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混在三国当军师
21622300000293

第293章 《平恩条约》

协定内容:

1.自条约签订起,青州军撤出甘陵国。

2.在停战期内,赵二派出的指定商户可以前往冀州(魏郡、甘陵国、安平国、巨鹿郡、赵国、中山国、常山国、河间国)境内,自由做生意而不受任何为难。袁绍方不得干涉商户的采购、贩卖、运输等任何与贸易相关的活动。

3.袁绍及其治下所有官员均不得向这些商户收取任何名义的税费。而作为补偿,赵二会在双方边境处设立关卡,商人每次经过关卡时,青州这边会根据每次货物价值来收取一笔关税,税金的五分之一将转交给袁绍作为补偿。而袁绍可以派人入驻监督这些关卡的运行状况,并随时查阅账目。

4.停战期间这些商人必须受到袁绍军保护,不能出现意外。如果商户受伤或死亡,无论凶手是谁,都会视为被袁绍所杀,介时青州军会将此行为视作宣战。

5.停战期结束后,袁绍如果不愿继续再进行贸易,应当将这些商人礼送出境,不得随意伤害或者掠夺财产。而如果袁绍军允许他们留下继续做生意,赵二会感激不尽,会在下次签订条约时,予以一定程度的让步。但如果袁绍军在停战期间或者结束后杀害那些没有来得及离开的商人,下次签订条约时,赵二会有额外的惩罚性要求。

最后是一份赔偿条约:

6.此次战争,袁绍作为战败方,将赔偿1000头成年健康耕牛(公母不限)给青州。而青州这边为了与袁绍缔结友谊,而送给袁绍等价值的优质海盐作为礼物。

袁绍看罢后,感觉这个赵二还真是个奇怪的家伙。他派商人过来,肯定是能够赚到不少钱的,但是放过除掉自己的机会,只是为了赚些钱,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而且更诡异的是,这赵二还不是单纯一方获利性质的赚钱,而是会分润给袁绍一部分。要知道虽然袁绍收不到青州商人的税,但是如果不签这份条约的话,青州商人也不会来。他们以往只会在冀州边境进行贸易,袁绍要收税也只能收到本地商人的。

而本地商人……这帮奸猾的蛀虫,通过贿赂底层官吏等方式,经常漏交或少交税金,最终到达冀州府库的钱并不多。

至于最后一条赔偿条约,就更不可思议了,这哪里是什么赔偿,明明就是打着赔偿名号的官方贸易!如果按照这条进行了,那么袁绍直接就可以通过这桩贸易获利不少!

至于耕牛……哼,耕牛固然珍贵,但那也是得看对哪个势力来说。对于毗邻幽并两州的冀州来说,耕牛随时可以通过贸易买到。尤其是那幽州牧刘虞,虽然在之前拥立他为帝的事件上闹过不愉快,但刘虞却并没有因此而断绝幽州与冀州的贸易。

刘虞素来与北方游牧民们友善,积极开市互市,获得了充足的牲畜资源。袁绍可以从幽州那里买到足量而廉价的牛。

还有河内郡的张杨,亦不会拒绝与冀州的贸易的。

袁绍把条约递给田丰,询问他的意见,田丰看了后也直皱眉,猜不出赵二这是什么意思。派商人来,赚钱是肯定的,而其他用途……刺探情报也不像,因为这些商人必然会被袁绍军的人保护也就是监视,没有刺探的机会。

赵二到底打得什么算盘?

田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看不透,随即小声对袁绍道:“主公,这个条约虽然看不出那赵州牧意图如何,但是却确实对主公很有利。现在主公新败,正是士气低落之时,正需要时间来重整军马,恢复实力。而这条约又对主公没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依我看……不如答应了吧!”

袁绍点点头,他也觉得是如此。便当即签订了条约,礼送士子离开。

此条约一式两份,袁绍手里自然也留有一份,上面有赵二的签名和州牧大印盖章。因为签约地点是在平恩县,故而后世史称《平恩条约》。

之后袁绍回到邺城,又跟其他谋士商议了下,结果也是一样:看不透。

不光他们看不透,连清末的满朝文武诸公大员们也看不透,那英国人把自己打败了,除了割让一个小的可以忽略的香港岛,外加一些赔款外,居然更多的条约都是怎么保障跟自己做生意,简直是奇了怪哉,不可思议。

那清朝瞎眼看世界,不知道英国多么庞大,还可以自我脑补,解释为英国是小国,可能胃口就这么大。

但袁绍看赵二就不一样了,那赵二据有青州,实力强劲,在自己彻底掌握冀州前,赵二实力远胜自己,却只为了向自己赚点钱?人家英国人还要了中国2100万银元呢,赵二一分钱没要,还给自己一个赚钱贸易。

难道那赵二属猫的,天生胃口小?

张飞要是知道袁绍的想法,肯定会大声告诉他:“没错!那老赵就是属猫的!”

曹操也会点头道:“没错,他就是属猫的!”

赵二的女人们也会齐声点头:“没错,色猫!”

赵二摊手:你们真了解我!

而田豫,此时则虚心地听着赵二对他的教导:

“要想从敌人那里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不只有通过战争一途。很多时候,通过战争手段得不到的,却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得到……比如谈判。”

就拿冀州的贸易权来说吧。如果青州这边不进行这次谈判,光凭借战争手段来获得冀州贸易权,那唯一的做法就只能是派军队把整个冀州强行打下来。

冀州如此庞大,无论是军队还是人才都很多,像田丰、沮授、逢纪、许攸,皆谋略之士。麹义方面之才,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等名将更是众多,又岂是那么容易打下来的?

当然了,现下袁绍尚未完全掌控地盘,羽翼未丰。如果青州这边完全不计损失,凭借着青州多年积累的力量,强行硬推,或许是能够把袁绍赶出冀州的。但是这样做了的后果呢?

冀州地方上的大小势力必然会剧烈反抗,各种起义叛乱不断爆发。只要袁绍活着,他就可以凭借他四世三公的人脉和威望,暗中联络冀州各世家积极配合他起事。就算明面上不反抗你,背地里三天两头给你搞个暗杀,弄个破坏什么的你也吃不消。而原本就因为征服冀州而损失了大量力量的青州军,就会在这些反抗力量的不断消磨下,丧尽了最后一丝力量。

到那个时候,面对虚弱至极的赵二势力,所有人都会变得不怀好意起来,昔日的盟友也会忍不住翻脸变成敌人。

至于贸易权?更是别想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现在赵二占据的冀州地盘中,渤海郡还好,因为之前波才他们的祸害,而导致当地世家力量一蹶不振,无力反抗。而甘陵国就不一样了,这里虽然同样被波才祸害过,但情况却比渤海要好上不少。

但即使这样,甘陵国自从被赵二占据以来,内部小的反抗也是此起彼伏。至于冀州北部被公孙瓒占据的其他郡国,其内部反抗就更加严重了。

公孙瓒手下的两员大将田楷和单经,就是因为去镇压这些叛乱了,才没能参与界桥之战。否则的话,公孙瓒还不一定会败呢!

这就是单纯通过战争强行占有的弊端。

但是辅以谈判手段就不一样了。先通过有限度的战争对敌人进行武力威慑,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厉害。然后以撤兵为条件,换取贸易权。这样一来,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兵力和精力,就可以获得整个冀州的贸易权,而且还有袁绍他们去负责保护。冀州地方势力可以不服赵二,却不会不服袁绍。

另外,这第一次谈判,尽可以给敌人足够优厚的条件。以逐渐让对方开始习惯于接受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等到对方日后开始习惯倾向谈判解决了,那么再向对方提一些比较过分的条件时,对方也会开始考虑是否接受,而不会一口回绝死拼到底。

田豫听后若有所思,然后便开始回去猛翻春秋战国时代的书籍去了只有那时期才会大量涉及这方面内容,更有苏秦、张仪两位著名外交家的记载。

就这样,界桥之战圆满落幕,赵二再度率军回到了青州。

贸易权到手后,赵二首先把冀州贸易的许可牌发给了管氏商会,只有持着这个许可牌的商人能够获得冀州方面的自由贸易权、免税权和受保护权。

除了管氏商会外,赵二还给青州其他几个大小商会也颁发了许可只不过是需要花钱的,不免费。还有那些青州世家们,听闻消息后,也派人求见赵二,想要这个许可。赵二同样不会白给他们,根据他们与自己的关系远近,让他们用不同程度的利益来交换。

冀州的问题暂时告一段落了,赵二便又将眼光看向了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