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德经释义
21638800000064

第64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圣人体虚无之妙道,法天地自然之德,不背理徇私,无为而自然成就。以无为而为,人不能知,不能见。如天道无为而无不覆,地德自然而无不载,两无为相合,万物自然化生,虽“无为,而无不为”。圣人顺天理,合人情,无有造作,不敢妄为,故国治而天下太平。常人贪名逐利,饮酒作乐,以此情欲为味。常言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酿。”小人专尚情欲之味,非长久之乐味。圣人以道为味,是无味之味。虽是无味之味,其味长久至极。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修道者,不论大、小、多、少,於我有怨者,均以德报。“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常人不然,不分大、小、多、少,以怨报怨,人以怨而加於我,我以怨还报於他。你还我报,一来一往,无有止期。如报怨以德,人必以德感,彼此相化为无事,其怨顿消。

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欲图难事,先从易处着手;欲为大事,先从细处起步。天下难事,须从易处着手;天下大事,须从细处起步。这一规律,是不可逆转的,可谓必然规律。因此,依循这个规律的圣人,欲振国纲,治理天下,首先要从细微的心地上,存其善良,建立好生之德,谦让处下。久而久之,德馨天下,声震四海,欲平天下,不求然而自然成功。常人则不然。《周易·辞下传”中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是以恶积而不掩,罪大而不解。”《太上感应篇》言:“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举心运念,语、视、行虽为细小,但久而久之,量大质必变,其结果所带来的祸福不小。方寸之心的一念虽小,起於正者有福,动於邪者种祸。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喜欢海口,妄自轻诺,以言语轻易许之於人,言行不能兑现,必无着落。行事不思前虑後,不量事之轻重,审事之可否,而轻浮浅躁,认为事事容易,其结果必然被动,困难重重。因此,圣人知易守难,常以易当难而作准备,所以终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