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返三国之辅佐诸葛亮
21593400000034

第34章 长平公主(1)

“其实我肚子里是没墨的,墨水都在书本里。”诸葛迷的话很让人失望。

不过张绍还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望着他。听皇伯说这次益州的学术之风正是此人倡导,又听成都的士人议论纷纷,也在谈论着这位新近出名的才俊。从造纸到兴建学舍,诸葛迷的名声如一阵微风吹拂蜀川大地,给原本死水一潭的益州带来一种良好的风貌。

“读书务精不务多。张兄如果爱好历史,可以研读《史记》《汉书》《战国策》和《左氏春秋》;如果要明白事理,不如直接读阅《淮南子》《列子》和《吕氏春秋》;如果偏好文学,可以看看《诗经》《楚辞》;修身养性可读《论语》《老子》;想学治国可看《管子》《韩非》和《商君书》;兵法莫过于《孙子兵法》和《六韬》。世间书籍林林总总,我觉得看这些书足以受益非浅。”诸葛迷一口气列举出十六部经典名著,博学广识直叫张绍又多了三分崇敬。

“这么多书上哪里去找?”面对如此众多的典籍,张绍感到什么都想拜读,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汉末年代,造纸业很不发达,印刷术更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当时的书籍基本都是竹简,抄写相当不易,并且一本书的成本极为昂贵。作为桓侯张飞的儿子,有钱有势的张绍也没机会读到许多书。那些出身寒门的子弟更是无书可读。

诸葛迷闻听找书,很快就想到这个难题。他笑了笑说道:“书不可能读完。聪明的人只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比如诸葛丞相就是这类智者。”

这是诸葛迷第一次向别人评价偶像。让远在病榻上偷偷聆听的刘备也觉得有道理。

孔明当年才二十七岁,就能提出三分天下的隆中对,一步一步为刘备策划打江山。和孔明相处会发现他的学识很渊博,可他极少能一字不漏引章据典。如果不是他读书观其大略,又是什么。

想到孔明和隆中对,刘备就倍加悲凉。为什么刘备要重视学术,全都因为他想从科举制度里探索出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这条道路会对过去坚持十多年的隆中对进行修改甚至于颠覆。但是孔明会怎么想?刘备深知改变隆中对很困难,尤其对于它的总设计师诸葛亮。这十多年来,诸葛亮无时无刻不在辛勤耕耘着他提出的宏伟目标。但刘备有些动摇,不是他不信任诸葛亮,而是对蜀汉未来必须有个交代。刘备不希望毁掉自己一生的志向,即使他入土为安,但他的远大志向必须找人完成。

诸葛迷又道:“国家兴学风,办学舍就是解决读书难的问题。张兄想要求学,正好可以上学舍……”

由于在凝神思索关于蜀汉的未来,后面的话刘备都不在意。直到殿外门口传唤的宦者高喊:“长平公主架到!”刘备高兴得从病榻上站起,扬手示意在场所有人离开大殿。

长平公主是谁?难道是刘备的女儿?刘备有女儿?

一连串的疑问接踵而来,诸葛迷脑海里搜索着三国志有关内容,陷入迷茫。

还未来得及看清那位公主的面,诸葛迷就和张绍一前一后走出大殿。

不过他回头瞥视一眼公主的背景,顿时被她迷人的气质震得目瞪口呆。公主的背影堪称完美,修长白皙的玉腿透过薄薄的锦缎散发出诱人的气质。杨柳娉婷,袅娜多姿的小蛮腰,每一步迈出如同细柳扶风,令人生出怜爱欲扶之情。仅仅一眼背影,足叫诸葛迷差点为之流鼻血。背影就如此完美,那正身岂不是如魔鬼般充满诱惑。

诸葛迷被这位长平公主勾起沉寂多年的欲望,那种对美的渴求,让他宛如云里梦里。

“兄弟拿着这些钱买酒喝。我有一件事情要问。”来到转角处,诸葛迷拉着近来交好的一位宦者。掏出三十文直百五铢钱,颇有贿赂之意。

见钱眼开的宦者嘴都笑得合不拢,一面把钱紧紧握在手里,一面还假装拒绝道:“大人的钱,我怎好收。大人有话尽管问,别说一件,就是十件八件,只要小人知道,全都告诉您。”

诸葛迷不屑鄙视这位既想做****又要立贞节牌的太监,环顾周围没人,压低嗓音问道:“这位公主好大的来头,她到底是谁?”

宦者的眼神邪邪地注视着诸葛迷,然后淫笑道:“她是长平公主,陛下最宠信的女儿。这位公主真她妈的漂亮,我给你说,长平公主可风骚着哩。谁要做了长平驸马,嘿嘿……就算头戴绿帽子也******值!”

“陛下有亲生女儿?”诸葛迷记起三国志里曾说刘备的两个女儿在长坂坡被曹兵掳走,难道长平公主就是其中之一。

“亲生的,绝对亲生的。她年纪比太子大三岁,是太子的姐姐。她的美貌堪称益州绝色,只有茶仙可与之媲美。”

如果宦者没有撒谎,那么长平公主极有可能就是当年被曹操掳走的女儿。当年的她也就四五岁,能够逃脱曹操这个老色狼的魔爪实在侥幸。书上都说曹操好色,但他对四五岁的小女孩还是像个君子啊。

诸葛迷问道:“茶仙和公主谁美?”不止一次听闻这位传说中的大美女,诸葛迷对她逐渐好奇。

“小人没见过茶仙。不过我认为茶仙再美也不如公主有气质。”宦者显是情绪激荡,竟然又说了不少。

诸葛迷暗暗骂他:你一个太监也懂得什么叫气质。

这三十文直百五铢钱实在划算。买来了三个消息:第一,长平公主是刘备的亲生女儿,深受宠信。第二,公主很美,美得连太监都动心。第三,公主很风骚,未来的驸马被戴绿帽子。

永安宫大殿皇帝的卧室。

刘备牵着长平公主的纤手,喜逐颜开地说道:“几年不见,婷儿又长漂亮啦!”

十八九岁的刘婷是刘备的二女,都是甘夫人所生。长女死于赤壁逃难时的那场战乱,只有二女在赤壁被营救,后来留在荆州由诸葛亮的妻子黄氏抚养。直到刘备为汉中王才来到成都,后来被封为长平公主,刘备希望她能永远太平。她是刘备最疼爱的儿女,因为黄月英的抚养关系,连诸葛亮也很疼爱她。

“父皇,这次女儿跟着相父来到永安。”刘婷幼年拜诸葛亮为养父,黄月英为养母,所以称呼丞相为相父。

“丞相也到永安啦?”刘备恨不得立即出迎。

刘婷拉着父皇的手说道:“丞相在江州有事耽搁几日。听说汉嘉太守黄元谋反,可能攻打成都。丞相担心弟弟的安危,所以让杨洪返回成都负责防御事宜。”

刘备点点头,忽然脸色大变,说道:“一个女孩子家,知道那些军国大事做什么。你也到了该出嫁的年龄,朕许配一家贤良之后让你出嫁。”

“我才不要嫁人,我要一辈子侍侯父皇。父皇是女儿最崇爱的人,叱咤风云,翻云覆雨,看上去真的很美。”刘婷从小饱经战乱,尤其是刘备早年东奔西走,居无定所。就在她四岁那年被曹兵掳为俘虏。恐吓、威胁、打骂,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极大的摧残。尽管后来刘备宠爱她,想以此弥补当年的过失,但刘婷已经变得和普通女儿不同。身长在帝王家中的她,更热衷于国家事务。

“这些是男人们的事情,你绝不可以卷进来!”刘备发火了,面色很难看,接着不住咳嗽。

从来没见父皇对自己发过这么大的火,刘婷被吓了一跳。见刘备病得难受,她又不忍心,急得冲侍从发火道:“都愣着做什么,还不传太医。”

刘备伸出苍白无力的手,想拦住刘婷,只扯到一块裙摆,哪里拉得住人。“婷儿,别叫太医。传唤诸葛迷来就够了。”

“父皇,婷儿再也不会惹您生气啦!”刘婷在榻前抽泣,哭声像宛如的夜莺。

“朕替你安排好啦,我要把你许配给诸葛家的后人。诸葛乔,他是丞相的儿子。”刘备早就布置好一切身后事务。联姻诸葛家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刘备死后,刘禅要靠诸葛亮辅佐,他的志向也只有靠诸葛亮来完成。

“不,打死我也不嫁给伯松哥哥。他是江东的人。”哥哥对她很好,好得没法说,但刘婷一直以来都把诸葛乔当作亲生兄长一样敬重。所谓江东的人不过是找个借口罢了。

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的儿子。诸葛亮无子,就把诸葛乔过继来收养,视若己出。

刘备没有辩驳,只是喃喃道:“婷儿终究得嫁给诸葛家的后人。”在他认为诸葛亮就是自己事业的继续,诸葛家是刘家必须依靠的。

“诸葛家的后人没有一个才俊配得起女儿!”刘婷很高傲。她那绝世无双的美貌足以让她傲视群芳而无愧言。

“谁说诸葛家的后人就没有能人。有一个青年就很不错!”

“谁?”刘婷对蜀汉大小事情都略知一二,但她实在找不出一个诸葛家的子弟配得上才俊二字。

“诸葛迷就很不错!”刘备由衷地称赞道。

刘婷满不在乎地问道:“父皇说的是不是那位在弟弟的堂前舌战群儒的诸葛迷?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人,有什么稀罕的。”

“你可别小瞧了诸葛迷。他可是大有学问的人哩。另外朕的病若不是有他治疗,早就归天啦!”刘备说了一大堆话,病情加重,咳嗽不止。

“你们叫的医师怎么还没到?那个诸葛迷呢,叫他快进来给父皇治病!”刘婷一面替刘备轻轻捶胸,一面想道:连识人很准的父皇都器重诸葛迷,我倒要瞧瞧他是什么样的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