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告诉自己:考试不怕
2162400000011

第11章 学懂、学通、学透——为考高分打好扎实的基本功(1)

绝不要把你们的学习看成是任务,而应把它当做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为了你们自己的欢乐和你们工作所属社会的利益,去学习。

——〔美〕爱因斯坦书读得越多而不如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且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俄〕伏尔泰学懂、学通、学透是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的三个基本步骤,任何知识都是通过这三个步骤来掌握和运用的。学懂是要领悟新学的知识,掌握新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学通就是在懂得诸多新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对诸多知识点之间显存或隐存的关联性和相似性加以串联、梳理,将新学的知识和以前学的知识的相关部分加以比较、归纳和总结,弄清内在联系,使所学的知识趋于系统化、网络化;学透就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把握其本质,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将知识彻底地学透。学懂、学通、学透是三个相互递进、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如此三步循环往复,知识基础就会更加扎实、牢固,为后来的学习创造了轻松便利的条件。

1.学懂是获得高分的前提

考试的功夫重在平时,高分的前提重在学懂。一个“懂”字,涵义深广,影响甚大,学懂是学习的最基本要求,认真预习、认真听讲、加深理解是学懂的三个基本方面。

学懂是学习知识的第一步,也是学习的最基本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学懂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课前认真预习;二是上课认真听讲;三是注重加深理解。

课前认真预习课前预习是学懂的前提,是为学习新知识做的准备。预习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不同的学科有所侧重地进行。预习首先要会浏览教材。若在课前预习,时间有限,浏览教材就要快,眼到心到,心到之处即可下笔做记号等待老师作答。这样既增强了听课的主动性,也为学懂打好了基础。其次要标记重点。针对思考题标出重点范围,特别是对自己认为阐述不清楚或不全面的地方更要留心。标记之后,就知道下一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做课堂笔记。预习要找疑点。对教材中的新观点和疑难之处,并非一定要在预习中全部弄清楚,只要求知道难点在哪,问题都有哪些就行了。找到了疑难之处,听课就会专心致志,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

另外,预习还要特别注意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选择预习的类型。基础差者,注意补漏性预习;对课前短时预习,多采用重点、难点预习。针对不同的学科要有不同的预习方法,不能张冠李戴,那样不但学不懂,还会搞得一团糟,影响各个学科的成绩。

上课专心听讲在心理学上把专心听讲叫做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一个人智力的必要组成要素,没有注意力的人根本谈不上智力。集中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所讲的重点上,集中到预习时遇到的难点上,集中到老师讲课的思路上。这就是专心听讲的涵义。

上课时,老师往往调动一切手段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上。

表达概念的词,在一段教材内容中,往往是关键词。听课时要特别注意老师对基本概念的讲解,看老师怎样提出问题,怎么通过推理、归纳,引出新的概念;老师所举的例子、做的演示实验,与新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有的同学听课时往往是在“听热闹”,这就偏离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把注意力分散到了一些具体的、个别的细节上。例如:初中植物学中关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的概念是个比较重要的概念,老师在讲液泡时,往往会举一些例子,诸如“沙瓤”的西瓜好吃,那些“沙”就是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再比如含羞草被触动后,叶子会“耷拉”,与叶柄和小叶基部细胞的液泡迅速失水有关。有些同学往往会专注于这些具体的事实,而忽略对液泡结构和功能的思考,因此不能形成对液泡的完整正确的概念,只是知道这个名词而已。

专心听课的关键是积极思考,思考的结果就会产生问题,而有了问题往往会中断听课的思路。这就要求同学们首先不怕产生问题,因为这是好事,是积极思考的必然结果。问题大致有几类,一类是你想到了前面,别着急,随着听讲,马上就会解决。还有一类是你联系到了别的知识,这堂课未必会涉及到,你也别着急。当然,也有些问题是由于你以往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而产生的,这也是好事,发现了学习上的漏洞。然而不管什么问题,都不能中断你听课,应该先记下来,暂不去思考,而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是专心听课的又一个方面。

注重加深理解课堂听讲只是掌握知识的一个大概,是很不够的,要在听讲的同时或课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深刻认识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独立思考,首先要有一种质疑精神。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多思多问,敢于挑战权威,有自己的创见。

以语言为例,虽然语言课本是范本,是相对标准、典型且具有规范性的,但即便如此,也不是尽善尽美、无懈可击的。无论是注解、基础知识乃至课文都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可供我们研究和推敲。

比如在初中语文课本的《荔枝蜜》中,有这么一句话:“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而后,作者又写道:“透过荔枝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里前后两句一对比,人们便不难发现一个问题:作者本意是想借咏蜜蜂而引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重点在颂人,可相比之下,似乎蜜蜂更高大,因为它“不是为自己”,是无私奉献,而人却要“为自己”,是有私劳作。其实,这主要是作者语言表达尚不严密所致,因为,蜜蜂作为一种昆虫动物,它酿蜜,首先是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这是它客观上的本能,至于其他,则是人主观上的引申和联想,为了突出它后面的精神属性,大可不必否定它的基本属性,用一递进关系的复句即可。试比较:“不仅为自己,更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与书中之句意有何二致!

类似的句子在高中语文《内蒙访古》中也有,如:“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碑。”在这句话中,王昭君、昭君墓首先应是一个人、一座墓,然后才是它的引申象征义,这是一件事物身上同时具有的虚实两种属性,否定了前者,后者也便失去了附着。其实,只要在“是”字前加上一个副词(单单,仅仅),即可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意蕴和所要收到的效果而又不悖情理了。

2.学通是要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一通百通都是学通的终极目的;知识系统化、知识网络化是学通的两个基本方面。只有领略此旨,并以科学辅导方法,学通方可凸现其“通”,才能爆发出“通”的威力,助你考试“分”运亨通。

学通是学习知识的第二个层次。在学懂的基础上,通过对多种辅导书和资料的学习,来印证补充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把握教材的思路、方法和体系,多个知识点、节、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每个概念、定理、公式的前后关系、来龙去脉,达到触类旁通,这样,会比原来一个一个地学习这些知识点时理解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深刻,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从而在脑中形成一张清晰的系统图。

要做到学通,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提纲学习法

这是以编制学习提纲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方法,它可以通过由面到点的综合概括,逐步缩小范围,利用较短时间掌握材料内容。

运用提纲法,第一步要精读材料,根据材料的不同类型、不同分量掌握其要点、重点和难点,理解知识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在脑子里形成知识网络。第二步要编写提纲,即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细致地进行筛选、概括、组织,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用自己的评议,提纲挈领地编写提纲,从而使学习内容有条不紊、简单直观地展现出来。第三步是要尝试背诵,就是对所编写的提纲,按照顺序一遍遍尝试背诵。遇到不熟的地方可翻书对照。这一过程是对学习材料进行潜移默化的过程。最后还要用最短的语言,抓住概念的内涵、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再对提纲进行压缩,使之更为精练。然后针对这更为精练的提纲进行强化记忆,使之在头脑中留下长久的印象。

结构学习法

这里所谓“结构”,主要是指知识结构。学习中,如能深入把握结构,就能准确地抓住精髓,获得“一通百通”的学习效应。

结构学习法的具体含义是: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编目录、拟提纲和图表等方式剪去知识的枝蔓,析出学习内容的骨干,形成信息含量大的知识结构,然后通过理解与把握这种结构来帮助和促进学习。

采用结构学习法,要求学习者不要把自己的思维仅仅束缚在各种细节上,而是要善于发现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并勾画出知识之间的联络线索,做到居高临下。就思维方面来看,整体思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即要善于将问题做整体性的把握,先抓大块,后抓细节。此外,要注意掌握文章的各种论述和推导,以熟悉各式各样的结构模式,提高结构学习的成效。

运用结构学习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①整体把握

当拿到学习材料后,应先把这本书从总体上浏览一番,了解全书的基本结构,全书有几个部分;了解全书的中心;剖析各章结构的重点。这样,就能对这本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②简读

简读一般以一章为一单元。简读时要求及时列出专题,记录在卡片上。

③列结构图

简读完一章后,根据卡片记录,列出结构图,全书简读完后,则可根据各章的结构图,列出全书结构图,并将这些结构图载入“结构档案”。

④详读

根据结构图安排详读。每详读完一个专题后,列出这个专题的结构图,再记录在“结构档案”上。这样由“结构档案”即可得到整本书的完整而详细的“知识结构”。

衍射学习法

“衍射”一词,表示展开延伸、放射的意思。所谓衍射法,就是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各章或单元中的某一重要知识为核心,跟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联系,并用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以达到灵活理解、全面掌握和运用知识。

因此,在学习中多思考,把能联系起来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把它们联系起来,使你的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去发散,以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比如说,高中生物的学习,由于生物学知识点之间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学习时要注意有意识地穿章破节,把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串起来,将相关的知识梳理成一条条“辫子”

,连成一条条的知识链。

以遗传与变异为例,我们可以从各章中总结出这样一个知识链: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遗传信息——氨基酸——蛋白质——性状。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一个DNA上有许多基因,每个基因是由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包含着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在后代的个体发育中决定着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着蛋白质的特异性;蛋白质的特异性决定着生物的性状。

在此知识链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衍射到其他知识点,组成知识网。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是怎么样的,DNA的化学结构与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DNA是怎样进行复制的,什么是显性基因,什么是隐性基因、等位基因,什么是基因与表现型,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什么是性状、相对性状,蛋白质为什么具有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