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苗子·特长生
2162700000021

第21章 乐器特长:奏出孩子的快乐乐章(2)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母亲颜征,在孔子很小的时候,就买来很多乐器,有时候请别人为儿子演奏,有时候母亲亲自为儿子演奏,有时候则让孔子自己摆弄。许多人不解其意,孔子的母亲认为,虽然孩子现在很小不懂事,但是天长日久,他会慢慢喜欢上这些乐器的。再说,为人处事都要讲究礼仪、规矩,而乐器是最讲礼仪和规矩的,没有章法便演奏不出悦耳动听的曲子。如果孩子早一点懂得礼仪,对他以后的成长大有益处。

在母亲的启发与引导下,孔子对乐器有了浓厚的兴趣,很快就学会了演奏一些乐器。孔子长大后,依然钟爱乐器。

后来,孔子在音乐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他整理了“六经”之一的《乐经》。他从音乐中悟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正是在各种乐器音律协调的启示下,他感悟出了一个深刻的为政之道,并逐渐形成了以“仁”

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母亲颜征的乐器熏陶法在孔子身上是十分成功的,孔子的成才与成功与他母亲的乐器培养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乐器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对孩子的智能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匈牙利一位音乐教育家通过研究指出:乐器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可以直接刺激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向,而且对于儿童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及早发现孩子演奏乐器的天赋

孩子演奏乐器的天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乐器演奏天赋。

(1)幼儿演奏乐器天赋的表现

有演奏乐器天赋的孩子,在幼儿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爱听歌曲。只要听几遍就能模仿得差不多。

听音。对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很敏感。

听认音节。

自个儿哼歌,低音细语。

对音乐很敏感。听见乐曲就表现兴奋,随着节拍手舞足蹈。

显露出在旋律或歌曲方面很好的记忆。

(2)少儿演奏乐器天赋的表现

有演奏乐器天赋的孩子,在少儿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对曲调和旋律特点能准确感知和记忆,并能敏锐辨别音调的高低、强弱。

喜欢演奏乐器,乐于学习新乐器。

学习弹奏某种乐器非常专注,每天坚持较长时间反复练习,不觉枯燥、疲劳。

喜欢唱歌,在唱歌时音阶很准,音色甜美无假声。

倾听各种乐器发出的声响,并能根据音响敏捷地判断出是什么乐器。

尝试自己编歌、作曲。

成为音乐的消费者,关注音乐会和购买音乐产品。

3.培养孩子乐器特长的最佳时间

科学家们指出:虽然人类在一生中一直在学习,但有一个阶段人们学习起来会比较容易。对学习弹奏乐器来说,这一机会是在3~10岁之间。在此期间,大脑能够快速而有效地获取新的信息。如果能够在此期间给孩子上音乐课,大脑回路永远处于接通状态,孩子永远不会忘记如何演奏当时所学的乐器。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密歇根儿童医院的儿科神经生物学家哈里丘加尼对上述理论有独到的体会。他与其幼女同时上了钢琴课,女儿很轻松地就学会了有关内容,他却不然。然而,由于他儿时曾学习过吉他,而他事隔多年之后再次弹奏吉他时,兴奋地发现能够回忆起儿时所学的内容,他自己说:“那些歌曲仍然在我脑海里。”

这是否意味着,如果孩子超过10岁,她学习乐器不会太容易,你应该不用再给她上音乐课呢?绝对不是。教育工作者和音乐家约翰霍尔特在《永远不会太迟:我的音乐生活故事》一书中指出:学习是伴随一生的过程。他在50岁时开始学习大提琴,在刻苦练习之后能够参加室内乐团和弦乐四重奏组合举行演出。他说:“老师们说,如果我们在孩提时代没有学会演奏乐器的话,他们成年之后也不会……事实不是如此。当然,如果我们年幼的时候能够自由接触音乐固然是好,但如果当时没有条件,我们可以随后再学习,永远不会太迟。”

《学习的游戏》一书的作者之一约瑟夫斯帕林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你会说永远不会太迟,但早年的一些事情确实具有特殊意义。然而,最新的发现也证明,一定的信号刺激可以触动趋于成熟的大脑,像显微螺丝扳手一样,来恢复业已破损的线路。”

虽然科学研究表明,年幼的孩子学习乐器时更为容易,但是如果你已经错过“机会之窗”,也不要惊慌,尽早开始学习就可以了。现在的挑战是选择一种乐器以及合适的老师。

4.让孩子主动地学习乐器

选择一门乐器进行学习,其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开发孩子的乐器特长,让孩子从小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培养他们的音乐修养,让他们能享受到欣赏音乐、演奏音乐的乐趣,从而亲近音乐、喜爱音乐。在家庭音乐教育中,如何激发孩子愉快主动地学习乐器呢?

(1)多鼓励,多表扬

每次当孩子能双手合起来弹乐器时,鼓励他弹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属听,让他们听完后表扬她,夸她本领大。

这样孩子觉得非常开心,不知不觉就喜欢并愿意弹琴,而且也能多练几遍了。

(2)让孩子尝试成功,多点成就感

让孩子多点成就感,就应该多让孩子尝试成功,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和表现欲的增强也大有好处。让孩子知道自己会一门乐器,有一点别的小朋友没有的“小本领”,在亲友面前多夸夸孩子近期的进步,通常也能刺激孩子的荣誉感和表现欲。一次次在亲友面前表演,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舞台经验”,还会促进孩子练琴的自觉性。

(3)让孩子充满信心

弹琴的过程就是锻炼人的毅力和耐力的过程。作为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多鼓励孩子,让她增强自信心。如:在家中贴上一张表,把每天的练琴情况用红五角星的形式进行记录。如果今天练琴好,就在表上打上红五角星,像老师一样给她一个好的评价,她会很认真地把每天的练习当一回事。因为有妈妈在欣赏她弹奏的音乐,使她充满信心。学琴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所以,父母的陪伴和参与是孩子最大的动力。

(4)循序渐进,不操之过急

一位教育大师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对乐器有兴趣呢?兴趣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最初接触五线谱和小提琴的时候,是最枯燥和最难过的,孩子总是记不住那小蝌蚪似的符号,拉空弦思想也总是“溜号”.这时家长不可操之过急,可以不断将画上五线谱的纸片让孩子边玩边认音,一天一天地设法延长孩子的练琴时间。当孩子能连续半小时静心拉琴的时候,你就应该表扬她了。

(5)多创造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产生表演的欲望

要想培养孩子对音乐产生兴趣,还应多鼓励孩子,多创造锻炼的机会,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次,一位家长看到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某商厦举办一次“让我来做一回莫扎特”活动,这位家长便带孩子去了,到了那儿才知道活动已结束了。这位家长想想路这么远都赶去了,就想争取一下,找到了有关部门。人们看到孩子这么小,觉得蛮可爱,就破例同意让她弹一首,商场内的顾客都被她的琴声吸引过来了,一首曲目弹完后,经理主动叫她再弹几首,结果她一口气弹了八首,一阵阵的掌声使她越弹胆子越大,越弹越投入。类似这样的机会多了以后,孩子觉得很自豪,很有信心,就会喜欢音乐,弹琴的兴趣大大增加了。

(6)寓教于乐,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上海某音乐幼儿园介绍的寓教于乐、教孩子弹奏乐器的方法:

孩子开始对五线谱上的黑黑的小蝌蚪一点也看不懂,为了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可用彩色笔画些高音谱号、五线谱及各种音符,贴在房间的墙上,再配上一些小鸟、小鸡、小狗等小动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帮助孩子营造一个音乐的环境,让他渐渐地对乐器产生兴趣。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地掌握音符,使他能够自己认谱,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先是一个一个音符教孩子认,当孩子完全掌握了一个八度的音以后,再用玩具钢琴弹一个音让孩子说出这是什么音,说对了就把一块有彩色图案的积木举起来,说错了就把没有图案的一面对着他,通过这种游戏形式使孩子乐意学习并接受,并能较准确地分辨出八个不同的音。

在上述基础上再教孩子认识五线谱,不多久孩子基本上就能自己识谱了,而且认得快、记得熟。

5.帮助孩子养成练习乐器的习惯

孩子学习乐器的时候,同时也在学习如何才能长期保持毅力。

因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练习乐器需要孩子们的毅力。为了培养孩子坚韧的毅力,养成按时练习乐器的习惯,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草拟一份“目标计划书”,就练习等内容做出规定,记录下有关承诺。一定要落实到书面文字,这样可以避免以后的误解,同时交给孩子一份。

规定好每天练习的时间,为了持续下去,最好每天都固定于同一个时间段。

孩子排练时,父母要坐在身边,即使你不懂音乐,坐在那儿意味着支持和鼓励。孩子早期能否成功地学习音乐,关键在于家长和孩子能否成为一个整体。

学习取得成功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父母、老师、祖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尤其重要的是父亲的支持。那些达到一定水平的孩子往往拥有一个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支持团。

定期安排孩子在家里表演。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与熟悉的听众一起,来感受得来不易的技能所带来的乐趣和音乐享受。

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辞。认知理论家柯特费歇尔(Kurt Fischef)认为,孩子与生俱来有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经过训练加上成人的赞扬,这种能力将会提高到4倍。孩子的努力受到赞扬之后,他们的学习技能和掌握音乐的技能会有显著提高。

要有耐心。学习一件乐器意味着同时掌握许多复杂的技能,要让你的孩子认识:学习音乐需要大量的耐心和爱心。

孩子形成每天练习乐器的习惯之后,会更自觉地遵守练习的有关规定,同时他也学到了宝贵的人生训诫。当孩子在音乐会、学校才艺表演、家庭聚会上的演出取得成功,人们为他鼓掌欢呼的时候,他就会忘记那些冗长沉闷的练习,同时又产生了继续努力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美国国家交响乐团长号演奏员詹姆斯克拉夫特认为:“练习就像是储蓄,演出就像是从账户里提款。”让这句话成为孩子们的格言,鼓励他们努力追求人生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