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累死你的不是工作是方法
21459600000007

第7章 勤于思考,方法总比问题多

比尔·盖茨说:“好的员工善于动脑分析问题,但并不局限于分析。应该着力思考,妥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分析问题这个过程,让思考贯穿在整个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这样的话,你工作起来才不觉得累,因为思考可以给你带来无限的乐趣。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带着头脑来上班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只有自己思考的才是最独到的,最有说服力的。由头脑产生出的智慧,由智慧创造的成功,由成功而获得的成就感,由成就感而获得的幸福感也就跟着来了。

18世纪前的马卡斯·奥雷利亚斯在《沉思录》中曾写道:“我们的幸福人生就是由我们的所思所想筑造出来的。”这句话在今天仍是真理。如果你有独到的见解,则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做博士的目的是什么?”曾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的李开复说:“在我选定研究方向,正准备挽起袖管大干一场的时候,我们的院长尼科·海博曼问了我一个问题:‘做博士的目的是什么?’”我想都没有想,脱口而出:“就是在某一个领域做出重要的成果。”“不对。”尼科·海博曼教授不假思索地否定了我。他告诉我:“读博士,就是挑选一个狭窄但重要的领域做研究,毕业的时候交出一篇世界一流的毕业论文,成为这个领域里世界首屈一指的专家。任何人提到这个领域的时候,都会想起你的名字。”

海博曼教授的“做世界某一个领域的一流人物”的观点,让李开复十分震惊,他说:“我从未奢望在20多岁时走到某个领域的顶峰,但是这种‘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激励,我始终铭记在内心深处。”

“你懂了吗?”李开复说:“懂了,我从卡耐基·梅隆大学将带走的就是这份改变世界的、顶尖的博士论文。”但海博曼又说:“不对,你从学校带走最具有价值的不是这份论文,而是你独立分析和思考的能力、研究和发现真理的经验,还有科学家的胸怀。当某一天你不再研究这个领域的时候,你依然能够在新的领域做到最好。”这句话引起了李开复的深深思考,再一次印证了“学习成绩是一生中表象的结果,而学习能力则是伴随一生的能力”。

1983年,李开复走进语言识别领域,他率领一支几十人的团队,弃用了原先的研究方法,利用统计学的原理研究语音识别问题。后来,他又以新的方法建模,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把机器的语音识别系统做出来了,语音识别率提高到了96%。1988年,他参加了世界语音识别学术会议,他发表了自己的论文。李开复的研究成果撼动了整个学术领域,这是计算机领域里最尖端的科学成果,语音识别率大幅度提高,让世界语音系统研究领域闪烁出一道希望的光芒。

是的,写出顶尖的世界博士论文,这不是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李开复在读博士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的方法,而一旦掌握了这个方法,学会了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往多处想,往新处想,往深处想,这犹如掌握了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不论你是做熟悉的领域,还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你都会受益无穷。

郑先生是一家机械厂的模具工程师,负责特种工具、机床的调整使用。厂里机械管理部缺少一名经理,而郑先生已经在厂里工作了五六年,也算是资历深厚的老员工了,大家都以为这个经理职位非他莫属。然而,厂里领导层却要求所有部门经理述职竞争,这下可难倒了他。郑先生是“老黄牛”式的员工,只知道摆弄机械工具,不会舞文弄墨,也不善言辞。为了准备这次演讲,他找人帮忙写稿,还连续加了几个夜班背诵稿子,可是在大家面前,他还是显得语无伦次,脑门都渗出了细汗。

“一上台,面对那么多同事和领导,我就紧张,我在讲话的时候竟然忘了词,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而另一位比我年轻的章华,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得到了领导的一致认可。”郑先生经历了这次失败,在总结中写道:“自己不光要做‘老黄牛’,还要做‘打鸣鸡’。”此后,郑先生不仅报名参加公司举办的“沟通能力培训班”,还买了这方面的书籍,经常与人交流,有意识地培养沟通技巧。

通过思考,郑先生明白了现代职场的规则:职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历和文凭等硬实力比拼,在一些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沟通能力往往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于是,郑先生开始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思考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它让一个人的认识得到提高,精神得到升华,让人不再重复相同的错误,让事业和人生前进了一大步。

一只猫有好几天没有吃上老鼠了,原因是老鼠们掌握了猫的习性,特别是猫叫的声音让老鼠很敏感,因此,老鼠比以前谨慎多了。那只猫想,如果老是抓不到老鼠,自己迟早一天会饿死,以前抓老鼠的方法肯定是不行了,怎么办呢?突然,它想到这段时间老鼠跟狗走得很近,于是有意识地观察狗的情况。正好有一天,猫路过一片丛林,无意中听到狗和老鼠在闲聊,它们准备出去游玩,猫得知此消息后万分高兴。到了那天,猫提前来到鼠洞外学狗叫了几声,老鼠以为是狗来了,便迫不及待地出洞,老鼠刚出洞口,便被猫逮个正着。老鼠临死前问猫为何如此行动,猫回答道:“时代变了,我还不改变做事的方法,就只有饿死。”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舒心些、工作更高效些,这是人之常情。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只靠勤劳的双手是不够的,还需勤于动脑。所以,为了不使自己将来后悔,最好现在就开始思考。

当然,人的判断力不可能永远正确,偶尔也有失误的时候。为了弥补这种失误,你只有不断学习和与人交往。当然也不要迷信于书本和别人的经验,因为良好的判断力来自独立、深入的思考能力。

当你可以自我思考了,你会发现,你对事物的看法有了惊人的改变,而且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显得那么地井然有序。如果现在你的头脑里冒出来一个想法,首先评估一下,它是不是自己的意见。不管花费多长的时间,养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的习惯是最重要的。

任何有意义的构思都出自于思考,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就像水中漂浮的叶子,终日的浮于水面,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你才能发现事实的真谛,才能使工作更加有效率。

不瞎忙+正确思考=会干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告诫我们:“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开拓者托马斯·沃森也说:“我们共同缺少的是——思考,对每一个问题的思考。别忘了,我们都是靠工作赚得薪水的,我们必须把公司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来思考。”

小莉大学毕业后很顺利地进入到一家跨国公司工作,在公司里,她聪明伶俐、精明能干又善解人意,老板非常赏识她,同事也非常喜欢她。没过多久,小莉就晋升为公司的总经理助理。

晋升之后,小莉工作更加敬业,每天都把老板安排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和同事关系也处得非常好。在公司里,同事们有什么问题都喜欢向她请教,小莉也非常热心,从来都不推辞。慢慢地,小莉在公司的朋友越来越多,大家有问题都给小莉打电话请教。每次接到电话,善解人意的小莉都积极地帮助同事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虽然这样帮助了别人,但是小莉却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自己的工作上,经理也因此批评过她,认为她这样做虽然帮助了同事,但是迟早会因此误了公司和自己的大事。但是小莉不听劝,每天还是非常忙碌地帮助着别人,干着跟自己工作不相干的分外事。

一天,公司总部的老板打电话过来找经理有重要事情协商,但是电话一直占线,直到半个小时后才打通,总部老板非常生气,问经理是怎么回事,当老板知道是因为小莉接了一个电话,在帮助同事解决工作上的事情的时候,老板没有多说什么就把电话挂了。

一周以后,公司收到总部老板的一份传真:总经理助理小莉工作虽然很努力,也很出色,但是她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公司给予她的职务是什么,她不知道哪些事情才是对她和公司更有价值的,因此我希望下次见到的不是小莉,而是忙到点子上的总经理助理。

可想而知,小莉被公司炒了鱿鱼,虽然她每天非常忙碌,但是没有目的,总是在做一些无用功。

在现实生活中,像小莉这样每天非常忙碌但忙得非常盲目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很努力也很勤奋,但是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忙碌=碌碌无为。没有目的的忙碌,只会让你最后是碌碌而“无为”。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选拔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即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问题一出,应聘者深感困难,都相继退缩。最后只剩下三个人:甲、乙、丙。负责人对三个人说:“以10天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成果向我汇报。”

很快10天期限到了。

负责人问甲:“你卖出多少?”答:“一把。”“怎么卖的?”甲讲述历尽的艰辛,以及受到众和尚的责骂和追打的委屈。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搔头皮。甲灵机一动,赶忙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负责人问乙:“你卖出多少?”乙答:“10把。”乙说他爬了多少山,过了多少河,才到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乙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便买了10把。

负责人问丙:“你卖出多少把?”丙答:“1000把。”丙说他乘车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到一个久负盛名、香火很旺的宝刹,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对香客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而您的书法超群,可先在木梳刻上‘积善梳’三个字,再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并请丙一起出席“积善梳”首赠仪式。

得到梳子的香客很高兴,一传十、十传百,进香者更多,香火更旺。这还不算结束,好戏还在后头。住持希望丙能多卖给他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赠给各种类型的施主与香客。

可以看出,甲乙这两个应聘者,可谓历尽了千辛万苦,算得上异常“勤奋”的人了,但是成效微乎其微。再看那第三个应聘者,乘车、旅游,大饱了一番眼福,没费什么力气,可是成效却让人刮目相看。

能干的不如会干的,现代企业要的就是以结果为导向,以“业绩”做最后的评判。能干+正确的思考=会干,在工作中,那些边干边思考的人,才能找到突破问题的症结,也往往最能干出业绩。

培养创新意识,像乔布斯那样去工作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有这样一句经典名言:“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创新无极限!只要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这句名言的关键词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创新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它可以唤醒和激发出人们潜在的创造力。如果我们具备了这种意识,就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

李少杰是青岛海尔集团公司的某部门经理,曾被誉为“十大创新明星”之一。李少杰所做的工作是生产冰箱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钣金生产。钣金生产线是影响生产时效的第一道“门槛”。要想提高钣金生产线的生产时效只有两种办法,一是增加设备的数量,二是挖潜增效。

当时钣金公司所用的生产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设计节拍为25秒/台,所以没人敢从挖潜增效这个方法下手。而李少杰却偏偏要从这里开始。

他和设备厂家积极沟通,召集公司所有人员,集思广益,仔细推敲生产线中的每一道工序。他手持秒表一次次地计算每道工序所花费的时间,又尝试减少每道工序的时间。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成功了。他将冰箱钣金生产线的设计节拍降低到7.5秒/台,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

李少杰具有创新意识,使得他勇于自我突破,最终解决了别人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因此,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自己的思维,让其成为创新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十分重要。

爱迪生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电灯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的生活中又出现了一轮太阳,人们的活动不再受到黑夜制约了。

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因此很不实用。

“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爱迪生暗下决心。

于是,爱迪生开始试验作为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但是,爱迪生并没有停止思考的步伐,他一直苦苦思考着一种耐热能力强、点燃寿命长的材料。

一次,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

爱迪生被老朋友深深感动了,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下意识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棉线呢?”

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

此时,夜幕降临了,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爱迪生在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后,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工作中,我们既要有创新的勇气,也要注意联系实际来搞创新,这样的创新才是可行的、具有价值的。

不可否认,很多人的创新来自于意外事件,或生活中闪现的灵感,这看来倒像是“偶然”的创新、是神来之笔了。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偶然中其实隐藏着一些必然因素。

例如,很多人认为牛顿是由于苹果砸到了头而发现了地球引力,这是借着“上帝之手”而来的创新。但是试想一下:古往今来,这个世界上被苹果砸到的人还少吗?为什么只有牛顿创造性地提出了“地球引力”?牛顿提出地球引力的背后,必然蕴涵着苦苦思索以及孜孜不倦的实验。

因此,无论怎样,创新总是有理论依据的,创新只有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才能有所成就。

贝尔纳提醒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指出,“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这句话中的“已知的东西”可以引申为记忆中形成的“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按照以前的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而形成的思维模式。通常,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思维定势可以很快解决问题;但是当条件变了时,它则成了一种枷锁,妨碍我们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此时,就需要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进行换位思考,让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一个商人到小镇里卖鱼缸,可是生意并不景气。为此商人感到很苦恼,同时也在想如何解决这件事情。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到花鸟鱼市场向一个卖鱼的老头以最低价格买了500条小金鱼,然后把这些小鱼投放到当地最有名的水渠里。第二天,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小镇,许多人知道后纷纷来水渠捉鱼,因为没有好的容器盛放小鱼,所以人们就到商人那里购买既漂亮又精致的鱼缸。而有些没有捉到鱼的人也到商人那里买鱼缸,因为鱼缸早晚都会用到。结果,商人赚了一大笔钱。

商人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无疑是一种创新,因为他打破了思维定势。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6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会怎样?

结果:蜜蜂不停地撞向瓶底,最终累死或饿死;而苍蝇却能很快地从瓶子另一端逃出。由于蜜蜂基于光亮之处就是出口的意识,因而产生思维定势,使它反复重复着这种看似合乎正常的逻辑行动;而苍蝇没有逻辑,因而也不会对亮光就是出口产生思维定势,它到处乱飞,很快就找到了出口。

我们经常被这种思维定势所束缚,因而总是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要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要勇于打破自己的传统思维模式,进行换位思考。而一旦换位思考,旧概念上的困境就会被打破,你会发现以前你概念中的困境,其实包含着许多机会和积极因素!这样,即使你还不能为摆脱困境而做些什么,但至少你能暂时缓解恐惧的情绪,以及改变你悲观的心态。

从这些负面情绪中解放出来,你会有更大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应对未来的工作。

换位思考,当你不再气馁,而是充满希望,你的希望会变成你的动力,使你开始为改变困境而采取行动,使你从心灰意懒变得充满干劲,使你迫不及待地想要克服困难、证明自我。

范深是广州某技校的教务处秘书。

这一天,范深刚进办公室,教研室主任就把一张光碟扔在他面前:“小范!我真没有想到你是这样做事的!”

原来,范深在安排学生实习单位的时候,忽略了对单位的考察。学生到了实习单位,才发现单位名为给学生提供实习单位,实际上却是把学生当成了廉价劳动力。学生认为学校是跟单位串通好的。有学生把此事告诉了当地的电视台,于是电视台播出了学校和实习单位的“黑幕”。

这件事后,范深被调到了图书馆,成为一名图书管理员。

刚开始时,范深觉得心灰意懒,觉得自己在学校恐怕是待不下去了。后来转念一想:当秘书多忙呀,整天就像个不能停的陀螺一样!当图书管理员不是更好吗?不但空闲的时间多,而且还有很多书可以看,不如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提高一下自己……

从此,范深一头扎进了书海,他还在阅读之余,写一些书评和感受。寄往各个杂志。慢慢地,范深的文章见诸大小报刊。学校当然也看到了范深的成绩。

两年后,范深成了学校的应用文写作讲师……

范深绝对可以说是“起死回生”的一个成功典型!

在遭遇变故时,范深很快从灰心中走出来,积极寻找新环境中有利的一面。然后,范深以积极的姿态,投入了新工作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付出总会有回报,范深没有把失败当作放弃的条件,而是更加积极地争取进步,从而在新的领域中有新的建树。

在遭遇困境时,不要把暂时失意当作永远失败的前兆,这会使你在痛苦中越陷越深。这时,及时地换角度思考,能帮你从困境中走出来。在有了信心后,你需要的是行动!范深如果只是以“阅读”来安慰自己,而没有进一步行动,那么可能他一辈子都只是个图书管理员了。

找到问题的核心,从“根儿”上解决

浅尝辄止的思考,很容易让人将解决问题的难度无限放大,最后向问题投降。一个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就如一个下棋高手:看透三步,才可落子;而绝不会像一个新手,懵懵懂懂就将棋子落下去,以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从前,在一个破庙里住着两只蜘蛛。一只住在屋檐底下,另一只住在庙里面的佛龛上。一天,破庙的屋顶坍塌了。不过,两只蜘蛛非常幸运,都没有受伤。

它们依然照常编织自己的蜘蛛网。可没过几天,住在佛龛上的蜘蛛发现自己的网总是被搞破,不是被小鸟啄破就是被风刮破。它不停地忙碌补网,但是总这样补也不是办法。于是,佛龛上的蜘蛛询问屋檐下的蜘蛛:“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的蜘蛛丝没有区别,我们编网的地方也没有多大的改变。可为什么我的网总是会破,而你的网却没有事呢?”屋檐上的蜘蛛笑着说:“你说的没错,可是你难道没有发现我们头上的屋顶已经没有了吗?”

佛龛上的蜘蛛网总是会破,于是蜘蛛一直忙于编网,却不知道致使网破的最根本原因是屋顶已经没有了。没有了屋顶,自然就不能遮风挡雨,蜘蛛网就会被刮破。补网没有错,但那个蜘蛛错在不会思考,错在没有思考网为什么会破,而只是盲目地按以前的工作方式工作,结果却徒劳无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找不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个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多年前,美国华盛顿的杰斐逊纪念堂前的石头腐蚀得很厉害,使得维护人员大伤脑筋,而且也引起了游客们的纷纷抱怨。照一般的思路,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更换石头。但这样做需要花费一大笔钱。

这时有管理人员开始不断思考:石头为什么会腐蚀?原因是维护人员过于频繁地清洁石头。

为什么需要这样频繁地清洁石头?是因为那些经常光临纪念堂的鸽子们留下了太多的粪便。

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鸽子来这里?因为这里有大量的蜘蛛可供它们觅食。

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的蜘蛛?因为蜘蛛是被大量的飞蛾吸引过来的。

那么,为什么这里会有大量的飞蛾?大群飞蛾是黄昏时被纪念堂的灯光吸引过来的。

通过这样不断地发问,真正的原因被找到了。之后,管理人员采取了推迟开灯时间的方法。这一来,没有了灯光,飞蛾就不会来;没有了飞蛾,就没有蜘蛛;没有了蜘蛛,就没有鸽子;没有了鸽子,就没有了粪便;没有了粪便,维护人员就不用频繁地清洁石头,也就避免了石头的腐蚀。

小小的一个举措,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问题根源找到了——充足的阳光给飞虫制造了繁殖的温床,吸引了飞虫,于是又吸引了燕子,从而产生鸟屎……管理人员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变得很轻松、容易了。

管理人员通过层层分析,一步步靠近问题的根源,顺藤摸瓜,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儿”,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解决问题。

在职场中有一种提出问题的方法叫“丰田五问法”,即五问为什么。它是通过提出问题来探究造成问题的因果关系,最终揭示问题的根本,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像上面案例中一样,大厦为什么腐蚀得很厉害?原因是清洁工经常清洗。为什么要经常清洗?因为有许多鸟屎。为什么有那么多鸟?因为这里有大量的飞虫。为什么会有大量飞虫?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为什么飞虫愿意来这里繁殖?因为灯光的吸引。从问题的结果开始着手,沿着因果关系的链条,一步步地穿过问题表象深入问题,最后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大野耐一在《丰田生产方式》一书中这样写道:“一旦发生问题,如果原因追查不彻底,解决办法也就不会奏效。因此,我就反复提出5个‘为什么’。”

在微软公司,比尔·盖茨要求员工在遇到问题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反复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

因此,当你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多多思考,多提几个“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彻底铲除它。

按照比尔·盖茨说的去工作

比尔·盖茨说:“好的员工善于动脑分析问题,但并不局限于分析。应该着力思考,妥善解决问题。”面对工作当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员工一提起问题就头疼,遇到问题就逃避,他们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自信;有的人害怕问题,因为他们害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给自己带来麻烦,真正有事业感、责任感的人才不怕问题,并且真正下手解决问题。

明朝时期,江苏北部地区闹蝗灾,徐光启奉旨去治理。可是,徐光启没有治理蝗灾的经验,他想,蝗灾多发生在什么季节呢?

他收集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朝时期的所有关于蝗灾的资料,并有针对性地记录着。不久徐光启注意到:从春秋战国到明朝2000年的时间里,一共发生蝗灾110次。而在这110次中,发生在农历四月有19次,农历五月有26次,农历六月有31次,农历七月有12次,其他月份有9次。于是,他总结出:蝗灾多发于炎热的夏天,且六月最多。

接着,徐光启又从史料中发现,蝗灾多发的地区是在“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地”。弄清楚这些,徐光启又想,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地区发生蝗灾呢?

原来蝗虫喜欢温暖干燥的地方,便于产卵。就这样,徐光启通过史料准确分析出蝗灾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原因,并实地考察,制订出了正确的治理方案。

徐光启遇到问题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而是先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从而正确、高效地解决了蝗灾难题。由此可见,只有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然后再对症下药,才能最终彻底地解决问题。

吕健是某食品包装厂的生产设备维修员,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查设备及修理。通常,吕健的工作比较轻松,有时只是走走形式,因为公司的设备都是刚买进来的。渐渐地,吕健喜欢上这种无“风险”的工作,加上自己本身就是谨小慎微的人,所以更喜欢这种安逸的生活。

一次,他在检查生产设备的时候发现一台设备有些运转不灵,胆小的吕健心想:这台设备出了问题,我要是修了,修不好怎么办?万一设备越修越坏我就麻烦了,再说,这又不是我弄坏的,出了问题应该找生产线上的人。于是,吕健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了。

第二天,生产线上的员工像往常一样生产食品包装袋,结果那台有问题的设备生产出的食品包装袋大多都是残次品,影响了公司生产的进程。眼看交货日期就要到了,老板急得连忙找人修理机器,可还是晚了一天才交上货,影响了公司的信誉。吕健因此被老板炒了鱿鱼。

案例中,吕健就是典型的遇见问题就逃避的人,他一心想要保全自己,最后却害了自己。IBM的一位高层经理曾经说过:“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往往能够创造卓越的业绩,而那些缺乏这一能力的人恰恰相反。”员工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唯有通过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所以在形形色色的问题面前,不能气馁,更不能退缩,而是要勇于承担,坦然正视问题,让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

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想解决问题的人。很多人之所以惧怕问题,是因为问题常常被我们内心的恐惧夸大了。其实,问题往往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而且我们也总是常常低估了自己所拥有的潜能——只要我们下决心去解决,问题就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日本JR电车公司每碰到下雨天一定会在车内广播:“请不要忘了自己的伞。”但丢伞事件在车上还是时有发生。

有位员工提出了异议:“一成不变的广播词有何意义呢?”这个广播无非是要提醒乘客注意,不要将伞遗失在车上。但因为这段好意提醒的语言不符合美学要求,像在例行公事的广播,因为没有新意,人们早已经听觉疲劳,麻木不仁了。

这位员工提出了建议,后来,公司按照这位员工的建议,把广播词改为:“乘客们你们好,目前送到东京车站遗失物管理处的雨伞,已超过300把,请各位注意下车时拿好自己的伞。”这样,乘客们听了觉得耳目一新,广播起到了及时提醒的效果,从此忘记带雨伞的情形大为降低,乘客们对电车公司的细致服务纷纷表示满意,当然,这位员工也因此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有一句谚语,是说上帝每制造一个困难,就会同时制造3个解决它的方法来。所以,世上只要有困难,就会有解决的方法。方法总比困难多,只是你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而已,也就是说你的解决能力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优秀的员工面对问题时,总是去积极主动地想办法,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他们明白:企业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人,成功青睐的也是善于解决问题且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遇到问题动脑筋,这样的员工是公司里品位高的“富矿”。而不会动脑筋的人,只是公司的“矿渣”。品位高的员工能为公司提供更多的“附加值”,也能为自己增添“富加值”!

为斯坦门茨点赞,因为他经常反思自己

反思是一种智慧,在反思中汲取精华,积累一切有益的经验,丰富我们的人生。相反,那些不善于总结反思的员工,却总是在同样的地方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最终被淘汰出局。

美国福特公司最大的一台电机出了故障,公司请了很多专家和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三个月也修理不好。在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有人推荐了斯坦门茨。

斯坦门茨来到这台电机旁边细致观察,他拒绝了把电机拆开检查的建议,那样可能方便找出问题,但太费时费力,不是一个好方案。他发现电机能够开机,只是运行不稳定,而且噪声太大。由此,他推断主结构应该没问题,应该是某个小零件出了问题——但具体是哪里呢?

他找来电机的图纸,做了一个模型,然后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件进行试验。两天后,他找到了问题所在,并据此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说:“从这里打开电机,再把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圈就好了。”人们半信半疑地照他的话去做。果真,电机修好了,福特公司支付了一万美元的酬金——有人对此提出质疑:画一条线能值一万美元吗?斯坦门茨听到后笑着回应道:“当然不能,用粉笔画一条线只值一美元,但知道在哪里画线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这句话看似戏语,却真正道出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价值!

从这段轶事中,可以看出斯坦门茨的方案可谓最佳,直指问题的核心所在,并提出了简单可行的方法。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斯坦门茨之所以能如此高效地解决问题,并不是他拥有天赋,而是他懂得反思,尤其是能够关注细节,并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总结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高效地完成工作。

四方物流公司的经理助理柳青是个不拘小节的女孩,在生活中不拘小节倒也算是性情中人,但在工作中这样,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第一次,她把两家客户的电话弄错了,好在没出大问题,给客户解释一番也就没事了。过了几天,她又把公司人事任免的文件里的人名弄错了,经理为此批评了她一通。

按道理,柳青也该长记性了,应该好好反思总结一下,认真改正自己粗心大意的毛病。但事实并非如此,没过两天,她又弄错了客户的发货地址,造成到货时间延误。这回,公司领导终于忍不住了,直接辞退了她。

柳青被辞退的主要原因是她对自己的缺点不能很好地反思改正,不求进步。初入职场,谁都会有一些小脾气和坏毛病,有了缺点,就要善于反思,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成长。

可见,只有善于反思,我们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失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提高工作效率打下基础。

周滨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普通的公司工作,公司安排新员工从基层做起。基层的工作既枯燥又无聊,初中毕业的人学习几天都可以熟练操作。其他新员工抱怨不断,唯独周滨什么都没说。他每天都认认真真地去做每一件领导交代的工作,而且还帮助其他员工去做一些最基础、最累的工作。他还是一个非常有心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每天都会做详细记录,比如做什么事,出现了什么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不是还有更有效的方法,他都一一写下来。如果问题自己不能解决,他就抽时间向老员工请教。由于他非常虚心,别人也都愿意教他。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周滨不仅掌握了基层工作的要领,还改进了原本费时费力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被提升为了车间主任,依然保留着反省的工作习惯。半年后,他成了部门的经理。而与他一起进去的其他员工,却还在基层抱怨着。

无论你多么有才华,都必须经历平凡岗位的磨炼。这时候,如果你不仅不抱怨,而且能以自我为改变的关键,不断反思自己,以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找到更好的工作方法,那么成功一定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

反思是年轻人身上最需具备的一种优秀品质,只有经常反省的人才能进步。犹太人习惯于在周六长时间反思,因此他们即使在“二战”中遭受毁灭性打击,战后却立即崛起,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商人。

反思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加速器。经常反思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可以理性地认识自己,也可以提醒自己改正过失。只有全面地反省,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并付出了相应的行动,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结果带给老板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只有想方设法去解决它,以提高工作的进度和效率,这才是工作的实质。也就是说,工作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松下幸之助曾说:“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晋升之门将永远为那些随时解决问题的人敞开着。”

老板总是对那些能够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的员工情有独钟。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成为决定员工薪资的标准。因此,要想让自己不同凡响,就必须具有超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某公司来了一名叫丁阳的新员工。一次,丁阳接到了客户的一个电话,催促公司发货。丁阳不知道怎么办,跑到经理办公室说:“经理,浙江那家客户催促发货呢。怎么办啊?”

经理问:“合同规定的交货期到了没有?”

“还没有呢,离交货期还有半个月。”丁阳回答。

经理皱着眉头说:“那你应该告诉他,我们会按合同交货的。”

“好的。”听完经理的安排,丁阳转身离开了经理办公室。

可是没一会儿,丁阳又跑到经理办公室说:“经理,往上海发的货在途中有两箱货受损了,对方要求退货。”

经理没好气地说:“这种事情我有没有给你交代过怎么做?”

“有,应该退货。”

“那还问我?”听了经理的话,丁阳低着头,不好意思地离开了经理办公室。

可是又没几分钟,经理办公室的门又开了,经理一抬头,看见丁阳站着,“又怎么了?”经理不耐烦地问。

“对不起,经理,又打扰到你,我是想告诉你,公司的打印机坏了,我……”还没等丁阳说完,经理就吼道:“什么?难道你让我给你修打印机吗?”

丁阳急忙解释说:“经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

“你不要再说了,不管你是什么意思,请不要来烦我。”经理火冒三丈地说。

丁阳出了办公室后,自言自语说:“真倒霉!我只是想告诉他,打印机坏了,让我打印的资料不能按时上交,至于发那么大火吗?”

丁阳没有想到更倒霉的事情在后面,一周后,丁阳就收到了公司的解聘书。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该怎么办呢?很多员工都像丁阳一样,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把问题推给老板,让老板来解决。他们总是一副苦恼的样子把问题带进老板的办公室,等离开时,却不带走问题,而是把问题留在老板那里。于是老板对很多问题只能亲力亲为,把更多的时间都花在帮助下属解决自己做不好的事情,甚至为下属们收拾烂摊子。这是老板的悲哀,也是员工的耻辱,更是公司的不幸。

萧甲是公司财务处的员工,负责外部账务的收回。

将近年尾,萧甲又忙着四处奔波“讨债”。在他的账目名单列表中,黎老板无疑是最难对付的。萧甲已经跑了好几趟了,每一次不是遇上黎老板“出差”,就是遇上黎老板“生病告假”。这一次,萧甲终于成功地将黎老板堵在办公室里。

黎老板见了萧甲倒也客气,连忙为前几次的“不巧”道歉,而且非常爽快地当场签了一张十三万元的支票,一次性还清债务。萧甲心里纳闷:怎么黎老板今天这么爽快?

等萧甲拿着支票到银行时,却被告知无法兑现。原来,黎老板账户上的存款是:129900元!萧甲就知道,黎老板肯定不会老老实实地还债的!怎么办呢?黎老板已经回老家过年,公司又急用这笔钱办货!

突然,萧甲灵机一动!他从自己钱包里拿出一百元钱,存进了黎老板的账户!这样,黎老板账户的存款刚好是十三万元!萧甲得意地拿着钱回到了公司。

萧甲克服困难,关键时刻不把困难扔给老板,而是迎难而上,通过他的智慧要到了钱。他的做法就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结果带给老板”。他的做法,一方面体现出高超的业务技能,一方面表现出对工作的忠诚,这样的员工,是老板最赏识、最欢迎的员工。

我们时刻要牢记,任何一个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各种问题的困扰,所以,公司老板迫切需要的员工是能够及时帮助公司解决问题的人才,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老板亲力亲为,那么公司聘用你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作为公司的一员,要时刻问自己:公司需要我做什么?我能为公司做些什么?我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只有这样,当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你才会积极主动地为解决问题寻找方法,全力以赴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把问题处理得尽善尽美。