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神话故事
21584200000020

第20章 尧——允恭克让称尧天,光被四表格上下(1)

上古时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席卷中华大地,洪水淹没庄稼,摧毁房屋,人民四处迁徙,居无定所,刚刚展现的文明曙光,又被这无情的大水熄灭,世界陷入万劫不复的黑暗,一片混沌。在这片混沌中,隐约存留下九个较大的孤岛,幸存的人民便在这无望的孤岛上艰难度日。连野兽藏身的洞穴,鸟雀栖息的窠巢都成了人们争夺的容身之地。寒冷、饥饿、恶禽走兽……没有一天不在吞噬人们的生命。

在最中间的一个孤岛上,有几间并不豪华的茅草房子,屋顶的茅草参差不齐,屋子里的梁、柱都是用山上刚砍下的粗糙木头简单搭就的,只有大门前竖着的黄色旗帜,绣着赤龙,威严凛然,这就是所谓的王国宫殿了。表面看起来,这些房子简陋寒碜,但宫殿马房的草会忽然变成了稻子,天井不时飞来一两只凤凰,令人啧啧称奇。更神奇的是,宫殿的阶沿里,生长着一种叫作“历荚”的草,每月第一天,它便长出一个豆荚,以后每天生长一个,过了十五天,便长满十五个豆荚,以后的十五天,它又每天落下一个豆荚,到第三十天正好又空空如初,如此循环往复。人们看到豆荚的生和落,就知道是当月的哪一天了。另一种草,它长在碗橱里,叫作“萐蒲”,形状是一把把大扇子,一旦有蚊虫苍蝇靠近食物,它就扇动叶子,赶走这些飞虫,夏天的时候,它轻轻摇动,带来徐徐凉风,使食物保持新鲜。而在朝堂的庭阶上,生有一种叫作“屈佚草”的草,只要有奸佞的人踏入朝堂,它就会弯曲茎秆,指向奸佞之人,所以又叫“指佞草”。人们说,之所以有这些奇特的事物,都是因为宫殿里住着一位受人爱戴的好君王。马房里的稻子、天井的凤凰是寓意他统治下的王国五谷丰登、和平安乐。“历荚”是他办公的好帮手,他看着日期,就知道哪天需要播种,哪天要去祭天了。“屈佚草”则是他选贤任能的好帮手,至于“萐蒲”,完全是受他节俭的生活作风感应而生长出来的。

人民口中这位贤德的好君王,正是大名鼎鼎的尧。

关于尧的身世,有一段传说,尧是帝喾的次子,帝喾娶了伊耆侯的女儿庆都,但庆都成婚后仍住在娘家。一年春正月末,庆都陪伴伊耆侯老两口,坐着小船儿沿着三河游览观光,岸边人群熙攘,烛火通明,好不热闹,这一家三口也是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忽然,河面刮起一阵狂风,就在他们乘坐的小船中央,形成一股扶摇直上的龙卷风,老两口惊恐万分,赶紧护着女儿,战战兢兢地躲在船的一角。说来奇怪,庆都却不惊恐,她定眼朝那股妖风望去,隐约看见,旋风的中央是一条赤色的龙,那条龙衔着一朵粉色的小花,仿佛在朝她微笑。这下庆都更不害怕了,她也朝着那条赤龙会心一笑。这样,在庆都一家乘船回家的途中,赤龙来了好几次,一次比一次风小,仿佛只是来看看庆都,老两口见这条龙并无恶意,也就放心了。回到家中,庆都一直想着那条龙的样子,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朦胧中,从四面刮来阴风将庆都包围,那只龙又出现了,这次,赤龙直接向庆都扑来,庆都一惊,就醒了过来,发现身旁留下一张沾满涎水沫的画像,画上是一位皮肤赤红的男子,他脸型丰满,八字眉,长头发,人像的旁边写着四个大字:“亦受天佑”。庆都一边疑惑着一边将这张画像藏了起来,不久,庆都就怀孕了,过了十四个月,她生下一个和画像上一模一样的儿子,这便是尧。

尧出生时,已经有三个哥哥,大哥叫作鸷,也就是后来继承帝位的帝挚,二哥叫作弃,三哥叫作契。帝喾并不喜欢他的第四个儿子,因为尧出生后,他的祖母,也就是帝喾的母亲去世了,这让孝顺的帝喾无法忍受。庆都一直带着儿子住在娘家,直到尧十岁时,才回到帝喾身边,所以尧小时随外祖父家的姓为伊祁氏。

稍大的时候,尧被父亲封去管理北方的唐邑,在唐邑,少年的尧作为君王受到了第一次严峻的考验,中原连年大旱,河水枯竭,寸草不生,百姓叫苦不迭,唐邑也同样遭到了旱魔的袭击。一方面,尧——这个时候已经被尊称为陶唐氏,每天亲自劳作,带领当地居民拦河筑坝,引水灌田。另一方面,尧其实是真龙所化,他能感应灵气所在,将天地灵气汇于一地,即使在最干旱的时候,唐邑的土地里也总能长出最好的庄稼。尧还会带领人民祈祷上苍,他精选出最好的粮食,用最有灵气的“滴水潭”水浸泡,再用特殊的一套工艺程序去除所有杂质,淬取出粮食的精华酿造出祈福之水,这种水清澈纯净、清香幽长,香味飘到天上,能感动上苍。多余的水,尧就分发给百姓,保佑他们身体安康。后来,人们把祈福之水取名为“华尧”,也有人说,尧酿造的祈福之水就是后来的酒。尧就这样靠着自己的艰苦劳作和虔诚祈福,战胜了旱魔,获得了丰收,唐邑也成为当时享誉中华的富裕之邦,许多灾民纷纷逃往唐国,寻求避难。唐尧心地善良,无私救助穷苦灾民,赢得天下民心。而就在这个时候,继承帝喾王位的长子帝挚,却不顾人民的死活,耽于玩乐,还听信一帮奸佞大臣的话,祸害忠良,一时间,怨声载道,万众叛离。人民终于忍无可忍,纷纷要求帝挚退位,帝挚迫于压力,不得不让位于拥有民心的尧,百姓欢呼着,迎来唐尧,拥护尧成为天下的王。

尧虽出身贵族之家却毫无骄矜之色,富有四海却毫无傲慢之颜,他的外表,看上去,就像那座茅草宫殿一样寒碜,他常年喝野菜汤,吃粗米饭,身体变得羸瘦,脸色因缺乏营养显得蜡黄,身上穿的是粗布麻衣,只有天寒时才披上一层鹿皮抵御风寒,更不用说有一双像样的草鞋,可以说,尧是历代最为艰苦朴素的皇帝了。尧对自己百般苛刻,对人民却关怀备至,有一个人肚子饿了,他会自责地说:“是我让他饿肚子的,”有一个人没衣服穿,他也会自责:“是我让他没衣服穿的,”如果有一个人犯了罪,他更是反思不已:“是我教导无方,让我的国民陷入罪恶的泥坑。”尧在宫殿的大门口设立了谤木,让平民把意见写在谤木上,以便他及时了解民心。他命令掌管天象的羲氏、和氏制定历法,让人民按时节耕种。命令羲仲,住在最东方的郁夷,恭迎太阳出来,主持春季的耕作;命令羲叔,住在最南边的南交,主持夏季的农活;命令和仲,居住在最西方的西土,恭送太阳落下,主持秋天的收获;又命令和叔,住在最北方的幽都,主持冬季的收藏。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从此,百姓有了按历法进行农活的概念,生活都变得有条不紊了。

尧贤明、节俭的声誉远播到四海,在他在位第七十年的时候,远在万里之外的秪支国听说尧的美名,给尧进献了一只名叫重明鸟的奇鸟。此鸟的两只眼睛各长有两个瞳孔,因此又叫双睛鸟。它的身形像鸡,鸣叫的声音却像凤凰一样嘹亮动听。更奇特的是,它常常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抖落,光着一双翅膀在天空起舞回旋,驱逐虎、豹、豺、狼等猛兽,至于各种妖魔鬼怪,只要一听它的叫声,就吓得浑身发软,没命地逃跑。然而,重明鸟只吃琼浆玉液,这就让节俭的尧感到为难了,尧说:“重明鸟是灵鸟,与鸾凤一样,恐怕不是樊笼能关得住的,况且关起来养着它,哪有那么多琼膏来供奉呢,还是把它放在林间,任它自由来去吧。”于是,重明鸟重获自由,到处飞翔,它高兴了才过来国都几次,不高兴了,就好几年都不现身,人们纷纷清扫庭院,把好不容易搜集到的琼浆玉液摆在门前,盼望重明鸟飞来栖息。若是重明鸟没来,人们就只得用木头或铜铁铸成它的形状,安放在门户间,这样,妖魔鬼怪禽兽见了,也会害怕,躲得远远的。从此形成一个风俗:每逢元旦这日,人们或者刻木,或者铸金,或者绘画一只鸡的形状,放在窗牍之上,以祈求远离灾害。

不仅尧自己是一位好君王,他手下还有一批贤名的大臣。

农师后稷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又名弃,是帝喾的次子,帝尧的二哥。后稷和尧的母亲并不是同一个人,他的母亲是帝喾的原配妻子——有邰氏的女儿,叫作姜嫄,有一天,姜嫄在郊外游玩,忽然发现地上有一个巨大的足迹,远远看着,又像某种野兽的足迹,姜嫄好奇地走过去,把自己的足踏上去,想比比看这个巨大的足迹到底有多大,不料,她刚把脚踏上,就感到一阵眩晕,身子也跟着晃动起来,继而腹部也隆起,生下一个圆圆的肉球。姜嫄害怕极了,她不敢把这个怪物一样的肉球带回家,于是想找个地方扔了它。她把肉球扔到废弃的巷子里,路过的马儿牛儿,却都小心翼翼地绕着道走,生怕踩伤了肉球。姜嫄带着肉球来到了荒野,看到湖面上结着厚厚的冰,她狠狠心,把肉球放在了冰面上,奇怪的事又发生了,一只大鸟悲悯嗥叫着从天空盘旋落下,用一只翅膀托起肉球,一只翅膀覆盖在肉球上,生怕冻到了它。这时,翅膀下传来婴儿响亮的哭泣声,姜嫄赶紧跑过去一看,鸟儿翅膀下的肉球已经像蛋壳似的破开,一个红彤彤的小男孩正躺在里面哇哇大哭。她抱起孩子,小心翼翼用衣服包裹起他,又惊又喜地向家里走去,那只大鸟就一路在上空盘旋跟随,一直看着孩子被姜嫄带回家,才安心离去。因为这个孩子一度被姜嫄抛弃,所以他被取名为弃。弃小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农业才华,他在野外玩耍时,喜欢捡回一些野生的种子,再用小手儿一粒粒将它们种下,精心浇灌,最后总能长出又肥又大的瓜果儿。后来,弃长大了,他将从小积累的播种经验告诉家乡的人民,使以前只靠捕鱼打猎、采集野果生存的人们,学会了耕种。家乡一带的食物多了,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变得人丁兴旺,生活富裕。尧做了国君后,就请他的哥哥来教全国人民耕种,弃也被人民尊称为后稷,是周族人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