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绪调整与潜能开发
21647200000003

第3章 认知情绪

读懂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得出结论:一个人一旦被某种情绪俘虏之后,在他的心中,理智所占的分量几乎为零。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情一经被某种情绪笼罩,是很难立即扭转的。得意忘形、欣喜若狂、眉飞色舞、呼天抢地、痛心疾首、悲痛欲绝、顿足捶胸、怒火中烧、神色惊遽、面如土色、追悔莫及,等等,都是在某种情绪掌控之下的具体表现。一直等到时过境迁,这样的表现才能慢慢地恢复常态。

我的情绪什么样

情绪是心情的直接表露。有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你愉悦的时候,你的情绪就会折射到周围的事物上,哪怕是连绵的阴雨你也会觉得富有诗意,哪怕是缥缈的迷雾你也会感到美丽动人。然而,人生也常有不如意的事,这些事必然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要么焦急、恐惧,要么愤怒、内疚。

情绪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我们,我们走到哪里,情绪就跟到哪里,它像影子一样,甩都甩不掉。见到他人时我们总是会说:“看你情绪很好呀!”“你好像情绪很糟!”“什么事让你这么高?”“什么事让你这么沮丧?”就连媒体报道也常会提到情绪,“伤者情绪稳定”“老者情绪激动”,等等。情绪就是人的晴雨表。

当然,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也不是泾渭分明的。同一件事情,既能引出人的正面情绪,也能引出人的负面情绪。住了大房子——宽敞、明亮,可又为耗时、费力打扫而烦心;买了高级轿车——舒适、便利,可又为被划、被蹭而闹心。一颗心被弄得乱七八糟,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在一定的时候,正面情绪可能会转化成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也会转化为正面情绪。快乐来了,好!但你得提防“乐极生悲,甜中生苦”;悲伤来了,糟!但你又可以“化悲痛为力量”,创造人生的奇迹。所以,人常常会有复杂的情绪表现,有时是“悲喜交加”,有时是“爱恨纠缠”。这样的情绪很是折磨人。

原来情绪是个大家族

情绪家族,成员众多——兴奋、忧伤、爱、恨、焦虑、兴趣、抑郁、敬畏、同情、满足、厌恶、惊奇、绝望、羞愧、懊悔、幸福、自卑、沮丧、爱恨交织、悲喜交加……现代心理学家们把它们归为四类: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它们分属两大阵营,一大阵营是正面的,一大阵营是负面的。要么兴高采烈,要么烦恼忧伤;要么洋洋得意,要么闷闷不乐。这两大阵营常争来斗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人人都喜欢正面情绪,它能使人感到愉悦、松弛、平静;它能让人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它能让你的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荷尔蒙分泌平衡,新陈代谢旺盛,体内各个系统运转得井然有序;它能让你吃得香、睡得着,时时都有着十足的精气神。

负面情绪就不讨人喜欢了。它使人感到忧郁、紧张、烦躁;它会让人失去理智,失去健康;它能摧毁我们的事业,甚至夺去我们宝贵的生命。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小羊羔总是受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它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

心理学家还用狗做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面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面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

负面情绪就一无是处吗

负面情绪一直不招人喜欢,那是有渊源的。它来自于我们的习惯,来自于我们的思维定式。我们头脑中装满了这样的观念:“男儿有泪不轻弹”“你不该没精打采”“你不该乱发脾气”“你没必要牢骚满腹”,等等。慢慢地,我们就坚定地认为:伤心、愤怒、焦虑、烦躁之类的情绪都是不好的,根本不该产生。事实上,我们错了。负面情绪也有很多优点。自卑是负面情绪,但它能让我们正视现实,积极进取,改变命运;紧张是负面情绪,但它能让我们急中生智,打破常规,创造奇迹。

有一位画家在一座建筑物的顶壁做一幅巨画。当他画完之后,站在架高的平台上,欣赏着自己的杰作。由于这幅画太大了,他不得不向后退来观赏。

当他不知不觉,一步一步地向后退时,仍目不转睛地欣赏着自己的画,嘴角漾起了满意的笑容。但此时他已退到了平台的最边缘。只要再退一步,他就会掉下万丈高楼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画家的助手冲到壁画前,拿起画笔,乱画一通,画师忙上前兴师问罪,这时却发现助手已面色苍白。助手用颤抖的手指着平台边缘,说不出半句话来。

画家这才恍然大悟,流着泪水,将助手抱入怀中。

看看,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反而能急中生智,大脑高速运转,想出平时想不到的点子,做出平常做不出的举动。可见,负面情绪“紧张”也有正面的作用。

不做情绪的奴隶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情绪的奴隶,任它支配自己的行为。如果说情绪是奔腾的“洪水”,那么理智就是一道坚固的“闸门”。也就是说,理智可以控制情绪,因为理智和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我们遇到一些挫折、困苦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时,如果一味地焦虑、愤怒、怨恨,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对自身的健康产生危害,让你失去生活的目标。如果培养一种凡事都可为的积极态度的话,结果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你听过两个推销员被派到非洲去卖鞋的故事吗?其中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是赤脚的,很失望:“这些人都不穿鞋,怎么会要我的鞋呢?”在拍回公司的电报上写道:“立即返回。这里没有人穿鞋。”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是赤脚的,惊喜万分:“这里的市场好大啊!这些人都没有鞋穿。”于是在拍回公司的电报上写道:“绝佳机会。将能卖出100万双,因为这儿还没有人有鞋子。”

当你看到半杯水时,你会怎么形容它?是一杯半满的水,还是一杯剩下一半的水?走在沙漠里,一瓶水打翻了,积极心态的人会说:“太好了!还剩半瓶水。”消极心态的人会说:“太糟了!只剩半瓶水。”当你想到交通信号灯时,是先想到红灯,还是绿灯?肯定是绿灯。美满、顺利都是我们所希望的,可是,小心点,你的人生态度会在此表现出来。记住,一个乐观的人当鞋子磨破时,他会觉得更能让自己“脚踏实地”。

所以,不要做情绪的奴隶。培养一种凡事都可为的态度非常重要。

曾听过这样一个很好的故事。

在二战期间,一个住在美国中部的新婚妻子,随先生驻防加州,住在靠近沙漠的营区里。营区里生活条件很差,先生原本不让太太跟着一起吃苦,但是太太坚持一定要跟他来。

他们只找到了一间靠近印第安村落的小木屋。白天闷热难耐,就是阴凉一点的地方气温都高达46℃。风又总是一年到头呼呼啦啦地吹个不停,把尘土吹得到处都是。旁边住的全是不懂英语的印第安人,漫漫长日让她感到极其无聊。

一次,她的丈夫必须外出两周参加部队的演习,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她更是感到寂寞难耐。于是,她写信给母亲,说她要回家。母亲很快回信给她,信中写道:“有两名囚犯从狱中眺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泥巴,一个看到的是星星。”她将母亲所写的话看了又看,觉得很惭愧。“好吧!”她想,“我就去找那星星吧。”于是她走出屋外,和邻近的印第安人交朋友,并请他们教她织东西和制陶。刚开始时彼此还有点生疏,但是当印第安人了解到她对这些真有兴趣时,他们也对她真诚相待。她因此迷上了印第安文化、历史、语言以及所有有关印第安的事物。

不仅如此,她还开始研究起沙漠来了。很快地,沙漠也从荒凉之地,摇身一变成为一处神奇美丽的地方。最后她成了沙漠专家,还写了一本有关沙漠的书。

是什么改变了呢?不是沙漠,也不是印第安人,是她的态度转变了,是她对人对事的态度改变了——凡事都可为,这才使她化逆境为顺境,使她能够走向成功。

美国伟大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生命。”

快乐为什么这么少

人人都喜欢快乐,人人都在寻找快乐。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生活的轻松和愉悦,是一种心境与感受。有人说:“充实就快乐。”有人说:“知足就快乐。”有人说:“懂得感恩就快乐。”也有人说:“帮助别人就快乐。”古人说:“境由心造。”在任何时候,快乐与否都是自己内心的感受,都是由自己做主,得看自己在生活中能不能把握心境,找到快乐。

如果你感到快乐少,那是你的坏情绪多。自己的情绪坏,让自己不快乐;别人的情绪坏,影响到自己的心境,也让自己不快乐。坏情绪会传染,坏情绪会蔓延。怎么办?聪明的做法就是:发现快乐,增加它;发现不快乐,减少它。

充实就能快乐

曾经有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可是,快乐没找到,却遇到了许多的烦恼、忧愁和痛苦。

于是他们问老师苏格拉底: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将树挖空,精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苏格拉底和年轻人们坐在船上,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歌唱。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年轻人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来了。”

快乐在哪里?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快乐就是你能够充实自己。

为现在而活就快乐

为现在而活,就是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原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人生观,它告诉我们要放下过去的烦恼、舍弃未来的忧思,把全部的精力用来承担眼前的这一刻。失去此刻就没有下一刻,不能珍惜现在,就不能珍惜今生,不能拥抱现在,也就无法拥抱未来。

你所拥有的只是现在。内心的平静、工作的成效,都决定于我们要如何活在现在这一刻。

比如说,很晚了你打车没打到,只能步行回家,这时你不要沮丧,不要愤恨,不要难过。你要享受这宁静的夜晚,清新的空气,满天的繁星和一个人走路的轻松。就是说,你要发现美的一面,好好享受。

不论昨天曾发生过什么事,也不论明天有什么即将来临,你永远置身于“现在”。从这个观点来看,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就是把我们的注意力全心全意地集中于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小孩子们最美妙的一点,就是他们会完全沉浸于现在的片刻里。不论是观察小虫子、画画、堆土堆、捏泥巴或从事任何活动,他们都能够做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高中生们就不同了,他们说:“等着吧!有朝一日,我毕了业,就可以不再听师长的教训,日子就好过了!”等毕业之后,他又觉得必须离开家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离家进入大学后,他又作出这样的决定:“拿到学位就好了!”好!等好不容易领到了文凭,这时他又发现,快乐还要等找到工作才能实现。于是,他找了份工作,从基层干起。怎么样?快乐了吗?不用说,快乐还轮不到他。一年一年过去了,他不断把获得快乐和心灵平静的日期往后挪,直到他订婚、结婚、买房子、换一份更好的工作、退休……最后在享受至高无上的快乐之前,他就去世了。他把所有的现在都用于计划一个永远没有实现的美好未来。

你认识一些为快乐设定条件、永远把快乐留到未来的人吗?他们常说:“等我有钱了,我才会快乐。”“等儿子长大了,我才会轻松。”“等我住了大房子了,我才会舒服。”“等我退休了,我才会自由。”快乐永远都在生活的尽头吗?非也。快乐并不需要太多的条件。

快乐的秘密,说到底很简单——我们的生活应该以现在为中心,我们要在生命的旅途中享受快乐,而不是把它留到终点才享用。

活在现在,就是我们要从现在从事的每件工作本身找到乐趣,而不只是期待它最后的结果。如果你正在粉刷家中阳台,刷下的每一笔,都该能令你感到愉快,帮助你学习如何做好这份工作。你该享受拂面的清风、院中小鸟的歌唱以及周遭的一切。

活在当下,不要作无谓的等待。等待就意味着期待,期待不到,会惹你烦躁不安。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在等一辆计程车时,它就是不出现?在等其他的东西时,似乎也总是如此。因此有俗谚云:“时时掀盖看,煮水久不开。”不要让漫长的等待夺走了我们的快乐。

宽容豁达就快乐

古人常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这话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大肚量的人总是生活得很快乐、很悠闲,甚至是能自得其乐,为什么?因为他们就如佛界的一副名联中所说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一个人的心胸比世界都大,身边的人和事还有什么不能容的呢?

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安徽桐城有个古迹叫“六尺巷”。关于这处古迹有一段故事,说来还很感人。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而发生了争执。张家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没想到,张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此后,两家世代相好,被后人传为美谈。

从故事中不难看出,如果一个人能放宽心,不因尺寸之地斤斤计较,路也就宽了,世界也更开阔了。

宽容往往是深藏爱心的体谅。没有体谅他人的心胸,势必会睚眦必报,失去潇洒的人生,失去平和的心境。智慧的人深谙此律。

曾有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商店里,商店铺着木地板,干净整洁。女士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商店的地板。她歉意而尴尬地向老板笑笑,连声说:“不好意思。”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于是,女士笑了,笑得挺灿烂。而且,既然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她,她也就立刻下决心“投桃报李”,在店里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

多一些宽容,多一份爱心,人们的生活中就会多一份友谊,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

宽容是一种大度,可以容人之长,不生嫉妒;可以容人之过,不计前嫌。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边!

宽容是对别人的释怀。在别人犯错误的时候,不要轻易指责,要学会包容、宽恕。

来看看英国前首相威尔逊与一个小孩的故事吧。

有一天,威尔逊为了推行其政策,在一个广场上举行公开演说。当时广场上聚集了数千人,突然从听众中扔来一个鸡蛋,正好打中威尔逊的脸,安全人员马上下去搜寻闹事者,结果发现扔鸡蛋的是一个小孩。

威尔逊得知后,先是指示下属放走小孩,后来马上又叫住小孩,并当众叫助手记录下小孩的名字、家里的电话与地址。

台下听众猜想威尔逊是不是要处罚小孩,于是开始骚乱起来。

没想到,威尔逊对大家说:“我的人生哲学是要在对方的错误中,去发现我的责任。方才那位小朋友用鸡蛋打我,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尽管如此,身为大英帝国的首相,我有责任为国家储备人才。那位小朋友从下面那么远的地方,能够将鸡蛋扔得这么准,证明他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所以我要将他的名字记下来,以便让体育大臣注意栽培他,使其将来能成为我国的棒球选手,为国效力。”

威尔逊的话,把听众说乐了。

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不是有一句话吗?“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我们不肯原谅某人,事实上就是不肯原谅自己。对别人不宽大,受苦的是自己。被我们定罪的人多半根本不知道我们心里在想什么!罪人照样快快乐乐地过他们的生活,丝毫不受我们内心波涛起伏情绪的影响。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纠缠于所犯的错误,无疑是在折磨自己。

你的亲密朋友开车出去旅游,没有请你,你不肯原谅他,受苦的是你。你的朋友不会得胃溃疡,不会失眠,不会生气,嘴巴不会发苦,会有这些反应的是你。无怪乎古圣先贤都劝我们:“原谅那些冒犯我们的人!”

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常保快乐健康,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快乐。

脾气来了,健康就走了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烦心事,这些烦心事会让我们的情绪变得低落,会让我们看人不顺眼,看事不顺心,会让我们烦躁不安,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

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他感到很麻烦。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

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

我们给自己留下了不可恢复的“钉子洞”了吗?生活中,你和一个人吵架,脾气一上来,说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那就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要知道,身体上的伤口好愈合,心灵上的伤口难弥合。别让坏脾气伤了和气,同时它也伤了你的健康。

人的健康受到自然、社会、心理和生理四方面的影响。在自然、社会、心理和生理四方面的因素中,心理因素对个人的健康影响尤其突出,比较典型的代表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没有好情绪,就没有好脾气。脾气来了,健康就没了,至少是和谐的氛围没了。

放下脾气,拾起健康

在单位受到了领导的批评,心气不顺,回到家,看到儿子还在看电视,不写作业,气不打一处来,恶狠狠地教训儿子一顿,儿子的情绪也变得很糟,起身去写作业,不想,小狗挡住了去路,于是,狠狠地将小狗踢飞。做好的饭没心思吃,手头的事没心思干。心生闷气,郁郁寡欢。这样的状态能健康吗?

脾气大,是对该放下的放不下。放下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人生总是在取舍之间,面对不同的选择,应该学会放下,别让沉重的包袱压垮你。

可能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一篇古文叫《传》,文中讲有一种叫蝜蝂的小虫,行走时凡遇到它能拿得动的东西,都会拾起来背到自己的背上。它的背很粗糙,东西放上去不容易掉下来,于是越积越多,使它劳累不堪。有人觉得它这样做很可怜,就替它把东西拿下来,然而它却并不领情,又不停地往自己背上背。东西越来越多,最后将自己压死了。

人生的诸多烦恼,就是我们总是去背负一些沉重的包袱。就像这小小的蝜蝂虫一样。然而,有时即便明白了烦恼的根源所在,却不能或不肯放下。如此,身心必定背负沉重的包袱,而为了这些包袱,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于是原本可以轻松前行的脚步,开始变得蹒跚。生活在重压之下会变得艰难,我们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辛苦,越来越累,越来越爱发脾气。

当我们不堪生活的负荷,需要解脱的时候,不妨学会“放下”。

尧让天下,许由不受,跑到淇水边洗耳朵,是放下;范蠡功成身退,隐姓埋名,携西施泛舟西湖,是放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甲归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放下。

生命的价值,其实并不在于获得,而在于放下。

在尘世中,还有什么功名,比君王治理国家的功名更大?尘世中,还有什么样的地位能够让你享受君王一样的生活?做连君王都懒得做的像许由一样的人,还有什么样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能够对他的身心有所羁绊呢?我想:许由应当是老子眼中第一逍遥的人吧!

人生有涯。一个人一生能拥有多少?一辈子能吃多少、住多少、用多少?尧都可以把天下辞让出去,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别被不良情绪缠绕

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消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不利。但是,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主要的还不在于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大多数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并不是因为遭遇了强烈而可怕的情绪,或者是一连串大的变故。相反,而是起源于一些看似不重要却循环反复的不良情绪,例如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焦虑、恐惧、气馁、渴望、敏感、缺乏安全感等。这样的持续不断的状态更有害。

有科学家在羊的一只腿上系上一根很轻的电线,羊可以拖着电线四处走,丝毫感觉不到电线的存在。羊非常健康,各方面都很正常。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他们开始对羊进行电击,用一种不太强烈的电流,仅仅会使羊腿有一点轻微的痉挛。研究人员发现,羊还是像往常一样正常地进食和运动。

但是,如果在电击的同时,让羊产生对电击的恐惧,并且使这种恐惧不断重复。羊就会开始出现生病的迹象,从停止进食开始,接着就不再和其他同伴在牧场上游荡,然后不再行走,再过一段时间就无法站立,最后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有趣的是,一旦停止对这种恐惧的重复,羊就很快恢复正常了。

每个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情绪并不会马上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如果这些情绪持续、反复出现的话,我们的身体就有可能出现各种疾病,例如颈椎疼痛、咽喉肿大、消化道溃疡、胆囊疾病、胃胀、头昏眼花、头痛、便秘和疲劳等。

人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是指人有七种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变化,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

怒:怒则气上。我们经常说这人争得脸红脖子粗,很多人都是拍案而起,马上自己中风倒下。什么原因?气行则血行,颅内出现高压,人就会昏迷过去,即便抢救回来,人也会出现半身瘫痪。

恐:恐则气下。冠心病发作的时候,有一种恐惧叫“濒死感”,说不上来的那种疼痛,就觉得自己要死了。什么原因?动脉出现梗阻,血供不上去了,心脏要停止跳动了。

思:思则气结。我们说这人出国以后背井离乡,得了思乡病了。直接表现是吃不下饭。为什么?肠胃不蠕动了,这儿打一结那儿打一结。

喜:喜则气缓。很多人特喜悦特高兴之后,会产生工作提不起劲来的感觉,这是有了假日综合征。连放几天假,上班头一天,工作效率极低。为什么?气缓。一下松下去,提不起气来。

悲:悲则气消。就是说你只要倾注感情于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你跟他分开,你那种感情就是悲,所谓肝肠寸断、伤心欲绝,长期下去就会觉得活着没意思。

这些都提示我们凡事不可太过,所谓过犹不及。果树若每日都浇上两三次水,就会烂掉它的根。反之,若是几日都不管它,隔上一两日再浇一次水,果树反而会长得生机勃勃,一眼望去满目葱翠,秋天就会结出大而甜的果实。同样的道理,宝剑,即使每日用它砍柴割草,其锋芒依旧会不减当年;而用一层层绸缎包裹,放在箱子里小心呵护,再拿出来时只能是件精美的工艺品罢了。

果树浇水多了会溃烂其根,宝剑不磨砺会失去锋芒。人亦如此。若事情做得太过,那么其结果也会令人大失所望。要学会控制我们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不能让我们的情绪无限放大,否则我们丢掉的就不仅仅是健康了。

遇事要看得开

我们说一个人长了肿瘤,良性的或者恶性的,它最早是个什么东西?最早就是闷了一口气。

所以,我们要学会把事情看开点。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特别尴尬的场面,每个人都有过明明是自己的一番好心,却被用砖块似的话挡了回来的经历……还有好多好多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在你大脑之外,突然一下子向你袭来,让你的心瞬时碎了一地。遇到这样的状况,别去计较,别让它长期留在心里。

不管是怒火万丈也好,小小的挫折也好,最好尽快忘掉它。

不让不良情绪在心里挥之不去,它们在你的思想深处盘旋越久,你越会在身心两方面深受其害。我们应该像孩提时一样,学会忘记,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

忘记,不仅是对自己好一点,也是一种难得的品格。

有一次,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去旅行。三人经过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住他,才将他救起。马沙立刻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三人继续前行,来到一处河滩,不知什么原因,吉伯和马沙吵了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强忍怒火,在河滩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旅行结束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却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上?马沙回答:“有些事情必须牢记,有些事情必须忘记。写在石头上的字迹永远不会消失,我对他的感激之情也会永远存在。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像沙滩上的字迹随着潮水迅速消失一样,忘得一干二净。”

哲人说过,人之所以会烦恼,是因为记性太好。

我们的确应该记住某些事,但我们更应该学会忘记某些事。忘记伤害,忘记痛苦,忘记忧伤,忘记烦恼,总之,生活中的不如意,统统忘记。

自寻烦恼毁生活

每个人都曾有过烦恼或正在经历烦恼,事实上,这些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心境浮躁的人,往往乐于自寻烦恼。

你可以寻找甜蜜的爱情,你可以寻找美好的生活,但你决不可以自寻烦恼。要记住:有时候,上帝允许我们跌入谷底,是要我们抬头看见他给的美丽!

自寻烦恼是对事不合理的认知

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女儿都出嫁了。大女儿家开伞店,小女儿家开洗衣店。

老太太天天为女儿忧愁,为什么呢?雨天,担心小女儿洗的衣服晒不干;晴天,担心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总之,每天都有让她忧愁的事。

后来,有个人跟她说:“老人家,您好福气啊!下雨天,您大女儿生意兴隆;大晴天,您小女儿生意好做。对您来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

老太太转念一想,对呀。从此,老太太不愁了。

在生活中,人人几乎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人身上,往往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认知在作怪。

人们往往会让自己的认知,对外界的刺激作出解释和评价。而这个解释和评价,会被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然后再由这种意义引出了相应的行为反应。我们说,事件本身并不是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对事件的认知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才是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所以,人的苦恼,通常来自于人的不合理认知,即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预支烦恼最不该

事实上,生活中出现的烦恼,多是心理问题,是我们想得太多、心思过重的结果。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他要求一群实验者,在周日晚上,把能想到的、未来7天的烦恼事都写下来,然后投到“烦恼箱”中。到了第三周的星期天,他在实验者面前打开这个箱子,逐一与实验者核对每一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有九成烦恼并未真正发生。

接着,他又要求大家把那些剩下的字条,重新投入纸箱中。等三周后,再来寻找解决之道。结果到了那一天,他打开箱子,实验者发现,那些烦恼也不再是烦恼了。这就是所谓的“自寻烦恼”。据统计,92%的忧虑从未发生过。剩下的8%中,有一部分是你轻易就能够应付的。

有一个秘密是医生都知道的,那就是:大多数疾病都可以不治而愈。同样,大多数的烦恼,都会在第二天早晨少了很多。“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从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而结果往往是杞人忧天。

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飞机正在白云之上翱翔。机舱内,空姐微笑着给乘客送食品。一位中年人细细地品尝着美食,而邻座的年轻人却愁眉苦脸地望着窗外的天空。

中年人颇为好奇,热情地问:“小伙子,怎么不吃点?这伙食标准不低,味道也不错。”

年轻人慢慢地扭过头,尴尬地说:“谢谢,您慢用,我没胃口。”

中年人仍热情地搭讪:“年纪轻轻的,怎么会没胃口?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啦?”

面对中年人热心的询问,年轻人有些无奈:“遇到点麻烦事,心情不太好,但愿不会破坏了您的好胃口。”

中年人还不罢休,反倒更热心了:“如果不介意,说来听听。兴许我还能给你排忧解难。”年轻人看了看表,还有一个多小时才能到目的地,那就聊聊吧。

年轻人说:“昨夜接到女朋友的电话,说有急事要和我谈谈。问她有什么事,她说见了面再说。”

中年人听后笑了:“这有什么犯愁的呀?见了面不就全清楚了吗?”

年轻人说:“她可从来没这么和我说过话。要么是出了什么大事,要么就是有什么变故,也许是想和我分手,电话里不便说。”

中年人笑出了声:“你小小年纪,想法可不少。也许没那么复杂,是你想得太多了。”

年轻人叹息道:“我昨天整个晚上都没合眼,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唉,你是没身临其境,哪能体会我此刻的心情。你要是遇到麻烦,就不会这样开心啦。”

中年人依然在笑:“你怎么知道我没遇到麻烦事?”说着,中年人拿出一份合同,“我是去广州打官司的,我们公司遇到前所未有的大麻烦,还不知能不能胜诉呢。”

年轻人疑惑地问:“那您好像一点不着急?”

中年人回答说:“一点不急是假,可急又有什么用呢?到了之后再说,谁也不知道对方会耍什么花样。可能我们会赢,也可能会一败涂地。”

年轻人不禁有点佩服起眼前这位儒雅的绅士来。一晃几十分钟过去了,目的地广州——到了。中年人临别给了年轻人一张名片,表示有时间可以联系。

几天后,年轻人按照名片上的号码给中年人去了个电话:“谢谢您,张董事长!如您所料,没有任何麻烦。我女朋友只想见见我,才出此下策。您的官司打得怎么样?”

张董事长笑声爽朗:“和你一样,没什么大麻烦。对方已撤诉,我们和平解决了。小伙子,我没说错吧,很多事情面对了再说,提前犯愁无济于事。”

是啊!有些事情可以打提前量,有些事情则不行。成语“自寻烦恼”就是在告诫人们:许多烦心和忧虑,都是自己给自己绑的绳索,是对自己心力的无端耗费,无异于自己给自己设置了虚拟的精神陷阱。所以,只要好好把握现在,什么事情都可能出现转机。尤其是在人生的储蓄卡上,请不要预支烦恼!

没事别自寻烦恼

人都会有烦恼。不同的人往往会有种种不同的烦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烦恼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的人会在突然间遭受一种无法预料的变故,比如,瞬间可能发生一场车祸,于是乎,各种各样的烦恼就会接踵而至。这显然是一种不可预料的烦恼。然而,除此之外,往往还有一些烦恼是自找的。

四祖道信禅师还未悟道时,曾经向三祖僧璨禅师请教。

道信虔诚地请求道:“我觉得人生苦恼了,希望你给我一条解脱的道路。”

三祖僧璨禅师反问道:“是谁捆绑着你?”

道信想了想,回答道:“没有人捆绑着我。”

三祖僧璨禅师笑道:“既然没有人捆绑着你,你就是自由的,就已经是解脱了,你何必还要寻求解脱呢?”

是啊,没有人捆绑我们,是我们自己捆绑了自己。其实,人生的大多数烦恼都是自找的,本来就没有烦恼,或者说原本就不是烦恼。著名心理医生梅耶说:“烦恼会影响血液循环,还会损及你的神经系统。很少人因为工作过累而死,但很多人是烦死的。”所以,不会“过劳死”,只会“过烦死”!你要小心噢!

现在看来,我们脑袋中大多数的烦恼真的都是自寻烦恼。例如,你当了几年处长之后就想当局长,结果提了一个资历比自己差很多的人上去了,你肯定会不高兴。其实,你所处的位置,不知有多少人羡慕呢。再说局长有局长的烦恼,而且局长的烦恼未必少。还有的人为钱而烦恼:有了一万想两万,有了两万想三万,有了……钱是越来越多了,可还是烦恼。为什么?可惜,你除了想过钱多有钱多的得意,有没有想过钱多有钱多的烦恼?钱少的或许没有钱多的那么神气,但钱少的也没有钱多的那么多担忧,平民小户没有大富人家对盗贼绑架的担心,恐怕也少有为争夺家产而兄弟反目,自相残杀的悲哀。

一个人的烦恼多了,又不及时排除心中郁积的烦闷,常常会导致一个人的精神萎靡不振。久而久之,也会导致疾病缠身。

一个老板找了一个秘密的情妇,结果被该女子缠住,搞得这位老板焦头烂额,天天烦恼不已。他无可奈何地说:“谁叫我自寻烦恼呢?真是活该啊!”这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想,当一个人顺利又风光八面时,一定要谨慎处之,决不能忘乎所以,否则肯定会给自己带来不尽的烦恼。

自得其乐,活在当下

烦恼,往往同一个人的气质、修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走过坎坷的人生,万事在心中会得以升华。心底没有嫉妒,就能自得其乐;心底没有怨恨,就能幸福安康。

人一定要自得其乐,正确地面对烦恼,这样,才会使我们生活得更洒脱。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院子里的落叶。冷飕飕的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飘落。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落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辛苦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真是个好办法。于是,第二天,他起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可是,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是落叶满地。老和尚走了过来,意味深长地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啊!”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正确的人生态度。

快乐是自找的,烦恼也是自找的。如果你不给自己寻烦恼,别人永远也不可能给你烦恼。所以,每当你忧心忡忡的时候,每当你唉声叹气的时候,不妨把你的烦恼写下来,然后在科学家的分析中为自己的烦恼归个类:它是属于40%的未来,30%的过去,22%的小事情,4%的无法改变的事实,还是剩下的那一个4%?

聪明的犹太人说,其实街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担心豆子卖不出去。假如他们的豆子卖不完,可以拿回家去磨成豆浆;豆浆卖不完,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完,变硬了,就当豆腐干来卖;豆腐干卖不出去的话,就腌起来,变成豆腐乳。还有一种选择:卖豆子的人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上水让豆子发芽,几天后就可以改卖豆芽了;豆芽如果卖不动,就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再把它移植到泥土中,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它结出了许多新豆子,想想那是多划算的事!

一颗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时候,都有无数种精彩选择,何况一个人呢?人至少应该比一颗豆子坚强些吧?那么你还有什么好烦恼的呢?

人生中有许多烦恼都不是必需的,它们只存在于自我的想象中。许多人心里潜藏着一只叫作“烦恼”的小蚂蚁,它会常常出来吃掉一个人难得的快乐,不要让它成功!我们没有必要想早一步解决掉明天的烦恼,也许到了明天,它就消失了。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