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神话故事
21584200000011

第11章 黄帝——逐炎帝大合诸侯,屠蚩尤一统神州(4)

黄帝见这位大汉竟敢这样明目张胆地冒犯自己,顿时火冒三丈,他就地一个懒驴打滚,躲开了刑天的斧头,顺势抄起一口宝剑,就和刑天杀出了天庭。众神仙唯恐黄帝有了什么闪失,都纷纷地赶出来助阵,但却被黄帝喝止了,一时性起地黄帝要和刑天单打独斗。众仙们只见两人在云端斧剑交错,你来我往,真是个将遇良才,棋逢对手,半天还分不出个高下,而观战的仙人们却早看得眼花缭乱了。两人且战且走,从天上杀到了凡间,又一路杀到了西荒的常羊山上。见久久不能取胜,刑天开始心慌意乱起来,这心一慌,也就渐渐地露出了破绽。黄帝冷笑一声,瞅准了一个空当,直取刑天的脖子。刑天见黄帝的宝剑逼了过来,躲闪不及,只感觉到脖子一阵飕飕的凉意,接着就是一阵的眩晕。眩晕中,刑天听到了黄帝那如同魔鬼般的笑声,慌忙地一摸脑袋,却早已不在脖子上了。没有了脑袋,刑天心里更慌,忙蹲下身来在地上好一阵摸索,眼看就要碰到了,黄帝宝剑一挥,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巨响,巍峨的常羊山被从中劈开,刑天那颗巨大的头颅立即就磕磕碰碰地滚进了裂缝中,大山又合二为一。

蹲着的刑天突然停止了所有的动作。此时,天地间只剩下一片腾起的尘埃和死一般的寂静。慢慢的,慢慢的,刑天站了起来,仿佛这个动作是经过了千百年的酝酿,蓄积了亿万载的力量。他知道自己的脑袋已经被黄帝埋葬了,但他没有悔恨,也没有悲伤,更没有怯懦,有的,只是一腔的昂扬的斗志,一颗永不屈服的心!突然,他奋力地挥舞起手里的盾牌和板斧,他把他两个圆圆的乳头当作眼睛,把他肥大的肚脐当作嘴巴,继续和心中的敌人做殊死的搏斗。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虽然他的敌人也许此时正远远的站在旁边,得意地看着他跌跌撞撞的表演,也许此时已经回到了天庭,喝他的庆功酒去了,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一颗永不言败的心!一种奋斗不息的精神!

黄帝的佐神后土,其事迹已详前节。但黄帝一朝,人才济济,其臣工多所创造,包括他的妻子嫘祖,也有所发明,在中华远古文明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可不说。

黄帝臣工的发明,除了前面讲到的伶伦造律、荣将铸钟、尹寿作镜等神话外,还有挥作弓、牟夷作箭、仓颉造字、大挠作甲子以及俞跗、岐伯、雷公对医术的开拓等动人传说。

前人说,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于古之孝子。古时候的人很质朴,饿了就捕鸟兽,渴了就喝露水,死了就用白茅裹起来,抛弃在荒野。孝子不忍心看到父母的尸骨为鸟兽所食,就发明了弹来驱逐野兽。按这个说法,弹是孝子为了守护父母的尸身所作,但实际上恐怕与逐鸟兽果腹的关系更大一些。《吴越春秋》所载的《弹歌》说:“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已经把这一动机讲得很清楚了。古人应该是先徒手投掷石块,后来才利用竹木的弹性发明了弹,最后才发明了弓矢。在神话里,弓是挥发明的,箭是牟夷发明的,两人都是黄帝的臣子。挥和牟夷的具体职务已经无从得知了,估计应该是古时候的良工巧匠。

仓颉造字,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神话。仓颉是一个宽头大额,长着四只眼睛的怪人。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拿着木棍草茎东涂西抹,自得其乐;长大后,又穷究天地万物的变化,仰观天象,俯察地势,一旦心里有所领悟,就随时随地在手掌上摹写图画,久而久之,就发明了文字。

仓颉把文字创造出来后,老天害怕人们从此利用它来传播和学习一些诈伪巧智,渐渐地丢掉了农耕的大业,而去追逐一些蝇头小利,弄得没有饭吃,所以事先降下一些米粟,以警告世人即使掌握了知识也要老实忠厚;而那些鬼却害怕文字把它们的罪过全记载下来,向阎王爷弹劾它们,所以也害怕得在深夜里大哭。这就是仓颉发明了文字,“天雨粟,鬼夜哭”的故事。

黄帝的史官大挠发明了甲子。羲和生了十个太阳,以十日为一旬,用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来名日;常仪生了十二个月亮,以十二次阴晴圆缺为一年,用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地支来名月。大挠将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形成六十个组合,用它们来记日。这种记日的方法,有很多的好处,甲子不会写成乙丑,初二却很容易写成初三;甲子六十日一循环,简单明了,数字记日,时间一长就会错乱。正因为甲子记日有这些便利,所以到现在我们还用它。

黄帝的时候很出了几个了不起的医生。一谈到中国古代的医术,人们就很容易想到岐伯。岐伯是一名黄帝很倚重的医生,据说只要他身体违和,就会点名让岐伯来给他诊断。为了弘扬医术,黄帝又让岐伯和其他医生一起,做过一次关于经脉的学术讨论。据说岐伯活到了很高的年龄,还写了《本草》和《素问》两部著述,让他的医道在后世发扬光大。

雷公也是黄帝时很有名的一位医生。可能是雷公过早地被黄帝杀死了,没有来得及把他的医道传下来,所以后世关于他这方面的传说很少。我们所能知道的,就是有一次雷公派他的童子出去采药,结果童子在回来的时候迷路了,不知怎样的,后来竟变成了一只啄木鸟,成了树木的医生,以度过他未尽的生涯。

黄帝时还有一个很高明的外科医生,叫作俞跗。俞跗的医术高明到了什么程度呢?据说他可以使出丧的车子往回走,让准备下葬的人起死回生。他给人治病从来不用汤药、针灸、熨帖等常见的手段,而是根据人身五脏六腑的结构原理,直接用刀子划开病人的皮肤,解剖肌肉,结筋扎脉,挤出受病的骨浆和脑髓,又分开处在心脏隔膜上下的膏和肓,用灵巧的指头轻轻地拔去其中的翳膜,再把病人肠胃五脏翻出来清洗一番再缝进去。病人经过他这一番的治疗,完全脱胎换骨,容光焕发。这样看来,他能“回丧车,起死人”的赞誉确实不是浪得虚名的。

黄帝的妻子嫘祖也有所发明,据说她是我国养蚕治丝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蚕神。关于蚕桑的起源,也有一个有趣的神话。

远古的时候,有一个男子出远门,家里只剩下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和一匹公马。女儿一个人在家,很思念父亲,于是有一天,姑娘以玩笑的口吻对圈里的马说:“马儿啊,要是你能够把我的父亲带回来,我就嫁给你!”

那马听了姑娘的话,奋起前蹄一阵长嘶,接着就奋力地挣脱缰绳,从圈里跃出来,像一阵旋风似的消失在小屋的转角处,只留下一片越来越远的马蹄声。

经过了好几个昼夜地狂奔,那马径直来到了姑娘父亲的住所,又是一阵长嘶。听到马鸣,父亲连忙出来看个究竟,原来是自家的马从家乡不远千里地跑来了。父亲又是诧异,又是欣喜,纵身一跃,翻上了马背,打算沿着客居的周围溜达溜达。可那马也怪,无论父亲怎样的催动它,它都不肯走,只是望着它来的地方悲鸣不已。父亲领会了马意,心里不禁有些暗暗的焦急:莫非是家里出了什么事?于是紧紧地抓住马鬃,两腿一夹,片刻不停地往家里跑去。

父亲回到家,却发现家里一切太平,并没有什么意外。女儿告诉父亲,说是自己很想念父亲,马通人性,就径直把他接回来了。父亲见女儿这么想念自己,也就没再出门,留在家里住下了。又觉得这马如此的聪明通灵,对它的饲养也优厚有加。可马对丰美的食物并不感兴趣,但每次见到姑娘从院子里出入的时候,却神情大异,或顿蹄高亢,或垂首低鸣。

父亲觉察到这种异常后,心里很是纳闷,便偷偷地问女儿:“给爸爸说说,那马儿为什么见到你又蹦又叫呢?”女儿最开始支支吾吾地不肯说,在父亲的再三追问下,才红着脸把她之前说给马听的玩笑话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完之后,只是长叹了一声,不再言语。

父亲虽然爱马,但更爱女儿,所以也绝不肯让马来做他的女婿。为了防止长期这样下去,马会对女儿不利,于是父亲就埋伏在路边,等女儿牵马饮水的时候就把它射死了,然后剥了它的它皮,晾在院子的竹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