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放大孩子的优点
2157100000020

第20章 帮助孩子把生活上的缺点转化为优点(1)

1.让孩子改掉动手动脑能力差的缺点

许多孩子不愿动手、动脑,其实都是家长惯的。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克服孩子生活能力差的最好办法就是放手让他去做。

现在不少家庭对孩子娇惯,普遍患有“包办病”。尤其在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庭里,孩子成了“小太阳”,老少几代围着他(她)转。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特殊生活,五、六岁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鞋带还得别人帮助系。依赖性很强,智力发展也很迟缓。

上海市幼儿教育研究室和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曾经调查了70名独生子女和30名非独生子女,结果发现独立生活能力差的:独生子女占33%,非独生子女占3%。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娇生惯养,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针对孩子动手动脑能力不强的缺点,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引导孩子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1)让孩子多劳动,在劳动中培养

对孩子来说,劳动能否取得物质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劳动提供给孩子动脑动手的机会,让孩子亲手操作,亲自实践,发现问题,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因此,在劳动中,让孩子做一做,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想一想。如在成人的指导下,让孩子亲手做馒头、包饺子,他们会惊异地发现:面团发酵经过蒸煮会变成膨松美味的点心;或者让他们在小锅中炒几粒玉米,可使坚硬的玉米变成了软而白的玉米花。这样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成人的帮助,将一个又一个的答案深深印在他们的记忆中。

(2)适当让孩子玩游戏,在游戏中培养

“游戏是孩子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孩子的天使。”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动脑动手。例如大多数孩子喜欢玩泥巴,往往因此弄脏了手脸和衣服,甚至把房间也搞得乱七八糟。许多家长为此伤透脑筋。其实玩泥巴是培养孩子动脑动手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游戏方式:孩子在和泥巴打交道的过程中,能发展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遇到这种情景,请家长千万不要动火,不要下“禁令”,否则,孩子会在家长的喝斥声中失去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正确的办法是,亲自给孩子做一个小沙盘,或给他买来橡皮泥,让他尽情地玩够。再比如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为了弄清某种玩具的内部构造而将它拆开,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打骂孩子。

一些有远见的家长的经验是:首先肯定孩子的钻研精神,再讲明爱护玩具和用具的道理。对于一些可以拆卸的玩具,给孩子作些指导、示范。孩子一边看,一边想,一边操作,其受益是不可估量的。

(3)让孩子在观察大自然或做些小实验中培养

到田野里观察各种植物生长,认识一下春夏秋冬的自然景物变化;种点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养点小动物,观察它们的习性动态。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启发孩子动脑动手。从天上月亮的圆缺,到水在自然中的循环,都可以演示实验。只要家长做有心人,启迪孩子的智慧,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的事例俯首皆是。

(4)在良好的家庭智力环境中培养

摆些图片画报,让孩子随时翻阅,挂一张祖国地图或摆上一个小地球仪,标出首都北京和家乡所在的位置;准备一些画笔和纸张;有几样简易的乐器等等。让孩子随时可以动手画一画,吹拉弹唱。也许有些家庭的住房条件比较差,但无论如何也要给孩子腾出一块“小天地”,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能。

总之,让孩子勤动脑、勤动手,孩子会更加聪明,更加能干。

2.帮助孩子克服拖拉的不良习惯

有些孩子做事总是拖拉,吃饭慢,穿衣服慢,甚至做游戏也比别人慢,整个人都处于慢节奏中。这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对这类孩子的慢节奏行为,父母要注意纠正。

做事拖延的孩子,效率低,不管做什么事,花费的时间总比别人多。

这种毛病对孩子有害无益,家长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因为效率观念差的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很难适应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毛病呢?

(1)给孩子“定任务”

让孩子注意学习效率,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家长不要给孩子硬行规定学习时间。让孩子“做完作业就玩”,即给孩子的学习“定任务”而不是“定时间”,是非常有效的。

(2)预设时间并严格执行

在孩子做每项活动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规定每项活动的时间,并要求严格执行。这时,父母一定要坚持住,要知道,您心一软就前功尽弃了,孩子现在受一点委屈,却会使他受益终生的。

(3)注意对待孩子的态度

家长要注意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动作慢时,家长不要训斥他,否则会使其产生紧张、恐惧,甚至自卑的心理体验,告诉孩子,动作慢并不是他的错,但要注意纠正,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中,自己的动作要和大多数人的动作配合才能被这个团体所接受,不影响大家的行动。如小朋友做游戏时,你一个人动作慢,会影响后边的人,这样,别人就不喜欢你了。从而,认识到自己动作慢是缺点,要努力纠正。

(4)与孩子进行比赛

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开展某些比赛,以督促孩子加快动作的节奏。如穿衣服比赛、整理床铺比赛等,比赛时可有意让孩子赢几次,并对胜利者给予适当的物品或语言奖励,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5)家长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自己做事就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这会给孩子树立一个极坏的榜样。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利落、精干的人,家长要对自己的动作、生活节奏进行调整,以跟上时代的节拍。

(6)教孩子养成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做事的习惯

培养孩子抓紧时间做事的习惯。为了不浪费时间,一切生活与学习用品,摆放要有序,要有定规,若摆得杂乱无章,常常为找东西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

要让孩子从小养成今天事今天毕的习惯,督促孩子把应该做的功课按时完成,不要随意将任务推延。

在养成按时完成任务这个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要耐心细致地说服帮助,不可性急、焦躁,更不可采取粗暴强制的办法。在督促孩子完成他自己排定的任务时,要着眼于时间观念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应付差使。

3.用鼓励和信任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

劳动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劳动能促使孩子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劳动还能增强孩子的体质。因此父母应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用鼓励和信任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

现在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好成绩,家务活就成了家长们的事,时间长了,就自然成了一个规律,同时也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毛病。等到有一天你需要孩子去干了,他却不想干或是不会干,让你放心不下。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可从以下这两方面入手。

(1)鼓励孩子多参加劳动

孩子最初热爱劳动可能是在学校,最不爱劳动的孩子在学校干得也都很出色。因为他们都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当老师表扬他们的时候,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到家里由于环境的变化,孩子可能不屑一顾胡乱糟踏,却很少主动地去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就会牢骚满腹,孩子不但听不进去还满不在乎。

有一个叫玛丽的十岁女孩,她虽然不娇气,可干点活却不是那么主动。能躲避的就躲避,对一些从没干过的活就更有理由了。有一段时间,由于父母上班时间紧不能按时回家,她放学以后就胡乱吃些零食,也不会做饭吃,母亲就说你已经上四年级了,应该自己学着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她说不会用煤气,也不知放多少盐。母亲又鼓励说做两次就会了,要是不练习永远也不会做。经过几次实际操作,她终于能做几样简单的饭菜了。后来母亲在她的日记中发现她把这个经过写进了日记。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须从一点一滴做起。要经常鼓励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如清扫楼道、倒垃圾等。可能刚开始孩子不愿干,慢慢就会成为习惯。

(2)信任孩子能做好劳动工作

孩子做任何事都需要信任,劳动也是如此。家长如果都是不放心,不信任,甚至怀疑孩子能否做好某一件事,这对孩子很不利。相反,你若信任他,在鼓励他的同时,让他放开手脚,让他大胆地去干,从他的内心来讲,他会享受到劳动的快乐,品尝到劳动换来的果实。

经过一些简单的劳动锻炼之后,孩子发现自己有很大的潜力,也能干出好多好多大人能干的事,这时他会沾沾自喜,很可能失去参加劳动的热情,就像初学走路的孩子一样,不会走时总想从母亲怀里挣脱出来蹒跚地往前跑,一旦会走了他又让妈妈抱着。家长一定要持之以恒,不时地和一些优秀的典型做比较。让他觉得自己干的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只有长期坚持才有好的效果,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但在比较的同时不要否定孩子的成绩。

4.让不注意卫生的孩子学会讲卫生

让许多父母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小孩子太脏,不讲卫生,不爱洗手洗脸,不爱洗澡。对这样的孩子不能简单的斥责,而应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培养他们讲卫生的习惯。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条件好了,这是值得庆幸的事。与此格格不入的是很多不讲卫生的习惯。这既影响观瞻,又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对于不讲卫生的孩子,家长有责任加以引导,使其体面地迎接新生活。

林女士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林女士生下儿子冬冬后,由于要继续工作,便由经营农场的祖父母负责照顾小冬冬。现在冬冬3岁要上幼儿园了,林女士决定接冬冬回市区住,一家团聚。

不知是否冬冬自小看猪看得多了,由于猪槽都是脏兮兮的,他也染上不爱清洁的习惯。妈妈每天要他洗澡,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进浴室,更没有饭前洗手、刷牙漱口这些卫生习惯。因此,常闹肚子痛,牙齿也蛀了不少。

她教冬冬刷牙洗脸,但哗哗啦啦不到两三下便完事;告诫他不要乱抓掉在地上的食物吃或往脏处钻,他总是改不了,依然故我。

不断的提醒、警告、责罚都不能生效,该怎样办才能令冬冬注意清洁呢?

“我说过多少次了?怎么总没有记性?不要……”这是妈妈最常说的话。孩子不爱干净,懒于梳洗、刷牙、洗澡、换衣服,尽管是不住地提醒或警告,但孩子依然未能养成卫生的习惯。为什么父母的督促,孩子都没听进耳去?

其实,“我已经告诉你多少次……”这句话只反映了一个事实:

一个得逞的小孩正在与父母玩“我需要你注意我”的游戏。孩子真的不了解父母的话吗?不!一次的“告诉”已足以令聪明的小孩明白应该注意卫生。但他们有一个错误的想法是,只有像我现在的“污糟猫”模样,才能获得爸妈的注意。

也有些小孩子是依赖、懒惰成性,他们明知父母不能接受自己脏兮兮的样子,必会忍不住动手替自己洗脸、换衣服……到时他又得其所哉!

如果父母要孩子养成注意个人卫生的习惯,就必须采取必要的行动,而不是一再地唠叨、敦促。父母本身得先做个好模范,注重个人卫生,才能对孩子有所要求。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1)定下一些规则,要全家上下一律遵守

例如不洗手不可上桌吃饭,不洗澡不得上床睡觉。须注意不要带责备的语气,说过规范一次以后,便不要再重复唠叨,而以行动来实行。假如孩子个性执拗,不愿合作,硬不肯洗手便上桌吃饭,父母可以坚定的态度请他到别处吃。

(2)让孩子在“痛”后思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