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苗子·特长生
2162700000038

第38章 提升创造力:破旧立新,敢为人先(2)

所以中学生要发展和培养良好的兴趣,必须首先从小立下雄心壮志,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积极参加兴趣活动

兴趣往往是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多参加课外活动,开阔视野,有了成功,爱好兴趣就会培养起来。

例如,被上海团市委命名为“少年爱迪生”光荣称号的裘苑同学,从小就喜欢下棋,跳棋、军棋、象棋、围棋,她都会下。有一天,她去上海少年科技指导站活动,听老师说,现在学生的智力棋很少。裘苑打开她的那本“信息本”,在“玩具信息”一栏找呀找呀,果然除了跳棋、军棋、象棋、围棋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新式的智力棋。试试看吧!

最后经过一番反反复复的研究,“迷踪棋”诞生了,后来这一发明由河南省一家县办企业投入生产。

(3)在广与精之间

许多科学家的知识首先是渊博的,因为他们有广泛的兴趣。他们往往在许多领域里都有所研究和建树。但有广泛的兴趣并不意味浓度都相同,他们又常常是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心兴趣。黑格尔曾说过:“世界上有趣味的东西异常之多……但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内,如欲有所成就,他必须专注于一事,而不可分散他的精力于多方面”,“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失败。”

所以同学们在发展兴趣时不宜平均使用力量,而应当学会适当地限制一些自己的兴趣,而重点突出某一方面的兴趣。

3.锻炼创造意志,有效发挥创造力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

意志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创造活动能否成功。

因为创造活动是一个充满困难的、有时还十分漫长的过程。

就像二万五千里长征,没有顽强的意志,很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中外历史上有许多事例证明了这一点。

同样,那些取得创造成功的人的共同特点也就是具有顽强的意志:

马克思是伟大的天才,《资本论》可称为他的一大创造。

他在书中创立了剩余价值的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相。

然而,他的这一创造却离不开他的勤奋与顽强的意志。

为了写《资本论》,马克思在英国图书馆翻阅和摘录的资料达1500多种,他长年累月地坐在图书馆第一排第二号座位上。

他一边看书,一边挪动脚跟,以至地板上磨出了两个明显的脚印。

马克思在思考问题时,习惯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他在地毯上踩出了一条清晰的小道。

这条小道是他思考的记录,是勤奋与意志的见证。

孙中山数次失败,但是穷毕生心血,呕心沥血,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一生,从未中途退却。

鲁迅,黑暗年代中进步思想的一面旗手,不断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阵阵攻击,但他依然稳稳地立在那里,没有低头,没有弯腰,“横眉冷对千夫指”,依然用他的笔投出一排排的匕首,与黑暗抗争。

他们以他们顽强的意志换来了伟大的成功。

孙中山创造了中华民国,成为“国父”.鲁迅创造出了“鲁迅文学”、“鲁迅精神”.

孩子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就必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所以,除了上面所说的坚持力对创造很重要外,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意志因素对创造也是十分重要的。

意志中自觉性十分简单,一个孩子不自觉创造,在别人的要求强制下是不可能取得创造成功的。

因为,创造是一个充分发掘大脑潜能的过程,只有自觉,才能使大脑中的各个门户全都打开,这样创造就比较顺利了。

假若是被迫或强制,那么大脑中的有些门户就会关闭,这样无疑是为创造增加障碍,如一个人在别人的强制下去搞一项研究,他自然会产生一种潜意识的对抗性,这样使他的思维活动放慢,创造性能力自然受到压制。

意志中的果断性因素,我们也可以从历史上的许多例子中认识到果断性对创造性的影响。

假若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波,而不把它运用于无线电通讯,那么第一声无线电波的“嘀嗒”

声不知又要迟响多少年。

意志中还包括一个自制力因素,这个因素对创造性的影响非常大。

在创造过程中会产生动摇,或产生停止、放弃的想法,这时候最需要的是自制力,要用自制力阻止自己各种不利创造的行为或想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家长要时刻提醒孩子,向着目标靠近。

4.掌握创造技法,保证创造的实现

经过无数心理学家的研究和总结,大家得出了共同认可的几个创造技法,一般是指“脑轰法”、“原型启发法”、“核对法”、“综摄法”.

脑轰法简单地说就是许多人在一块儿共同思考和交流,以便在短时间内激发人的创造灵感,找到创造方法和途径。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十来个人聚在一块,先提出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各人相继发言。

各人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也许会产生连锁效应,会引起其他人脑中的相关想象,提高人的思维活动速度,增强思维效果。

譬如下面的一些例子也许可以简单地说明脑轰法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在当专利局小职员时,曾与几位好友经常讨论哲学、物理学,他的许多发现都源出于此。

法国布尔巴基学派完成了数学史上的一次大综合,这与他们的充分讨论有很大的关系。学术名城哥廷根咖啡馆,经常是灵感爆发的地方,学者们和学生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讨论问题,台布上总是写着各种瞬间浮现的想法,这些东西要保存一段时间,侍者从不轻易揩掉,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随便涂写的公式,很可能有灵感的闪光和天才的发现。

有的学者还提出了脑轰法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人数在十人左右效果较好。

要轻易批评他人的设想,以免阻碍创造性设想的出现。

自由发表见解和设想,畅所欲言,主意越多、越新越好。

提倡综合与改进,可以发挥别人的设想。

原型启发法是指研究者从其他事物中受到刺激、影响,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

一般来说,原型能否对人的创造产生启发作用,取决于两个前提:

一是创造物要具备与原型的外形或基本功能有某些相似之处;二是取决于创造者的思维状态,能否从原型的特点中有所发现或产生联想。

这两个前提对原型启发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假若原型与创造物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原型就不会刺激到人脑中有关创造物的信息,就无法与这些信息联系起来。

有的原型与创造物在外型上比较相似,譬如可口可乐的包装瓶的设计者看到妇女身上穿的裙子就联想到了这种形状的瓶子的美观与实用,所以就按照这个形状设计了被一直在使用的可口可乐瓶。

另外,飞机的发明也可以说是属于这一类的。

鸟儿借助于翅膀等飞翔,所以飞机也设计成鸟的形状,有翅,有尾。

另一种相似是创造物与原型在功能上有相似之处。

譬如潜艇的设计就是考虑到了它的原型启示物鱼鳔的功能。

假若创造者没有发现原型物的特点,当然也就不会有所创造,这就是第二个前提条件的反映。

当然,一般的创造者大多是怀着一定的创造目的在积极思维的,他们的反应极其敏锐,假若有与创造目标相一致的事物出现,他们立刻能产生反应并由原型物产生一定的联想,从而完成最终的创造。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理的事例便是最好的证明。

阿基米德整天想的是如何测出王冠到底是纯金的还是纯银的这一问题,即使在他被抬到澡堂中的时候,他还是想着这个问题,所以当他一进入澡盆时人的上浮与水的排开马上刺激到他的神经,联想产生,从而找到了测量的方法,同时也提出了著名的浮力定理。

英国科学家巴贝吉找出让计算机自动运算的方法也可算是原型启发法的一个例子。

他本想设计出自动的计算机,但一直找不到让机器自动运算的办法。

有一天,他在巴黎参观一家纺织厂,看到一架提花机能按照穿孔卡的指令织出各种图案。机器能自动织出图案,为什么就不能自动计算呢?

穿孔卡让巴贝吉得到启发,他想到用穿孔卡编制程序,让机器按程序自动进行计算,从而获得了成功。

核对法就是把需要解决的各相关因素列成表,然后一个个来核对讨论,以触发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这种方法产生的创造机率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把要解决的各个问题罗列出来,一个个加以考虑,完全可以按逐个解决的方法来一个个攻克,并且可以触类旁通,引发自由联想。

即使有的问题一时不能解决,也不影响其他方面思考的进行。

所以这种方式比较实用、比较简洁。

有的学者把所列的表分为两种:

一种是问题分析表,即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逐层分析,将需要处理的问题逐层反映在一个表中,并从中分出轻重主次,找到问题的核心。

第二种是可能的解答表,即把自己脑中已形成的各种想法和解决方法反映在表中,进行一个个核对。

综摄法是一种从已知推向未知的创造方法。

综摄法有两种,一种是适用熟悉的方法处理新问题,一种是以新方法处理比较熟悉的问题,我们把这两种方法分别叫做“异质同化”和“同质异化”.

综摄法的实施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一种是把创造的对象拟人化,叫“拟人类比”.

第二种是从已知的事物中寻找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东西,叫“直接类比”.

第三种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

上面介绍了一些关于创造能力的培养问题,三个方面是紧密相关的。

一个人即使有了创造的兴趣,但没有顽强的意志或不懂创造技巧创造也是很困难的,有了创造兴趣也懂创造技巧但没有顽强的意志,创造也极容易半途而废。

同样,有了创造兴趣和创造意志,但缺乏创造的技巧,创造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

所以,培养创造能力就要注意上述三个主要方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