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21677700000026

第26章 宁夏民俗音乐述略

周立梅

在千姿百态的民俗文化中,音乐表演是一个重要内容。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在节日婚丧嫁娶的活动中,在一切民俗活动中,也都要进行民间音乐活动,民俗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发展形成的。在整个民族地区约定俗成的风俗与传统文化中,音乐自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宁夏民俗音乐涉及的范围很广泛,普遍地存在于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曲艺及民间戏曲中。这些民间音乐品种中不少曲目与民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就传统形式而言,为了社会生活的需要,人们把流传的民间音乐保留下来。另一个方面,就是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它的传承性往往伴随着某种民俗的历史发展,纵向地延续传承,使得民俗音乐得以不断发展,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它们的形成、发展、传承都紧紧依附于民俗活动中。

本人参加了“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四项音乐集成的编纂工作,多年来深入到宁夏各市县进行采风、调查,在学习研究的积累中,将宁夏民俗音乐从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曲艺及戏曲四个方面略作介绍。

一、民俗音乐与民间歌曲

在宁夏民俗音乐中,宁夏民歌有很重要的地位。宁夏民歌中包括了五大类,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叙事歌、儿歌。尤其是劳动号子,从前盖房、挑渠、打埂时,都要用木夯或石夯打地基或夯墙体。在打夯时,由二人或更多人组成一组,随着打夯的快慢喊号子,气氛热烈欢快。他们除了唱与劳动有关的事物,而且还即兴编词,见啥唱啥。夯歌作为一种民俗,现在只有在偏僻山乡偶尔才能听到。

最有特点的民俗性劳动歌是“场歌”和“牛佬佬调”。“场歌”和“牛佬佬调”是农民在犁地、打场、放牧时信口吆喝的歌,人们在打场时,牛拉着石碾一个人赶着牛打场,边打场边吆喝,信口吆喝几句歌排遣心头的苦闷和寂寞。

花儿是宁夏人们最喜欢唱的山歌,宁夏山歌有两种,一种是在西北四省区广泛流传的河湟花儿,另一种是在南部山区和同心、吴忠、灵武等回族聚居区流传的山花儿(又称干花儿)。

在甘肃、青海,花儿的演唱群体主要在汉族聚集地,他们通常有自己传统的歌会———花儿会。每到会期,四面八方的群众,尤其是青年男女就聚集在一起对歌、赛歌,通过此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纯真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宁夏花儿是流传地主要是在回族聚集地,演唱者也大都是回族群众。宁夏花儿是回族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他们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回族人民千百年生活中亲密的伙伴。宁夏回族山花儿以自娱性演唱为主,回族群众在耕作、放牧、打碾、赶脚等野外作业中,常喜欢顺口唱几句花儿,以抒发内心的感情。宁夏地区虽无赛歌的习俗,但是在田间自发对歌、赛歌还是比较普遍的,积久成俗,也就成为民间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

二、民俗音乐与民间器乐

宁夏的民族器乐也是民间风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音乐形式之一。它和民俗歌曲一样,紧紧地依附在社会民俗活动中。宁夏的民族器乐品种繁多,它与宁夏民俗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礼仪、教化、祭祀、娱乐以至各式各样的节庆,民俗活动几乎都离不开它。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关系密切,宁夏民间器乐演奏,也是为了各阶层社会生活需要服务。

在宁夏民间流传最广、最受群众欢迎的乐器是唢呐、笛子、板胡、二胡、锣鼓。宁夏民间遇有年节喜庆、迎神庙会等活动,都有耍社火、演戏、唱曲的习俗,都要请吹打班子助兴,热闹一番。汉族群众把婚礼丧仪看成一件非常大的事,宁夏汉族的婚礼、丧礼都有一定的讲究和礼仪,一般都请乐班作礼仪性演奏。民间器乐是这些传统礼俗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具有独特民俗风情的自娱性乐器:口弦、埙、咪咪(羌笛),在宁夏民间流传最为普遍,尤其是在回族地区。宁夏回族妇女最喜欢的自娱性乐器是口弦,她们平日把口弦系上彩带彩珠挂在胸前作为饰物,劳动之余相互用口弦弹曲对话,共诉心事。埙,又名泥哇呜,是民间群众用黄胶泥捏制成,他们在放牧时吹着玩耍。羌笛俗称“咪咪子”,在宁夏流传着两种,一种是用细竹制成单管和双管,端上装上削好的簧片即可吹奏,还有一种是用嫩柳枝和燕麦杆制成,一头含在口中,另一头用手捂住,把人的歌声变成乐声。丰富多彩的民间器乐与民间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间礼俗和民间器乐大多带着浓厚的乡土特征。

三、民俗音乐与曲艺音乐

宁夏民间曲艺音乐长期以自娱性和实用性两种方式传衍,这是由传统习俗、地理和人文环境决定的。宁夏曲艺音乐的生成和演变发展与传统民俗和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和民俗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的演唱形式———宁夏说书最有代表性。宁夏说书艺人多在庙会说书,宁夏庙会活动每年都要定期举行,由于会期祭日不一,一年到头几乎每月都有几个庙会,而且逢会都有演戏唱曲活动。赶庙会便成为说书艺人的重要演唱活动场地。宁夏说书艺人赶庙会说书演唱的书目大多是酬神、还愿、因果报应等内容,还有一套敬礼、安神、送神的仪式。

民间说唱也是社会民俗活动经常采用的传统艺术形式,作为一种民俗性自娱性曲种,仍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说唱艺人除了唱曲子自娱外,还被雇请去参加民俗性活动。如年庆、闹秧歌、耍社火、婚礼、寿礼的时候都要卖唱应事。回族婚礼,按传统习俗一般先请阿訇宣诵证婚词,然后让新郎念“盖比尔目”,让新娘念“达旦”。回族婚礼虽不举行繁琐的仪式,也不请鼓乐伴奏,但是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范活动,客人入席要耍公婆,然后请阿訇用民间顺口溜夸嫁妆和新房摆设,再有婆家人说贺词,道谢歌,《宴席曲》就是在回族婚礼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民间社火也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仪程,民间社火大队走村串户,拜年时一般用于祝福及道谢内容的锣鼓词将小歌舞串起来进行表演。耍社火以前只能在乡下看见,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社火表演这种民间风俗,在一些大型庆祝活动中也能让城里人大饱眼福。

四、民俗音乐与戏曲音乐

宁夏民俗活动中,经常离不开戏曲,民间迎神庙会、节日喜庆等群众性的社会民俗活动,请戏班唱戏是必须的。宁夏民间戏曲主要是以秦腔为主,兼唱眉户和小曲子戏。除了专业的剧团外,主要是遍及全区城镇农村的自乐班社,他们主要是唱神戏为主。

宁夏民间的说唱戏班子也很多,他们除了清唱外,主要是耍皮影子,皮影戏人在幕后,幕前全靠透明驴皮刻出的人物、道具、布景、幕面,艺人要边唱边用皮影人物表演,观众坐在透明的银幕前观看剧情。这种艺术形式是宁夏民俗活动中经常使用的。

宁夏民俗音乐文化长期伴随着民俗活动完好地保存着。民俗音乐文化满足了人们习俗观念的需要,约定俗成地传衍至今。民俗音乐活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而是要表现人民大众的愿望、理想和审美情趣。

民俗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无不渗透着一个地区民族的民俗心理意识和民族审美意识。民俗音乐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袭的生活文化现象。民俗活动的不同表现形式,活动中几乎都离不开音乐。因此,音乐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条件很大程度依附着民俗活动的开展,也可以说民俗就是民间音乐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态环境和文化土壤。民俗音乐不仅是人类共同生活的精神面貌和生活面貌,我们还可以从许多民俗音乐中看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过程和延续,足以证明民俗音乐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