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民族复兴中国梦
2160400000016

第16章 中国航母“零”突破

2012年9月25日上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交接入列仪式并登舰视察。“辽宁舰”顺利交接入列,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首艘航母的亮相,也可以说是中国海军由近海驶向远海,由“黄水海军”、“绿水海军”转向“蓝水海军”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起点。美联社引用专家的话说,这艘“起步航母”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它是这个国家由弱到强崛起的“图腾”,将把中国带上最终成为海上强国的征程。

一、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空母舰百年中国航母梦航空母舰一直是中国人百年来挥之不去的梦想。近代以来,来自海上的帝国主义者,借船坚炮利叩开中国国门,给中国带来了丧权辱国的国耻岁月,也间接开启了中国人看世界的视角,没有强大的海防和海权力量,无论是国家的领土和主权,还是国家的正当海洋权益,都不会得到应有的保障。在关心国家命运的国内公众中,对作为现代海权象征的航母的渴望自然是高涨和普遍的。

实际上,早在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海军署长的陈绍宽在上报国民政府的呈文中,便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这离当时英国人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竞技神”号航母,仅约10年。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以其特有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地提出:“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设海上‘铁路’,以便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周恩来总理心中也有挥之不去的航母情结。1973年10月25日,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外宾时感慨地说道:“我们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领,没有航空母舰,我们不能让中国的海军再去拼刺刀。

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

长期以来,我国海军历届领导对航母的发展关注有加。首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曾撰文指出,中国海军需要航空母舰:一个船队在远海活动,没有航空母舰就没有制空权,没有制空权就没有远海作战的胜利和保证。曾担任过海军司令员的前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也一直心系航母,先后多次强调:“海军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会发生大的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就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

航母发展史就是大国兴衰史英国是航空母舰的鼻祖,1918年9月由货轮改装而成的“百眼巨人号”航母正式开始服役,全球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英国诞生。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是航母问世的技术基础,英国航母也是其工业发展的缩影。但是两次世界大战消耗了英国。由于战后经济日益衰落,至今也仅拥有屈指可数象征性的航母,已沦为航母二流国家。

世界上第一艘非改装,专门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凤翔号”1922年诞生于日本。日本对外侵略野心日益膨胀,走了与美国抗衡争霸的道路,在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和击沉英国“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一度称霸海上。但6个月后,美国航母在中途岛牺牲了2.58万吨的“约克郡号”航母,击沉日军4艘航母,重新夺回了对太平洋的制海权。日本二战期间建成各型航母25艘或伤或沉,最终都没逃脱覆灭的命运。

美国在二战中凭其强大的国力和科技能力,使其服役的航母多达52艘。在战后和平时期,美国又不间断地对航母进行改造,其核动力超级航母已然成为当今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美国是当今世界航母数量最多、装备最先进、动用最频繁的国家。更甚,在全球范围内,哪里有冲突,哪里就有美国航空母舰。

美国战略学者赫尔布特认为,衡量是不是军事强国有两大硬件指标:能否研制各类先进的电子设备,能否制造超大型的陆海空兵器。而对于深蓝或远洋海军而言,建造航母正是最重要的强国标志。当今,美国国会始终保证维持12支航母战斗群作战及训练行动的经费。他们的理由是:“也许航母在未来战争中不堪一击,但充其量也不过损失航母而已;但如果不建造它,我们失去的将是整个海上霸权。”

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空母舰,理由很简单: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守卫责任重大;中国海军实力较弱需要发展。在“辽宁舰”入列之前,环顾联合国美、俄、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唯独中国没有航母。而且,这四个拥有航母的国家,无一不在竭力保持和加强自己的“航母大国”地位。美国拥有现役航母11艘,占全球航母总数一半以上;俄罗斯竭力保留1艘满载排水量6.75万吨的大型航母;英国计划建造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新一代航母;满载排水量达4万余吨的“戴高乐”号中型核动力航母仍是法国海空称雄之本。

此外,一些中小国家也都趋之若鹜地纷纷购买或自建各种航母。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我国周边的印度、日本和韩国。印度多年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三航母战略”:除购买和改装两艘航母外,正着手自建“维克兰特”号航母。日本“日向”级、DDH21“直升机驱逐舰”和韩国的“独岛”号都具备了“准航母”的功能。

作为集成了各武器装备系统的超大型水面舰艇,航母被认为是现代海军海空一体化作战的核心与中坚。以航母为核心的海上编队,则是海上立体战斗群。航母是一个系统工程,航母入列后,将会给中国海军的兵力结构、作战样式、装备体系、组织训练等带来巨大变化。而航母编队不仅拓展了海上方向的打击力与防御力,还使海空力量得以有机结合;加上信息化融入,一体化联合作战将使中国海上的作战能力呈几何级数的增加。航空母舰仅是一个“拳头”,而围绕这一“拳头”的综合开发、研究与利用,将会让我们在海上的整体力量出现明显质的飞跃。除了实际的训练及作战效用,航母更具有重要的战略威慑意义,使中国海军的战斗力、常规威慑能力和核威慑能力大增,提高了核威慑的可靠性。因此,航空母舰历来就是“大国的宠儿”。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发展航母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二、中国发展航母恰逢其时航空母舰助推中国海洋意识从历史文化心理上看,中国太需要这种大型的海上力量平台了。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很多国人海洋意识淡漠,对浩瀚无际和波涛汹涌的海洋心存畏惧。国家的发展首先需要更多国人思想解放,视野拓宽。增加海洋意识是提升国民文化层次的重要内容。一个海洋意识不强的民族是难有前途的,也不可能把握未来的方向。航母之梦能够对激发国民的海洋意识有帮助。

从地理上看,航母可以增加对海洋主权和权益的关照度,这是世界拥有航母国家的一个重要的考虑。中国是一个濒海国家,拥有1.8万多千米海岸线和6500多个沿海岛屿,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200多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千米蓝色国土。这些海域需要有效的管理和大力开发。我国和8个国家专属经济区或海域相连,海洋合作面临着广阔的前景。

从发展上看,建造现代化的大型海上平台是我国未来的发展之需。我国每年的对外贸易90%以上是由海上运输来完成的,关系我国发展和安全的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进口越来越多依赖海上运输。如何保持海上战略通道畅通,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形势。海洋蕴藏着中国发展所需的丰富石油、天然气、渔业、矿产等资源。随着陆地资源的不断枯竭,我们最终不得不把发展的重心向海洋转移。

从国际安全合作看,航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一个海洋国家的地位。几乎所有的海洋国家都积极地参与到世界海洋事务活动中,如国际海上救助、联合反海盗、反恐斗争、海上恶劣气象通报等。海上安全事务成为每个海洋国家关心的重大问题。拥有航母不仅能明显改善我国海洋安全环境,也有利于提升我国海洋大国的形象。

从未来海战样式看,我们应该发展并拥有航母。现代航母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战争样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航母等于把一个后方的机场搬到了战场前沿,这就使得对一个局部战场发动连续饱和攻击成为可能。战场上的侦察机以及士兵都可以随时请求停在附近航母上的作战飞机提供精确打击支援。陆地上的军队转移和调动将变得极其困难,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过去常常使用的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现在却是极其危险和致命的。正是基于对现代和未来海战样式变化的认识,世界上9个国家拥有航母,此外,日本和韩国不但享有美国航母的保护,而且自己也在积极探索自己的航母之路,两国都建造了功能类似航母的大型两栖攻击舰。如不积极赶上,我们将会被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开发海洋浪潮抛到后面。

中国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着1.8万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需要一个强大的海军以保卫国家领土安全。中国政府倡导构建“和谐海洋”,因此改建的航母是亚太地区的和平力量,不会打乱地区平衡。随着国家海洋利益的拓展,中国海军在发展远海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必将发挥一个责任大国的积极作用。1840年,由虎门销烟引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实质上是英国人运用先进的远洋海军,很好地维护和扩大了他们在华利益。而斥巨资建立起的北洋舰队由于国防思想、装备更新的局限,在甲午战争中遭后起的日本海军全歼。新中国建国以来,美国航母舰队为什么能频繁穿梭于台湾海峡、南海、东海,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公开蚕食中国海域,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海军,没有足于支撑中国海防的“定海神针”,中国航母是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呼唤和期待。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曾经是世界和平发展海洋的先驱。中国现在的航母发展在当前仅仅只是起步。特别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积贫弱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累遭世界列强的侵略。近年来中国在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家综合实力发展后,确有必要发展自己的航空母舰,以保卫中国的国土安全,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在发展自己的航空母舰的过程中,将极大地提升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中国的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水平,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也必将成为世界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这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世界上任何非正义力量,是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和平发展的坚定步伐。中国有了航母,就增加了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能力,更好地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正和发出正义声音,世界格局的发展迫切要求中国应该拥有航母。中国的航母只要运用得当,强大的军力更有助于提高国家形象。中国海军不会因为拥有航母而改变防御战略,我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也不会改变。我们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需要强大的海军保驾护航。单就一艘航空母舰本身来说,它衡量了一个国家的工业、科技、钢铁业和国防意识,等等,被视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不可小看,更不能轻视。

人类再次深度走向海洋,必将带来一次革命性的改变。任何世界大国要想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离不开航母的建设与运用,也离不开航母的展现与亮相。

中国是海洋国家,发展航母是我们的权利。中国发展航母的目的十分明确:

中国不当海上霸主,不争夺海上霸权和地区霸权,不以针对任何国家为作战目标,不对他国构成安全威胁。中国将来拥有航母只会对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和近海防卫战略不会改变。

三、军事强国的标准配置中国航母破冰起航20世纪70年代,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上级的指示,组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了工作方案。

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下达了航母论证的任务,海军向总部机关汇报规划中的两大问题:航母和核潜艇。

2008年11月,国防部外事办领导向媒体表示,如果中国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世界不应对此感到意外,但中国将仅把这种军舰用于近海防御。

2011年7月27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国目前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从“瓦良格号”到“辽宁舰”,中国第一艘航母经历了太多的潮落潮涨:

自1998年离开黑海造船厂踏上前往中国的航程。经过艰苦谈判和种种周折,“瓦良格号”才于2002年3月被拖进大连港,直到3年之后的2005年8月着手改装。经过6年艰辛的努力,改装后的航母自2011年8月10日开始先后进行10次出航试验,直到正式列装。

2012年9月25日上午,这是重要的一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

正式交接入列人民海军!

望着“辽宁舰”舰桥、舰首、舰尾分别升起的五星红旗、八一军旗、海军旗,军事专家、《百年航母》一书作者张召忠不禁感慨:在中国海军史上,航空母舰这一栏终于不再是空白。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胜利完成交接入列的贺电》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慷慨激昂:我国发展航空母舰,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第一艘航空母舰顺利交接入列,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航空母舰发展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标志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对于提高我军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俄罗斯《独立报》援引专家们的观点指出,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北京地缘政治计划的中心任务。

路透社认为,这艘航母所起的作用将比较有限,主要用来训练飞行员和进行演习,为将来完全由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航母的列装做准备,这可能发生在2015年之后。然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雅科夫.贝格尔说,不要低估中国航母服役的意义。“辽宁舰”将成为建造这种航母的样板。他说:“打造强大的海军是北京的战略重心。中国经济非常依赖原料进口和销售市场。中国的利益遍及南亚、非洲和拉美。如果海上运输线被切断,国家就无法发展,因此首要任务是保障海上运输。北京在从更广的地缘政治角度看问题。”

走向军事强国的必经之路对中国海军乃至中国军队来说,首艘航母入列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它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舰种,还是国家实力和军事实力明显提升的象征,更是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

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航空母舰的急先锋角色非常鲜明。航空母舰是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是国家利益与意志的体现。

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少数强国海军,仰仗其航空母舰充当世界警察,或以航空母舰进行威慑,实现其战略目的。从1946年至今,美国动用军事力量几百次,其中80%都动用了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早已成为一种使用频率和效率最高的军事工具。拥有现代航空母舰,不仅是海军是否强大的一个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海军战略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过去,我国缺乏海上远距离、大规模投送平台和作战训练平台,但是首艘航母的服役,为远洋投送和远洋作战提供了条件。“辽宁舰”既弥补了这一缺陷,也弥补了作战体系的空缺,使海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性军种。它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是航母可以有效地统合海军水面舰艇力量。以往,众多的海上作战平台均依靠岸上指挥所进行指挥,不能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航母的入列,可以以其为核心建立航母战斗群,形成联合作战态势,大大提高战斗力。

二是航母可大大提高海军的海上远程作战能力。航母实际上就是一个搭载飞机的移动平台,是一座海上机场。作为现代化远洋海军的核心力量,承担着为远洋海军舰艇编队或海军陆战队提供空中掩护和支援、远洋对空地和海上攻击、空中早期侦察、预警指挥、电子战支援、空中加油以及中远程空中反潜巡逻等重任。此外,航母还能有效提高中国海基核力量的生存能力,使弹道导弹核潜艇进入大洋有了可靠保护,提高了核威慑的可靠性。三是首艘航母的入列,意味着我国海军的兵力结构未来将要调整到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编组样式。以往我们海军的航空兵基本上为岸基,舰艇上只配备直升机。拥有航母后,海军航空兵就可以实现舰载航空兵和岸基航空兵并行发展的设想。中国海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主要作战力量,理应不断增强合理正当的近海防御和远海防卫作战能力。“辽宁舰”航母试验平台的服役,正是中国海军在增强海上防卫作战能力方面的一项重大举措。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海上兵力的作战理论、体制编制、作战样式、保障补给等都将因为航母的服役出现立体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变化。

作为目前人类所掌握与使用的最先进海上军事平台,航母被视为一国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也是一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我国有1.8万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把航母列为海军的标准配置,是维护领土、领海主权的需要,也是中国这样一个海洋大国求发展、促和平的应有之义。

航母入列并没有改变中国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航母作为一种武器平台既可以用来进攻也可以用于防御,还可以用来维护世界和平、实施灾难救援等,中国坚定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绝不会因为发展先进武器而改变。少数周边国家非法侵占我岛礁,侵害我海洋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已经激起了全体中国人的强烈愤慨和共同反对。政府正在采取综合斗争策略,有效地应对这些复杂棘手的问题。我们国家历来主张,通过双边政治谈判的方式妥善解决相关争议,不主张使用武力或诉诸武力解决。但是岛屿主权归属和海洋权益争端的问题十分复杂,必须做好各方面的长期准备,包括军事斗争准备。目前,我国航母平台还只是承担训练和科研的任务,若中国航母能最终形成战斗群,则将为我们提供攻防兼备的海防战役集团,使我们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同时拥有了尖兵利器。中国的地缘条件决定着未来的发展必须走向海洋,而航母必将成为保障这一战略需要的国之利器。

四、中国航母之路注定漫长当“航母Style”走红中国舰载战斗机在运动的航母上降落,风险之高,难度之大,一向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2012年11月23日,我军飞行员驾驶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降落航空母舰“辽宁舰”,一举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受到世界空前关注。这次舰载机起飞、降落试验成功,是我国海军航母战斗力提升的一个阶段性标志。舰载机正常起飞、降落,这是航母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航母服役对提高中国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将有很大的帮助。

在媒体报道的图片和视频中,起飞指挥员以半蹲姿势,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向飞行甲板前端,代表“允许起飞”信号。这一手势引起了中国网友的浓厚兴趣,受到网友的热情追捧和模仿。那潇洒帅气的动作被网友称为“航母Style”。网友对中国首艘航母成功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表现出的强烈关注,表现出他们发自内心地关注着祖国的强大。年轻人选择了以一种时尚幽默的模仿秀的方式,表达对国家强大的一种自豪感、一种认同感,“这是他们自发寻找的一种关注国家的方式。”在网友自己制作的视频《航母Style》中,各行各业的人在各自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做出“航母Style”的姿势,视频中有一句歌词是:“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中国首艘航母成功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给年轻人带来一种信心,一种感召。这在多元的网络文化中传递出一种正能量,唤起他们内心的豪情壮志。一个简单的“航母Style”,传达了年轻人与祖国母亲之间的心领神会。

然而,当歼-15在海天间完美地起落,当“航母Style”走红中国,歼-15总设计师罗阳却倒下了。在国防科技战线乃至攸关国家核心利益的各个领域,有着无数像罗阳这样埋头干事、不计名利的“国家脊梁”。正是他们的殚精竭虑,才有“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神舟飞天的梦想成真、“蛟龙”潜海的科技奇迹,也正是他们让国家挺直了腰杆,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力。国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民肯自强,国家才有力量。自信和自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品格。当年陈赓问钱学森:“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罗阳以“真抓实干”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生奉行“重要工作不分身、关键时刻不分心、重大节点不分神”的原则,用透支生命的方式为航母事业抢时间、赶速度,最终累倒在岗位上。

《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写道:“罗阳走了,把思考留下:多元时代,个人选择、个性表达无可指责,但总有些价值需要坚守,如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潇洒的看客心态,精致的利益权衡,换不来美丽中国。”

发展航母刚迈出第一步第一艘航母交接入列,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辽宁舰”入列服役,只是我国发展航空母舰迈出的第一步。一艘新的航空母舰服役后,不仅舰上各类装置、各个系统需要调试和磨合,与编队中其他舰艇需要协同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都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航母及其编队的建制编成、作战方式、训练方式、补给方式更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对于刚刚实现航母“零”的突破的中国海军来说,这个过程可能更漫长,我国第一艘航母从入列到真正形成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歼-15作为双发重型战斗机在航母上成功起飞、降落,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下一步会继续完善航母舰载机的起降试验,陆续还会有其他飞机进行试验任务。航母上一般装备有预警机、反潜机、反潜直升机等,这些飞机都要进行起飞、降落试验,但还需要一段时间。航母形成战斗力有一个过程。像法国的“戴高乐”核动力航母,2000年9月正式入役,入役之后它的舰载机“阵风”

是2002年上舰的,直到2004年6月法国海军才宣布它具备战斗力。俄罗斯航母上的苏-33舰载机,因为缺乏经验以及军费限制,所以真正形成战斗力前后大概用了十年时间。从其他国家情况来看,我们的航母舰载机完全具备战斗力恐怕还得有2年多时间。除了这个飞机之外还有其他飞机,整个航母舰载机的飞行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我们的航母要形成战斗力恐怕需要四五年时间。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在一次例行记者会上强调—航母作为一种武器平台,既可以用于进攻也可以用于防御,还能够用于维护世界和平、实施灾难救援等。中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会因为发展航母而改变,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也没有发生转变。

著名军事评论员、国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乔良在人民网强国论坛说—中国首艘航空母舰除了船体是前苏联制造的以外,剩下的都是中国自主完成的,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从舰上的各种设备,到动力系统、操舰系统和火控系统,以及配备的武器,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文称—首艘航母服役使中国跃升为“航母俱乐部”新成员。尽管中国航母只具备有限作战能力,但这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路透社报道称—虽然中国航母真正有效发挥作战能力尚需时日,但是中国的航母项目是解放军30年来强军之路的一个缩影。

航空母舰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从技术本身而言,航母是一个由众多现代先进技术系统组成的巨系统工程,是超大型综合海上作战集群的聚合体。大的系统包括动力系统,舰载机系统,自身防空、反舰、反潜、反导等防御系统。现代航母是对二战时期航母技术的极大超越。航母从设计到制造都是世界先进科技与顶级的工业制造水平相结合的杰作,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的航母之路注定是走独立自主与学习、借鉴世界先进航母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探索的道路。以目前中国的科技和制造工业水平,在航母设计和制造方面,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有待攻克。例如航母动力系统,有的航母采用成熟的核动力推进;有的航母采用蒸汽机推进。无论采用哪种推进方式,都是对现代船舶动力推进系统的极大超越。

从军种结合而言,航母战斗群是军舰与作战飞机的高度融合体。航母可以通过四通八达的海洋,把上百架的各型作战飞机运抵战场附近,对作战空间展开不间断侦察、轰炸或精确打击。从本质上说,航母就是一个移动海上机场。

舰载机需要频繁地出动和降落到空间有限的航母甲板上,这对舰载机的性能不能不说是一种考验。因此,航母需要配备先进可靠的舰载机及其起飞和降落技术。助推和阻降技术是实现军舰与战机结合的关键技术。

从人与技术的结合而言,实现航母与人的有机结合,即掌握航母,对中国人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航母不是一般的武器装备,可以通过短期的培训来掌握它。其中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舰载机联队长以及负责飞机起降的工作人员等都是航母实现人与技术结合的关键。这些人不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业务技能,而且要有临危果断、勇于献身的信仰。这需要长期的培养训练和不断探索,制定规章制度。

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拥有航母是国人由来已久的梦想。航母情结,源于一个民族危亡的屈辱;航母梦想,源于一国海权尽失的创伤。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从八国联军侵华到卢沟桥枪响,回荡着一个国家有海无防的慷慨悲歌,烙下了一个民族落后挨打的痛苦和惆怅。面对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面对1.8万公里的漫长海疆,面对日趋激烈的海洋权益斗争,建设一支拥有航母的强大海军,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的选择和追求。

航母是中国构建力量的里程碑,希望它同时成为中国人心理上更强大的里程碑。中国的全面发展不可阻挡,我们的缺陷会被一系列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补足,我们应同种种自卑做历史性的告别。航母是作战平台,但一两件新式武器的出现不会改变中国的战略,也不会最终改变战争的胜负,只是给中国增加一个筹码。用在中国人的手里,就是和平的盾牌。航母必会加强中国在钓鱼岛及南海争端中的地位,但拥有了航母级别之上的军事能力之后,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能同样会变化、升级。强大的、并且自信的中国会增加亚太的平衡,会让各方更冷静,增加西太平洋局势的从容。

武器装备的建设是服从和服务于国防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拥有航母是水到渠成的事,但这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并不矛盾。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并不能成为它构成威胁与否的标准,关键是看它拥有什么样的战略意图,奉行什么样的军事政策,如何使用这些军事力量。

早在1985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说过:“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中国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