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论·情感体验论
21648900000019

第19章 情感体验自我教育

知识教育让人更加睿智,情感教育让人更加完整;知识教育可以造就人,情感教育可以拯救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人是具有丰富情感活动的生命个体,教育要想提升人的素质,就需要提升人的情感质量,因此,“情感”也就必然地与教育产生了联系。教育活动如果只注重知识和技能,忽视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成长,就是无视生命个体的存在,也就是“目中无人”的教育,教育也就必然会异化。塑造灵魂,健全感情,完善人格,培育精神,这便是情感教育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人是具有丰富情感活动的生命个体,教育要想提升人的素质,就需要提升人的情感质量,因此,“情感”也就必然地与教育产生了联系。教育活动如果只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生长,就无视生命个体的存在,也就是“目中无人”的教育,教育也就必然会异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的感情品质。”

情感教育是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它要求教育活动既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关注学生的情意能力的质量。塑造灵魂,健全情感,完善人格,培育精神,这便是情感教育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2003年在英国沃里克大学国际教育研讨会上,各国教育专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情绪。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关注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身心愉悦,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他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的效果,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如果不建立这样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即便教育不再为了“应试”,仍然是缺失人文精神,也是违背教育真谛的。

知识教育让人更加睿智,情感教育让人更加完整。知识教育可以造就人,情感教育可以拯救人。

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一位大学生在反思自己的中小学生活时这样写道:“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猛然觉得这12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外,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爱好。除了无奈地‘喜欢’数理化英语等高考课程外,简直都忘了国歌是怎么唱了。”

还有一位老师提出的问题让我们深有感触:“假如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位同窗仅是个案,那么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甘肃的中学生齐刚杀害亲生母亲,还有浙江的一位大学毕业生因报考公务员未录取而报复杀人,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故意杀人等,这些都是所谓的‘优生’。人们不禁会想:他们为什么年纪轻轻却这样冷酷无情,不说对社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连起码的亲情、友情、爱情、人情也荡然无存?试想,假如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哪怕有一点儿真正发自内心的对亲人对友人对爱人的爱,就不会走上犯罪道路。只要看看中国那么多淳朴善良、老实巴交的农民对子女上学、对教育的期望和热情,就该想想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这十几年漫长而对学生成长如此关键的时间里,我们的教育在做什么,学生又该真正学习些什么!”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各种思想冲击和影响下,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以单纯的晓之以理不仅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令学生厌烦。要实现青年学生的道德发展由认知向行为的转化,就必须注重青年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丰富的道德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和内化而产生的道德才更具生命力。

亲情教育

古往今来,人间的亲情是亘古不变的一种情感,是文学艺术表现的永恒主题之一,也是代代沿袭承继的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亲情是一种最真诚、最无私的人间情谊,它意味着无言的牵挂和默默的付出。正是这样普通的温情,给予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多少慰藉,又给予了拼搏奋进的人们多少力量。可以说,在人们的心灵中,亲情是最质朴、最厚重也是最具有分量的一种情感。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亲情教育和家庭伦理教育是不可缺失的。尽管今天不必一味继承旧时代的“孝道”,但青年学生应该在感受父母真挚的爱的同时,认识这种爱,铭记这种爱,从而学会同样真情地付出。曾被评为“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洪战辉说得好:“懂得爱才能懂得责任,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对于亲情中的爱,苏霍姆林斯基做了这样的描述:“人最微妙的一个本领,就是善于爱。爱能打开人身上最隐秘的源泉,而从其中将永久潺潺地涌出生气勃勃的善来,爱也有可能把儿女的心变成干涸的荒野,这一切都取决于相互间的关怀、相互间的奉献。

父母与子女间相互关系中最可怕的东西,就是父母那种轻率的满足物质欲里的“供养”与孩子精神上、心灵上、生活上的空虚和贫乏。

令人忧虑的是,在物质利益日益被人们看重的当今社会,唯利是图的风气同样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备受父母宠爱的许多独生子女在“张扬个性”的口号下,以我为中心,漠视亲情,缺失良知,甚至无视国法,杀父弑母。

曾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

“妈妈的生日你知道吗?”

“不知道。”

“妈妈的工作累吗?”

“不知道。”

“那你关心妈妈什么呢?”

“我关心她挣多少钱,我妈挣的钱都是我的。”

青年学生不识母爱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又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亲情教育呢?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在获得使身体健壮的各种高科技营养品时,却缺失了促成他们情感健康的“营养素”。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三个老妈妈,拎着很沉的袋子,满头大汗地走在路上,她们很自然地聊起了自己的孩子。第一个妈妈骄傲地说:“我儿子可有学问,他是大学老师。”这时,恰巧她儿子经过,对三人彬彬有礼地点了点头走了。第二个妈妈不甘示弱:“我儿子可有力气,是举重冠军!”这时,一个很强壮的青年经过,跟这三位老人打了声招呼,也走了。第三个妈妈说:“我儿子很普通……”这时,一个小伙子从后面赶上来,气喘吁吁地说:“妈,这么沉的东西,让我来拎。”说着,小伙子抢过妈妈手中的袋子,扶着她向前走……

作为子女的你,若不能集三个儿子的优点于一身,你会选择做哪个儿子呢?若是将来做了父母,你希望成为哪个儿子的父母呢?

在如今多元化的时代,也许青年学子们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无论做出何种选择,我们都必须牢记的是:亲情所体现的关爱和温情是名誉地位财富所无法替代的,如果在亲人之间缺失了这种爱的情感,那么亲情将会消弭或异化,而享受不到亲情的家庭又会给父母和子女带来怎样的人生呢?

亲情的内涵固然很丰富,而其中最本质的成分就是真挚无私的爱。因此,亲情教育说到底就是爱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让青年学生感受亲情,看重亲情,珍视亲情,从而奉献亲情。

试想一下,你给父母买的第一件礼物是什么?你多长时间和家人通一次电话?节假日,你通常选择出外游玩,还是回家陪伴父母?你愿意牺牲工作时间,照顾生病的父母吗?也许你有很多借口,最常用的借口就是忙,没时间。

上大学后,忙着学习,忙着交友,忙着谈恋爱;大学毕业后,忙着找工作,有了工作忙着挣钱,忙着升迁,忙着为自己的前途打拼;结婚生子后,又忙着照顾、培养孩子。我们一直忙着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却忘了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又是谁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养育成人。

父母之爱是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父母付出的心血难以计算。当我们第一次跌倒时,是父母把我们扶起;当我们第一次流泪时,是父母把我们的眼泪擦干。肚子饿了,父母会给我们做最爱吃的饭菜;天冷了,父母会嘱咐我们添加衣服;生病了,父母比我们还要着急。到了成家的年龄,不富裕的父母甚至可以倾其所有,为我们买房、买车,成全我们的婚事。在灾难中,父母甚至会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挽救我们的生命。

汶川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一位年轻的妈妈双膝跪地,弯曲身体,双手着地匍匐姿势,她的身体被压得变形,已经死去。她怀里抱着一个被小被子裹着的宝宝,约三四个月大。宝宝还活着,安静地睡着了。当医生准备给宝宝做身体检查时,发现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是妈妈留给宝宝的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条短信感动了很多人。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连动物都懂得孝敬父母,更何况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在父母生前没有尽孝心,并不是因为我们不爱父母,而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父母有一天会离开。大多数年轻人从来没有想过,也从来不敢想,如果父母不在了怎么办?却总是在父母去世之后,才开始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尽一点孝心,才想起父母的种种好处,甚至开始怀念父母的唠叨。

“啃老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不再新鲜了。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因为选择考研或考博,所以还需要父母提供生活费。有些学生工作后,开支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也需要父母“输血”。当然,他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谁愿意到了而立之年还由父母养活呢?

很多年轻人在外上学,每年只回家一两次。回家的时候,也只顾着和朋友、同学聚会,却没有抽出多少时间来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之所以红遍大江南北,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就是因为它唱出了父母的心声。尽管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很多,但是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其实很少。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多么高档的保健品,多么奢华的物质享受,他们想要的只是和子女多一些相处的时间,多享受一点天伦之乐。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回家之后,“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很多人都是在父母过世之后发出如此感叹,却不能在父母在世时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如果父母健在,我们应该感谢上苍给我们一个报答父母恩情的机会,并从现在开始送上对父母的关爱。

父母用汗水换来我们的幸福,用两鬓的白发换来我们的青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恩情是怎么也回报不完的。老人需要理解、关心、宽容和支持。当父母渐渐变老,弯腰驼背、老眼昏花的时候,不要责怪他们,这是谁也难逃的自然规律。当初父母引领我们走上人生道路,如今也需要我们陪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工作、学习之余,请抽出几分钟陪陪父母吧,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三字经》里有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现在人们的理想和抱负,都是想去大城市闯出一片天地。可是在你远走高飞的时候,请别忘记了含辛茹苦把你养大的父母。出门在外的时候,要记得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问一声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陪父母去散散步,握着他们的手,慢慢地陪着他们走……

友情教育

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的生命成长历程也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不断得到发展的过程。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大学生的个性、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关系密切,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尊重、宽容、合作、互助以及勇于竞争等良好禀性。

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成长。或者因为走出家门开始了住校的生活,因而远离了父母家庭的影响,或者因身处城市可以就近读书而继续生活在父母身边,但是在心灵上已经萌生了独立于家庭的自我意识的大学生,此时进入到寻求自我的阶段,并着手发展与同辈的亲密认同关系。在这个阶段,家庭的影响开始弱化,而学校里同辈朋友的影响开始上升。此时,我们的友谊之路是否顺利?当遭遇到友谊关系中的种种问题时是否可以处理得当?或者是否有地方可以求助和咨询?也许此时的友情教育将会帮助我们答疑解惑。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获得真挚的友谊,必须遵循交友之道和为友之道。

交友须择友

在一个名叫金巴兰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鹿和一只乌鸦,它们相处得很和睦。有一天,一只豺来到森林里,对鹿说:“你住在这座森林里,也没有一个伴儿,你如果和我交个朋友,那该多好啊。”鹿听了豺的话以后,便把豺领到了自己家里。乌鸦远远地看见豺走来的时候,就对豺有了戒心。它把鹿叫到一边,悄悄地对鹿说:“兄弟,你和豺交朋友,可不太明智啊!”但是鹿没有听乌鸦的劝告,仍然同豺交了朋友。

一天,豺对鹿说:“朋友,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金黄的稻田,到那里去你可以吃到你最喜欢吃的食物。”鹿听了豺的话,就每天到那片稻田里去吃稻子,护田人发现鹿天天来吃稻子,就布了网,准备捉住它。有一天,鹿刚刚来到田里就陷进网里了。鹿在网里想:在这危难时刻,我的朋友豺如果能来帮我忙该多好啊!这时,豺果然到稻田里寻找鹿,当它发现鹿陷进了护田人的网里时,心想:鹿终于陷进网里了!好哇,这回护田人剥了它的皮,我就可以吃肉了。

鹿突然发现了豺,急忙哀求道:“朋友,你能救我脱险吗?你不救我,我肯定活不了了,请你想办法咬破这个网,救救我吧。俗话说:‘患难知朋友,战场显英雄。’你如果救了我,我是不会忘记你的恩情的。”

豺说:“朋友!我可怜你,我看到你落难,心里十分难过,我一定要咬破这张网。不过,今天是我的斋戒日,不能吃肉,这网是用羊肠做的,如果我一咬,便会破坏了我的斋戒,等明天早晨再说吧。明天一早,我就来救你。”豺说完就走了,然后到隐蔽的地方藏起来。

天快黑了,乌鸦还不见鹿回家,心里非常着急,它四处寻找,最后发现鹿正陷在网里。乌鸦说:“朋友,你怎么会掉进网里?你的朋友豺在哪儿?”

鹿说:“兄弟,这就是我不听你的话,和豺交朋友的下场,真的,不听好人言,遭殃在眼前。”

鹿和乌鸦正说话的时候,护田人拿着一根大棒走来。乌鸦对鹿说:“朋友,你赶快鼓起肚子躺在地上装死,听我大声叫的时候,你立刻爬起来逃走。”乌鸦说完,便飞到一棵树上去。

鹿听了乌鸦的主意,就鼓起肚子躺在地上,假装死了。

护田人走近一看,以为鹿真的死了,便放下木棒,赶快去收网。在护田人收网的时候,乌鸦立刻呱呱地叫起来。鹿听到乌鸦叫声,爬起来,撒腿就逃。护田人发现鹿跑了,拾起木棒向鹿扔过去,木棒没有打中鹿,正好打着藏在树丛后面等着吃鹿肉的豺。豺被木棒打死,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人生在世,总希望能结交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青年人热情淳朴,血气方刚,尤其喜欢交朋友。可当我们人到暮年,回首从前,试问有几人能与我们在人生之河中同舟共济,共赏那河流中的一幕幕烟云过眼、风云变幻呢?一对友易,一世友难,在友谊的咏叹曲中多是流星划过天空,却少有孤海中的航标灯明明灭灭结伴长久地前行。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曾强调:结交朋友,不可不察交友之道。无数的事例证明:朋友的好坏,对一个人的命运影响极大。

“同师则朋,同志则友”,在众多朋友中,人们还是会去寻找真正的、对自己最为重要的朋友。朋友性格种种,气质各异,若以同一标准交友,那无疑是很愚蠢的。孔子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正直、诚实、知识渊博的人,是有益的朋友;善于谄媚逢迎、心术不正,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人,是有害的朋友。而单说益友也有不同的种类。第一,同行型。这样的朋友静静地在你身边,靠近你的心,默默地关心你,消除你的恐惧,鼓舞你的心灵。第二,信任型。这样的朋友能接受真实的你,原谅你的过错,从不放弃对你的信任,必要时会帮助你。第三,进谏型。这样的朋友能直言相劝,指出你的错误。此友须加倍珍惜,因为从朋友处得到的忠言,其功效比我们自己的理解与判断所具有的功效更明朗、更直接、更纯净,因为我们自己的理解与判断常带有感情与习俗上的偏见。“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从不同的朋友身上往往可以获得不同的内容,用心去发现,每一个朋友都是一个故事。他是你用爱播种,用感情收获的田地。大学生应择人交友,善交益友,选择那些有崇高理想和志向,品德高尚、好学上进、知识丰富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为友要真诚

友情需要不断培养、浇灌才能成长。只有真诚相待,友情才能永存。因为真诚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信任是维系友情的纽带,这是最起码的品质。与朋友相处应真诚,切忌遮遮掩掩、口是心非。只有以一颗诚挚的心主动去靠拢和撞击对方的心,才能使对方信任你,从而获得安全感,在交往中培育和发展友谊。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黄牛看见狐狸在树下呜呜地哭,便问它为什么悲伤。狐狸说:“人家都有三朋四友,唯独我孤零零的,心里难受哇……”

黄牛问:“花猫不是你的朋友吗?”

狐狸叹气说:“花猫和我交友一年,没请过我一次客,这算什么朋友,我早跟他散伙了。”

黄牛又问:“山羊不是你的朋友吗?”

狐狸摇摇头说:“山羊和我结拜半年,从未给过我一分钱的好处,还有啥朋友味?我早跟他断绝来往了。”

黄牛长叹了一声问:“听说你和大黑狗的关系不错?”

狐狸气得直跺脚,说:“我早把他给踢了!你想想,大黑狗能帮我什么忙?当初我根本就不该认识这个蠢家伙。”

黄牛戏谑地一笑,调侃道:“狐狸先生,我送你一样东西吧。”

狐狸眼睛一亮,心想这下可以讨到便宜了,立马止住哭,问道:“什么东西?”

黄牛扭过头,扔下一句“贪鬼”,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孤零零的狐狸可怜吗?一点都不可怜,今天这种局面完全是它自己造成的。它交朋友是为了占人家的便宜,所以大伙都不愿和它做朋友。

交朋友要真诚,不能只想着从朋友那里获得点什么,更重要的是为朋友付出。你对朋友好,以真心换真心,这样你会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帮助,你的朋友也就越来越多,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

一个人要赢得友谊,还须待人宽厚,多看朋友的优点和长处,少计较对方的缺点和弱点。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挑剔乃至于苛求,最终必将失去朋友。当然,宽厚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容忍与妥协,朋友之间也需要有善意的批评和争辩。古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指的是对朋友的严重缺点和错误不姑息迁就,更不能包庇怂恿,否则就失去了友情的意义。

正确对待友谊

异性友谊是男女之间的纯真友情。异性友谊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在友谊的长河里,同性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可使人感到自信和乐观,异性朋友的问候和鼓励也能使人感到温暖和愉快。如果说异性之间只有爱情而没有友情,那简直是人生的一大悲哀。当然那是一个谬论。虽然大学校园的花前月下已经成为一道自然风景,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渴望拥有异性之间的友情,因为它远比爱情来得真实,并且更加牢固。

一个充满稚气的大男孩利查,与一个同样充满志气的大女孩艾妮玩得很好,相处得很融洽。

“你们在恋爱!”其他人评论说。

“是吗?我们在相爱吗?”他们问别人,也问自己。是的,他们弄不清楚彼此在相爱,还是在享受朋友间的友谊。

于是,他们去问智者。

“请告诉我们友谊和爱情的区别吧!”他们恳求道。

智者微笑着看着两个年轻人,说道:“你们给我出了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爱情和友谊像一对性格迥异的孪生姊妹,他们既相同,又不同。他们有时候很容易辨别,有时却难以区分……”

“请举个例子来说明吧!”大男孩和大女孩说。

“它们都是人间最美好、最温馨的情感,当它们给人们带来美,带来善,带来快乐时,它们真的无法区别;当它们遇到麻烦和波折时,反而就不同了。”

“比如……”男孩和女孩接着问。

“比如,爱情这样说:你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友谊却这样说:除了我,你还可以有她和他。”

“友谊来了,你会说:请坐请坐;爱情来了,你会拥抱着,什么也不说。”

“爱情的利刃伤你时,你的心在流血,你的眼神却渴望着他(她);而友谊的锋芒刺痛你时,你会转身而去,拔去芒刺,不再理他(她)。”

“友谊远行时,你会笑着说:祝你一路平安;爱情远行时,你会哭着说:请不要忘了我。”

“爱情对你说:我有时是奔涌的波涛,有时是一江春水,有时又是凝结的冰;友谊却说:我永远是艳阳照耀下的一江春水。”

“但你与爱情被追杀得走投无路时,你会说:让我们一起拥抱死亡吧;当你与友谊被追杀至绝路时,你会说:让我们各找生路吧。”

“当爱情遗弃了你时,你可能大醉三天,大哭三天,又大笑三天;当友谊离你远去时,你可能叹一天气,喝一天茶,又花一天的时间寻找新的友谊。”

“当爱情死亡时,你会跪在他(她)的遗体边说:我其实已经同你一起死了;而友谊死亡时,你会默默地为他(她)献上一个花圈,请把他(她)的名字刻在你的心碑上,悄然而去……”

利查和艾妮相视而笑,他们互相问道:“当我远行时,你是笑呢还是哭?”

有时我们难免会把友谊和爱情弄混,正确区分二者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需的,这样有利于我们对情感方向的把握,避免盲目冲动而酿下悔恨的苦果,也避免了因裹足不前而错失良机。

异性友谊与爱情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两者性质不同。异性友谊是同志和朋友之间平等的、诚挚的、互相信赖的关系,在感情上表现为平和、沉默和直率,不包含任何性意向;爱情则是在友谊基础上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亲密关系,在感情上表现出热烈、奔放、激情难抑或含蓄、深沉、激昂起伏。获得爱情的人同时也会享受到友情的芬芳,但获得友情的人却难以体验到爱情的甜美。二是两者范围不同。异性友谊是“开放”性的,人们可以同时和几个异性朋友交往和发展友谊;而爱情则是“封闭”性的,它是一对男女之间的隐私而绝不允许第三者插足。在爱情世界里只允许有两个人誓笃专一、忠贞不贰。如果把爱情当做一般友情随意播种、多向发展,则不仅破坏爱情,而且也是对纯洁友谊的一种亵渎。我们摒弃“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提倡男女大学生在交往中发展友谊。同样,大学生在交往中要掌握好发展异性友谊的尺度,大学生完全可以约束自己,将自己的友情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只要用心,每个大学生都会收获友情。

爱情教育

爱情是人类情感领域里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这种情感的产生似乎更具有“天然”的属性,而实际上,对这种情感的认识和处理,则受制于个人和社会的各种丰富复杂的因素,能否妥善地处理这些因素,不仅关乎一个人情感生活的质量,也会影响到相关社会成员的利益。因此,对于一个日益讲求理性和科学的社会来说,爱情教育理应成为教育的内容。

爱情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及实施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伦理道德标准和社会文化观念,而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观”或许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爱情属于特殊的情感审美范围。善于轻轻地碰一下,而又不干涉人与人的关系中这个脆弱、娇嫩的领域,这是教育者,也是所有人的富有智慧和修养的标志和准绳。企图未经许可就闯入别人的幸福宫,想进去随便看看,好奇地打听打听,愚蠢地干涉这种不可侵犯的事情,这最明显地暴露出一个人的粗鲁无知。爱情、婚姻、生儿育女,这是人类自由中最自尊和最容易受伤害、最隐秘和最脆弱的部分。

男女之间的情爱关系正因为是“最隐秘和最脆弱的部分”,对大学生来说,则更是“最自尊和最容易受伤害”的部分,因而应该既理性又艺术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两性之间的感情问题,妥善地解决矛盾。

如果有人问你:“你为何选择他(她)作为你的另一半?”“你喜欢的人通常要具有哪些特征?”是漂亮吗?是帅气吗?是聪明吗?还是有钱呢?想必你很难说出具体的答案,却能肯定地回答:“大家在一起很合得来。”

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通常喜欢的人,是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也就是说,你的另一半不一定很漂亮,或很帅气,或很聪明,或很有钱,但他一定是很喜欢你,你也很喜欢他,这就是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则就是你关注什么,就会吸引什么,什么就会靠近你。所以,想获得真诚、永久的爱情,想将自己的爱情进行到底,一定要时刻对你的爱情抱有希望。

通常,实现这种积极的关注和希望,可以通过六个方面进行。

第一,明确你想要的爱情是什么。在你设想甜蜜的情侣关系或美满的夫妻关系之前,你应当知道这对你意味着什么。不要错误地定义你理想的对象是多么特别的人,而忽略了自己所渴望的生活的真实本质,把你想要的进一步明确下来,是感受、情感,还是体验?然后,画出那张“脸”。

第二,用你希望的被爱方式爱自己。为自己说些自己喜欢的话,做些自己向往的美好的事情。要知道,当你善待自己的时候,别人往往会用同样的方式善待你。

第三,用你希望的被爱方式去爱别人。要想为你渴望的爱情关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就要用你希望被爱的方式去爱别人。因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吸引也是相互的,你渴望得到爱,就要学会付出你的爱。这是获得美满爱情的另一个有效办法。

第四,如果你对当前的爱情不满意,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经常空谈自己的伴侣?有可能你无意识地就将自己的伴侣限定了,总是想着他从前是什么样子,而没有为他可能改变的形象留有思维空间。如果是这样,快回到现实中来吧!

第五,敞开你的心扉,放开你的思想。随时触摸你内在的想法,包括你的情感、内在的感受和直觉,并尊重它的指引。正如歌中所唱:“跟着感觉走,让它带着我,心情就像风一样自由……”

第六,放弃没有意义的事物。为了迎接你美好的期望,如一段浪漫的爱情、天长地久的婚姻,等等,你一定要抛开使你情绪低落的事物,把所有让你感觉不好的事物统统抛弃,这样你才能腾出空间,让生活为你带来一些更好的事物。

事实上,人海茫茫,两个人真正走到一起,并能一直携手走到人生的尽头,除了保持彼此在生活、感情上的积极期望外,还要注意保持自身的吸引力,或者提升自身的吸引力。任何时候,微笑都是保持吸引力的良方。

《诗经》有云:“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千百年来,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多少海誓山盟老去,这句情话却依然焕发着让人怦然心动的生命力。我们总是渴望完美的爱情,所以习惯在一道道通向幸福的门前一次又一次地犹豫、彷徨。因为不能回头,我们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很怕自己错过最好的,又总觉得后面的路还很长,应该还会有更好的。就这样本属于我们的爱情最终成为别人的婚姻。

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问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地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做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话做。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在数不清的麦穗中寻找最大的麦穗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最大的”往往也是在错过之后才会知道。在无数的擦肩而过之后,我们的心可能已经疲惫,于是在简单的比较之后,匆匆地作出了选择,而这个选择未必是最好的。

人生正如穿越麦田,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好的麦穗,必须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要想拥有完美的婚姻,就不能盲目草率地作出决定,但是犹豫不决又会错过一次次机会。只有在恋爱的征程中积累阅历、磨炼感情,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