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结束,从此欧洲大陆开始逐渐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漫长的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神学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基督教文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影响着这一时期的公民学研究。9~10世纪,城市的复兴带来了城市市民阶层的壮大,他们从自己的经济利益出发提出了自治的要求,与封建统治展开了斗争。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智慧和尊严的一次解放,反映了西欧各国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欧洲冲破了中世纪的束缚,为西欧在思想、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步入资本主义做了前期准备,尤其是国家主义意识思潮的兴起,加速了民族君主国家的出现。16世纪民族君主国家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中世纪以来的欧洲政治生活,引起了国家观念的又一次飞跃式发展,政治学出现了脱离道德研究而独立的趋势。这一时期的公民学作为一种思想解放的力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中世纪神学压抑下的公民思想
在暗无天日的中世纪“中世纪”的概念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11世纪,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人的著作以及罗马法残篇被相继发现,人文主义者惊叹古典文明的辉煌成就,认为从古罗马时期到他们生活的时代,古典文明被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湮灭了,他们把这一段漫长的最缺少人性和法制的黑暗时期称为“中世纪”。学术界一般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中世纪的开端,以15世纪人文主义为代表的世俗文化取代基督教神学文化作为中世纪的终结。
关于黑暗时期,有一种说法,是指公元410年罗马城被攻陷,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公元800年罗马教皇立奥三世为法兰克查理加冕,查理号为“罗马人皇帝”,法兰克王国为查理帝图,声称古罗马帝国的恢复。从罗马帝国的灭亡到古罗马帝国的恢复,这期间被称为“黑暗时期”。,宗教神权作为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锁,紧紧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着人们的自由,然而,“公民思想借助于基督教神学的外壳,以隐晦的形式顽强地‘蛰伏’下来,从而为文艺复兴时期公民人性的复归作了必要的准备”。
(一)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公民思想
从公元1世纪反抗罗马统治的宗教,发展到公元392年作为罗马统治思想的宗教,基督教在数百年间广泛吸收了犹太文化、埃及文化、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等多种文化的成分,这也正是它能够成为欧洲各国文化认同基础的重要原因。基督教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中,对于西方世界整体精神的形成、文化的延续和传播、人文精神的提升、社会的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人类积累下来的重要的文化成果之一,中世纪的公民思想借助于基督教文化延续了下来,主要体现为自由、平等和契约精神。
1.自由
基督教在形成之初是犹太教众多教派中的一个教派,是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产物,因此在基督教的经典中暗含着对自由的追求。中世纪重要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人们可以在外表上、肉体上是奴隶,但是在内心中、在精神上仍可以是自由人。
2.平等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是《圣经》中的一个核心理念。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平等的,上帝的仁慈和爱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这一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世纪西欧人的头脑中,一个人无论在世俗世界中居于何种显赫地位,在上帝面前与其他人都是平等的,即使是一国君主也不例外。
3.契约精神
“约”是《圣经》中有一个关键性词语,它不仅是《圣经》的两部典籍《旧约》和《新约》的冠名词,而且在《圣经》中的出现频率也最高,其含义通常为“盟约”或“约法”。“约”首先描述了基督徒所信仰的世界上最早最根本的契约——上帝与人之约,只不过在这一时期,契约论的客观内容是通过“上帝”这一虚拟形式表现出来。
(二)世俗生活中延续的公民思想
历史的发展不可能被完全割裂,尽管在中世纪,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空间非常狭小,但是中世纪世俗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必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公民政治实践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治
灭亡罗马的日耳曼民族本身有着悠久的法治传统,以传统习惯法的形式存在,“法律至上”的观念在日耳曼民族广为流传。虽然西罗马帝国灭亡了,但是罗马法并没有随之消失,而是被中世纪的法学家们继承下来,在中世纪的世俗社会生活中,仍然普遍存在重视法治的思想。
2.忠诚
在中世纪的世俗生活中,封建关系最基本的内容是封主与封臣之间的效忠关系,效忠也是封建义务的最高准则。这种效忠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契约关系,一直到现代,这种忠诚观念仍然在公民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为守诺、践诺和不悔的意识。
3.协商意识
基于封建王权的契约性质以及有名无实的统治权力,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君主们不得不以协商作为主要的统治手段。如法国的三级会议,参加会议的第一等级是高级教士,第二等级是世俗贵族,第三等级是城市富裕市民,三级会议的主要智能是决定怎样分担新税。在中世纪的西欧,协商意识与封建等级观念并存,成为公民反对专制和暴力的有力思想武器。
4.维护正义
中世纪的思想家继承了古代国家目的伦理性观念,把正义视为国家权力的基础。在中世纪思想家看来,上帝代表“最高的善”,是正义的化身,君主是上帝在世俗国家的代表,因此君主也必须运用其权力维护正义。在世俗生活领域,权力的目的是维护和推进正义,正义原则为君主的权力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指向。
5.权利意识
罗马帝国灭亡时,城市几乎全部没落。10世纪左右,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商业逐渐活跃,一些城市开始复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民也由一个弱小的集团发展为一个社会阶层,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断进行反抗教权和王权的斗争,或是用金钱购买特许状,或是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一些城市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在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过程中,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得到加强,1215年英国大宪章就是西欧当时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集中反映。
在中世纪的西欧,尽管存在基督教的思想压迫,但是在这一精神枷锁之下,公民思想并没有因此而中断,世俗的政治生活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成果,并在基督教文化的背景之下形成了世俗世界的公民思想。
二、思想解放的成果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整个欧洲摆脱了思想束缚,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做了思想、文化和舆论上的准备。这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公民学也迎来了宝贵的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成果。
(一)文艺复兴实现了人性的复归
在中世纪后期,西欧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社会成员之间日益复杂的经济法律关系要求发达的法律规范来调节,因此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西欧开始了对罗马法的大规模研究活动,即“罗马法复兴”。罗马法研究成果的运用促进了西欧中世纪后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发展壮大的市民阶层要求打开神学思想的枷锁。在中世纪晚期的社会物质基础具备、时机成熟的情况下,14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形式,以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张扬人性复归为主旨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兴起,即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欧洲文化领域内的一场空前的革命。它高举人文精神的大旗,针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地位、蔑视人的尊严和轻视世俗生活的主张,提出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性”,尊重人的尊严和自由意志,提倡世俗生活和物质享受,主张把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作为人生的目的,否定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重视科学知识和社会教育。文艺复兴运动将人们的思想从漫长的基督教神学精神禁锢中解放出来,使长期遭到压抑的人性得到了解放,张扬了人的个性,实现了人性的复归。
(二)宗教改革动摇了神权的统治地位
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抗天主教会的斗争,形成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以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为主要代表的宗教改革家们,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及其对《圣经》的种种曲解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们宣扬人的理性和思想自由,要求按照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精神,改革宗教和改造教会,并提出了适应民族国家统一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主张。
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社会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运动,是包括德国农民战争在内的一次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动摇了神权统治的思想基础,在宗教改革的推动下,德国爆发了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动摇了神权政治的统治地位。
三、近代公民学的奠基
神权统治时期的公民学作为一种思想解放的重要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它开始从基督教文化的遮蔽下走了出来,站在了世俗生活的前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近代公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公民人性的复归
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蕴含着近代公民思想的主要原则,如强调个性解放,要求自由、平等、博爱等,这一时期提出的“人性”、“人道”思想,成为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出社会契约论、平等论、自由论、人民主权论等革命理论的立论依据。通过文艺复兴运动,公民思想实现了由神性向人性的复归,这在西方公民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的重要意义。
(二)政治学的独立
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政治思想家开始摆脱宗教神学观念的束缚,以对人的思考作为公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呼唤人的理性,提出个性解放和人的自由平等。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他注重实际,摆脱经院哲学和神学的束缚,开始用现实的、人的眼光来看待国家政治问题,围绕国家兴衰这一主题来研究现实、总结经验,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使政治与道德相脱离,使政治学从伦理学中真正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这一重要转变在公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三)国家观念的更新
欧洲在中世纪没有民族的观念,也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在这里,‘国籍’是没有意义的,整个欧洲是一个天主教大世界,没有国界,没有关防,只有大大小小的封建领地,每块领地上领主对农奴实行经济权、政治权和司法权。……一个天主教大世界,没有‘国家’,只有‘领地’,这就是中世纪西欧的状况。”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有力推动下,西欧各国在中世纪末期出现了向民族君主国家过渡的趋势。17世纪,专制王权普遍在西欧各国占据统治地位,标志民族君主国家成为西欧的主要政治组织形式。西欧民族君主国家的形成是公民政治生活领域内一项重大变革,标志着“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神权大统一时期的结束,古典意义的“帝国”观念从此让位给近代国家观念。
在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公民的政治生活明显发生了转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在快速地发展,为封建时代的臣民向近代意义上的公民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开启了近代公民学研究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