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聊天你就赢了
21459700000007

第7章 说服对方,你聊天的目的就达到了

聊天中你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顾客、你的朋友、你应聘的主考官……有时候,某些人欲在你身上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你更应该临危不惧,巧妙地使用说服技巧,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说,每个人都随时可能遇到要说服别人的情况,如果不掌握技巧,说服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深入了解对方,找出说服的突破口

当你通过聊天的方式,去说服对方时,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但不等于不能够实现。首先你要搞清楚,为什么难?当一个人形成自己的想法和决定之后,要使其发生改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连你自己,很多时候都不希望别人来改变自己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这也许有一种胜负之心在作祟,似乎一旦被别人说服,就像是认输了一样。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深入了解对方,抓住对方的软肋,才能在聊天中达到说服的目的。

19世纪中期,美国林肯政府决定开展一项巨大的工程——修建横贯东西的大陆铁路。卡耐基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立刻考虑要如何取得铁路承建权。当然,竞争的人很多,而最大的竞争对手无疑是历史悠久、资本雄厚的普鲁曼公司。卡耐基想,如果与普鲁曼公司直接竞争,自己的胜算并不大,即使成功了,也会因为之前激烈的竞争,而使承包的价格大大降低,这样无论谁胜谁负,都得不到太多的好处。思前想后,他决定去普鲁曼公司找负责人布鲁曼先生聊一聊。

见到布鲁曼之后,卡耐基真诚地说道:“布鲁曼先生您好,我是卡耐基,现在我正在跟你竞争铁路的承建权。”

布鲁曼见到卡耐基这么坦诚,也说道:“是的,我们是竞争关系,而且我认为你是我们最大的竞争者。”

卡耐基笑道:“不瞒您说,我也认为您是我们最大的对手。如果我们硬碰硬,无论谁胜谁负,都会大伤元气。”

布鲁曼高傲地说道:“的确是这样,你最好退出竞争,当然我会在其他业务上给你进行适当的补偿。”

“我非常感谢您的关心,也十分愿意接受。但是,我退出后,还是会有别的公司与您竞争,而您的胜算也并非百分之百吧?”卡耐基的话软中带硬,“所以我有一个提议,我们谁都不用退出竞争,相反,我们要联合起来,凭我们两家公司的实力,我相信这场竞争的最终胜出者一定是我们。这样我们可以向铁路公司索取最高利润。”

卡耐基的一番话让布鲁曼动摇了,他当即表示:“嗯,这个想法不错,可是要怎么着手呢?”

卡耐基回答道:“我们可以联合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就叫作布鲁曼豪华客车公司。”

布鲁曼听到新公司的名字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心里很高兴,同时又想到这样的一家新公司可以取得巨大工程的承建权,获得巨额利润,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接受了卡耐基的建议。后来,他们以新公司的名义如愿以偿地取得了承建权。在这项工程中,卡耐基出资少,只获得了部分利润,但比起要通过激烈竞争和降价而得的利润还是要大很多。

卡耐基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懂得说服布鲁曼退出竞争并不是最终目的,而为自己争取最大利润才是目标。那么如何为自己争取最大利润呢?那就是说服布鲁曼同意自己的建议——建立一家新公司。而只有站在布鲁曼的立场上,想象布鲁曼可以从这家新公司得到什么好处,才有可能打动布鲁曼。卡耐基以布鲁曼的名字命名新公司,满足了布鲁曼对名的要求;又以取得铁路承建权,满足了布鲁曼对利的追求。名和利都有了,布鲁曼又如何能拒绝呢?

你要想在聊天中,成功地说服对方,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取决于你能否正中人心。了解人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你通常可以从一些基本方面着手。

1.了解对方的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是性格急躁的人,还是性格稳重的人;是自负又胸无点墨的人,还是有真才实学又很谦逊的人。只要了解了对方的性格,就可以按照他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

2.了解对方的长处

一个人的长处就是他最熟悉、最了解、最易理解的领域。如有人对部队生活比较熟悉,有人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有人擅长文艺,有人擅长体育,有人擅长交际,有人擅长计算等。

在说服人的时候,要从对方的长处人手。第一,能和他谈到一起去;第二,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谈论起来他容易理解,因此容易说服他;第三,能将他的长处作为说服他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一个伶牙俐齿、善于交际的人,在分配他做推销工作时可以说:“你在这方面比别人具有难得的才能,这是发挥你潜在能力的一个最好机会。”这样谈既有理有据,又能表现领导者对他的信任,还能引起他对新工作的兴趣。

3.了解对方的兴趣

有人喜欢绘画,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读书,还有人喜欢下棋、养鸟、集邮、书法、写作等,人人都喜欢从事和谈论其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这里人手,打开他的“话匣子”,再对他进行说服,便较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4.了解对方的想法

一个人坚持一种想法,绝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他讲的道理一般都符合他的利益。尽管有时这也许不是他想要坚持的,只是不愿承认,难于启齿罢了。如果说服者能真正了解他的“苦衷”,就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5.了解对方的情绪

一般而言,影响对方情绪的因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聊天前对方因其他事所造成的心绪仍在起作用;二是聊天时对方的注意力还未集中起来;三是对说服者的看法和态度。因此,说服者在开始说服之前,要设法了解他当时的思想动态和情绪,这对说服的成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让对方说“是”,你就掌握了聊天的主动权

爱伯逊是纽约银行的一名出纳员,一天一位大客户来银行存款。爱伯逊一边与对方聊一边指导客户如何填写申请表。期间,他发现申请表格中,有些项目客户马上就填好了,可是有的项目客户拒绝填写。

这种情况让爱伯逊感到为难,如果是在以前,他会说:“先生,请您完整填写这份申请表,否则银行不予办理您的存款业务!”

可是爱伯逊不想失去这位顾客,那就要想点办法留住他才行。于是,他想办法让对方说“是”。

爱伯逊避开银行的要求不谈,而是谈客户应该关心的。因此,爱伯逊说:“其实我也觉得没必要填写这么多内容,但是您想过没有,如果出了什么意外,您有钱存在银行里,您是不是愿意让银行把存款转交给您最亲密的人?”

客户马上回答:“是的,我当然愿意。”

爱伯逊接着说:“那么,如果您不填写您最亲近的人的资料,一旦出了什么意外,我们怎么处理您的钱呢?所以,您应该把您最亲近的亲属的资料填在这份表格上,如果出现什么情况,我们会把这笔钱移交给他。”

客户说:“是的,这是个不错的办法。”

最后,这位客户不但把所有情况都填在表格上,而且还接受了爱伯逊的建议,用他母亲的名义开了个信托账户,有关他母亲的具体情况,他也详细填在相关表格上。客户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他觉得填写这份表格完全是为他的利益着想的。

关键时刻,爱伯逊显示出他聪明的一面。他改变交谈方式,告诉对方填写剩余信息的好处,让对方顺着自己的思路说“是”。通过让对方说“是”,爱伯逊与客户之间减少了不必要的争论,对方还会愉快地接收他的建议。

小刘是一位推销电动机的推销员,一次他去拜访一家老客户,准备说服他们再购买几台新式电动机。在去之前小刘和这家公司的工程师通过电话,了解到工程师前一天到车间去检查,用手摸了一下前不久小刘推销给他们的电动机,感到很烫手,便断定小刘卖给他们的电机质量太差。

当小刘刚踏进那家公司的门口,就遭到了对方工程师的拒绝,那名工程师说:“小刘,你又来推销你那些破烂了!你不要做梦了,我们再也不会买你那些玩意儿了!”

小刘冷静地考虑了一下,心想如果与对方辩论电动机的质量,肯定于事无补。于是他便采取了另外一种思路,他对工程师说:“好吧,我完全同意你的立场,假如电动机发热过高,别说买新的,就是已经买了的也得退货,你说是吗?”

“是的。”工程师回答说。

“你是知道的,任何电动机工作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发热,只是发热不应超过全国电工协会所规定的标准,你说是吗?”

“你说得对,是这样。”

“如果按国家技术标准,电动机的温度可比室内温度高出42℃,是这样的吧?”

“是的。但是你们的电动机温度比这高出许多,昨天还差点把我的手烫伤!”

“哦,是这样。那么请问你们车间里的温度是多少?”

“在24℃左右吧。”

“这就对了。车间是24℃,加上应有的42℃的升温,共计66℃左右。那么一个人把手放进66℃的水里是不是会被烫伤?”

“嗯,好像是的。”

“这就对了啊,所以以后千万不要去摸电动机了。我们的产品质量,你们完全可以放心,是绝对没有问题。”就这样一直让对方说“是”,小刘又做成了一笔买卖。

让对方说“是”,是一种说话的艺术,如果你学会了这种艺术,你将终身获益。当一个人在说话时,如果一开始引导他来说“是”,那么他已经在内心深处有了肯定的一面。这时候内心的抵抗和戒备就会完全放松,交流起来的气氛就会融洽很多,对方也容易放弃自己原来的偏见,转而同意对方的意见。案例中,小刘从一开始就引导工程师回答“是”,从而抓住了问题的主动权,使聊天的结果向着自己更有利的方向去发展。那么,到底如何才能让对方说“是”呢?以下两点,我们在与人聊天中值得借鉴。

1.说对要说的话

卡耐基曾经说过,天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任何人去做任何事,那就是让他自己想去做这件事。而让他自己想去做这件事,唯一的方法是让他认为你说的是对的,让他认为他是在遵循对的东西才这样做。

比如说,你喜欢朋友的某个物件,又不想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你可以这样做,先装着无意拿起它看了看,丢在一边,说:“你平时是一个非常爱干净的人,把屋子收拾得一尘不染。刚才我在它身上发现了灰尘。看来,它在你的生活中并没有存在的意义呀。”朋友可能微微一笑或把话题转移到其他地方。

这时,你再次拿起刚才的那个东西,对着它哈一口气,然后认真擦拭,边擦边说:“要是我,就把它当成宝贝,天天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你能忍疼割爱吗?”当你说到这里,朋友可能会说:“我的确不怎么喜欢它,你要是喜欢就拿去吧。”这样,你便拥有了它。

如果你直接张口向朋友要,朋友会产生逆反心理,可能不给你,即便给你了,心里也不舒服。当你用那样的语言进行表达时,朋友的确觉得它对自己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对方会毫无留恋地送给你,这样在朋友看来,你欠他一个人情。

2.给对方创造说“是”的氛围

奥佛斯屈教授在他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说:“当一个人说‘不’时,他所有的人格尊严都已经行动起来,要求把‘不’坚持到底。事后他也许会觉得这个‘不’说错了,但是他必须考虑到宝贵的自尊心而坚持说下去。因此,使对方采取肯定的态度,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由此可知,在和对方聊天的时候,要避免对方说“不”的气氛,一定要创造出对方说“是”的气氛。比方说,在和对方聊天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自己置于“是”这一情景之中,将对方可能采取的反对意见铭记于心,同时,还应牢记你所熟知的对方的观点。你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当你在问别人“是这样吧?”“一定是吧?”等让对方回答“是”的问句后,你一定要先给对方制造一个说“是”的氛围。

巧用故事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

大道理谁都会说上几句,但有几个人会耐心地听下去呢?聊天高手在说服他人时,通常不会摆干巴巴的道理,而是讲故事。讲故事是说服别人的最好方式之一。通过讲故事,可以将你的理念传达给对方,并且影响对方,一举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有人曾做过实验,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相同的说服活动,其中一组不使用任何技巧,另外一组则加入“故事”的元素。结果发现,加入故事元素的小组说服效果要远大于不加故事的小组。

于丹在讲到自己的书如何让国外的读者接受时,说:“故事永远比道理容易传播。我们的幼年、童年都是喜欢听大人讲故事的,长大以后照样喜欢听故事。所以,你用故事去传递道理,它就变成了道理的载体。如果你没有载体,仅仅讲道理,谁都拒绝说教。”可见,“讲故事”是“讲道理”的好途径。

在聊天中,运用故事进行说服时,一定要使所讲的故事与所阐述的道理发生必然联系,并且给予一定的寓意,才有可能达到目的。通过讲故事说服对方,通常表现在以下两点。

1.比直接说更有说服力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如果接受劝解的人,处于懵懂和迷惑之中,有针对性地利用一些富于哲理的小故事,来暗示自己的某种用意,就可能在听者的心灵中撒播下一片阳光,从而成功地说服对方。

三国时的刘备有位甘夫人,天生丽质,刘备非常喜爱,每天都花很多时间陪伴甘夫人。后来,有个人献给刘备一个精巧的玉人,高三尺,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刘备爱不释手,便把玉人放在甘夫人的房间里。

后来,刘备占据蜀地之后,便渐渐地开始玩物丧志了,常常一边抱着甘夫人,一边搂着玉人。甘夫人看了很着急,她想劝刘备不要玩物丧志,但是怕刘备不高兴,于是甘夫人以“子罕不以玉为宝”的典故劝说刘备:“古代宋人得到一块玉石,献给宋国的正卿子罕:‘这块关玉长得像一个人,是一块稀世之宝,所以我把它奉献给您。’可是子罕连看都不看一眼,他说:‘我平生从来不贪那些宝贵的东西,如果你将玉赠送给了我,那么,你丢掉了宝玉,我却丢掉了廉洁这块宝。’这个故事,在春秋时代传为佳话。”

紧接着,甘夫人话锋一转,说到正题:“现在魏国、东吴都未消灭,陛下你却以一块玉石玩于股掌,凡是淫、惑必生变,千万不可长此以往啊!”

这时,刘备才恍然大悟,他立即下定决心,撤玉人,拒小人,致力于实现囊括四海、复兴汉室的宏愿。

甘夫人借用“子罕不以玉为宝”的典故,委婉地传达了自己的看法,暗示一种告诫之意。这比直接劝告刘备有用多了。

2.比命令更有说服力

上汽集团原总裁胡茂元也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他常常会在各种场合,针对各种问题讲故事。有人称赞胡茂元所讲的故事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的“工作哲理大典”。

有一次,针对用户满意工程,胡茂元讲了一个美国通用汽车的真实故事:

有一天,一名顾客写信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庞帝雅克部门,抱怨说:“我习惯每天在饭后吃冰淇淋。最近刚买了一部新的庞帝雅克,每次只要我买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的,从店里出来后车子就发动不着。但如果买的是其他口味,车子发动就很顺利。”

部门立刻派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发现事实确实如顾客所说。

这位工程师当然不相信这辆车子对香草过敏。他经过深入了解后得出结论,这位车主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其他口味的要少。

原来,香草冰淇淋在这家店最畅销,为便利顾客选购,店家就将香草口味的特别分开陈列在单独的冰柜,并将冰柜放置在店的前端;而其他口味的冰淇淋放置在离收银台较远的地方。

深入调查发现,问题出在“蒸汽锁”上。当这位车主买其他口味时,由于时间较长,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买香草冰淇淋由于花的时间短,引擎还无法让“蒸汽锁”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一个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问题,却让工程人员发现了汽车部件的缺憾,便于改善产品。胡茂元的这个故事生动有趣,旨在告诉员工只有用心才能让顾客满意,远比生硬枯燥地命令员工要用心工作的效果好得多。

理由充分,说出的话才有分量

说话要有证据,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聊天中,要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或观点,首先要证明自己观点是真实的。哪怕你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行动之前也必须给自己找一个充足的理由。

在《伊索寓言》中,有个尽人皆知的《狼和小羊》的故事:

狼看见小羊在河边喝水,想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吃掉它。它在上游,责备小羊把水搅浑了,使它喝不到清水,小羊说:“我是在离大王一百步的下游……不可能把上游的水弄浑。”

狼无奈,撇开这个借口,又说小羊:“你去年骂过我的爸爸……唷,我想起来了,两年以前,我走过的时候,就是你站在这儿说的。伙计,我可忘不了,忘不了!”

“可是,大王,我那时还不满一岁呢!”不幸的小羊答道。

“那么,一定是你的哥哥。”

“我没有哥哥,大王。”

“哦,那就一定是你的朋友什么的,再不然就是你的亲属。可不是吗?凡是你们羊类,还有你们的猎狗和你们的牧人,都想谋害我,老是想谋害我,老是想找机会害死我。为了这些个损害,我就要跟你算账!”

“可是我呢,我哪儿得罪了你?”

“别废话!你讲了一整天的话了。你以为我有工夫来细数你的罪状,小畜生?你的罪状就在这里:我要把你吃掉!”

于是狼就把小羊拖到树林深处去了。

这个故事中,狼为了吃掉小羊,编造出各种各样的“事实”来当理由。虽然被小羊一一识破并揭露出来,但狼还是通过自己编造的“理由”,心安理得地把小羊给吃了。

其实即使有了真实的理由,也未必就能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比如片面的、不充足的理由进行证明,就是“以偏概全”的一种表现。

一个英国人在加来登第一次踏上法国领土,他见到了两个长着红头发的法国人,因此下结论说:原来法国人都长着红头发。

这个英国人由于生活环境、阅历的局限,不知山外有山,孤陋寡闻,只根据自己的狭隘偏见和一知半解就做出了一般性结论,对于这种错误,只要将其他与此不同的事实揭示出来,就可以达到纠正、反驳的目的。

在美国进行的一次大选中,有位共和党议员发表了攻击民主党的演说。他说:“在威尔逊的领导下,我们走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罗斯福执政时期,我们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而杜鲁门呢?朝鲜之战!约翰逊呢?越南之战!”

这位议员所举的事实都是有目共睹的。威尔逊、罗斯福、杜鲁门、约翰逊都是民主党人,在他们当政期间确实使美国经历了战争之苦。但这一切并不能证明他的论题“民主党人执政会引导我们走向战争”。因为这些事实是片面的,还有民主党人执政时未发生战争的事实。这位议员的立论是“以偏概全”,不能成立。

某洗浴中心服务员马小姐在整理房间时,意外拾到顾客遗失的戒指,她想据为己有,不料被巡视的李经理发现了。

李经理让马小姐上交,可她理直气壮地说:“戒指是我拾的,又不是偷的,更不是抢的,不上交也不犯法。”

李经理见马小姐态度坚决,便说:“小马,你能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不劳而获’吗?”

马小姐噘着嘴,脱口而出说出“不知道!”三个字。

李经理耐心地说:“简单地说,‘不劳而获’就是没有经过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果实。”

马小姐有些不耐烦了,说:“请你不要给我咬文嚼字了,我还要继续整理房间呢。”说完,不再理会李经理,继续忙手中的活计。

见此情景,李经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变得更加耐心,她一边帮马小姐整理房间一边问:“抢别人的东西,你觉得是不是‘不劳而获’呢?”

马小姐迟疑一下,说:“那肯定是呀。”

李经理接着又问:“偷别人的东西,是不是‘不劳而获’呢?”

“当然也是。”

“那么,拾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是不是‘不劳而获’呢?”

“这,这……”马小姐语塞。

李经理顺势教育道:“拾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和偷、抢来的东西,在‘不劳而获’这一点上是相通的,除了国家法律,我们还应有一定的社会公德,再说我们也有工作守则,拾到顾客遗失的物品要交还,你可不能犯糊涂啊!”经过李经理的教育,马小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戒指交了出来。

从上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李经理说服马小姐的过程中,避开了马小姐的歪理,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说出让她交出戒指的理由。这里,李经理的理由就是“不劳而获”这个论题,从而让马小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即:拾到东西占为己有,同偷、抢一样是“不劳而获”,是同样可耻的行为。通过一番深入浅出的交谈,马小姐受到了教育,打消了错误的念头。

你在聊天时,要想说服对方,一定要理由充分,让对方无可辩驳。切莫“以偏概全”,他人之言,特别是权威之言,这不失为一种论证的好方法。但是,他人之言往往受某一特定环境局限。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引以为据,就是一种滥用,会犯一种“以人为据”的错误。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说服的进度,进行合理的使用,才能达到效果。

摆明利害关系,增强说服的砝码

聊天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固执己见、不肯听取意见的人。对付这样的人,说服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看到自己所坚持的事情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也就是说要对他晓以利害,这是有效说服的关键。

战国时,齐宣王接见孟子。孟子问道:“大王发动战争,将士冒着危险,使齐国与各诸侯国结成冤家,这样您心里才痛快吗?”

齐宣王回答说:“不是的,我为什么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要实现我的最大愿望。”

孟子说:“大王可以将您的最大愿望讲给我听吗?”

齐王笑笑而不回答。

孟子说:“是为甘美的食物不够吃,轻暖的衣服不够穿,艳丽的色彩不够看,美妙的音乐不够听,还是为了侍候的人不够使唤呢?难道大王真的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好,大王您的最大愿望我知道了。您想扩大土地,使秦、楚这样的大国都来朝拜您,您要做天下盟主,安抚四境外族。如果您想通过战争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齐宣王说:“竟有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呢,爬到树上去捉鱼,虽然捉不到,却没有什么后患;为了实现某个愿望,就尽心竭力去做与实现这个愿望背道而驰的事,还会招致祸害呢。”

孟子接着以邹、楚为例,说明大、小国之间不能为敌,强、弱国之间不能为敌,齐国不能同天下为敌。同时阐述要想在天下争王,必须实行仁政的道理。

最后齐宣王说:“对您的主张,我不妨试试,望您辅佐我达到目的。”

孟子以步步为营的巧妙方法,令齐宣王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摆明利害关系,使齐宣王意识到强攻硬打只能结怨,犹如缘木求鱼,是方向性的错误,而只有修仁政才是一个国家正确的外交路线。

提及“球王”贝利,只要稍微了解一点足球的人都知道,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足球明星之一。贝利是足球史上一位难得的天才型球员,儿时的贝利已经显示出踢球的天赋,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有一次,小贝利参加完足球比赛后,队员们一边坐在草场边缘休息一边聊踢球过程中发生的种种事情。这时,其中一位队友从包中拿出一盒香烟,分发给周围的同伴,小贝利也得到一支。这以前,他从未抽过烟,在队友的鼓动下,小贝利便叼起香烟抽了起来。不巧的是,他抽烟的一幕,恰好被赶来看望他的父亲看到。与此同时,小贝利也发现了父亲,赶紧把手中的香烟掐灭,扔到一边,装出一副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模样。父亲面带笑容,走过来后,没有当众揭露他刚才的行为。回到家后,父亲和蔼地问道:“今天你抽烟了,对吗?”

小贝利没有说话,而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有抽烟。父亲用手拂去小贝利头上的草屑,说:“你不要狡辩了,我都看见了。”

小贝利见无法瞒过父亲,就耷拉着脑袋,红着脸回答说:“是的。”然后,做好父亲训斥的准备。

然而,让小贝利没有想到的是,父亲没有这么做。他在小贝利身边踱了一会儿步,说:“孩子,你在足球方面的确很有天赋,这一点我从来就没有质疑过,如果你勤学苦练的话,将来肯定会出人头地。不过,你不要忘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而抽烟对健康有很大的威胁。今天你抽了你人生中的第一根烟,明天你可能就会抽第二根、第三根……长期下去,抽烟非但不能帮助你提高球技,反而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长期下去,你就无法从事你喜爱的足球运动了。”

父亲停顿了一下,见小贝利没有出声,继续说道:“作为你的父亲,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引导你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你抽烟这种不良行为,我会坚决予以阻止。至于我的阻止是否能够取得效果,决定权在你手上,也就是说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由你自己来决定,而我的阻止是没有办法剥夺你的决定权的。”

说到这里,父亲又停了一会儿,看了看面前的小贝利,喝一口茶后,说:“你究竟是想让烟继续摧毁你的健康呢,还是想成为一位奔跑在赛场上的优秀运动员呢?现在你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希望你能给自己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

说到这里,父亲从干瘪的口袋内摸出一张钞票,递给小贝利,说:“如果你想放弃你热爱的足球运动,不想日后奔跑在绿茵赛场上,坚决抽烟的话,作为父亲,我尊重你的选择,这是给你的第一笔抽烟费。”父亲说完,把钞票硬塞到小贝利手中。

小贝利握着父亲给的钱,回味着父亲刚才讲的话,为自己的抽烟行为感到非常后悔。一阵反思后,他拿着钱走向在屋外干活的父亲,说:“爸爸,我错了,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员,以后再也不抽烟了。”

从那以后,贝利再也没有抽过烟,同时也更加刻苦地训练,终于成为一代球王。

在教育小贝利方面,他的父亲显得很富有智慧,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如果进行直接批评,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让小贝利戒烟的目的,所以他采用了晓以利害的方式。对于抽烟的坏处,他给小贝利进行分析,让他知道抽烟对身体危害很大,会直接影响将来他在足球上的发展。

可以说,晓以利害是有效说服对方的关键,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好它,便能成功说服对方。这样一来,既帮助别人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向好的方面发展,也让自己的说服达到了目的。

比如说,当涉及某个集体的利益时,要想成功说服决策者,就应当晓以“不正当决定”的利害,只要做到有理有据,就能有效地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

当然,晓以利害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胡编乱造,更不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而是有理有据的判断与推测,正因为如此,所以更能够达到成功说服别人的目的。

那么在说服别人的时候,要想把握好“晓以利害”这个关键,有理有据地说服别人,还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几点可供参考。

1.要在言辞中体现对对方的关心

对那些固执的人,如果直接劝说,可能会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而假如你在言辞上体现出对他的关心,就能减少这种抵触心理,方便你进入话题。

2.论据要明确

要用事实来论证他坚持的观点是错误的,因而你选择的论据必须是简洁明了,不可胡乱选择。

3.点到为止

让对方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后,把选择权交给对方。不要强迫对方做出选择,有的人,即使知道了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会因为面子问题,不愿意当面做出选择,所以要留给对方一定的思考空间。

总之,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言之有据,晓以利害是成功说服别人的关键。要想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精彩口才或精彩人生,就不要忘了这一说话技巧。掌握了它,你的前途可能会比别人更光明。

迂回说服,最终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聊天时,有时有些话不能直接说,即便说了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目的,还极有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这个时候,最适于使用迂回说服的方法来说服对方。

战国时期,墨子听说鲁班给楚国制造了攻城用的云梯并去攻打宋国的消息,就急忙从鲁国动身,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郢都。他打算通过劝说鲁班,停止这场战争。尽管鲁班不高兴,墨子还是巧妙地设喻来劝说,并从道义上说服了鲁班。可是鲁班因为已答应了楚王,所以无法停止攻宋。

于是,墨子就去拜见楚王说:“有这样一个人,放着自己彩饰的漂亮车子不坐,看见邻居家有辆破车就想去偷;放着自己绣花绸缎的衣裳不穿,看见邻居家有件粗布短袄就想去偷;放着自己的白米肥肉不吃,看见邻居有点糟糠就想去偷。大王您看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呀?”楚王笑着说:“他一定是害了偷窃病了。”墨子说:“楚国有方圆5千里的土地。宋国只有500里方圆,这就好像彩饰的漂亮车子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这样的好地方,里面有数不尽的珍奇,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而宋国却穷得连野鸡、兔子、鲫鱼都没有,这就好像白米肥肉同糟糠相比。楚国有高大名贵的木材,宋国却没有什么大树,这就如同绣花绸缎的衣裳和粗布短袄一样。所以我认为大王要攻打宋国,正如这个害偷窃病的人一样。”楚王听后从道理上接受了。但一转念,鲁班已经造好了云梯,还是想要攻打宋国。

墨子也看出来了,他们在道理上明白了自己的不对,但又不肯罢休,于是墨子用自己的技能同鲁班进行了一番较量。

墨子解下带子,围起来当一座城,用木片当器械。鲁班接连9次用了不同的攻城方法,墨子9次挡住了他。鲁班攻城的器械都用光了,墨子守城的器物还有余。在这种情况下,鲁班想出一个不可告人的坏主意,企图杀死墨子,以为这样就不会有人抵御他了。其实墨子早已料到这点,到楚国来的同时就已让学生禽滑厘等300人,拿着防守器械在宋国的城上做好了楚国入侵的准备。楚王在这种情况下,只好放弃了攻打宋国的打算。

墨子与楚王的对话,实际上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聊天。墨子用恰切的比喻,巧妙而尖锐地指责了楚王攻宋的可耻、可笑,并以自己的实力压倒对方,迫使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念头。墨子以迂回的说服方法制止了这场战争,达到了止楚攻宋的目的,实现了他“非攻”的主张。

美国一家公司想与印度军方谈一笔军火生意,但是经过数次谈判都没有成功。美方于是派出了公司的“金牌推销员”,亲自到印度洽谈这笔生意。

推销员到了印度之后,首先给印度军方的一位长官打电话,对于对方冷漠的态度,推销员毫不在意,只是说:“我对将军十分仰慕,所以将专程到新德里拜访阁下。只要将军能给我一分钟的时间,我就心满意足了。”将军心想一分钟倒也无所谓,于是便勉强同意了他的请求。

双方一见面,将军便给对方来了个下马威:“我很忙,没有时间听你推销。”

推销员似乎并不在意将军的冷若冰霜,而是非常诚恳地说:“其实,我今天来是专程来感谢将军的。”

“感谢我?”将军有些愣住了。

“是的,若不是将军的强硬拒绝,公司也不会派我来到印度,而我也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幸运的机会,让我时隔30多年后,又回到我的出生地。”

“出生地?这么说你是在印度出生的?”将军的好奇心被吊起来了。

“是的。”推销员微笑着说,“42年前,我出生在印度的新德里,那时我父亲是美国钢铁公司驻印度的代表。可以说我的童年是在大象的背上度过的,而印度便是我的第二故乡。”

听着推销员满含深情的回忆,将军的脸上也渐渐露出了微笑。捕捉到这一表情,推销员又不失时机地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照片,递给将军:“您看到这照片上的老人了吗?”

“这不是我们印度的圣雄甘地吗?”将军叫了起来。他好奇地问:“和他在一起的这个孩子是谁?”

“那就是我啊!”推销员自豪地回答。“那时我才4岁。这张照片一直是我们家最珍贵的礼物。这次我来印度,还要代表全家拜谒圣雄甘地的陵墓。”

“您和您的家人对于圣雄甘地和印度人民的友好感情令我感动。”将军主动伸出手来,紧紧握住了推销员的手。“请允许我有这个荣幸邀您共进晚餐,表示对你和你家人的感谢!”

结果毋庸置疑,当晚餐结束时,将军便在合同上爽快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这场聊天中,这个推销员真不愧为“金牌推销员”,他那高超的说服技巧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说他不是出生于印度,连同那张照片也是合成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的呢?重要的是他成功地说服了印度的将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他之所以成功的最大诀窍就在于他并没有卖弄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妄图说服对方,而是迂回曲折,巧妙地激发了将军的兴趣,从而诱导将军一步步走进了他的“圈套”。而这,正是他最令人叹服的高明之处。

诱导说服让你事半功倍

当你在聊天过程中,带着目的去说服对方时,运用诱导的方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诱导说服,心平气和,步步引导,耐心商讨,别人易于接受。诱导技巧的关键在“诱”字,立足在“导”字。

在英国大百科全书公司工作的史密斯,向同事要了一份不愿购买《大百科全书》的客户的名单。

一天,他敲响了一家客户的门,说:“《大百科全书》里各个领域的知识都包括了。有了它,就像拥有了一个随身的智囊团一样。我相信,在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用到它的地方一定很多。”

哪知主人面无表情地说道:“我想我不需要。我是干手艺活的,没有必要准备那么厚的一本书。而且,我一读这种书就想睡觉。我看你还是到用脑子多的人那里去试试吧。”

史密斯说:“谢谢您给我的这个建议。我看见外面有一辆小自行车,您的孩子今年几岁了?”客户说:“6岁了,在上幼儿园大班。”史密斯说:“这么说,明年就上小学了。现在孩子读书挺不容易的吧?”客户点头道:“是啊,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得去上课外活动。”史密斯点点头:“嗯,好像是这样的。我高中没有读完就退学了,所以课外活动参加得并不多。”

说到这儿,主人刚才冷冰冰的神情已经消失了,他惊讶地说:“啊,是吗?我还以为你是上过大学的人呢。而且,你卖的又是《大百科全书》这种东西。”

史密斯摇摇头,认真地说:“您误会了,这只不过是我的工作而已。但是您也许不相信,通过这东西我还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哩。虽然我没有学历,但真正的知识,我可一点也不比一般大学生知道得少。”

这时,客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笑着说:“是啊,你的谈吐不凡。”

史密斯也笑道:“您的孩子现在上幼儿园,他是不是经常问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客户点头:“是啊,你说得没错,问得我都有点烦了。他常常问一些我都没法回答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我太太也为此觉得头疼。”

史密斯笑着说道:“您知道吗?父母与子女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如果孩子问了家长,家长回答不了,次数多了,孩子以后也就不再问了。统计数据表明,小时候不爱问问题的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也不会问的!”

客户想了想,点头道:“嗯,是这么回事啊。”史密斯拍了拍手上的《大百科全书》:“我认为《大百科全书》是一座架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如果孩子问您‘这是为什么’,而您又不知道的时候,就可以对他说‘这个爸爸也不太清楚,要不我们一起来查查《大百科全书》吧’。这样不就可以培养孩子勤奋好学的习惯吗?”

客户点头:“你说得确实有道理。”史密斯微笑道:“您过奖了,但我确实是这样想的。美国不是有一句谚语说‘习惯是第二天性’吗?如果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就会对智力开发大有好处。即使您的工作用不着,那也可以拿回家和孩子一起用啊!您觉得如何?这本书包含了这么多东西,而且又是彩色印刷,翻开看看也是一种学习呀!”

“说的也是……我太太也在抱怨,说等孩子上了小学,到了高年级就辅导不了他了。”客户摸了摸脑袋,似乎有些想法。史密斯道:“是啊,现在的小学生已经不是家长能教得了的啦。”

“是啊。”客户说着,指了指史密斯手上的书说,“那么,这本书需要多少钱?”就这样,史密斯卖出了一套《大百科全书》。他的方法就是以客户所关心的孩子做突破口。

在这个故事中,史密斯采用的就是诱导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引导对方购买自己推销的《大百科全书》。二人的整个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刚开始时客户对面前的史密斯报有抵触情绪,当他谈起孩子的未来时,客户的表情才有所缓和,抵触的情绪有所松动。史密斯通过对方的表情,捕捉到他内心的变化,继而进一步诱导,终于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么,你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做到诱得巧妙,导得自然呢?以下四点可以为你提供借鉴。

1.有目的地诱导

要有明确的说明目的,有的放矢,所有的诱导内容,都要紧紧地为目的服务。

古时候,有一位父亲得知儿子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便给他写了一首戒赌诗,以诗说理规劝。诗曰:“贝者是人不是人,只因今贝起祸根。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成为贝戎人。”儿子看后,不解其意。父亲给他一一指道:“贝者是赌,今贝是贪,分贝是贫,贝戎是贼。赌、贪、贫、贼是每一个赌博之徒的必由之路。”儿子听了,立刻幡然醒悟,弃赌从良,自食其力。

这位父亲劝子戒赌的方法巧就巧在:第一,以诗劝子方法新颖,让儿子去思考其中的含义;第二,当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时,一语道破诗意,道出“赌博必定贫穷,强盗出于赌博”的道理,使儿子恍然大悟。这种有目的地诱导方法往往能收到较好的劝说效果。

2.有步骤地诱导

既有总体设计,又有分步计划。每一步怎样诱导,怎样发问,聊天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胸有成“话”。这样,环环紧扣,步步深入,最后矛盾凸显,诱使对方在无法解决的矛盾面前自我否定。

说服的过程是说服者对被说服者攻心的过程,也是被说服者心理渐变的过程。运用“层渐递进”的说服技巧,从理论上讲,符合心理学的基本规律,从实践中看,只要运用得恰当巧妙,就能取得理想的说服效果。

3.有预料地诱导

在诱导之前要考虑到对方会怎样讲,可能有几种讲法,怎样随机应变。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诱导不会变成“哑炮”,一个人唱独角戏。要使自己的诱导能引出对方的话,开启其思路,就要作通盘打算。

新转入某班的方方同学,做作业马虎、潦草。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拿出一本字迹工整的作业递给他说:“你看这位同学的作业写得怎么样?”方方看了一眼,没说什么。老师又拿出一本字迹潦草、错误较多的作业给他看,并说道:“你看这本作业怎么样?”方方看了一眼,说:“跟我的作业差不多。”“你再看看这两个作业本上的名字。”老师温和地说。这一回,方方疑惑了:“都是李林的?”老师抓住时机,耐心地说:“差的一本是李林同学去年的作业,这一本是他现在的作业。你现在的作业和李林同学去年的作业差不多,但这不能说明你永远是这样。李林同学经过半年的努力,能写出工整漂亮的作业,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像李林一样。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将作业写好。”老师这段谈话,言此意彼,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起到了指出其不足,勉励进步的目的。

方方的老师已经预测出他的每一句问话方方会怎样去回答,然后,他根据方方的回答顺势劝导,起到了较好的说服效果。

4.有诚意地诱导

诚恳开导,不讽刺,不挖苦,这样才能使对方心悦诚服。此法的好处是容许被说服者在接受说服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认识过程,获得一些全新的知识。

用诱导技巧说服人,要认真构思,事先把各个关节想清楚,聊天中又要针对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引经据典增强说服的效果

通过聊天的方式说服对方时,适当的引经据典,一方面可以显示出说话者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可以让说服力变得更加充分。确实如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想在别人的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除了外在的形象之外,个人的文化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文化素质则需要通过语言来体现,正确地引经据典,则可以让自己的语言充满魅力。当然,这就需要我们在引经据典时,要把握准确,千万不要因为错误地引用而适得其反。

杨柳平时很喜欢阅读,尤其是对中国古代的诗词特别感兴趣,闲暇时背下了不少诗词。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有一天却因为这个缘故,而谈成了一个极其困难且交易额巨大的业务。

那位客户是一名年过五十的中年男子,据说在经商之前曾是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是一个非常冷静和理智的人。在杨柳之前,已经有不少人跟他洽谈过,但是大多数都是折翼而归。而杨柳在刚开始接触他的时候,他的表现同样很冷淡。

当时,杨柳也觉察出了他的冷淡,心里有了要放弃的念头。恰巧在那个时候,她想起了一句与当时境况有关的诗句,便脱口而出“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那位客户在听后微微一愣,忍不住重新打量了杨柳一番,当时也没有过多地说什么。

杨柳原本以为这个案子完全没有任何希望了,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她却意外地接到了那位客户打来的电话,并且在详细地了解了情况之后,就跟她签单了。

这令杨柳感到有些奇怪,直到后来,她才从同事的口中得知,那位客户之所以选择跟她签约,就是因为她说出了那句诗。

杨柳所说的那句诗的大意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实在是令人惋惜。也正是这句诗让对方看到了杨柳的真诚,打动了对方的内心,从而与她签约。毫不夸张地说,是这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说服了对方。正确引经据典,可以增强说话的效果。你在聊天时,如何引经据典,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呢?这就需要你掌握以下的技巧。

1.要丝丝入扣,忌离题万里

说话要在深刻把握主题的基础上选择引用材料。如果引用材料偏离主题十万八千里,说话者越多,越是没用。人们常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这个道理。引用的前提就是要明确引用的内容是否有助于主题的论述。

2.要突出自己的观点,忌喧宾夺主

说话者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引用的内容要以“我”为基础,而且引用的部分一定要是自己说话的一部分,切不可让整个引用的部分成为说话的主体。过多地引用,就会埋没自己的观念和立场,更何况大量地引用名人言论、古典诗词,也会有卖弄学识、哗众取宠的嫌疑。

3.要推陈出新,忌陈词滥调

说话者在广泛引用的基础上要善于注入新的成分,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反复地引用一些平庸、陈旧的材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说话效果,还会令人生厌。所以,要引用一些别人少说的经典名言、名句或古典诗词及典故等。

4.弄清原话的出处,不要张冠李戴

如果同一句名人名言,可能有许多名家都引用过,那你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追根溯源,应该用最早的那位名人说的话。或者某句名言明明是这个人说的,你却把它说成是那个人说的,那就贻笑大方了。引经据典,最忌讳的就是张冠李戴。比如,凯洛夫说的“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你就不能把它当作是爱迪生说的,否则就可能导致整个谈话过程的失败。

规劝他人的语言要好听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重复多了,人们就会形成错觉,规劝别人的话必须难听,不难听的话不配称“忠言”。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事例说明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

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比干丞相为了江山社稷,多次进谏,不但没有成功,反而遭到剖心处死的下场。但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忠臣都落得比干那样的下场。

淳于髡是战国时的齐国人。他身高不到7尺,可是诙谐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从未遭受屈辱。当时齐国的威王,追求享乐,常常通宵达旦饮酒作乐,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官吏们政事荒疏,国事混乱,诸侯乘机讨伐,国家危在旦夕。

齐威王八年,楚国大规模起兵侵犯齐国。齐王派遣淳于髡带着黄金百斤,马车10辆,到赵国请求出兵援助。

淳于髡辞别威王出发了。到了赵国,胜利地完成了使命,赵王派出精兵10万,战车1千辆前往救援齐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吓得连夜率兵撤退了。齐威王非常高兴,在后宫备了酒席,赐给淳于髡酒喝。威王问道:“先生饮多少酒才醉呢?”淳于髡回答道:“这要根据情况而定。”威王说:“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髡说:“在大王面前饮赏赐给我的酒,旁边有执行酒令的人,后边有监察失仪的官员,我只好伏在地上饮酒,饮到一斗光景,就要醉倒了。父亲的尊客面前饮酒,我要卷起衣袖,屈身跪在那里,举杯上前,频频应酬,饮不到两斗光景,恐怕就要醉了。假如见到知己好友,久别重逢,兴致勃勃追忆往事,彼此倾诉别情,饮到五六斗时就要醉倒。如果在乡里举行宴会,男男女女交错相坐,不停斟酒,边喝边玩着六博投壶的游戏,握了妇女的手也不责罚,目不转睛地看她们也没人禁止,前面有落下的耳环,后面有遗失的发簪,这样可以饮酒八斗,即使醉了,也不会过分。夕阳西下,宾客离去一半,剩下的人把酒合盛一杯,促膝谈心,举杯共饮,男女同在席上,鞋儿屐儿满地交错,酒杯菜盘零零乱乱,堂内的烛光已经隐灭,妇女们热得解开罗衣小襟,股股香气袭人,这时我的心里最快活,酒量大得吓人。所以古人说:‘酒饮过分就会违礼失节,快乐过分就要生悲。一切事情都是如此。’这就是说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得过分,过分就会走向衰败。”齐威王听了淳于髡一席委婉曲折的规劝,连声说:“说得好,说得好。”当即取消通夜饮酒,并叫淳于髡做接待诸侯的外交官。以后,每逢齐国贵族举行酒宴都有淳于髡作陪。

淳于髡能言善辩,善于因势利导,抓住对方心理,出使赵国搬救兵,马到成功,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但他看到,齐国的要害是齐王荒淫过度、不理朝政,因而利用饮酒之机,说好听的话,进行曲折委婉的规劝,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你要想通过聊天的方式规劝他人的话,怎么做呢?以下为你列举几条可行的方式。

1.突出你的诚意

为别人献忠告,最重要的是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意,让他知道你是出于一片好心。如果你的指责让对方感觉到你并非出于关心,而是另有所图时,他不但不会接受你的批评,反而会把你当成他的一个敌人,马上与你针锋相对。

向别人提出忠告时一定要体谅对方。尽管对方某些方面还不完善,还需要改进,但是在提出忠告时,最好高呼理解万岁,讲结果也要讲过程。

2.用事实说话

事实胜于雄辩,一切语言在事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向别人提出忠告时,一定要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而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只有在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才不至于弄巧成拙。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职员,在没有了解清楚公司的各项业务、管理模式及背景之前,就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想获得领导的信任是很难的,甚至还会被领导认为你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无能之辈。职场如此,社交场上更是如此。在不了解朋友的意图时,别对他的行为评头论足,否则只能增加对方对你的不满。

3.提出忠告需要讲“场合”

没有人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教训。给对方提出忠告的时候势必会涉及对方的缺点,有时候甚至可能触动对方的伤疤。人要脸树要皮,任何人被当众揭短,心里都不会好受,一旦下不来台,就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即使你是善意的,他人也不会领你的情。

4.给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

向别人提出忠告时,千万别把对方的路堵死,切勿把人家批评得一无是处,该隐藏的还是要隐藏,否则会使对方的逆反心理很强,一旦形成破罐破摔的局势,就不好收场了。含蓄地指责的同时,不妨加些赞美,如“你平时工作很努力,表现得也很积极,倘若再稳重些,前途就更明亮了。”这种口气让对方感受到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这样的忠告没有不愿意接受的。

向别人提出忠告,同样的一个忠告,不同的提法可能会为你赢得尊敬,也有可能为你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向他人提出忠告时千万要谨慎说话,点到为止,留有余地。

总而言之,规劝他人的语言也可以说得好听,很多时候甚至一定要说得好听,忠言顺耳说,这样你才能深得人心。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说服对方

与他人聊天过程中,有时由于产生分歧,导致聊天不能正常进行,甚至会发生不愉快或产生矛盾。这里,不是因为你不够友善,也不是因为我们欠缺能力,而是因为你不会说话,不懂说好话——不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说服对方。

相反,如果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说话,那么你便能成为一个言之有术的人,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避免冲突和矛盾,让人生更加顺遂。同时也有利于你说服他人,让你的生活多些如意,少些不如意。

有一位先生,辛辛苦苦赚了十几年的薪水后,终于买得一块理想的地皮,并着手修建房屋。他整天都笑逐颜开,在城市里生活,谁不想拥有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呢?谁知事情发生了变化,他突然接到公司的命令,要他到欧洲某个国家主持分公司的工作。这下他乱了阵脚,简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他想去又放心不下正在动工的房子,想留下又怕影响自己的事业,真是左右为难。不过,他很快就拿定主意,立刻与建筑公司取得联系,通知对方要停止后续工程并解约。

建筑公司负责人认真地听了他的理由,然后从容不迫地说:“哦!这确实是件大事,事情既然这么突然,那就得尽快解决。不过,先生,我想提醒你一句,建造这样一栋房子,是你这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或许你一生就只修建一次房子,况且工程都已经过半,停工将会有很大的损失,是否应该考虑清楚后再作决定呢?”

那位负责人的话似乎在说,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自己的一生,千万不能因眼前的某件事而改变终身长远的计划。本来已经决定解除房屋修建契约的人,最终放弃解约的念头。

短暂的几句聊天,显示出这位建筑公司负责人说话的智慧。首先,他先站在对方的立场想,这么一来,对方在心理及认知上,就会把他当成同路人。接着,他强调盖房子不是开玩笑的,每个人一生或许就只有一次机会盖房子,千万不能儿戏。再者,他又回到现实,强调如果贸然停工,费用上有极大的损失;综合这两个重要且不利于当事人的结果,再下结论,请当事人三思而行,自然会让对方心中一震,如大梦初醒,心中感激这位老板,要不然他可能就做错了决定。

在《杜拉拉升职记》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公司为了迎接合作的对象准备了一场宴会,就在一切准备妥当的时候,迎接来宾的车突然出现了故障未能及时赶到,由于时间紧迫,公司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合适的车。于是就给一家租车公司打电话,结果对方知道了这个情况后,立即把价格抬高了很多。这远远超出了公司活动的预算经费,于是一群人很犯愁。

结果杜拉拉拿起电话打给这家公司,对他们说:“我们公司目前只能给出这个价格,但是我们是一家大公司,以后可能有很多的合作机会,如果这一次我们合作成功的话,那么以后还会有很多的机会合作,这样你们的利益就会更多,这种双赢的事情,相信贵公司会接受吧。”

杜拉拉的这一番话,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说的,指出这样做对对方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为对方的利益考虑,因而对方满心欢喜地按照杜拉拉给出的价格派了车。聊天中,你只要掌握这种“说”的智慧,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