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国际组织
2158500000009

第9章 全球政治中的国际组织(3)

当代革命主义的国际政治观主要有代表第三世界国家国际事务观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理论和西方国际内的社会批判理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理论主张迅速结束几个世纪以来少数发达国家对世界政治经济的支配状况,建立平等公正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它的目标是:(1)要求改变大国支配国际政治、大国控制小国和干涉小国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现状,用基于各国一律独立平等、和平共处的规则来取代强权政治、以强凌弱的国际规则。(2)要求改变西方人欺凌和歧视世界有色人种的国际种族秩序,用民族平等、种族平等的规则来取代以各种形式表现的西方优越和精神特权的实际规则。(3)要求改变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控制和不公正地对待不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体制,通过各国政府组成的国际机构并依据各国政府共同制定的国际协议,权威地再分配国际经济资源,以取代现存的依靠世界市场自发作用的国际经济运行机制。从这三个目标可以看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理论是从国家间正义、民族间正义和国际分配正义的伦理出发,要求以此重新塑造一种全新世界政治经济客观实在,这体现出它具有道德主义和全盘否定与全面创新的革命主义传统。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理论对世界经济结构的分析也充分体现了其革命性的特征,它认为世界经济结构是一种中心——外围的结构,这种划分颇有世界性阶级划分的色彩,而不像现实主义强调民族国家性和自由主义强调世界的个人性。

目前在革命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还较有学术影响的理论之一就是被称为“批判理论”的国际政治理论。这一理论出现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现在是处于理性主义理论和现实主义理论之外的第三大类的国际政治理论。“批判理论”

的开创者之一——罗伯特·考克斯主要通过借鉴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葛兰西对意大利社会的历史分析观,用强调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国际关系(因此也被人称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葛兰西学派)。考克斯从经过葛兰西改造过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出发,主要从经济发展过程中来论证了资本主义各个时期兴衰更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认为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社会力量,由于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和精神上受压抑往往产生一种新的意识,要求建立与旧秩序不同的新物质和制度结构的基础,在正确的斗争战略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努力,新的社会力量有可能在国家层次和世界范围内创建一种新的国家形式、新的世界秩序,新秩序所带来的制度具有加强和巩固新的社会力量所体现的物质基础和意识的力量。考克斯这种通过物质力量、意识和制度三种力量实现对旧秩序的根本改造并不只是着眼于国家,而是着眼于社会力量、国家与世界,尤其是强调对整个世界改造的全球意识;这样,他的思想比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理论更能体现革命性,即不强调国际无政府性、国家主权的必要性和国家利益至上性;考克斯对旧秩序的批判不仅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的不科学性进行了揭露,而且也在道德和意识形态上批判了资本主义对人的基本价值与尊严的破坏和扭曲,这种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不仅涉及到政治上不平等、经济分配的不公平和思想上的欺骗,还涉及到与全球问题有关的新的政治伦理问题,如人权(包括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资源、环境保护等等。强调新的世界秩序的建立不仅在于建立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世界政治经济体制,而且还在于重建不同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新的世界观。

另一个革命主义倾向的学派是以理查德·福尔克为代表的世界秩序学派,这一学派的特点在于全面地、宏观地研究当代可能给人类巨大灾难的问题和当代世界的不公正问题。前者是指现存世界中工业与物质的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即核战争、核恐怖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人口危机、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等问题;后者是指日益加剧的南北经济差距以及国家对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即民族权利、种族权利、宗教权利等)的压制和破坏。这一学派的理论主张从全球政治的高度探讨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找出实现人类安全、繁荣、公正和尊严的方法:

即构筑一个能将国际暴力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全球公正的经济福利,维护人的尊严,防止资源枯竭和生态灾难的新世界秩序。与葛兰西学派强调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不同,世界秩序论具有强烈的道德主义色彩,要求自觉地谋求理想的世界秩序,批判将社会科学与道德伦理割裂的当代社会科学主流倾向。强调社会问题的解决首先取决于道德选择而不是科学的方法。它的激进性在于认定当代世界组织方式和国际行为就主要方面而言是不健全的和不公正的,而问题的关键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是国家主权至上的逻辑严重妨碍了人类安全、繁荣、公正和尊严。

它主张根本变革现存的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没有中央权威的国际体系,建立一种全球各功能领域内的超国家中央与国家内部的政治权力分散化相结合的新型世界政治体系。由于对大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霸权主义没有追究与批判,也没有从世界政治经济结构中探讨世界不正义的内在关系;过分侧重于对国家主权的消极作用的批判,因此,从理论批判深度上和对新世界秩序的探索上,这一学派相比葛兰西学派要略逊一筹。

4.国际政治生活的多面性与国际政治本质的多样性

之所以会出现对国际政治本质不同的认识与理解,这与国际政治生活多样属性并存有关。不同政治传统的国际政治学者对国际政治的本质做了不同的描述与归纳。现实主义者对人性与世界的组织与运作方式持保守主义与悲观主义的态度,认为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国家间的权力斗争,权力平衡或均势是目前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最有效的方法,尽管现实主义者也认为这种方法对处理目前纷乱世界状况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自由主义者由于对人性和对世界的现状及其发展抱有乐观主义的态度,相信人类的改造自我的能力和内在的动力,认为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通过道义、法律、经济与商业等途径来实现国家间有序的交往与合作以及国家对外行为的规范化,改良国际政治,增进各国的共同利益,增强各国的共同价值观和国际社会的共同规范,以此来维护国际的和平、稳定和发展。革命主义者由于对世界的现状持彻底的否定态度,希望重新塑造一个新的世界秩序,以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而他们从世界主义的角度来认识国际政治的本质,认为国际政治就是重新塑造世界秩序与建立人类共同体的过程,是实现人类科学、进步、正义和消除目前世界不平等、不公正和一切丑恶与不合理的过程。客观地说,上述任何一种对国际政治本质的描述与归纳都是国际政治现成属性一个方面的描述与归纳,强调的是国际政治属性的一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全面性。

应该看到,现代各种现实主义国际政治观、理性主义国际政治观和革命主义国际政治观尽管在对国际政治的本质和对世界的现状以及发展态度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也并不是完全相互割裂的,有时也存在相互的思想融合之处,如有些理性主义理论中就带有现实主义的成分,像布尔的“国际社会”理论和奈与基欧汉的相互依存理论就带有相当的现实主义色彩,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理论中也有一定的现实主义的保守性,在强调国际政治的合作性本质时,也注意到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关于布尔思想中的现实主义成分见布尔的《无政府社会》第二章中“国际社会现实”部分,见该书第28-39页。关于奈与基欧汉理论中的现实主义成分可以参见《权力与相互依赖》(中译本)的第3节和第2章中关于传统政治与相互依赖政治的区别与继承的关系。

的本质。而在摩根索这样的现实主义思想中也包含有一定的理性主义的成分,他在对人类通往永久和平道路的设想中也采纳了理性主义的思维和世界主义的思维,这说明即使是强调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本质成分理论家也注意到要改变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斗争的现状也必须借助于国际合作和对旧的国际政治运作与组织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造。革命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中既有侧重于现实主义成分的理论,如“依附理论”,它对国家主权的强调,以及它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对发达国家间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分析充满了冲突与对抗的色彩,说明革命主义论也对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斗争的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再者上述提到的以考克斯为代表的葛兰西学派也是比较侧重于现实主义的,强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集体统治,以及像美国和英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大国在决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中的作用;②革命主义理论中也有侧重于理性主义成分的理论,如以美国的理查德·福尔克为代表的世界秩序学派就比较接近理性主义,它比较注重国际间的合作和国际政治中的社会性要求。这种理论上的相互借鉴与融合的现象说明,国际政治过程与国际政治的本质存在着多元性,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窥视到国际政治中不同的特征,只有通过对国际政治过程多面性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国际政治多元的本质属性,才能有助于我们对国际组织的本质和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国际组织的本质与国际组织在世界政治过程中的作用

(一)国际组织的本质

国际组织只是国际政治生活的一个方面,是国际政治的一个反映,人们对国际组织本质的认识必然要与对国际政治本质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对国际政治本质的不同描述与归纳必然导致了对国际组织本质观的不同归纳与概括。

1.现实主义的国际组织本质观

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者把国际组织从属于权力政治这一属性的范畴。因此,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本质观一个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国际组织是国家间“权力斗争工具论”。“权力斗争工具论”是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本质观的逻辑推导。这个观点认为,国际组织产生于民族国家体系的环境中,国家主权具有不可侵犯性,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也是惟一的行为主体,主权国家的地位应优于由主权国家建立的国际组织,国际组织不能也不应该破坏国家主权,取消和替代国家的作用和功能,成为一种超国家的世界政府。国际组织的不可能对国家间的权力斗争起到大的限制与抑制作用,只能是国际权力斗争的附属物,因为尽管国际组织具有限制国际冲突的目的与宗旨。但是国家主权与国际组织的效率之间存在着矛盾,国际组织要有效率,就必然损害它的成员的行动自由;成员国要是强调其行动自由,就必然损害国际组织的有效性。在涉及国际的安全与生存的领域,国家特别是大国决不会牺牲自己的主权来维护国际组织的权威与效率。因此,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中其实质只能是服务于国际间的政治权力斗争,是国际权力斗争的一种反映与产物,是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进行权力斗争一种工具。而且这种工具还不是像军事威胁、经济奖罚那样的主要性的权力斗争工具,它只能是一种次要性的工具,作为国家间传统外交手段之补充的工具。国际组织本身对国际关系的稳定与国际安全的作用微不足道,它是各成员国特别是其中的大国用来促进和保护自己的权力,增进和维护自己的利益的一种手段。摩根索对联合国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实主义的国际组织本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