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放大孩子的优点
2157100000009

第9章 发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

1.发现孩子的特别素质和才能

由于先天的原因,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素质和才能,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素质和才能,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每个人出生后,在气质、体质、素质上都有差异,谓之先天条件。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个体,由于所处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心理环境、行为环境各不相同,他们在各个年龄阶段显现出来的兴趣走向、心理特质及性格,都有很大差异。

作为父母,重要的责任是善于发现孩子自身的素质条件、兴趣爱好、心理个性,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当孩子的兴趣走向与他的素质条件不相符时,家长应温和而耐心地诱导他转移兴趣,帮助他调整不协调的心态和不量力的行为,将他的兴趣爱好,引向他们的先天优势和后天训练的长项上,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苦中得乐。

每个孩子都不会十全十美,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家长应该让孩子扬长避短,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应脱离孩子的实际去设计孩子的未来,更不应把孩子当作自己荣辱的赌注。

历史上不乏生动的例子可以给家长们以启发:

达尔文对数学一筹莫展,对动物植物却灵感焕发;鲁迅原来学医,成绩平平,后来从文,成为了中国文坛上的巨星。

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许多家长强迫孩子练琴学画。如果孩子确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这也无可厚非。可是,许多孩子对练琴学画并没有兴趣;或者虽有些喜好,但在家长的层层加码下,使原有的乐趣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包袱。显然,这种定性培养不值得提倡。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孩子成长有害无益。

人才学告诉我们,每一个大脑发育健康的人,都是“潜人才”,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发展为“显人才”。

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曾经调查了22.8万名儿童,发现只有3.4%的儿童是呆傻的。可见绝大多数孩子遗传素质差别不大,大脑的发育都是健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可能。有许多的孩子之所以未能成才,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成才的愿望,而是因为他们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没有使“潜人才”转化为“显人才”。

那么,这里面就牵涉到我们的家长的认识,即对自己的小孩智力的考察判断和引导的方法是否正确。事实上在这方面,许多家长的认识是有偏颇的。

有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作为孩子是否成才的标准。这种判断既不合理,也不科学。这样做往往阻断和掩埋孩子的成才之路。

虽然,考试分数是孩子一定学习时期的成绩表现,但绝不是他的智力或潜力的全部,更不能作为判断孩子成才的标准。许多大科学家在中小学时往往成绩一般,在他不喜爱的科目方面甚至很差。

许多人的成功,都得益于在尚未成才之前,被人发现了,并得到支持和帮助,从而发展了自己的才能。

汉斯罗发现达尔文有一种杰出的才能,于是他推荐无名小卒达尔文进行环球旅行,乘上“贝格尔”军舰,历时5年。没有这次环球旅行考察,达尔文是不可能完成他的伟大著述《物种起源》的。

发明家法拉第还是一个书店的装订工时,要是没有戴维的推荐和帮助,使他有到皇家科学院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和条件,他能否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就很难说了。

在中国当代,要是没有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的推荐和安排,陈景润是否能完成“陈氏定理”也很难说。

所以,一个人尚处在“潜人才”阶段时,能够被发现并获得发展机会,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及时发现和识别孩子的特别素质和才能,并创造条件加以培养呢!

在这里,家长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至关重要。

正在成长的孩子,他们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许多家长只盯着孩子的缺点,消极地指责和说教这是很不该的,家长们应当细心地千方百计地去发现他们易被忽视的长处,去因势利导,精心扶植。只有善于触动和激发起孩子心灵深处的积极因素,他们潜在的进取心和聪明才智才会得到充分的显露和发挥。

你的孩子的才华蕴藏在哪里呢?大部分是在他的兴趣和爱好中。很多有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他们的事业、理想最初往往表现在儿时的兴趣上。

杰出的园艺学家米丘林,从小就喜欢在园子里挖地、播种、栽培、摘果和选种,经过20多年的劳作研究,创造了300多个果树新品种。

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茅以升,小时候就是一个“小桥迷”。有一年端午节人们在他家乡南京看龙舟赛,人多拥挤压塌了一座桥,死伤了不少人。

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使他下决心要学会造桥,要把桥造得结实。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成了中外闻名的桥梁专家。

那么,家长在孩子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去发现他的爱好和特长呢?

首先,尽管目前的考试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但孩子在考试中的表现,也不失为发现他的才能的一种依据。

其次,竞赛也是发现孩子才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这在体育竞技项目上表现尤为明显。有人调查过近100名优秀运动员,问他们是怎样被发现选拔出来的,大多数人说是由于比赛成绩好。现在学校里、社会上经常举行各种赛事活动,根据孩子的条件,让他们参加各种比赛,也是发现他们的潜质的好方法。

还有就是当你的孩子对某些技艺感兴趣,并表现突出,也要引起做家长的注意和重视。例如音乐、舞蹈、绘画、航模、生物等等。

孩子的特点、才能和长项有时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因此,做父母的应随时留意孩子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因为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什么时候应该怎么做,要提前准备,及时采取措施,时过境迁,那就晚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幼儿园、小学、中学以至大学的低年级,都是打基础的阶段。根深才能叶茂,基础打好了,以后才能去攀登各行各业的高峰,进而实现孩子的人生理想。

2.发现孩子的最佳兴趣和潜能点

善于发现孩子的最佳兴趣和潜能点,是成功父母的重要经验。顺应孩子的优势,助他们一臂之力是父母们的重要责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能够认识孩子的兴趣和最佳潜能点,尊重和利用孩子的最佳兴趣和潜能点,让孩子的更多优点,充分发挥出来,那么相信每个孩子都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都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爱因斯坦如果不是选择物理学这个需要右脑空间视觉、智力高度发达的专业和领域去发展,而去从事他所欠缺的语言或财会专业,那么可以肯定他非但不会取得成就,甚至可能是一个庸才或蠢才。

2001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汉特博士当初如果不是选择了他从小感兴趣的生物学,而去攻读他不感兴趣的数学或拉丁文,他就不能提出细胞周期分裂理论,生物医学界也会少了一颗闪亮之星。

羽泉组合的音乐近年来非常流行和受欢迎,特别是在青少年中,热爱和崇拜羽泉组合的人很多。但羽泉组合中的陈涛当初是学会计的,因为父母觉得那是一个很稳定、有保障的职业,因此为他做出了选择。但那是他父母的选择,不仅不是他自己的潜能点和兴趣点,甚至是他的弱势,因此每当他学会计课程时,便异常心烦、头痛,但是弹起吉他和唱起歌来,他可以忘记一切的烦恼,如痴如醉。他的父母当初对他如此痴迷音乐而不爱“学习”,非常恼火,斥责为“不务正业”。还好陈涛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没有屈从父母的意志而放弃自己的爱好和选择。

正是出于上述原因,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要一厢情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从培养人才的高度讲,每一位做家长的,都需要从科学的角度、从孩子的最佳潜能点和兴趣点来帮助孩子进行人生规划和教育,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好、更适合的发展空间。

3.认识和鼓励孩子的创造才能

很多孩子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才能,但是其中大部分人因为这种独特的才能未被开发而一生默默无闻。家长应该慧眼独具,发现孩子的创造才能,并充分激发它。

创造才能是多种能力和品质的总和,它包括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像力,发达的创造性思维等,其中好奇心是创造才能的原动力,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开发孩子的创造才能。

孩子的创造力最早可追溯到刚刚降生时就有的一些无条件反射,走向反射是孩子创造力最初发展的重要基础,表现为对新异刺激的关注。因此,孩子对新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也常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一代枭雄曹操的儿子曹冲从小就非常聪明。在他7岁那年,有人把一头大象作为贡物送给了曹操。曹操非常高兴并得意地向众人炫耀这头大象,大家自然称赞不已,可偏偏有位大臣给曹操提了个难题:他想知道这庞然大物有多重。在今天看来,要称大象的重量是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当时的科技方法还十分落后,没有什么办法能一下就称出如此重的东西。众谋士这时纷纷献策,有的说打造一杆巨型的秤,有的说把大象杀了割成一块一块后再称……这些提议都不能让曹操感到满意。这时,年仅7岁的曹冲却有了主意。他先让卫士把大象赶到一条小船上,量出船的吃水线并作上记号,等大象离船之后再往船上装石块直到小船有相同的吃水程度为止。最后称出所有石块的重量,相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这件事情说明了曹冲非凡的创造力。可以想像,如果他只是一个因循守旧、缺乏创造力、和那些谋士有一样想法的人,那么称象这个难题将在曹操时代悬而未决。

孩子成长格言创造是一种探索活动,并没有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步骤。并且在创造的过程中,只运用以前的经验和现成的答案是不行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有的儿童拿起一支铅笔就可以给布娃娃打针,能把一块没有颜色的木头当做一匹马,用一团粘土可以塑造出小白兔;有的儿童可以把积木搭成熊猫妈妈的房子,可以画出在月亮上荡秋千的图画;有的儿童看见“~”这样的符号,可以想像出波浪、河水、绳子、蚯蚓、枕头套的边、蝌蚪的尾巴、鞭子等;有的儿童在讲故事时,可以将几个毫无联系的故事人物及情节揉在一起讲得津津有味……这些在成人眼里看来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就儿童自身而言,它们确实具有了新颖的独特性,即多多少少包含了创造的成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视为真正创造力的雏形,一定要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或创造活动是提供新颖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新机器的发明,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新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出现等等,都属创造活动。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提出一些听起来怪诞的问题时,你一定要慎重对待,说不定,它还是一个伟大发明的前奏呢!

4.发现孩子的核心竞争能力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可实际上孩子不可能样样出色,但家长可以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长,让孩子至少有一样出色,这样孩子便具有了核心竞争能力。

孩子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孩子的特长和出色的一面。

孩子们的智力特点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擅长于记忆,有的人可能擅长于想像,有的人可能擅长于推理。家长要善于发挥孩子的优势和长处,避开孩子的弱项和不足。

要发现孩子出色的一面,即别的孩子不具备的能力而加以培养,这样,才能使他成材。

每一个孩子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正是作为家长要特别留意的地方。看见别人学什么,就马上让孩子跟着学什么,是永远无法使孩子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

爱因斯坦在中学时留过级,在大学一二年级也未表现出任何过人之处;比尔·盖茨在大学读书时,不务正业;球王贝利小时候除了喜欢踢球,一拿起书就头痛;孟子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玩,对读书毫无兴趣,害得他母亲一次又一次搬家;爱迪生上课时喜欢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搞得课堂秩序大乱,结果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老师退学。

所以,发现孩子的特色之处,十分重要,只要加以强化,就会形成将来长大后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而且,当你的孩子有不寻常的思维和表现,但他的学习和观察方式或成果得不到同学或老师的认可,甚至遭到嘲讽,家长应根据情况,给孩子以支持和鼓励,也许,这就是他具有的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在非洲的坦桑尼亚,有位中学生名叫姆佩姆巴,和同学们一起做冰淇淋。他看到同学们做的冰淇淋快把冰箱中的空档占满了,便等不及热牛奶的温度冷下来就塞入冰箱,当时遭到同学们的反对,但奇怪的是,他的那杯热牛奶结冰的速度比同学们已冷好的牛奶快。他的这一重要发现,反被老师和同学取笑。但姆佩姆巴不放过这一发现,认定很有价值,便去求教大学的物理教授奥斯博尔内,教授做了同样的实验后,肯定了他的这一发现。当这个事情被媒体传播后,很多科学家便把这个现象命名为“姆佩姆巴效应”。

姆佩姆巴的独到之处,就是他善于发现问题,这就是他的超常之处。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生来各个不同,他们必定有着各自不同的特长和出色的一面。一旦让他们的所长得以发挥,必然会创造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