。从此,后世获鹿县、真定县的史氏后人,都称真定史氏。

武仙归降之后,极力表示效忠蒙古帝国,被授了个真定路的副元帅,和真定路都元帅史天倪一起驻守真定一带,他们在真定共事六年。

这正是:

爱国名将文天祥,诗魂词魄美名扬。

金将争势频征战,武仙战败暂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