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家风微阅读
21543700000010

第10章 敬业

良好家风有助于培养家庭成员的优秀品质,并帮助其培养敬业精神。敬是良好的工作态度,凡事庄重、认真;敬是踏实的行为习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古人云“凡事需用敬”,农工之人,其敬在勤;为官之人,其敬在勤且廉。每个社会成员都以敬业精神奉献社会,既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也可以增进家庭幸福。

赵盾杀其君。

楚国令尹子文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从早到晚忙于国事,每天总要工作到太阳落山才回家。楚成王常常在朝堂上给他准备食物,但是如有赏赐,他一定会推辞。子文三次担任令尹,上任时不显得特别高兴,退任时也不显得特别失落,交接时每次都把过去的政策和惯例向继任者说得清清楚楚。孔子曾经评价说:“子文可以称得上忠于职守了。”

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相国赵盾劝他改变作风,晋灵公竟想杀他,他只好准备出逃。赵盾的族弟赵穿刺杀了晋灵公,太史董狐在史书上写“赵盾杀其君”。赵盾不服要求改写,董狐说:“你身为相国,国君被杀,你不讨贼,你就是主谋。这事我就是死也不会改。”

张释之任廷尉时,汉文帝出巡至中渭桥,有人违反交通管制令,惊吓到文帝所乘的马。张释之依法判处罚金四两,文帝认为判决过轻。张释之认为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的约定,必须共同遵守,拒绝加重判决。有人盗汉高祖庙案座前的玉环,张释之依律判决弃市。文帝大怒,认为应行连坐法,要灭族。释之据法以争:“盗高祖庙前的玉环就要株连九族,要是后来有人盗高祖的陵墓,该怎么审判?”最后文帝认为有道理,便接受其言。

汉军北伐匈奴胜利而归,汉武帝吩咐司马迁将此事记入史书。司马迁本来只为卫青立传,但他经过调查,发现李广威武无敌,战功显赫,却含恨而死,决定也为他立传。司马迁正在写《李广传》时,一个朋友来看他,就顺手拿起刚写出的部分手稿看起来。朋友发现,司马迁写李广打仗退敌、脱险、射虎等,写得神采飞扬,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李广的赞扬和敬佩;但后面又写李广心胸不宽,公报私仇。朋友不解,就问他:“你后面这样写李广,不怕有损他的形象吗?”司马迁则说道:“我写历史,真实是第一条,不能以个人好恶而隐匿真相。”朋友连连点头称是。

满宠担任许县县令。曹洪是当时大将军曹操的从弟,地位非常高。曹洪的手下在许县境内屡次犯法,满宠便将他们全部收捕治罪。曹洪写信要求满宠释放他们,满宠不听,曹洪又向曹操诉说。曹操便召见许县主管案狱的人。满宠知道曹操将要赦免曹洪的手下,便赶快将他们处死。曹操事后反而高兴地称赞满宠能够坚持原则。

北魏孝庄皇帝的姐姐寿阳公主出行时违反了朝廷的规矩,负责执法的高道穆命令兵士用执法棒击破了她乘坐的车子。寿阳公主为此很不满意,流着眼泪向孝庄帝告状。孝庄帝对公主说:“高中尉是清廉正直的人,他所执行的是公事,岂能因私怨来责罚他。”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才华横溢。他写诗注重考察事实,不喜欢先立题目再冥思苦想。因此,每日起床后,他便让书童带好书囊布袋,骑着毛驴,外出周游。见到好的素材,他便立刻记下来作为资料,回家再集写成篇。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勤奋,心疼孩子的身体。每天他一回家,母亲就检查他的书囊。当发现儿子书囊中存放着太多诗句纸片时,她疼惜道:“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

唐宣宗时,太后之弟郑光的家丁恣肆横暴,多年的租税不缴官府,韦澳便将他们逮捕。唐宣宗希望韦澳能网开一面,韦澳回答说:“陛下把我从内庭翰林学士提拔为京兆尹,是要我来清理京畿一带的积弊。如果郑光的家丁长年为害,重罪还能得到宽宥,这说明陛下的法律仅仅施行于贫苦百姓,我不敢奉行这种诏命。”皇帝道歉说:“我为了郑光的缘故干扰你执法,很是惭愧。”

宋代开国大将曹彬奉命去攻南唐国。太祖皇帝对曹彬说:“城池攻下的时候,千万不可杀戮平民百姓。”后来,曹彬在城池将要被攻破的时候,就推说病了,许多将士们都去问候他。曹彬就对他们说:“我的病不是吃药可以医治的,只要诸位很诚心地各自发誓,即在攻破城池时,决不乱杀一个人。这样我的病就好了。”于是将士们焚了香发了誓。到了第二天,城池攻破,兵士的刀上果然没有沾着一点血迹。南唐国的君主李煜来投降,曹彬也以待宾客的礼节对待他。

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丧父。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的父亲当官,常在夜里点着蜡烛处理公文,多次停下而叹息,并说:‘这是该判死刑的案件,我想替他找条生路,没有找到。’我说:‘生路可以找到吗?’他说:‘为他找生路而找不到,那么被判死罪的人与我都不感到遗憾了。我常常为狱囚寻求生路,尚且会误判死罪,何况世间官吏多喜欢寻求置人于死罪的理由啊!’你父亲常用这些话教导子弟,我都听得很熟悉了。”欧阳修终身信服父亲的话。

曾巩字子固,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接任襄州知州以后,发现前任留下来的案件里,有一宗案件冤情严重。他便仔细批读案卷,慎重地分析案情,终因证据不足而释放了在押的一百余人,对已判极刑的人也做了翻案处理。这件事使襄阳百姓非常钦佩他,有的人甚至跪叩在地,感慨道:“我们这地方以前被判死刑的多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冤案?”

富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臣。他曾先后两次出使辽国,为挽救国难而不顾个人安危,表现出过人的胆识。第一次出使时正逢他的女儿去世,他以国事为重,没顾上料理女儿丧事;第二次刚要出发,家人通知他家里添了个男孩,他还是以国家大事为重,没有回家探望。出使时,他一心一意想着如何完成谈判使命,收到家书也不打开,还自我安慰道:“还是不看了,看了也是白白增添烦恼。”

宋代著名的儒者周敦颐曾在朝廷为官,负责案件的审判。狱中有一名囚犯,按照当时的法律是不应该判处死刑的,可是周敦颐的上司与犯人有过节,一心要处死他。周敦颐义正辞严地说道:“维护法律公正是我的职责,如果把这个囚犯处以死刑,就是无视当朝法律,与其这样,还不如辞官回家来得清净!”说完,拂袖而去。周敦颐的一番话将上司惊醒,感叹道:“我实在是太糊涂了,忘记了为官的职责所在,多亏了周先生劝谏!”周敦颐秉公执法和为民请命的决心最终保全了无辜者的性命。

周忱,字恂如,明前期大臣。为官期间,他治事严谨细密,注重亲自查访。他经常随身携带一本记事本,自记每日行事,不遗巨细,坚持不怠,以备日常参考。身边的官吏私下都笑他烦琐。一次,一个妄图侵吞财物的船民,来到衙门谎报粮船因飓风失事。周忱亲自问他:“粮船失事于何时何地,当时所刮是东风还是西风?”那人不明就里,胡乱说了一通。周忱哈哈大笑,拿出记事本,将那日情况详细告诉他,吓得那人叫饶不已。

明代许世达的家里有个名叫冬梅的丫鬟。冬梅十三岁时,许世达夫妻相继去世,而他们的儿子许植还不到一周岁。冬梅答应主母留在此地,抚养小主人,永不嫁人。此后,冬梅尽心抚养小主人,吃的东西自己嚼过才去哺给许植吃。后来等到许植长大又给他娶了亲、养了儿子。冬梅活到八十二岁,到老还是个不嫁人的处子。

“勤政”二字是雍正一朝大有作为的不二法门。对雍正帝而言,批阅奏折似乎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如他所说:“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批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言。”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朱批都是出自他自己之手,既不劳烦别人代笔,也不需要别人在旁边献计献策。

清代李卫任户部郎中时,管理银库事务。当时分管户部的一位亲王每收钱粮一千两,就要加收十两好处费。李卫屡次谏阻无效,就将钱柜抬到廊下,写上这是某某亲王的“盈余”,指明是非法收入。亲王大惊,立即下令停止加收。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北京城中许多王公贵戚都逃往西安。这些人来不及收拾家中的金银细软,随身携带的只有山西票号的存折,一到山西,他们纷纷跑到票号兑换银两。山西票号在这次战乱中损失惨重,北京分号不但银子被劫掠一空,甚至连账簿也被付之一炬。在这种情况下,山西票号原本可以等总号重新清理账目之后再做安排,但是以日升昌为首的所有山西票号都没有这么做。他们一致约定,只要储户拿出存银的折子,不管银两数目多大,票号一律立刻兑现。

张作霖曾下令:“帅府重地,午夜一过,任何人不准出入。”某夜张作霖晚归,门房以过了时间为由拒绝开门。张作霖无法,只得绕到后门进入。第二天,张作霖召见门房,破格升他去当看守所所长。门房表示自己不识字,做不来官。张不以为然,说:“那好办,给你找个识字的当秘书。”

1920年,李四光从英国学成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他在学校地质馆夜以继日地工作。一个星期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地质馆认真搞科研,竟忘了天晚回家。正当他凝神思考时,偶一抬头,瞅见一个小女孩静悄悄地站在桌旁,他未加理会,又低头继续写作,并轻声催道:“你是谁家的小姑娘啊?这么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妈妈该等急啦。”只听小姑娘埋怨道:“爸爸,妈妈不是等我着急,是等你着急哪!”李四光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女儿。

邓中夏是我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1921年,由于在青年中的知名度和威望,邓中夏被河北保定“直隶省立高等师范学校”聘为新文学教授。他的学生王森然回忆当时上课情形写道:“他右手持粉笔,挽着袖口,左手拿板擦,边讲边写,边写边擦,一写就是一大黑板。头发、衣襟、袖筒上落满粉笔面,也不在意,时间久了,嗓音嘶哑,嘴角出了白沫,才喝一口白水,其实水里早已落下一层粉笔面,他看都不看,便咽下去了。他的这种忘我精神,使我们非常感动。”

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王尽美便致力于工人运动和党组织的发展。长期的忘我工作和艰苦生活,使王尽美积劳成疾。1925年,就在领导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斗争取得胜利的时候,王尽美却终因劳累过度,肺病恶化,于8月19日在青岛医院病逝。他在遗嘱中写道:“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到底!”他以自己的言行,践行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

萧楚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曾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一次,萧楚女在讲课时,因工作繁重、生活紧张,突然吐血。学生们劝他回宿舍休息,但他坚持讲课。稍事休息后,他对学生说:“我不能休息,不上一小时课,就要浪费你们许多时间啊!你们想一想,蜡烛不是燃烧了才能放光明吗?我们要像蜡烛一样,要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不久,他又气喘咳嗽,再次咯出了殷红的鲜血。他为了不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将咯出的血吐在手帕里,学生们见此情形忍不住流泪。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鸽子笼,将鸽子放出来,然后尽眼力在天上辨别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愈望愈高,仿佛望到天的尽头。很多人对此不解。原来,梅兰芳年少时双目眼皮下垂,眼珠转动不灵活,这对于一名演员来说,是致命的缺陷。于是他就想养鸽子来锻炼目力。梅兰芳天天望鸽子,数年坚持不断,眼睛不知不觉地变得有神了,终成一代表演艺术大师。

1929年,梁启超重病在身,名医萧龙友开出药方,并再三叮咛:病想治好并不难,但必须停止劳神费心的工作,尤其禁止读书治学,否则华佗降世,也是无能为力。梁回答说:“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这一年的1月19日,梁不治去世。1982年,梁启超的学生谢国桢因病住院,在病床上还不忘校订书稿,当亲朋故旧劝他静心养病时,谢说:“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师训不可违!”

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创始人的俞平伯出版有《诗词偶得》一书,书中解说李煜词为“独自莫凭栏”,晚年撰写并修改《唐宋词选释》时,改为“独自暮凭栏”。俞平伯给学生讲课时,每讲到这一观点必定说明,这样改是听取了废名的意见,而不是自己的“妙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曲者聂耳在北平时穷得买不起棉衣,却用有限的几个钱来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并深入市井社会聆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吆喝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灵之声。他在上海苦苦积攒一年,才买到一把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他经常踏着晨霜夜路体验女工上班的辛苦,从而创作出《新的女性》。聂耳还与小报童交上了朋友,天天嘘寒问暖,那首著名的《卖报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吟诵出来的。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总参谋长白崇禧聘请著名教授、翻译家乔大壮当参议,并讲明他可以不过问政务,只做些不相干的应酬文字。有一次,白崇禧将乔大壮的文稿改动了几个字。乔大壮立即面见白崇禧,严厉指责:“阁下是总参谋长,我是中央大学文学教授,各人自有一行。如果你能改我的文字,我也改你的作战计划,行不行?”白崇禧无言以对,只得把改过的文字又改了回来。

1941年,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垦荒。当时,战士们自造农具,几乎全部是靠人力拉犁开荒。他们不但没有叫苦,还整天喊着嘹亮的号子坚持劳动。有一次,359旅94个开荒能手齐集一起,进行生产大比武。一连3天,战士郝树才天天保持4亩以上的开荒记录。一位农民不服,提议他和牛比赛开荒。结果,牛被累得口吐白沫,郝树才还生龙活虎,于是得了一个雅号叫“气死牛”。

1946年,陈寅恪从欧洲回到清华,此时他双目已盲,身心俱疲。历史系主任雷海宗劝他休养一段时间,他不听,并要求在中文系也开一门课。雷海宗的助手王永兴劝他:“一门课已经够辛苦了,是否不要在中文系上课了?”陈寅恪严肃地说:“我拿国家的薪水,怎能不干活?”

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1952年加入北京崇文区(现东城区)清洁队从事淘粪工作。政府为了减轻淘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送粪工具换成汽车。条件改善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把过去7人的大班,改为5人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每班淘粪背粪最多时达5吨。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接见他,握着他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高兴地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淘粪工。”

1957年10月,李克农患脑溢血重症,大家都劝他休养,他对儿女说:“一个共产党员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工作。”在病中,他仍坚持工作,成功保护李宗仁夫妇回归祖国。1960年,中共中央为确保他养病,决定让他离开工作岗位,李克农诙谐地说:“我们是毛驴子,驮惯了东西!不驮是不舒服的,能驮多少,就驮多少。”1961年,李克农的身体稍有恢复,便写信给中央要求工作。1962年,他在抱病参加一次会议后,没过几天便去世了。

1960年5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打第二口井时,王进喜被砸伤的腿肿得很厉害,但仍拄着拐杖坚持工作。一天突然出现了井喷,需要水泥来压井。成袋的水泥倒进了泥浆池搅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直接跃进了齐腰深的泥浆池中,接着七八个人也跟着跳了进去,奋战三个多小时终于制服了喷井。王进喜累得起不来了,大家劝他保重身体,他却说:“我早就豁出去了,只要上午拿下个大油田,哪怕下午倒在钻台上也痛快。”

张秉贵出生于北京,17岁起就在德昌厚食品杂货当店员。他常对人讲:“我们售货员要胸有一团火,温暖顾客心。”为了苦练售货基本功,全身心投入柜台工作,他常年住在集体宿舍,每星期休息时才探家一次,一直保持到退休。柜台外,他为了把自己的眼睛变成天平,把自己的手变成称,把自己的头脑变成计算器,经常练到深夜,直到眼睛熬红,手臂不能动弹。柜台内,他在百货大楼销售30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次,从来没有和客户怄过气,吵过嘴,态度始终和蔼可亲。

秦水支是温州中学的一位老师。一次公开课上,他点到一个胖胖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女同学微微颤抖地站了起来,脸红红的,久久不说话。一堂优秀的公开课因此而略显瑕疵。然而秦老师并没有让那位学生马上坐下,而是微笑着等她,直到那个学生一字一顿地回答了问题,他才满意地点头让她坐下。课后他对听课老师说:“她有些轻微口吃,如果当时我断然让她坐下了,她失去的将是下一个在大庭广众面前开口的信心和勇气,比起我的课来,一个生命的成长似乎更重要。所以,那一刻,我宁愿为她等待两分钟。”

泗洪县临淮镇三河村船头小学教师阎成米,32年来在长不过8米,宽不过2.5米,船舱高不过1米的小船上,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教孩子们读书做人。他1.8米的个头,只能坐着讲,坐乏了就跪着,跪累了再坐。虽然每月收入不足500元,但是他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后悔。32年来,他共教过800多名孩子,不少人已经成为当地的基层干部和骨干力量,还有的上了大学。他努力实践自己的誓言:为民教书,为党分忧。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模,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

自1981年参加工作后,李素丽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平凡的岗位上,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她认真学习英语、哑语,并努力钻研心理学、语言学,利用业余时间走访、熟悉不同地理环境,潜心研究各种乘客心理和要求,有针对性地为不同乘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诠释着公交“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行业精神,赢得了广大乘客的尊重和爱戴。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种植技术实践。“文革”期间迫于政治压力,他和助手跑到云南进行水稻实验。地震袭击后,为了不让实验中断,他们在旁边的泥水地里支起帐篷,铺上草席,粮食供应不足就拿甘蔗当饭吃,三个人口腔里都磨出了泡。经过5个月的辛勤劳动,他们在高产杂交水稻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1994年,时任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团长的李国安,不顾腰椎管肿瘤手术后病弱的身体和医生的劝阻,围着一条15厘米宽的钢转腰,奔波4个多月,完成了8000里边防的详细水源分布调查和22万字的边疆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填补了这一领域空白。任团长5年,他率领给水团转战160万公里,打出的水,可解决128万城市人口用水。他们在被视为无水的沙漠戈壁找到了水,在北纬40度以北开创了我国冬季成井的先例,创造了我国水利史上的一系列奇迹。

吴斌是杭州长运客运公司的司机。一天中午,他驾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行驶至阳山路段时,一块大铁片突然从天而降,击穿挡风玻璃砸向他。面对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和后面惊慌的乘客,吴斌开始只是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他没有紧急刹车或猛打方向盘,而是强忍着疼痛把车缓缓减速,停靠在路边,回头对受惊吓的乘客说:“别乱跑,注意安全。”乘客们见状,马上报警。他随后被送往无锡解放军101医院救治。次日凌晨,吴斌因伤势过重去世。

铜锣铺里的老师傅已年近70了,还每天坚持掌锤。每到锣心的时候,老师傅就会使足力气打下最后一锤。原来,锣心的一锤与周边的锤法都不一样,最后锣心一锤是定音的,或清脆悠扬,或雄浑洪亮,都因这一锤而定。这一锤打好了,就是好锣。否则,这只锣就报废了。不论多么优质的铜料,不论剪裁的尺寸多么合理,也不论一开始打了多少锤,最后关头那恰到好处的重要一锤,才是一只锣制造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