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2170300000024

第24章 心包炎

心包炎是最常见的心包病变,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常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或由邻近组织病变蔓延而来。心包炎可与心脏的其他结构如心肌或心内膜等的炎症同时存在,亦可单独存在。心包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感染的称为急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炎主要是急性心包炎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后遗留瘢痕粘连成钙质沉着形成,由于心包膜失去弹性,影响了心脏功能,从而产生一系列压迫症状,称为缩窄性心包炎。感染性病因有结核、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非感染性病因有风湿、心肌梗死、尿毒症、结缔组织渗出、过敏等。

有哪些症状

急性心包炎:

胸痛:位于心前区,呈尖锐性剧烈疼痛或沉闷性疼痛,与呼吸、咳嗽及体位变动有关,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及左肩胛骨。

心包摩擦音:一般持续几小时或1~2天,随着心包膜炎症的渗出,心包摩擦音消失而被大量心包积液所代替。大量心包积液压迫心脏产生各种心脏压塞征象。

心脏压塞征象: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动脉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还可有颈静脉怒张、肝大压痛、下肢水肿、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奇脉等。

其他表现:不同病因的心包炎除具有上述共同表现外,还有自己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如结核性心包炎有午后低热,盗汗,心包积液量多;风湿性心包炎常有风湿症状、体征,心包积液呈草绿色;化脓性心包炎有寒战,高热,起病凶猛,心包积脓,可找到化脓细菌;病毒性心包炎常持续高热,胸痛剧烈,心包积液量少,呈草黄色,能自愈,易复发。

缩窄性心包炎:继发于急性心包炎,多数患者就诊时急性阶段已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腹胀,端坐位,颈静脉怒张,腹水,胸腔积液,心率增快,心尖搏动减弱,静脉压增高。

应做哪些检查

心电图检查:急性心包炎因累及心包脏层下的心肌和心包渗液的影响,心电图可出现ST段移位、T波改变、QRS波低电压、心律失常等。

X线检查:当心包渗液超过250毫升时,可出现心影增大,右侧心膈角变锐,心缘的正常轮廓消失,呈水滴状或烧瓶状,心影随体位改变而移动。透视或X线记波摄影可显示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X线摄片显着增大的心影伴以清晰的肺野,或短期内几次X线片出现心影迅速扩大,常为诊断心包渗液的早期和可靠的线索。

超声波检查:正常心包腔内可有20~30毫升起润滑作用的液体,超声心动图常难以发现,如在整个心动周期均有心脏后液性暗区,则心包腔内至少有50毫升液体,可确定为心包积液。舒张末期右房塌陷和舒张期右室游离壁塌陷是诊断心脏压塞的最敏感而特异的征象。

放射性核素检查:心包积液时显示心腔周围有空白区,心脏可缩小也可正常,心脏的外缘不规整(尤以右缘多见),扫描心影横径与X线心影横径的比值小于0.75。

磁共振显像:能清晰地显示心包积液的容量和分布情况,并可分辨积液的性质,如非出血性渗液大都是低信号强度;尿毒症、外伤、结核性液体内含蛋白和细胞较多,可见中或高信号强度。

心包穿刺:有心包积液时,可做心包穿刺,将渗液做涂片、培养和找病理细胞,有助于确定病原。

如何诊断

确定有无心包炎: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根据典型的心包摩擦音即可成立诊断,渗出性心包炎则根据上述心包积液体征,心包填塞症状和体征,结合X线、心电图检查一般不难做出诊断,尤其在普遍应用超声心动图后,对诊断心包积液有极高的准确性。

病因诊断:不同病因的心包炎,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在心包炎的诊断确定后,应进一步确定其病因。

老中医处方

方1

(组方)生地黄9克,麦冬9克,玄参9克,石莲子9克,黄连5克,山药5克,地骨皮6克,茯苓6克,丹皮4克,竹叶3克,合欢皮4克,远志3克,朱砂(另包,分2次冲服)3克,胆南星3克。

(主治)急性心包炎,证属温邪伤阴、痰瘀壅阻心包者。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方2

(组方)参须12克,麦冬12克,藿香12克,茯苓12克,浙贝母12克,木通12克,竹茹12克,五味子8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薏苡仁15克,淡竹叶15克,蒲公英15克,白蔻仁6克,败酱草30克,法半夏10克,安宫牛黄丸1粒。

(主治)急性心包炎。

(用法)加水煎取药液,分2次服,每日1剂,并冲服安宫牛黄丸。

方3

(组方)炮附子(先煎)10克,肉桂6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熟地黄6克,泽泻10克,牛膝6克,车前子(包)10克,丹参10克,白术10克。

(加减)

心悸,唇绀,脉虚数或结代,加桂枝6克,赤芍10克,炮附子用至12克;

喘促汗出,脉虚浮而数,加人参(另煎服)10克,蛤蚧6克。

(主治)肾气虚衰型心包炎,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面色灰滞,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方4

(组方)桂枝9克,白芍9克,龙骨(先煎)15克,全当归15克,珍珠母(先煎)30克,朱茯神9克,郁金9克,怀牛膝9克,远志6克,车前子(包)30克,葶苈子6克,银杏6克,大枣10克。

(主治)缩窄性心包炎。

(用法)先煎龙骨、珍珠母半小时,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5

(组方)当归尾9克,赤芍5克,丹皮5克,枳壳5克,郁金5克,瓜蒌5克,蒲黄(包)5克,元胡5克,川芎3克,红花3克,桃仁3克,桔梗3克,五灵脂(包)6克,乌药6克,香附6克。

(主治)小儿缩窄性心包炎。

(用法)上药先用水浸泡半小时,再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6

(组方)制附子(先煎)6克,干姜6克,草果仁6克,白术6克,茯苓6克,大腹皮6克,炙甘草3克,生姜5片,大枣1枚,木香6克,厚朴6克。

(加减)

喘促气短,胸闷,加人参(另煎服)9克,黄芪9克;

心痛时作,加丹参9克,元胡9克,红花9克;

小便短少,加桂枝6克,泽泻9克。

(主治)心包炎,身肿,腰以下为甚,脘腹胀满,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7

(组方)方①太子参30克,黄芪30克,薏苡仁30克,白术12克,川椒目12克,麦冬15克,地骨皮15克,百部15克,大枣15克,桑白皮15克,黄精20克,茯苓20克,甘遂3克。

方②太子参100克,山药100克,黄精50克,枸杞子50克,黄芪50克,沙参50克,茯苓50克,龙眼肉50克,酸枣仁50克,大枣50克。

(主治)心包炎。

(用法)方①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②共研极细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3克,每日2次,每次3丸。

方8

(组方)葶苈子(包)12克,大枣10枚,薤白12克,商陆根12克,苏子9克,法半夏9克,旋覆花(包)9克,桃仁9克,茯苓皮15克,薏苡仁30克,全瓜蒌45克。

(主治)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合并双侧胸腔积液者。

(用法)上药先用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9

(组方)葶苈子(包)12克,大枣10枚,红参(另煎)6克,麦冬6克,五味子5克,茯苓25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沉香3克,砂仁3克,制附子(先煎)6克,黄芪15克。

(主治)缩窄性心包炎。

(用法)先煎制附子半小时,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0

(组方)制附子(先煎)4.5克,厚朴4.5克,木香4.5克,干姜3克,草果3克,木瓜9克,茯苓12克,大腹皮12克。

(加减)

寒甚者,加桂枝;

气虚者,加党参、白参;

脘腹胀满,加马蹄金;

咳嗽者,加陈皮、法半夏;

心下痞塞,加苏子、葶苈子;

心前区疼痛,加川楝子。

(主治)缩窄性心包炎。

(用法)先煎制附子半小时,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11

(组方)茯苓15克,白术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瓜蒌皮10克,川贝母10克,檀香10克,砂仁10克,半夏12克,薤白12克,制附子(先煎)9克,百合20克。

(主治)心包炎。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有哪些单验方

葶苈子、薤白、椒目、厚朴各9克,杏仁、法半夏、制附子(先煎)各6克,白茯苓12克,全瓜蒌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麻黄3克,生石膏(先煎)24克,牛蒡子、连翘、沙参各12克,金银花15克,赤芍4.5克,川贝母、杏仁、甘中黄、桔梗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黄芪、党参、茯苓、白术、柴胡、地骨皮、陈皮各12克,当归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份。蜜糊为丸,每丸重3克,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

桑白皮、陈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次9克,每日2~3次,或上药各15克,水煎服。

牵牛子、牛蒡子各10克,车前子、茯苓各15克。共研细末,每次4克,每日口服2~3次,或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小至中量心包积液伴腹水或全身水肿者。

患者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忌油腻油炸、硬固不易消化之食物,避免服用牛奶、汽水、红薯等产气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对已有风湿热、结核病、败血症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防发生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