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贵州白族史略
21667800000001

第1章 序一

史继忠

我曾在贵州民族学院历史系工作,赵卫峰是该系1989届学生。他请我帮他看一看《贵州白族史略》时,我当时就应允了。对于努力致学的年轻人,我都是极力支持的。

赵卫峰是一个善于思考并有独立见解的人。从他有关文学的著述,我能感觉到他在工作之余的诗文的分量,并能感到这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使我特别感动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历史似乎成了冷的一角,有些大学已不开设历史系了,青年一代很少有人愿学历史,原先学历史的人有的已搁笔,有的去写“应时”文章,而赵卫峰却在业余之时对贵州白族历史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整理。

中国民族史包括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族别史、地方民族史、各民族的学科专史和关系史等内容,编写少数民族历史,目的是“为了激发各族人民对自己历史的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少数民族的历史长期被淹没,或被歪曲地写进“蛮夷史”中,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开始编写本民族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国家民委组织编写了一套《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强调“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共同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都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各民族历史都是祖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史的编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体现,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体现,也是少数民族人民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白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白族与西南地区各兄弟民族互相接触和影响,互相渗透、联合和融合,大家在地缘与血缘上,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起为祖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白族简史》作为上述“丛书”之一,曾在1988年出版,因为白族的现主要聚居区是云南,该书遂由云南省负责组织编写,书中附列有云南省白族分布情况,该书很少涉及云南之外的贵州、四川等地。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包括白族在内的10多个世居民族,其中白族人口约20万,在贵州西北部和中西部呈散杂居状态分布,这也是有关贵州白族的集中研究起步较晚的一个原因。过去,学界对贵州白族曾作过社会历史调查,但从未有人把它系统和总结,赵卫峰的《贵州白族史略》是第一部,是一本开创之作。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形成过程中有许多复杂的演变。在《贵州白族史略》的撰写中,赵卫峰对白族的源流作了认真考证,指出“僰人”很早就散布于今贵州,“僰人”应与古代濮越族群有着紧密的关系。南诏大理时期,“西爨白蛮”向东扩散,元代在贵州屯戌,一批“爨白军”移入黔西北,后来称为“七姓民”“白儿子”。在贵州“大杂居小聚居”“又杂居又聚居”的民族分布情况下,“白蛮”的贵州部分与其他民族先民群体常有交往,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各方面多有交融,在“多元共生”的环境中,与古“牂牁诸蛮”之“谢氏蛮”“赵氏蛮”后裔“龙家”群体、明代江南移民之“南京人”群体有机融汇,共同形成了现代白族。白族作为贵州世居民族之一,很有必要对她的历史情况进行介绍,赵卫峰的《贵州白族史略》因此很有现实意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了解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是民族的“魂”,是文化之“根”,把握了民族的历史,才能把握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谋求振兴和发展。赵卫峰意识到了民族历史的重要性,并潜心作了研究,其中亦有自己的灼见和思索,这完全是出于民族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难能可贵。《贵州白族史略》作为中国白族的散杂居部分和贵州省首部介绍黔地世居民族白族的专著,其出现是合时的,是必要和值得肯定的,其编撰出版是为贵州广大白族同胞做了一件实事,是对贵州白族群众心愿的一种慰藉,同时也为贵州历史文化和民族进步发展工作作了一定贡献。

在此,我真心地祝贺他,祝贺贵州白族。

2009年12月于贵阳南明堂听涛斋

(史继忠:著名史学家、教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贵州文史丛刊》主编、《贵州省志》副总纂、《贵州通史》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