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2157300000011

第11章 让孩子学会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1)

——惜时如金带来学习的高效率

1.让每一分钟都产生学习效益

人们形象地把时间比作河流。黑格尔称时间“犹如流逝的江河,一切东西都被置于其中席卷而去”。时间具有不可逆性、瞬逝性的特点,所以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学会运筹时间的方法,以培养自己利用时间的能力。

时间是公正的,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人们在学习中要着重解决善于利用时间的问题。爱时间就是爱生命,爱生命的每一部分。

霍尔巴赫说:“我们的生命是无数必然时刻的一种连续。”对每一个人来说,每天都是24小时,对谁都不偏不倚,问题在于你是否能充分利用它。时间是个常数,也是个变数,善用者则多,妄用者则少。

数学家华罗庚说:“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的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的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家教箴言没有时间的保障,任何学习都是不可能的。作为父母,应该教孩子学会统率时间,驾驭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高质地完成学习任务。

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谢夫从26岁就开始实行自己的“时间统计法”,每天都要进行核算,日清月结,年终总核算并订出下年的计划。他还有自己一生中的许多个“五年计划”。5年之后就把自己的时间支出和事业成就作一番对比研究,从中找出得失,吸取教训。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56年如一日,从不让时间白白流逝,所以他的一生取得了很大成就,发表了70余部科学著述,而且每篇论文都有时间的“成本核算”。请看看他《论生物学中运用数字的前景》一书的“成本核算”。这是他写在手稿的最后一页上的:

准备提纲(翻阅其他手稿和参考文献)14小时30分。

写作29小时15分。

共费43小时45分,共8天,1921年10月12日到19日。

这多么像一个时间的“会计师”,从原料到加工,到完成产品,都有详细的成本核算,都要登记入册。

正因为时间的宝贵,一些有识之士便想办法让人们学会珍惜时间。居里夫人的会客室从来不放坐椅,使来访者难以拖延拜访时间;卡扎菲发现总统府的官员坐在椅子上闲谈,于是撤出所有的办公椅,让他们站着办公。这些做法,可能有人认为太过分,甚至也可能认为是一种“不幸”。然而屠格涅夫说得好:“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了。”

2.最有效地利用自已的时间

今天,每个在校学习的孩子都承载着过重的学习压力,天天都要完成大量的作业。一旦时间抓不紧,不仅要影响孩子的休息,而且还要耽误学业。因此,教会孩子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成为了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之一。

那么,父母应该教孩子怎样有效地利用时间呢?

温馨提示时间的利用,关键在于掌握利用时间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巧妙地管理时间,合理地利用时间,才能发挥时间的最大价值。

列定每天的计划孩子的一天,除了学习还有很多要做的事。分门别类列好计划,就能把所有的事情变得容易处理。

先做最重要的事在所有的事情中,要分清轻重缓急,先做最要紧的事。不要把时间耗费在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上而集中精力做好最重要的事。这也是高效率学习的好习惯。

一心不可二用学习最怕心思走神,孩子往往在外界干扰中心不在焉。父母要提高孩子抗干扰的能力,并适当定下一些加强自我约束的规矩,要求孩子自觉遵守。

像挤牙膏一样挤时间一些孩子总爱说自己的时间不够用,要让孩子巧用时间的缝隙,在课余饭后,上、下学路上,都可抽空温习一遍课堂内容,把每天的细小、零散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久而久之就能取得令人惊喜的回报。

少做无用功节约时间不是目的,提高学习效率才是最充分的利用时间。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浪费一分一秒,注重学习效率,少做无用功,不要把时间空耗在无关的小事上。同时最好按照每天计划按时保质完成。

有效地利用时间,需要注意下面的这些原则:

消除无所事事的时间。使每一小时都变成富有成效的时间单位。

利用白天时间。研究结果证明,白天学习一个小时等于晚上学习一个半小时。

背诵性课程在课前要进行预习。

理解性课程在课后要温习。

按事情的重要性排出先后次序。

弄清楚你在什么时候需要睡眠。我们每天都有固定的特别困的时候,如果可能,在那段时间短睡20~30分钟。

弄清你应该学习多长时间。学习时间因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人而异,但你可以从上课一小时复习两小时开始,在你搞清了做完每门作业需要的时间后,再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时间。

安排好时段。每一小时你可用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对学生来说,每天最少应有8小时睡眠。

加倍估计时间,费时的事要提前做。不要到交作业前半小时才匆忙去做。

3.确定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

有的人白天精神好,回到家马上变成泄气的皮球,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上床睡一觉再说;有的人习惯三更半夜不睡觉,晚上躲在被窝里听音乐当夜猫子,越晚精神越振奋。可见,每个人的生物钟都不一样。

人脑活动的效率在一天内是有规律的,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效能,要善于抓住高效时间。所谓高效时间,就是一天中思维能力、活动能力最旺盛的时间。前苏联滨海边疆区心脏病咨询中心主任格雷宾指出:人体的生理功能在一昼夜内有五个增长时间和五个下降时间,按当地的海参崴时间,增长时间是5、11、16、20、24点,下降时间是2、9、14、18、22点。

英国伦敦大学教授麦勃逊在《怎样学习》一文中,用曲线图表示一个人一天中学习效果与学习时间的关系。在前面5个小时里,随着时间的延长,学到的东西越多;第5小时是学习效果最佳时间;5小时以后,随着时间的延续,学习效果越来越差,最后几乎等于零。

据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人在一天24小时内工作,有高潮和低潮,发现大多数人在上午8~10点、下午3~6点是效率最高的时间,晚上读书的人在8~10时是高效时间,上午8点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力,下午2点思考能力最敏捷,晚上8点记忆力最强。而中午1点左右是脑力和体力低潮的时间,也是效率最低的时刻。

所以,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是相似的,一般是晚上十一二点就寝,白天六七点起床。然而一天之中,一定会有精神特别好与精神特别差的时段,同样用功一小时,如果精力充足,效果当然好;倘若精神委靡,效率自然降低。

经常保持充满干劲的情绪,学习当然得心应手,但一天当中最有精神的时间因人而异,所以,作为父母,要指导孩子依照自己的生物钟,安排精神最好的时段来进行学习。

根据个人的生理特点找出可以让自己达到最高效率的学习时间,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可以尽量多方面地尝试,将不同的时段混合运用,如晚饭后让孩子把当天学习过的内容趁印象还清楚时回忆一遍,然后在八九点左右上床睡觉,凌晨三四点再起床学一些辅助学习的书。如果发现自己半夜精神最好,可以选择晚上回家后马上睡觉,再趁着半夜12点到凌晨3点四周寂静时来学习,之后再小睡两个钟头后起床,把当天要上的课程内容预习一遍以加强印象。总之,就寝和起床时间可依个人需要适当调整,不必强迫;找出一个最自然、最能符合生物钟的时间为上策。

另外,学习效率高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懂得合理分配与利用时间,劳逸结合,不迷信长时间的学习能出效果的说法,也不把大量的学习时间浪费在娱乐上。对学习时间的管理,要懂得统筹运用,使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个孩子一天究竟学习多长时间效率最高,这就是父母和孩子需要掌握的学习时间的最佳点。这个最佳点,实质上就是时间、效果与疲劳之间的转折点。它是一个变量,因人而异,因学习内容、类型的不同而有别。

在学习过程中,当感到疲劳的时候,就是从“最佳点”开始转折的时候,这种信号提示应当立即变换花样去做另一件事,使脑筋得到休息,使时间利用效率不至于低落。

日本在刚铺设铁路的时候制订火车时刻表一事,是英国技师贝兹一手包办的。当时的日本人不明白列车如何才能互相错开,而贝兹先生躲在办公室里,一个人从事他的工作,不对任何人说出其中的秘诀,所以大家一度以为他在变“魔术”。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使铁路局领悟到其中的奥秘,也就是“时刻序列”,即以距离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将火车的动态以线条来表示。而贝兹正是找到一个恰当的时间点,使火车可以互相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