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美人无恨:宸妃传
21469700000031

第31章 风光之时不足看

周碧君现下正得皇帝恩宠,再慌也不至于连自己和司琴的身份都分不清吧?

况且,当初周碧君、杜吟雪都是在这崇光院住过的。周碧君蒙幸最早,杜吟雪略迟。但好歹,大家也相处过三四月。沈婉儿记得,周碧君虽算不上伶牙俐齿,但也并不口拙。不过言语轻柔一些罢了。该说的话还是会说的。

而后来,苏冷月处置她的贴身宫人,她也并未出手。可见她也是知道事已至此,不能再多言,再说也只会惹来更糟糕的下场。足见,她还是有一番审时度势的。

周碧君啊周碧君,恐怕,也不是个省事的。

其三……

沈婉儿不禁看了尹墨香一眼,一时还是打住了那即将升起的念头。见尹墨香也正看着她,便浅浅一笑。其实这三点还不是令她最惊讶的。最惊讶的却是,那半句诗。

她不觉轻轻吟哦出声:“凉飚夺炎热……”

尹墨香不解道:“姐姐为什么单单记着这一句?”

沈婉儿望着她笑道:“你可知道这是谁的诗?”

尹墨香一惊,才道:“这是诗?”

沈婉儿便知她完全不解了,浅笑着道:“这是西汉班婕妤的一首《怨歌行》。”

尹墨香便啊的一声道:“我记得姐姐以前教我识字时提过,班婕妤是西汉成帝的妃嫔,是个大才女。是班彪的姑母,班固的姑祖母。班彪作有《史记后传》六十五篇,是其子班固作《汉书》的重要基础。”

沈婉儿欣慰地点点头道:“你还记着。”

尹墨香低头一笑。

那时沈婉儿在家曾开一个小小的女子书院。说是书院也并没有很正式。只是左近一些人家的女孩子每日在她家后园聚首一个时辰,她教她们识一些字,读些浅显的小书。

尹墨香算得聪明,每回识字都又快又好。只是可惜她家里父兄都不赞成,学了约有半年就不来了。要不然,沈婉儿倒是打算单单多教她一些。连墨香这名字也是她取的。平常人家的女儿就是没有名字也不奇怪,只以排行而称。尹墨香排第七,年纪最幼,家中称为七丫头。上面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姐姐。

沈婉儿便笑着将《怨歌行》整首念给她听。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尹墨香听得十分专注,眼珠一动不动,若有所悟。

沈婉儿也陪着她静了一会儿,方笑问:“明白了?”

尹墨香略略犹豫:“不知道我想得对不对。”瞧见沈婉儿鼓励的目光,便大着胆子说来,“这首诗是以扇子自比,夏天的时候一刻也离不得它,那摇动时的微微凉风简直就是最惬意的事。可是等秋日到来,凉风一起,炎热不在,再美丽的扇子也会变得多余,只能丢置一旁,所有的珍惜和欢喜都烟消云散了。”

沈婉儿连连点头。虽然说得略略粗糙些,但已捉住精髓。

“凉飚夺炎热。”尹墨香也不觉微低着头,喃喃地低念一遍,刹那间,双目中闪过一丝微弱的光亮,一会儿又道,“不过,也真没想到惠妃娘娘居然会惦念着这样一句诗。”

这也正是沈婉儿惊诧的地方。

尹墨香不明白:“惠妃娘娘可说是整个后宫风头最盛的。虽说也有丽妃和华妃差不许多,可是惠妃要认了第二,又有谁能认第一呢?”摇摇头,“她实在不必惦念着这样一句诗。”

沈婉儿淡淡地笑了。想到别人不能想的,念着别人不会念的,才正要使人刮目相看。

她原以为惠妃行事嚣张,手段狠厉。如此看来,惠妃其实要比她展现在外人面前的,还要深得多。

尹墨香毕竟不能久留。沈婉儿还像往常一样,笑盈盈地将她送出门去。

尹墨香却又转回身来看着沈婉儿,叫一声:“婉儿姐姐。”

沈婉儿便又走上前去,再多送她一送,一直送到崇光院门口才止住脚步。尹墨香才走两步便又回头,颇有些恋恋不舍,方调头离开。这一次头也不回地走了。

沈婉儿亦觉出她今日与往常多些不同。但并不点破,仍笑盈盈地看着她纤细的背影匆匆远去。

这时,身后突然传来另一道柔细的嗓音:“沈姐姐莫要信她才好。”

转身一看,却是蔡金桂带着点儿怯意站在离她五六步远的地方,刚好可以听得一些话语,却又不会传得太远。

沈婉儿折回身,笑着复又上前两步,与她对面问道:“怎么了?”

蔡金桂:“姐姐受伤多日,她都不曾来过。如今大好了,前几日又蒙陛下召幸她才来。我爹爹常说,风光之时不足看,唯有冷清之时才须用心看。”

沈婉儿微微一怔。蔡金桂极少提及家中事务。因此沈婉儿便也不曾多问。这还是她第二次提起父亲。

第一次时,蔡金桂说征选入宫那天,父亲站在街边,被夹杂在一众凑热闹的看客里。但她坐在马车中,只是微风轻轻地一拂,她还是在那一瞬,从那一角一眼看到了白发苍苍的老父。她记得离家时,父亲的白发还没有那么多。月初被征入州府就不能相见,到月底离府,才短短一个月,父亲就从两鬓斑白一下子添了七八成。

说着,眼中就滴下泪来。

沈婉儿劝慰良久,频频为她拭泪。最后也不禁为她勾出自己的一番思亲之情,抱着她一起心酸良久。那时她才知道,原来蔡金桂竟是家中独女。本来上头还有一个大她三岁的哥哥。可年幼时,一家辗转,投靠亲友,却在路上遭遇劫匪,年仅八岁的哥哥被匪人一刀刺穿胸膛,母亲为了救护他也被刺成重伤。幸有官员巡视路过,及时解救,还赠与银两,又派人将他们护送至最近的县城。父亲无法带着伤重的妻子和年仅五岁的她前行,便索性在当地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