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表人意,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类有效的沟通工具,是人类表达思想的载体,以及人类繁衍至今而凝炼积淀、不可或缺的成功智慧。
从古至今,善言者长于辩,善思者敏于慧。有思而不能言与有言而不能思的人一样,都是人们公认的失败者。有了好口才,人们便再也没有什么不好说、不能说、不敢说、不会说的诸般禁区。在生活中,人人羡慕好口才,人人更需要有好口才,因为有了好口才,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也能结友如云,化险为夷,舌绽春蕾,赢遍天下。
1.口才是一生的财富
好的口才可使经商者顾客盈门,财通三江,而不是门可罗雀,债台高筑;好的口才可以使合家欢乐,其乐融融,而不致举家郁闷,愁肠百结;好的口才如战鼓催征,雄兵开拔;如江水直下,一泻千里;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大喊: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话振聋发聩,似狂飙突起,令人热血沸腾,奋力相随。可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事业的成功与否离不开你的口才。好的口才可以使你获得别人的同情、帮助,与人合作,受到他人的赞赏。中国人很早就体会到了公关口才的作用。有俗语为证:“一句话使人跳,一句话使人笑。”这是我们中国人对口才重要性的感悟。中国历史上,善辩之士甚多:晏子使楚,名扬千秋;苏秦善辩,穿梭六国;孔明机智,舌战群儒;解缙巧对,传为美谈;鲁迅、闻一多、周恩来、陈毅,更是现代能言善辩的口才泰斗。在西方国家也有相通之处,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西塞具有非凡的演说才能,他能把演讲的社会作用推广到惊人的程度,并凭着自己的一张利嘴跻身政界,成为罗马的检察官和执政官。18世纪的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发展很快,议会议员皮特有“第一张铁嘴”之称,其演讲仪态雄伟、声音洪亮、言辞激越、感情充沛,这种非凡的口才使他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政敌,并赢得了支持和理解,一跃成为英国首相。
古希腊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给一贵族当奴仆。一天,主人设宴,宴请城中的风流名士。主人传下话来,让伊索准备最好的酒肴待客,伊索接到主人的命令后,四处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开餐时,主人大吃一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笑着回答:“我尊敬的主人,你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听后,一个个都发出赞赏的笑声。主人也对伊索的机智表示赞许。次日,主人又吩咐伊索说:“明天给我办一次酒宴,菜要最差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勃然大怒。伊索却不慌不忙地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人口中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后无话可说。
虽然,这则故事十有八九是人们编出来的,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说话对于人来说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如果你正在求职,觉得面试这一关不好过,假如你能学会推销自己的优点,针对提问不卑不亢地回答,那么,你一定会获得这份工作。
如果你是位教师,循循善诱和口若悬河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是位律师,学会唇枪舌剑地辩论就是这种职业的基本功。
如果你是位商务人员,你做贸易也好,做管理也好,推销公关也好,商战舌战是不可避免的,口软一定利薄,嘴笨做不了赚大钱的生意人。
演讲注定需要口才,谈判更讲究口才。不用说,采访就是问答式的交流。公务员则要有好口才能更好地亲近上级,和睦同事,控制下级。在情爱交流中,说话的技巧也无比重要。
人生在社交中度过,话语交流伴随着你每一刻。你时刻在实践着话语交往,口才是你生活的调味剂,是你事业的推进器,是你家庭的和谐曲,也是你实现自我的凯旋曲。有了好口才,你将会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有个好口才是人生一笔好财富。如何拥有这笔“硬通货”?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修炼:心理素质和状态上的锻炼以及外在知识背景和口才技巧的训练。前者是内在因素,一旦你改变昔时的观点,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感受和实践,那么你的口才能力就具备了大半。后者是具体的口才技巧的学习,广泛地阅读加上不断地模仿练习,就可使各种技法为你所用,并且能够融会贯通,了然于心,那时,你就是位真正具有好口才的人。
2.口才关乎人生的成败得失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信息化社会,说话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之必需,也是直接影响个人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生意场上有“金口玉言,利益攸关”之说;工作场合有“一言定乾坤”之说;生活中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说。可见,在现代交际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实在影响着一个人的成败得失。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交流信息,沟通思想,这就得靠有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不善言谈的人是很难让人了解其价值的。
1991年11月,中国电影“金鸡奖”与“百花奖”在北京同时揭晓。李雪健因为主演《焦裕禄》中的焦裕禄,最终获得这两项大奖的“最佳男主角”奖。颁奖之后,李雪健在台上致答谢词时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却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的话音刚落,赢得全场一片掌声。他巧妙运用两句话,既赞美了焦裕禄的为民奉献精神,又表达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打动了观众的心,给人留下难以忘却的美好印象。
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人心。通过口才的交流与沟通,陌生人可熟识起来,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可以消失,甚至单位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时也可以通过它得到解决。若是语言运用不当,也可能在交际中失败,以致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一位新秀歌手在一次演唱大奖赛中夺得头名。主持人问这位激动的歌手有什么感受时,他说:“今天我博得了第一名非常高兴,我赌得了奖金,而且也赌到了名声。”“赌”字一出口,全场一片哗然,嘘声不断,在这种公开的场合如此说话,只会给人以粗俗浅陋之感,致使“新秀”形象在观众心中大打折扣,并在潜意识中了解到了他的参赛动机与人品。
中国有句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今世界最发达的美国社会也把“口才、金钱和电脑”看作是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法宝。跟那些具有口才的人交谈,比喝了醇酒更令人兴奋,良好的话语可以带给人愉悦和激动,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与融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说话,不需要和别人交流、沟通,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所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是我们开发潜能的重要途径。
3.好口才助你无往而不胜
在人类发展已经步入21世纪的今天,科技与信息革命所掀起的新浪潮正汹涌澎湃,巨浪滔天,说话不仅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事业成败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先决条件。说话的水平和能力已成了衡量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
可以打一个比较通俗的比喻,在现代社会里,人离不开说话,犹如鱼离不开水。
国外有位名叫亚诺·本奈的小说家曾说: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磨擦、冲突都起因于恼人的声音、语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此话说得颇有道理。何故?只要我们细察生活于自己身边的人就会发现,谈吐的缺陷往往可能导致个人事业的不幸或损及所服务机构的荣誉与利益,可能导致父子不和、夫妻离异乃至国际关系的紧张与恶化。一个人的谈吐如何,往往决定别人是否愿意聘他工作、与之交往,或是否愿意投他以信任票或是否愿意与之发生商业关系。
一个人如果有着谈吐障碍或者表达能力不足,则会被人低估能力,以致被人扭曲形象。一个人即使思想如星星般光耀生辉,即使勤奋得如一头老黄牛,即使知识渊博得像一部百科全书,但若缺乏良好的谈吐能力,则成功的机遇比其他人要少得多,也往往难以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崇尚口才,天下学者贤士则趋之若鹜,蔚然成风。在秦国推行连横策略的游说家张仪便是当时的佼佼者之一。据传,他初到楚国当说客时,一天,碰巧相国家丢失了玉璧,主人一口咬定他是窃贼,将其严刑拷打后逐出府门。回家后,妻子叹着气说:“你若不读书游说的话,怎么会遭到这样的奇耻大辱呢?”谁知张仪并无愠怒之色,反而问道:“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吧?”张仪听说舌头还在,舒了一口气说“够了”,因为他懂得,只要自己的舌头在那自己就有飞黄腾达的希望。后来,他真的凭一条三寸不烂之舌扶摇直上,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
伟大导师列宁曾经指出:“一个鼓动家就是一个善于对群众讲话,善于用自己的热情之火激发群众,善于抓住突出的、说明问题的事实的人民演说家。”列宁本人也正是一名卓越的演说家、雄辩家。他的一生光辉灿烂,名垂青史,恐怕与他那超凡出众的演说能力以及出类拔萃的辩论之术休戚相关。此处俯拾一例。
1895年隆冬,正在彼得堡领导革命斗争的列宁被沙俄当局投进监狱。一间阴森恐怖的监牢立即成了列宁著书立说的场所。列宁着手写作时,什么文具也没有,他便用妈妈送来的牛奶在书的空白地方写,这样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出来,但用火一烤,纸上就显出茶色的字母来了。在监狱里写作是犯禁的,若被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为了不被看守发觉,列宁掏空面包,倒进牛奶,做了一只特殊的“墨水瓶”,把拣来的一支小钢笔往里一蘸就写起来了。有一次,看守从门上的小洞里看见列宁正在写字,即刻闯进门来:“哼,到底给我捉住了。你正在写字!”列宁镇定地拿起“墨水瓶”,放在嘴里大嚼起来。看守发懵了,说道:“你吃墨水瓶?”列宁回答说:“你眼瞎了,这明明是面包。”看守仔细一看,的确是面包,只得默默地走了。
这里,我们至少可以说,列宁正是用一句话打败了一个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