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幼儿教育学
21639000000019

第19章 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户外环境和户内环境两大部分。

一、户外环境的创设

(一)创设户外环境的意义

户外环境是幼儿户外活动的场所。《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幼儿园,幼儿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高寒地区在冬季可酌情减少。

幼儿在户外活动,可以经常接受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的刺激和阳光的照射,呼吸新鲜空气,能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肌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幼儿在户外奔跑追逐、攀登钻爬跳跃,使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得到锻炼,可以提高身体活动的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等。幼儿在户外可以亲近大自然,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每一个有条件的幼儿园都应当设置户外游戏场地。没有户外活动场地的幼儿园是不合规范的。新建的幼儿园在建筑设计时,就应该留出足够的户外活动场地。由我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1987)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室外游戏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必须设置各班专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各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割措施;②应有全园共有的室外游戏场地,其面积不宜小于下列计算值:室外共有游戏场地面积(㎡)=180 20(N—1)(注:180、20、1为常数,N为班数,乳儿班不计)。”

(二)户外环境的构成

我国幼儿园户外环境一般可以划分为三大区域:集体活动区、器械设备区、种植养殖区。集体活动区主要供幼儿集体做操、上体育课,进行各种体育游戏,要求场地宽阔平整。器械设备区要能放置各种大、中型体育活动器械与设备,如滑梯、秋千、平衡木、爬网、跷板、攀登架等,以供幼儿练习与发展基本动作,锻炼身体活动能力。种植养殖区一般供幼儿种植蔬菜、花草、喂养一些小动物。

(三)户外环境的创设

户外环境的创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地面

户外环境是幼儿进行奔跑、跳跃、攀登等较剧烈运动的场所,因此,户外环境的创设首先要注意地面的安全适用。一般来说,地面以坚实平坦的土地、沙地、草地为宜。这种地面可以减少跑跳活动对脑部造成的震荡,同时比较安全。在北方地区,雨水较少,且土壤含沙量高,渗水性强,因此,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以坚实平坦的土地为宜,既经济实用又安全。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黏性大,渗水性差,因此,需要对自然的地面进行改造,如铺塑胶场地,但费用较高。一般说来,水泥地面过于坚硬,不适合作为户外活动场地地面。

2.器械设备

大肌肉活动的目的,除了促进幼儿的肌肉机能发展外,还可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和矫健、灵活、遇事机敏的身手。因此,在选购大肌肉活动的设备时,必须注意设备的安全、坚固耐用和可变组合。同时,也应以刺激幼儿进行探索、发掘和体验作为大前提。有些年轻父母对幼儿子女溺爱和过分保护,以致很少让他们接触一些天然的物料,如沙、水、落叶、石子、泥土等,甚至推、拉和上下梯级等活动机会也不多。因此,选用器材时,需兼顾幼儿在这些方面的感官训练和肌肉机能发展。有关体育活动器械的配备请参考《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1992)。

3.安全

根据美国爱荷华市立学校1968至1973年的调查,在各种活动中以室外体育活动最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除了保证让器械设备质量好,安装牢固,加强检修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外,器械设备的设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场地中各项设备间的距离不能太近,以防幼儿拥挤、穿梭发生意外;

(2)设备只供一二人使用者,应置边远地区,免得发生抢夺争执;

(3)设备位置应随季节而转变,做到冬暖夏凉,尤其是金属制品,在夏季应置于阴凉地方,以防炎日烤晒;

(4)沙池、沙箱不要靠近攀爬具,防止幼儿手持玩沙用具攀爬,发生危险;

(5)车行水泥地不宜正对活动室出口,以免由室内奔出的幼儿与行车相撞;

(6)秋千、荡船附近空地宜宽大,以免摇荡时伤人;

(7)场内若有偏僻角落,不易照顾,可放置无危险的设备,如小木马等。

4.游戏场地的结构

幼儿园的游戏场地,应当在促进动作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尤其是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首先,场地中的设备和器械应由多种材料,如木头,塑胶、绳、铁等制成,能给以幼儿多种感知觉体验。其次,游戏场地中除了有固定的组合的设备器械外,还应当有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玩的各种小型设备和材料。再次,游戏场地各部分和各种材料可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可以进行各种假想的游戏。比如用木头构筑一个平台,平台上部做成一个轮船的样子,幼儿在这里可眺望,可以像水手驾驶轮船。平台四面的上下方也可以各具特点,如网状式、轮胎式、滑梯式、阶梯式等。

5.绿化

户外环境要进行适当的绿化,一方面可以美化环境,改善幼儿园的气候;另一方面为户外活动场地提供遮阴,使幼儿在夏天也能到户外活动。园内的花草树木还是幼儿认识大自然的直观教具。

幼儿园的绿化包括铺设草坪,设置由较为高大的常绿树形成的绿墙和由较矮的常绿灌木丛形成的绿篱,既起到了绿化、美化的作用,又可挡风、隔音及分隔空间,还可在空地的正中或道路的两侧设置花坛。由于目前幼儿园室外场地面积有限,还可利用走廊、窗台、室外墙边、墙壁搞一些盆花、花箱、花槽或种植一些攀缘植物或垂吊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为幼儿园增添绿色和生机。

总之,一个好的户外环境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安全;②具有较强的可探索性与可想象性;③可使幼儿的基本运动能力得到充分锻炼;④绿化与美化适宜。

二、室内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的室内环境,主要指班级的室内环境,一般包括活动室、睡眠室以及楼道、走廊等。就设计幼儿园的室内学习环境而言,安排空间和选择材料是最为重要的。创设良好的活动室环境,是班级教师的主要任务。活动室环境的创设,在物的方面主要是活动区的设置以及配合幼儿学习活动的壁报板布置。

(一)活动室面积与空间利用

足够的空间是幼儿在室内开展各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过于拥挤的环境有可能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减少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活动,使观望、不主动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提高。蒙台梭利指出:“以我们的经验,要达到舒适的感受,必须使房间的地面有一半是空着的,不得放置任何东西,这就是使孩子们感到愉快的可以进行活动的空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建设部1988年颁布的《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中有明文规定,如果活动室与寝室分设,活动室的使用面积不小于54m2。如果寝室与活动室不分设,则活动室面积应为90m2。按每班30名幼儿计,每名幼儿应占3m2(包括家具、设备占地面积)。幼儿园室内环境应达到这一额定面积,按规定控制每个班级的幼儿人数。

在面积既定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空间,尽量减少不必要家具、设备,为幼儿腾出活动空间。如一些日托幼儿园把床改成壁床或睡垫,睡觉时放下,不睡觉时就收起,大大扩展了有效的活动空间。还有一些幼儿园走廊较宽敞,走廊就被利用作为幼儿进餐的地方。一些幼儿园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让幼儿把角色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等放在户外,室内户外环境打通使用。

(二)室内环境的结构

环境的结构是环境各部分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与联系,对空间的有计划的合理的安排与利用可形成良好的环境结构,并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个结构良好的室内环境应符合以下标准。

1.活动区数量、面积适宜

活动区也可以称做活动角、游戏区或兴趣中心、学习区,是指一个有规划且多样性的学习环境,幼儿能够在这里依照自己的兴趣、能力与发展阶段,有效地且有系统地完成某种学习活动,或达到某一学习目标。

活动区的设置应考虑幼儿活动的实际需要与效果。在活动区,幼儿的活动往往采用松散的小组活动形式。一般来说,容纳2~3个幼儿在一起活动的小活动区,可使幼儿安静地活动交往。活动区所容纳的幼儿人数以不超过5个为宜。5个以上幼儿在一起活动的活动区,经常使噪音增大,幼儿吵嚷行为增加,而且增加了幼儿社会性交往的复杂程度。应当根据活动室的面积,幼儿人数以及教学活动的客观需要来设置活动区,决定活动区的数量,每一个活动区所占据的空间,要使在其中活动的幼儿能够自主地不相互妨碍地开展活动,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学习。

2.各活动区的活动互不干扰

由于幼儿在各活动区进行的活动性质不同,有的安静,有的吵闹。因此在设置活动区时,动静应尽量分开避免相互干扰。像角色游戏、音乐、表演、小木工等活动一般来说是比较吵闹的,要使这些活动区远离需要安静的图书区、教学区。

为了使活动区能被清楚地识别,它们之间应有明确的分隔物,可以利用各种玩具柜、书架、地毯等现有设备作区域屏障或分界线。划定每一角落的范围可以协助幼儿遵守规则。但作为分隔物的橱架的高度和间隔,应尽量以不阻碍成年人的视线为原则。这样可以使教师视野广阔,无论站在活动室内的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看见幼儿在每一活动区的活动情况,以便有需要时能够及时给予辅助。

活动室内的“交通路线”力求畅通无阻,以避免儿童在如厕、变换区域、取水时产生拥挤、碰撞等情况。为此,活动室中央和各个门口(盥洗室、大门、阳台门等)最好不要设活动区。活动室内区域间的过道要清晰,过道的大小要适当。研究发现,给人以视觉清晰的过道是一种促使儿童投入适当活动,防止破坏性行为发生的环境手段。

3.设备的摆放应方便幼儿取用和走动

室内每一设备的安排或玩具的摆放,应尽量以方便幼儿取用和走动为原则。

每组桌椅安放的位置应尽量靠近玩具或用品的橱架,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幼儿因长距离取用或放回玩具时,掉下玩具,而要俯身捡起,造成秩序混乱。每组桌椅的距离不可太近,桌椅橱架之间须预留约0.6米宽的通道,以便幼儿走动或取用玩具。桌椅也不要“之”字形摆放,这样会使幼儿难于走动和容易碰撞。

4.幼儿有独处的地方

在活动室内应为幼儿提供独处的空间,因为独处也是幼儿的一种心理需要。独处空间的创设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利用楼梯下面的角落,木板等作为分隔物遮挡,当幼儿在独处空间活动时,教师不要参与和干预幼儿的活动。

5.各活动区应该遵守的活动规则要清楚明确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充分理解和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律自在。在创设活动区时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因为有些规则就蕴涵在环境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环境来暗示规则。如,书架上排列有序、整齐清洁的书籍似乎在告诉儿童要爱护图书,看完后,要放回原处。关于进区人数的规则,可以采用进门挂牌、挂项链或其他方法。例如,在积木区,可以在地板上贴上四对小脚印,表示每次这里只能进四个人。在娃娃区,门口挂上5朵纸花,当花拿完了,则表示这里不能再进入了。

使用材料的规则也可以通过环境来提示。例如,可以在玩具柜贴上标志:一把剪刀的图形告诉儿童这是放剪刀之处,贴着红纸条的笔筒表示这里是放红颜色铅笔的……这样做还能起到教幼儿学习对应、分类的作用。

当然,规则的建立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出来,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大家遵守。只有在一个规则明确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更加自由而有序地活动、学习。

(三)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室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玩具与游戏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活动区确定下来之后,教师便要去选择、收集适当的活动材料。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儿童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当然,同一个材料可能具有多种玩法和用途,具有不同的教育价值,这种“多功能”的活动材料更受欢迎。

一般来说,各活动区都有一些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材料,如下。

积木区:大中型号的积木。需要的话,还可以有一些辅助材料,如易拉罐,各种小动物造型等。

角色扮演区:各种可能根据需要而变化其用途的服装、道具、家具等。

科学区:放大镜、天平、尺子等工具和各种适宜于幼儿探索的材料。

操作区:桌面积木、积塑片等各种拼插玩具、串珠、七巧板、各种拼图等。

语言区:图书、录放机、故事磁带等。如有可能,也准备一些小木偶、小幻灯机,另设一个小剧场。

美工区:纸、笔、画架、橡皮泥、胶水、剪子、各种空纸盒等制作材料。

木工区:锤子、钉子、锯、各种木条、木块等。

但活动区材料的这种稳定性并不是不变的,工具类材料可能不必有多大的变化,但有些属于活动内容的材料往往需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适当加以改变,如同样是串珠,小班的应该大些,用来穿珠子的线也应粗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逐渐变小变细。而当幼儿有特殊的兴趣和需要、教师有特殊的教育意图时,材料更应该做相应的调整。

玩具与游戏材料的投放,应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支持每个幼儿有效的探索和学习活动。当然,还应考虑课题的需要,不能把准备的物品应有尽有地摆放出来,活动区变成了杂货摊,幼儿置身其中会不知如何做出选择。

(四)壁报板

1.壁报板的教育作用

壁报板是活动室学习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幼儿进行学习的环境的安排,壁报板可用来介绍概念,或指出课题的讨论中心,或作课题学习的总结。例如,介绍陆上交通工具时,就在壁报板上突出“车轮”的作用,显示出车轮能使交通工具前进,这是概念的认识。又如,教师计划让幼儿讨论“如果车没有了车轮,情况将会怎样?”她可能在壁报板上画出各种没有车轮的车的外壳,以引发幼儿的想象。再如,幼儿外出旅行,然后把他们在旅行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学习到的新经验,用图画、照片或捡回来的物品,在壁报板上展示出来,便可巩固幼儿在旅行活动中学习的事物。简单说,壁报板的主要作用是辅助幼儿进行学习。

2.布置壁报板的原则

我们可以依据课程的编排,选择某些课题或特别的事物和活动,例如节日或外出旅行等作为壁报板的内容。要是教室内没有壁报板的,可以利用墙壁、柜门或柜的背面用纸条围出范围,便是一块壁报板。

壁报板是给幼儿学习用的,必须要以幼儿为中心,让他们能看得清楚,能随意触摸,以及有机会参与布置的工作。现把有关布置壁报板的原则分别说明如下。

(1)要看得清楚。要使幼儿看得清楚,就要注意壁报板的高度,幼儿的视线水平约离地76—100厘米,而成年人的视线水平约离地160厘米,几乎是幼儿的两倍。成年人跪着时,视线水平就和幼儿的视线水平差不多,可以以此为标准。

(2)能随意触摸。幼儿通过感官来学习,其中很大比例是通过触觉来学习。如果幼儿常被告诫:“勿用手触摸。”那么幼儿的学习经验就不完整了。因此,壁报板的布置,应该让幼儿能随意触摸,使他们感觉到实物的质感。要使幼儿通过触觉进行学习,布置壁报板时,除了摆放的东西不易损坏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放置不同质感的物件,例如粗糙的、光滑的、软的、硬的、脆的、韧的等。

(3)让幼儿参与布置。幼儿能有机会参与布置壁报板,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增加自主的意识,视壁报板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学习时会更投入,并懂得珍惜和爱护它。另一方面,幼儿参与布置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幼儿除了参与搜集材料和物品外,他们的美术作品同样可以用来美化壁报板,或者依据题材绘图画。

总之,要把布置壁报板看做是幼儿学习的一个过程,一切以幼儿为中心,便能掌握正确的做法了。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幼儿园物质环境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①安全卫生;②空间安排合理有序;③材料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与需要;④环境具有探索性;⑤美感与童趣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