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差不多害了你
21685200000015

第15章 克服差不多的行动,你要速执行(2)

这时,维吉尔训斥道:“你为什么要分散精力呢?为什么要放慢脚步呢?别人的窃窃私语与你有什么关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要像一座卓然挺立的大树,不因暴风雨而弯腰。”

行动吧!朝着目标,不要左顾右盼,不要犹豫不决,不要拖延观望。

人们往往因为道理讲多了,就顾虑重重,不敢决断,以致于错失良机,甚至坐以待毙都不在少数。

正是有了这么多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才有了那么多的自叹自怨的人。他们常常抱怨,自己的潜能没有挖掘出来,自己没有机会施展才华。他们甚至都知道如何去施展才华和挖掘潜能,只不过没有行动罢了。思想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是有待开发的宝藏,而只有行动才是开启力量和财富之门的钥匙。

让自己行动起来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增长来源于不断地和借口做斗争。通过斗争,培养自己识别借口的能力和战胜借口的勇气。

人们常用的借口有:太不好意思了;现在时机不到;恐怕太迟了;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完;条件还不具备;恐怕会做砸;诸如此类。

这些说法是借口,还是事实,这恐怕只有天知道。因为就算是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眼中也有不同的观念和判断。

但是,不完美的开始胜过完美的犹豫。许多事情你不采取行动,可能它就永远不会时机成熟或者条件具备。对于勇敢的人来说,没有条件,他也能够创造条件,他的行动永远是最好的时机和条件。因为行动本身就是在创造条件和机会。

世界上最珍贵的事物都是那些行动中的人创造的。

事情往往欲速则不达

台湾作家郭泰所著《智囊100》中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捡回家,要看蛹如何羽化成蝴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直出不来。小孩子不忍,心想:

“我必须助它一臂之力。”所以,他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但是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这只蝴蝶注定要拖着笨拙的身子与不能丰满的翅膀爬行一生,永远无法飞翔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一个事物的成长都有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

相反,欲速则不达。

远在半个世纪以前,美国洛杉机郊区有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他才15岁,却拟了个题为《一生的志愿》的表格,表上列着:“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出;驾驭大象、骆驼、驼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孩子;参观月球……”他把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

当他把梦想庄严地写在纸上之后,他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实行。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佐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洛莱兹探险。从这时起,他按计划逐个逐个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49岁时,他已经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这个美国人叫约翰·戈达德。他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荣誉。前些年,他仍在不辞艰苦地努力实现包括游览长城(第49号)及参观月球(第125号)等目标。

在你的身后留下一串坚实的步伐吧。像阶梯一样攀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那走得最远的人!

而成功的机遇即在其中。

成功来自脚踏实地

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掌握着西班牙军队的各种情报,可他却在古巴丛林茂密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联络。然而,美国总统又要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一名叫作罗文的人被带到了总统面前,送信的任务就交给了这名年轻人。

一路上,罗文在牙买加遭遇过西班牙士兵的拦截,也在粗心大意的西属海军少尉眼皮底下溜过古巴海域,还在圣地亚哥参加了游击战,最后在巴亚莫河畔的瑞奥布伊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罗文也因此被奉为英雄。

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罗文所做的事情一点也不需要高超的技巧,他只是按部就班地前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步一个脚印”。这看起来很简单,他只是接受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然后就去做。也就是说,那只是他的一件普通的工作。

也许你会说,我每天也在尽到自己的职责,这不就是踏实吗?确实,每个人都会做却又不屑于做的动作和事情,它们贯穿于每天的工作,甚至你完成了这样的一个动作,自己都不记得。比如,你每天都会把文件送到上级手里,你会记得你是用怎样的动作送过去的吗?这也正像全世界都谈论“变化”、“创新”等等时髦的概念一样,“踏实”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可是你真正做到了新涵义的“踏实”了吗?

踏实地做事并不等于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它需要的是有韧性而不失目标,时刻在前进,哪怕每一次仅仅是延长很短的、不为人所瞩目的距离。

看这样一个实验:给你一张足够大的纸,你所要做的是重复地对折,不停地对折。当你把这张纸对折了51次的时候,所达到的厚度有多少?一个冰箱那么厚或者两层楼那么厚,这大概是你所能想到的最大值了吧?然而通过计算机的计算,这个厚度竟接近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没错,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动作,是不是让你感觉好似一个奇迹?为什么看似毫无分别的重复,会有这样惊人的结果呢?换句话说,这种貌似“突然”的成功,根基何在?

就像折纸一样,最后达到的高度与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厚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依然要一丝不苟地“踏实”去做。而且后一次所达到的厚度与前一次是分不开的,环环相扣的“踏实”可以达到惊人的效果。

也就是说,“突然”的成功大多来自这些前进量微小而又不间断的“脚踏实地”。

看过上述的内容,你是否已经理解到真正的踏实的含义了?也许你会说,踏实不就是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吗?这也许是对的,但我们要讲得踏实,不代表让你放弃思考的权利。先看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大学时读经济管理专业的赵小姐来公司已经半年了,她的职位是经理助理,实际上更类似于一个打杂的。赵小姐每天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报表,而她只需要把这一摞报表复印、装订成册即可。在财务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时,她会去凑个手。

如果是你,面对这样凌乱而且不太可能有发展机会的工作,你是不是得过且过,然后寻找一个机会跳槽?我们来看一下赵小姐的做法。

在复印并装订报表的时候,她先仔细地过目各种报表的填写方法,逐步地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公司的开销,并结合公司的一些正在实施的项目,揣度公司的经济管理情况。工作到第八个月的时候,赵小姐书面汇报了公司内部一些不合理的经济策略,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现在的她,巳经是公司的高层决策人了。

很显然,处理和分析日常琐碎事务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动力。也就是说,在简单的动作中,要自主地发挥本身具有的内涵。你要能够在很凌乱的事情中保持冷静的分析和思考,这样你才会把自己所做的事升华为成功。否则,就算你再踏实,日复一日只是单纯的重复罢了。

现在,你应该能从更深层次理解到踏实的含义了吧,记住,不要忘记了思考。

首先就要付诸行动,困难都是在行动中得到解决的,而不是在犹豫中自动消失。

踏实也要把握机会

事实证明,只要你年轻聪明,只要你拥有志向,只要你渴望成功,你就应该踏实地工作。然而,在你踏实工作的时候,是否也在踏实地浪费掉属于你的机会?

很多人相信“机会只有一次”或是“只要我做到了,机会自然会来到”,因为他们看不到机会。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恐惧的信念,然而,这个信念在一部分人的集体意识中是如此普遍,以致于足以变成一句陈词滥调。当他们这么做时,他们就好像是在告诉自己和全世界:“我的创意岁月已经过去了。我的任务已完成了。我的人生已经活完了。”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踏实”不代表木讷的头脑和缺少竞争意识,相反,它对这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你需要不断地去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基于此,你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养成掌握和获取大量信息的习惯;培养把握机遇的灵感;

进行科学的推理和准确的判断;当断即断的决断力;

了解其他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

踏实的人不是被动的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每一次机会都会轻轻地敲你的门。不要等待机会去为你开门,因为门栓在你自己这一面。机会也不会跑过来说“你好”,它只是告诉你“站起来,向前走”。

要善于发现机会。很多的机会好像蒙尘的珍珠,让人无法一眼看清它华丽珍贵的本质。踏实的人并不是一味等待的人。要学会为机会拭去障眼的灰尘。

踏实不等于单纯的恭顺忍让。没有一种机会可以让你看到未来的成败,人生的妙处也就在于此。不通过拼搏得到的成功就像一开始就知道真正凶手的悬案电影那样索然无味。将机会和自己的能力对比,合适的紧紧抓住,不合适的学会放弃。用明智的态度对待机会,也使用明智的态度对待人生。脱颖而出的“脚踏实地”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机会“秀”出你自己。

有些人将踏实理解为不犯错误,工作思前想后,如履薄冰,他们不会接近错误,更不敢承受风险。他们将错误视同挫败、被毁、死亡及歼灭。他们一心只求不犯错误,几乎完全忘记了他们想赢什么。不犯错误变成了一种胜利。你问这些人:“你贏了什么?”他们说——往往还充满着自豪——“我也不晓得,可是至少我没犯错误。”一心只求不犯错误的人会变得僵化、没有弹性、独断专行。他们认定,“坚持”就能得到想要的。如果他们要的是不犯错误,往往就会不犯错误。但是,如果他们要的是赢,他们就必须要学会面对各种错误和挫折。

我们的工作肯定会碰到一些不可回避的事情,或许是个错误。每一次你都要鼓起勇气从最低处坚持着走出来,没有一次次的低谷,换不来更高处的清风扑面。你看见过倒地的大象吗?大象一向是以站立、行走或者奔跑的姿态示人的。但是它也会生病。这种时候,大象也要保持站立的姿态。为什么?大象的巨大体重决定了这一切。一旦它倒下来,巨大的内脏会互相挤压,再加上象体本身的重量,将会使自身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除非到了生命的终结,大象是不会倒下的。请你也坚持正视错误,或许一秒钟之后,就会柳暗花明。

稳重不是护身符,不可能依靠它与错误绝缘。每个人都可以犯错误,但是要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摔跟头。并非跟头摔得越多,成长得越快。

磨刀并不误砍柴功

别以为有执行力的人就只知废寝忘食、不知疲倦地辛苦工作。我们所说的有执行力的人是既善于工作也善于休息的人,因为踏实的人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功”。先看下面的故事:

多年前有一位探险家,雇佣了一群当地土著做为向导及挑夫,在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的遗迹。尽管背着笨重的行李,那群土著依旧健步如飞,长年四处征战的探险家也比不上他们的速度,每每喊着让前面的土著停下来等候一下。

探险的旅程就在这样的追赶中展开,虽然探险家总是落后,在时间的压力下,只能竭尽所能地跟着土著前进。到了第四天清晨,探险家一早醒来,立即催促着土著赶快打点行李上路,不料土著们却不为所动,令探险家十分恼怒。

后来与向导沟通之后,探险家终于了解了背后的原因。这群土著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就是在旅途中他们总是拼命地往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向导说:“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身体。”

凡事全力以赴,使身体发挥出让灵魂跟不上的冲劲,是做事时最用心、最完美的境界。但是,应该休息时,则要让疲惫的身心获得充足的复原机会。能掌握工作与休息之间的脉动,才是持续拥有无穷动力的宝贵智能。

有一位讲师在讲授压力管理的课程时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听众:“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

听众有的说20克,有的说500克,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若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着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这杯水,如此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所以,各位应该将承担的压力于一段时间后适时放下并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长久。”

这就像在职场上一样,我们应该将工作上的压力于下班时放下,别带回家去,回家后应该好好休息,明天再拿起压力,如此我们就不会觉得压力的沉重了。

行动并不是让你真的永不停歇,而是该行动的时候毫不犹豫,该休息的时候也不耽搁,因为休息是为了更好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