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于饮了一杯美酒说道“刚才丞相说愿意听从我国指示,以及答应我国所有条件,可是真假”?
程欣回答道“此次虽为议和,但是蜀国知道是禹国给了我国一个面子,屈膝求和,蜀国不敢讨价还价”。
苏于听后笑道“丞相此言差矣了。蜀国也是一方大国。岂是屈膝求和,自古以来,国与国议和,签订盟约,就如同做买卖。无非利益二字,你多要点,我就得少要点,你少要点我就得多要点。最终呢,双方都觉得妥帖了。才有盟约之签订,至于要求,我禹国可以不要蜀国任何东西,并且归还已经被我国占领的阆中和安汉两座城池”。
程欣听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便看着苏于问道“贵国如此大方,究竟是要什么”?
苏于笑道“任何东西都不要了,土地也归还了,这么实打实的东西禹国都不要了,那还能要什么啊,禹国之事希望贵国能够答应禹国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程欣急忙问道。
苏于想了想说“丞相可记得当年禹武皇帝与蜀国联姻联盟,蜀国派人于婚姻之上行刺”。
“记得,不过丞相,此事是那诸葛亮之计并不关我国陛下啊”。程欣回答道。
苏于笑道“诸葛亮也是蜀国丞相,怎么能说不关贵国陛下。当年禹武皇帝身中一刀。血流不止。幸得抢救及时才脱离了危险。今日禹武皇帝以及那些被贵国害死的将士们的坟冢都埋在安定。我国想请贵国陛下前往安定,在禹武皇帝以及那些被蜀国害死的将士坟前认个错,就行了”。
程欣听后顿时气就不打一处来指着苏于嚷道“如此也太无理,太猖狂了吧。你禹国沙场上战死的将士,要让我国陛下在他们面前认错,苏于,我程欣敬你护国有成,可我决不允许你如此羞辱蜀国”。
苏于疑惑的问道“难道我苏于伤了老丞相的自尊啊”?
程欣回答道“个人尊严何足道哉。国家尊严断不可辱”。
“丞相只顾你过尊严,却不顾忌禹国陛下颜面。我禹国好不容易打了胜仗,却不乘人之危。而且归还贵国两座城池,就为了换蜀国一点尊严,这还不够吗”?
“次绝非等价交换,蜀国尊严无价”。程欣嚷道。
苏于拍了一下桌子站了起来说道“当年蜀国进攻禹国,迫使禹武皇帝签订盟约,敢问当年禹武皇帝颜面何价”?
程欣显然有些疲惫坐了下来说道“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你不是说贵国不计前嫌吗”?
“禹国帝王当然大度,可以不计前嫌,但是我苏于忝为禹国丞相。一定要把这个面子给争回来”。苏于看着程欣说道“五年前蜀帝撕破禹帝的脸,五年后的今天禹帝也要撕破一次蜀帝的脸,不成吗”。
程欣听后冷笑道“原来还是记者仇了”。
苏于继续说道“老丞相何其愚钝,此仇禹襄皇帝从来未曾忘记,禹国的百姓将士也从来未曾忘记,还请老丞相反躬自省,五年前禹武皇帝与贵国联姻联盟之时,贵国派去联姻的对象竟要行刺皇帝。三年前贵国迫使我禹国签订不平等盟约。老丞相辅佐大半生的蜀帝,做了攻城掠地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不怕老天爷不同意吗。可那时,老天爷他瞎了眼,他就没睁开过眼睛,你们的蜀帝自以为与吴帝是坚强的同盟国,禹国不敢把你们怎么样,可是禹襄皇帝他深知道他要报仇。只能靠自立。自谋。自强,如今呢,禹国闭关守国一年,改革变法。逐渐强大人心所向,那么见风使舵的吴国还会帮你们蜀国吗。没人帮没人管的蜀国就只能有挨打的份,我们的禹襄皇帝可以带领全部的将士攻打你们蜀国。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只要你们不认输,我们会一直打下去,就算最终灭了蜀国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还请老丞相想清楚,我国陛下让贵国陛下前往禹国,在禹武皇帝在坟前跪拜认错,跪拜称臣。那不是撕蜀帝的脸,那是长蜀帝的脸,不然如果蜀国亡也亡了,那么蜀帝的脸还往哪放”。
程欣听后点头说道“在下明白了。在下回去后就禀明我国陛下”。
苏于听到程欣这样说便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说道“那就有老丞相了,请丞相放心,我军立刻退军,撤回汉中永远不与蜀国为敌,并用结盟好。如果有哪国敢攻打蜀国,我禹国第一个不答应”。
就这样茶馆议和达成一致。马义接到苏于撤退的命令后,便急忙召集众将上堂说道“如今我国与蜀国达成一致,撤出安汉,阆中两城,用结盟好。章立听令”。
“末将在”。章立拱手说道。
“你带着粮草辎重先行,撤回汉中”。
“末将领命”。章立接了命令之后便缓缓退下。
“李焕,赵天听令”。
“末将在”。李焕,赵天拱手说道。
“等粮草自重撤离后,你们二人带着大军缓缓撤回汉中,并在汉中建立防线”。
末将领命”。李焕,赵天接了命令之后便缓缓退下。
“你留下来负责跟蜀国交让安汉,阆中两城”。
“末将领命”。张海接了命令之后便缓缓退下。
众将士都退下后,马义又看了看旁边的苏于说道“不知丞相还有何吩咐”。
苏于笑道“大将军安排,在下并无异议,只是在下想知道,大将军撤回汉中后,想在哪里布置防线”。
“丞相请看”。说着马义便站了起来指着身后的地图说道“汉中之地虽然没有西川那样易守难攻,也没有三山之险可以做屏障,但是汉中之地崎岖难行。从褒城到南江可以建立防线,这样便可将蜀国锁在西川。让他不能翻身,而且末将以为汉中土地肥沃,可以种植稻田,给我军下次战争提供粮草。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苏于听后连忙高兴说道“如此甚好,我正有此意。不瞒大将军所说,我此次前来带来了许多种植高手。他们皆可以教会汉中百姓种植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