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女鬼情人狐仙妻
21688500000210

第210章 杨思明下山

杨思明昂首挺胸,鞠躬行礼道:“弟子知道了!”

子虚真人笑这说道:“去吧,找你龙兄玩去吧!为师还要闭观修炼三天三夜,不得打扰我。”

杨思明再次行礼道:“弟子记住了!”

三天后,子虚真人走出道观,把杨思明带到孤岛上,取出盔甲和八宝屠龙枪。师徒俩走下孤岛,忽然白影一闪,狂风卷来,杨思明“哎呀”一声,已被某物扑倒在地上。

一条湿嗒嗒的舌头随之添将上来,将他从头到颈,彻底清扫了一遍。杨思明哈哈大笑,双手搂住龙马的脖子,道:“龙兄,别闹了,我正想和你去告别,今天我就要去紫云岭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回来。”

龙马将身子连连抖了起来,身上的金星乱穿,如流星陨落一般坠落在地上。金光一熄,再看这匹龙马变成了一匹真正的白马。

浑身上下,白如冬雪,没有一根杂毛,唯有脑门上长着一条黑毛。从头到尾,长有一丈,从蹄至顶,高约八尺。马背上佩戴鞍韂缰绳,稀溜溜的暴叫,有腾云入海之状。

师徒二人登时呆立在那里。子虚真人半天才叫出声来:“思明,这就是你的坐骑!赶快拜祭上天。在好好的谢谢你的龙兄。”

杨思明心情激动,他急忙转向南方,撩袍跪倒在地上,连连磕了数个响头。这才缓缓地站起身子,抱住马的脖子。

动情地说道:“龙兄,委屈你了!”说完潸然泪下。

白马昂首奋蹄,咴咴直叫。好像在说:“没什么,这是上苍赐给我们的缘分。”

子虚真人见这马矫健,颇为喜欢,上前抚摸着它的头,白马眯着眼睛,低嘶不已。杨思明见白马对师傅特别的友好,便对师傅道:“师傅,你就给我的坐骑起个名字吧!”

白马嘶鸣不已,颇为喜欢。子虚真人绕着白马对白马道:“你通身如雪,唯有头顶一条黑毛,我就叫你‘墨顶银河兽’吧。”

话音未落,白马昂首奋蹄,兴奋地的咴咴大叫。

杨思明身材矮小,暂时还不能顶盔挂甲,只能把盔甲包裹起来,连同长枪挂在马鞍桥上。牵着马跟在师傅的后面,一起上了紫云岭。

从此以后,子虚真人便把七十二路绝门枪传授给了杨思明。

光阴似箭,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四年过去了。杨思明高一头,长一倍,已经从原来的小屁孩模样,变成了一个英俊的少年。

一个聪明好学,一个倾囊传授,无论文武,杨思明都到了世间无几人能比的地步了。

爱徒文才、武学进步得如此神速,恩师自然高兴不已。这一天,子虚真人把杨思明叫道近前,对他说道:“你紧锁在大山之中,不知魏晋。这些年天下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知之甚少,日后你如何保家卫国呀?”

杨思明问道:“我的国在哪?我的家在哪?目下我应该保谁?”

子虚真人摇了摇头,道:“贫道也不曾见过你的先人,你又是狐仙的女儿所生,我还真搞不清你应属那个国家。目下你只能顺从天意,为正义而战。天命使然,上天既然造就你,定有大用。我估计你的戎马生涯已经不远了!”

寻思了一下,子虚真人又说道:“这样吧,你这几天到山外走走了,体恤一下民情,熟悉一下当地人的风土人情,日后也好招兵买马,确保一方平安。顺便到青柳镇走一走,打探一下你师兄的近况,看看他在干什么。这些年来我一直担心,真怕养活一个孽障来。”

杨思明道:“我明后天就下山,乔装进入青柳镇,一则听听天下局势;二则探探师兄在做什么。”

子虚真人道:“也好,也好,那你明天就准备准备,后天就下山。”

第三天一早,杨思明吃完了早饭,背上包裹,拎着碧光剑就下山了。

杨思明自幼在生母娇养下长大,谁知家中突遭变故,与许爷爷、许奶奶来到******,又得到许家所有人的爱护。

虽然没有在母亲呵护下过得那样幸福,但也是一生中所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原本杨思明开朗乐观,喜欢交际,可命运偏偏无情地把他遣送大大山里。

今天终于走出了大山,就好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他一上路,就施展起陆地飞行神功,穿林度莽,翻山越岭,向东南方向疾驰而去。

一日行至变径境内,但见沿途十室九空,路上行人纷纷避难,都说金兵正清剿辽国残部,大军一路向南开拔,可能南下又要与宋军交战。

虽然辽主耶律延喜已被生擒活捉,但他残余势力还未完全清剿。他们啸聚山林,奸辱掳掠,无所不为。

杨思明为了了解天下,故意放满了脚步,这段路足足走了三天。越向南行,越是满目疮痍,心想兵凶战危,嘴受苦的还是百姓。

这他她来到一个山谷中的村庄,以为山里安宁,正想借个地方买米做饭,突然前面喧哗之声大作,人喊马嘶,数十名辽军冲进村子。

兵士们放火烧村,将百姓统统的逼出屋来,把年纪尚轻一点的女子,用绳子绑了起来,其余的不问老幼,见人便砍。

杨思明见了大怒,咆哮着向军中冲了过来。一个辽国将领大喝一声:“你是什么人?”

杨思明也不答话,箭也似地到了近前,那头领照着杨思明的前胸抖手就是一枪,思明将身子一偏,让过枪尖,左手反掌抓住枪杆,抡起右拳,电掣一般击在那头领的太阳穴上。

愤怒之下,力道极强,那头领登时被打得双眼凸起,惨叫而死。众辽兵齐声呼喊,如同一群被激怒的毒蛇,刀枪并举,杀将过来。

杨思明正想试试自己的身手,迎着辽兵冲了过去,腿扫拳击,擒拿抛摔,一连打到四五个辽兵。

只是辽兵委实太多,他初次下山,本不想杀人,但见辽兵各个凶恶,刀刀都往要命的地方砍,如果自己再不出手的话,就有被乱刀劈死的可能。

被迫之下,右手一按剑上的弹簧,“呛啷”的一声,碧光一闪,宝剑出鞘。他呀的一声怒吼,宝剑连挥,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六七个辽军哼都没哼一声,当堂毙命。

众辽兵见此人凶猛,残兵败将哪里还有斗志?押着一群妇女村外逃去。

杨思明提剑就追,道路两边房屋里埋伏着无数辽兵,没追赶几步,忽然乱箭齐发,杨思明挥剑拨落几支羽箭,不敢冒然追击,向后退到另一个路口,绕路向村门口奔去。

辽兵一出村门口,就跨上了战马,分别将十多个妇女横在马鞍桥上,沿着山路向西北奔去。

杨思明追到村门口时,辽兵的马队已经走远。抓住几个落伍的步兵,审问了一下,得知他们逃向西北方向,要进入蒙古境内。

杨思明并没有忍心杀死几个辽军,只是教训了一顿,便放了他们一条生路。

救人要紧,杨思明施展起陆地飞行轻功,沿着一条小路向西北方向追了过去。翻过一座山梁,发现路边的一座山崖下面坐着四个人,其中有三名大汉均是猎户打扮,腰挎佩刀,背负弯弓,两个猎户的肩头还蹲着两只猎鹰,墨羽利爪,模样极是神骏。

另外一人却是一个年轻公子,头上戴着一顶白狐皮的棉帽,身穿宝蓝色的缎绣花袍,外罩一领白狐皮压边的黄色坎肩,右手握剑,左手拿着一块柔软的鹿皮,正在轻擦着剑身,掩不住的一副雍容华贵之气。

杨思明到了近前,想要打听一下这队残匪是否打此经过,便止住了脚步。向那年轻公子瞥了一眼。

只见他相貌俊美异常,双眼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手中的剑柄是用白玉镶嵌而成的,握剑的手白得和那块白玉竟无区别。

刚想上前询问一下,便在这时,只听得东边的大路上马蹄杂沓,一群人乱糟糟的乘马奔驰而来。

这群人正是那支辽国的兵马,约有八九十人,另有三十多名妇女,被辽兵用绳子绑着了双手,连成一大长排。

这些妇女各个小脚伶仃,如何跟得上马匹,有的跌倒在地,便被绳子拉着拖拽前行,好是可怜。

原来杨思明在村子里遇到的只是一小股残兵,这股大队人马走的是大路,他们见后面没有追兵,也就放松了警惕。把这些妇女们从马背上赶了下来,再用绳子串联在一起,这样一来,花费好长一段时间,因而被杨思明反超到了前头。

书中暗表,这些妇女都是汉人,是从各村掳掠来的百姓。辽国已亡,这股残余也知道大势已去,故此抢人抢物,打算押往往乌兹别克斯坦,在转往欧洲变卖。

看样子有一些妇女在路上走了许多日子了,其中半数都衣衫被扯得破烂,有的更是露出了前胸,哭哭啼啼极是凄惨。

辽兵们有的手持酒瓶,喝得半醉,有的挥鞭猛打众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