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呼吸系统常见病家庭必备手册
21685400000008

第8章 支气管哮喘

什么是支气管哮喘?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

支气管哮喘是怎么发生的?

哮喘病的发病原因错综复杂,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哮喘病患者的体质和环境因素。患者的体质包括遗传素质、免疫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内分泌和健康状况等主观条件,是患者易感哮喘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各种变应原、刺激性气体、病毒感染、居住的地区、居室的条件、职业因素、气候、药物、运动(过度通气)、食物以及食物添加剂、饮食习惯、社会因素甚至经济条件等均可能是导致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过敏原是诱发哮喘的一种重要病因。过敏原主要分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主要来源于生活环境中的含有变应原的微粒物质,其致敏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和多糖。过敏原侵入机体的途径可以决定病变发生的器官,由于微粒可借助空气传播且在生活中随时存在,因此吸入通常是引起儿童呼吸道致敏和哮喘发作的主要途径。

吸入性过敏原的种类繁多,主要分室内过敏原和室外过敏原。室内过敏原包括室尘、尘螨、真菌和蟑螂等,是儿童哮喘的主要原因;室外过敏原主要包括花粉和真菌,由于儿童室外活动较少,室外过敏原相对不太重要。

支气管哮喘是怎么引起的?

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什么是吸入型(外源性)哮喘?

外源性哮喘是患者对致敏原产生过敏反应。致敏原包括尘埃、花粉、动物毛发、衣物纤维等等,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哮喘患者对上述各类致敏原都会产生同样敏感的反应,所以,患者应该认清对自己有影响的致敏原。外源性哮喘的患者以儿童及青少年占大多数。除致敏原外,情绪激动或者剧烈运动都可能引起发作。

什么是感染型(内源性)哮喘?

内源性哮喘大多数指非过敏原因引起的哮喘,病人中过敏体质和家庭过敏史较少,由感染(病毒、细菌)引起哮喘发作最常见。此外,接触寒冷空气、大气污染、职业性粉尘、烟雾也会引起哮喘发作。多数于30岁以后发病,较少有其他过敏症的表现,不伴过敏性鼻炎,但伴鼻窦或副鼻窦炎。发病的季节性特点以冬季及气候多变时多见,但无明显季节性。由感染引起的哮喘常先有咳嗽、咳痰(稠而浓)等上、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继而喘息症状逐渐出现和加重,持续时间也较久。实验室检查血嗜酸粒细胞正常或仅略增高,血清IgE值正常,气道反应性增高较固定。部分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由于基础肺功能较差,哮喘的严重发作,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应防止哮喘反复持续发作而导致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和心、肺功能不全。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在防治感染所致内源性哮喘有一定作用。

什么是职业性哮喘?

职业性哮喘属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是由于接触工作环境中职业性致喘物后引起的气道疾病。临床表现为接触职业致喘物后出现发作性胸闷、气短、喘息、哮鸣,常伴有咳嗽、咳痰等。近年来,职业性哮喘发病人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这主要由于合成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不但使接触人数有所增加,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种类与数量极多的职业性变应原或半抗原物质。因此,唤起职业医学工作者及劳动者的重视,有效地控制与改善工作环境是当务之急。

什么是重症哮喘?

哮喘病急性发作期按病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型哮喘。重症哮喘包括重度和危重型哮喘。重症哮喘发作持续34小时以上,常规疗法不能缓解,称哮喘持续状态,包括在重症或危重哮喘之中。

(1)重度哮喘:患者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说话受限,只能说字,不能成句。常有烦躁、焦虑、紫绀、大汗淋漓。呼吸频率常>30次/min,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双肺满布响亮的哮鸣音,脉率>110次/分。常有奇脉。使用β2-激动剂后,PEFR或FEV1<50%,正常预计值或本人平时最高值,或<100升/分,或疗效<2小时。PEF昼夜变异率>30%。吸入空气情况下,PaCO2>45毫米汞柱,PaO2<毫米汞柱,SaO2<91%~92%,pH降低。

(2)危重型哮喘:除上述重度哮喘的表现外,患者常不能讲话,嗜睡或意识模糊,呼吸浅快,胸腹矛盾运动,三凹征,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沉默肺),心动徐缓,动脉血气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提示危险征兆,患者呼吸可能很快停止,于数分钟内死亡。原因可能为广泛痰栓阻塞气道,呼吸肌疲劳衰竭,或并发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

重症哮喘发作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相关疾病,重症哮喘也不会例外,但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有研究显示某些受体,如IL-4和IL-4受体相关基因突变与肺功能的丧失有关,有些与死亡相关。有趣的是,两种非Th2细胞因子转录生长因子β-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也与哮喘的严重性有关,受体的突变(β2肾上腺素能和糖皮质激素受体)是否减低了对治疗的反应和治疗效果还不清楚。

(2)哮喘触发因素持续存在。引起哮喘发作的吸入性过敏原或其他致敏因子持续存在,致使机体持续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持续痉挛和气道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及水肿,致使气道阻塞不能缓解。

(3)激素使用不当。哮喘的严重程度也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有关,部分哮喘患者往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当激素突然不适当的减量或停用,会造成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突然降低,极易导致哮喘恶化,且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不良。

(4)处理不当。镇静剂使用过量,β2受体激动剂使用过量以及错误地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均可导致病情恶化。对患者的病情估计不足,处理不力或不及时,轻中度哮喘会发展为重症哮喘。

(5)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病毒感染特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是诱导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致病原因,而支原体和衣原体则在成人哮喘急性发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6)精神因素。国内外很多研究均证实精神心理因素可促成哮喘,如精神过度紧张、不安、焦虑和恐惧等因素均可导致哮喘的发作和恶化。精神因素可能通过某些神经肽的分泌等途径加重哮喘。

(7)酸中毒。哮喘急性发作时,二氧化碳潴留和严重缺氧所致的呼吸性及代谢性酸中毒可加重支气管痉挛,且由于pH过低导致患者支气管平滑肌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性降低,致使患者喘息等症状不能控制。

(8)脱水。由于摄入水量不足、呼吸道水分丢失以及多汗、感染、发热等原因,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从而造成气道分泌物粘稠难以咳出,甚至形成小气道黏液栓阻塞并发肺不张,从而加重病情。

(9)其他。发生气胸、纵膈气肿、肺不张等都可造成哮喘病情加重,经一般处理不能缓解。其他肺外因素如肥胖、胃食管返流疾病和过敏性鼻炎等也与哮喘的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重症哮喘的病理改变如何?

疾病早期,肉眼观解剖学上很少有器质性病变。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理学变化逐渐明显。肉眼可见肺膨胀,肺柔软疏松有弹性,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含有黏稠痰液及黏液栓。支气管壁增厚,黏膜肿胀充血形成皱襞,黏液栓塞局部可发现肺不张。显微镜下可见气道上皮下有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气道黏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内分泌物贮留,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纤毛上皮剥离,基底膜露出,杯状细胞增殖及支气管分泌物增加等病理改变。

如何诊断支气管哮喘?

可根据如下要点诊断支气管哮喘:

(1)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胸闷、气短,多与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感染、运动、吸入刺激性气体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听到散在或广泛的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表现可经治疗或自选缓解,不发作时如同正常人。

(4)能排除可引起咳嗽、喘息、胸闷、气短的其他疾病,如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去气管肺癌、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心源性哮喘等。

支气管哮喘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由于哮喘的临床表现并非哮喘特有,所以,在建立诊断的同时,需要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相鉴别。

(1)心源性哮喘。心原性哮喘常见于左心心力衰竭,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但心原性哮喘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心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阵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心脏B超和心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选择性β2激动剂或注射小剂量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2)支气管肺癌。中央型肺癌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感染时或类癌综合征,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肺癌的呼吸困难及哮鸣症状进行性加重,常无诱因,咳嗽可有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3)气管内膜病变。气管的肿瘤、内膜结核和异物等病变,引起气管阻塞时,可以引起类似哮喘的症状和体征。通过提高认识,及时做肺流量—容积曲线,气管断层X光摄片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通常能明确诊断。

(4)变态反应性肺浸润。见于热带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浸润、多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等。致病原因为寄生虫、原虫、花粉、化学药品、职业粉尘等,多有接触史,症状较轻,可有发热等全身性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再发。肺组织活检也有助于鉴别。

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目标:

(1)尽可能控制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2)改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3)使肺功能接近最佳状态。

(4)预防发作及加剧。

(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

(6)避免影响其它医疗问题。

(7)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8)预防哮喘引起死亡。

上述治疗的目标的意义在于强调:

(1)应该积极地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

(2)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

(3)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关键是有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坚持长期治疗。吸入疗法是达到较好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支气管哮喘控制的标准是什么?

支气管哮喘控制的标准哮喘治疗的目标是否能够达到,有多少患者可达到,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临床如何评价,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患者便有可能达到良好控制。GOAL研究中所采用的标准如下:

(1)良好控制满足下列两项以上标准:①症状评分每天>1分,但每周≤2天;②补救用药沙丁胺醇每周≤2天,每周最大量4次(8喷);③每天晨起PEF≥80%预计值。并满足下列标准:未发生因哮喘而夜间憋醒的情况;无急性发作;未到急诊就诊;未发生治疗相关副作用而需要改变哮喘治疗。

(2)完全控制满足下列所有标准:①无日间症状;②未用沙丁胺醇等补救用药;③每天晨起PEF≥80%预计值;④未发生因哮喘而夜间憋醒的情况;⑤无急性发作;⑥未到急诊就诊;⑦未发生治疗相关副作用而需要改变哮喘治疗。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教育和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为患者及其家属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系统教育,提高积极治疗的主动性,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才能保证疗效。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长期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对哮喘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包括以下5个相关的部分:

(1)鼓励哮喘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伙伴关系。

(2)通过规律的肺功能监测(PEF)客观地评价哮喘发作的程度。

(3)避免和控制哮喘促(诱)发因素,减少复发。

(4)制定哮喘长期管理的用药计划。

(5)制定发作期处理方案。

(6)长期定期随访保健。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长期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长期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并维持最轻的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

(2)防止哮喘的加重。

(3)尽可能使肺功能维持在接近正常的水平。

(4)保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的能力。

(5)避免哮喘药物的不良反应。

(6)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气流受限。

(7)防止哮喘死亡,降低哮喘病死率。

支气管哮喘患者能否饮酒?

哮喘患者中约有10%对酒精过敏,这些人对微量的酒精,例如某些含有酊醑剂的咳嗽药水,服后也可激发起病,这些人当然不能饮酒。其他大部分病人,在缓解期如饮少量酒,常无大妨碍,但如果多饮了,由于酒精能刺激咽喉部,兴奋大脑皮层,扩张外周血管,这些都有激发哮喘的作用,所以还是以不饮为宜。

哮喘患者怎样进行自我救护?

哮喘发病较为紧急,而患者发病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医院之外,此时,患者自己或家人对病情的处理显得十分重要。患者平时应随身携带几种扩张支气管的气雾剂,如β2受体激动剂类(喘乐宁、喘康素、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抗胆碱药类(爱全乐气雾剂)等,以备不测。哮喘急性发作时,首先应保持镇静,不要惊慌紧张,就地或就近休息,并立即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类气雾剂2~4喷,必要时可与爱全乐等药同用。此后依据病情可以每20分钟重复一次;1小时后若仍未能缓解,应口服缓释茶碱类药(舒弗美、葆乐辉等),配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如必可酮400微克左右,并继续每间隔4小时左右吸入一次β2受体激动剂,必要时可以去医院就诊。

除药物外,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非药物疗法。如以指代针,揉压按摩双侧合谷、内关、风池、天突、膻中等穴位,对缓解病情有一定帮助。还可以用力做吞咽动作数次,对有的患者会有所裨益。

哮喘病人每遇病情发作时,总感觉口干、咳嗽、胸闷、气短、腹胀、出汗、呼吸困难。严重时,因呼吸肌肉强烈收缩,气道黏液分泌增多,通气功能失调,造成身体缺氧,病人两肩耸起,行走艰难,心情沉重,情绪烦躁,非常痛苦。因此,哮喘患者应树立坚强意志,并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保持情绪乐观稳定。每当急性发病时,首要问题是情绪必须乐观稳定,千万不要紧张,尽量使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因为心情过于紧张,会使全身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氧的消耗量增加,容易加重缺氧。如心情稳定,全身肌肉也会随之松弛下来,呼吸亦渐渐趋于平稳,病人会感到轻松舒服。

养成随时饮水的习惯。哮喘发作时,呼吸加快,出汗较多,体内水的需求必然较正常人为多,缺水可致使气道内分泌物变得稠黏,难以顺利喷出,呼吸道受阻,加重了缺氧并使排痰困难。因此,有必要养成随时饮水的习惯,尽量多饮水。如晨起后、夜醒时、晚睡前,以及白天都要随时注意饮温开水。

学会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就是呼吸时,全身放松,用口呼气,用鼻吸气,呼气时瘪肚子,吸气时鼓肚子。呼吸要均匀、慢而细长,气沉丹田。要尽可能深呼吸。通过腹式呼吸,可调动中下肺部肺泡,加强呼吸深度,可以改善肺部的换气功能与血液循环,促使全身肌肉松弛,减轻支气管痉挛,缓解喘息症状。

坚持散步及慢跑锻炼。通过散步及慢跑的锻炼,可以改善和增强肺部呼吸功能,有效地增强肺组织的弹性,提高肺泡张开率,从而增加肺活量。由于散步与慢跑均具有时间长、速度慢、距离远的特点,呼吸加深、加快,肺肌上下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致使小支气管扩张,进而增加氧气的吸入与交换,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同时,锻炼时全身都处于放松状态,小支气管痉挛亦随之缓解,哮喘症状亦得到改善。

哮喘病的预后如何?

哮喘的转归和预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正确的治疗方案有关。多数患者经过积极系统的治疗后,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尤其是儿童哮喘,通过积极而规范的治疗后,临床控制率可达95%。青春期后超过50%的患者完全缓解,无需用药治疗。个别病情重,气道反应性增高明显,或合并有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治疗相对困难。个别病人长期反复发作,易发展为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最终导致呼吸衰竭。从临床的角度来看,不规范和不积极的治疗,使哮喘长期反复发作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支气管哮喘的饮食营养原则是?

(1)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少刺激,不宜过饱、过咸、过甜,忌生冷、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过敏性体质者,一旦发现某种食物确实可诱发患者支气管哮喘发病,应避免进食,宜多食植物性蛋白,如豆类及豆制品等。

(3)饮食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充足和平衡,特别应增加抗氧化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等。抗氧化营养素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减少支气管微量元素硒的方法预防哮喘,可见到患儿发作次数减少,通气量增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在新鲜蔬菜及水果中含量丰富,微量元素硒在海带、海蜇、大蒜中含量较丰富。

(4)防止呼吸道感染,调节免疫功能亦很重要,应注意季节性保暖,婴儿应以母乳为主,母乳中含分泌型免疫蛋白抗体,能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

(5)经常吃食用菌类能调节免疫功能,如香菇、蘑菇含香菇多糖、蘑菇多糖,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如何避免哮喘的发作?

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原因很多,有些原因显而易见,但有些原因常常是隐蔽的,需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查找,特别是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应密切联系每次发作的情况,详细与医生探讨寻找以利于诊疗。目前已知诱发支气管哮喘有如下原因,可供参考。

(1)过敏因素:有30%~40%的支气管哮喘者可查出过敏原。尘螨、猫、狗的皮垢、霉菌、花粉、牛奶、禽蛋、蚕丝、羽毛、飞蛾、棉絮、真菌等都是重要的过敏原。

(2)非特异性理化因子,如吸入烟、尘和植物油、汽油或油漆等气味以及冷空气,可刺激支气管黏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和咳嗽,在气道高反应的基础上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3)微生物感染: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冬春季节或气候多变时更为明显。呼吸道感染,尤其病毒感染更易引致小儿哮喘发作。

(4)过度劳累:突击性强烈的或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紧张的竞技性运动,均可诱发哮喘。

(5)精神因素:情绪波动可以成为诱因。诸如忧虑、悲伤、过度兴奋甚至大笑也会导致哮喘发作。

(6)职业性因素:这方面涉及面广,如制药工业、化工企业中工作的工人,对某些药物或原料过敏,医护人员对某些药物过敏等。

(7)气候因素:如寒冷季节容易受凉而导致呼吸道感染,或天气突然变化或气压降低,都可激发支气管哮喘发作。

妊娠对哮喘有何不良影响?

(1)妊娠期由于血浆游离皮质醇和组胺酶增高,常可使哮喘病情减轻、症状改善或哮喘病情不受妊娠影响。仅有1/3患者病情恶化。

(2)重症哮喘合并妊娠有近半数患者哮喘病情恶化。

(3)经常发作的哮喘持续状态合并妊娠时,有80%的哮喘患者病情加重。

(4)正常妊娠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降低,哮喘合并妊娠者其血清IgE含量增高或持续不变,提示哮喘病情将有恶化倾向。

哮喘误区?

(1)把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误认为是细菌感染性炎症而滥用抗生素。

(2)把咳嗽变异性哮喘当作“支气管炎”而误诊误治。

(3)把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慢性气喘误认为是支气管哮喘。

(4)不重视对哮喘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心理疏导。

(5)不重视应用袖珍式峰速仪监察哮喘病情和临床疗效。

哮喘控制不佳的原因?

哮喘患者对哮喘认知水平和配合医生治疗的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大量事实表明:哮喘患者由于缺乏哮喘常识,有病乱求医,错误使用控制急性症状药物,不仅使疗效下降,反而延误治疗时机。内科医师特别是基层医师对哮喘诊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哮喘诊治存在诊断错误、治疗不足或不当。哮喘的控制目标过于理想化,分级治疗方案复杂,缺乏时间概念和具体的量化指标,临床实践难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